登陆注册
9672000000028

第28章 9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场域变化的影响(7)

本章小结

回顾电视新闻场域的惯习和功能图景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不难发现,完全来自“大数法则”下的经济资本,和政治场域的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电视新闻场域获得自主逻辑的最大障碍。如果没有有关于此的新的制度安排,电视新闻场域内部惯习分裂和功能跛行的场景必然持续下去,内部行动者的惯习也将和它所处的场域结构相互循环,一起“定型化”,一个近乎支离的电视新闻场域,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低效率地运转。虽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是近代中国历史一再重复和暗示的主题,但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扼制途径,谁又能担保历史不会再次不幸地重复呢?

[1]俞旭、朱立:《改革的困局:中国大陆新闻教育变革探讨(1976~2000)》,《新闻学研究》(台湾)第68期。

[2]参见朱羽君、高传智主编,曾晶、谢勤亮主笔:《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者心态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3]王泰俐:《电视新闻“感官主义”对阅听人接收新闻的影响》,《新闻学研究》(台湾)第86期。

[4]弗洛姆:《希望的革命——通向人道化的技术》,台湾环宇出版社1971年,转引自孔文清、吴毅:《弗洛姆人道主义良心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12月第1卷第4期。

[5]来自于课题组对中央电视台评论部一执行制片人的访谈。

[6]来自笔者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一记者的访谈。

[7]jjmemail:《我是一名“伪”电视记者》,天涯社区“传媒江湖”,http://1home.hainan.net/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06&;idArticle=55594&;flag=1

[8]来自笔者对前央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一记者的访谈。

[9]“央视民工”:《央视4500编外人员签合同》,http://blog.sina.com.cn/u/476e3b82010005vm#aList_ALIST_1198406530

[10]张海潮(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2005年1月接受《环球》杂志时的采访。

[11]吴思:《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12]恩格斯1883年3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3]“央视民工”:《央视大减薪》,http://blog.sina.com.cn/u/476e3b82010005vl

[14]来自课题组的调研。

[15]来自于笔者对中央电视台评论部一记者的访谈。

[16]笔者对前央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一记者的访谈。

[17]李希光:《媒体商业化与新闻幻象化》,人民网“传媒视线”第九期,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1966/35811/2796496.html

[18]http://www6.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06&;idArticle=42561&;flag=1

[19]阿忆:《人民和你想的不一样》,《南方电视学刊》2006年第5期。

[20]http://www.xici.net/b44803/d30733997.htm

[21]易立静:《病人崔永元》,《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第19期。

[22]康晓光:《再论“行政吸纳政治”——90年代中国大陆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2002年8月号。

[23]朱学东:《窗下人语——不自律,无以言责任》,《南风窗》2007年4月下。

[24]沈阳:《以法政文明深化启蒙精神——回应“文艺复兴”之争》,《南方周末》2007年5月3日。

[25]来自课题组对景志刚先生的访谈。

[26]杜维明著,雷洪德、张珉译:《超越启蒙心态》,原载Confucianism and Ecology,哈佛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声音》部分的引言来自课题组对敬一丹女士(《声音》栏目创始人)的访谈。

[28]《央视论坛》部分的引言来自课题组对孙杰先生(《央视论坛》制片人)的访谈。

[29]史铁生:《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3日。

[30]gee:《大众媒体就是伺候群氓》,http://www2.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39338&;PostID=8008363&;idWriter=0&;Key=0

[31]《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一)。

[32]吴敬琏:《改革:看得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在2006年《财经》年会上的演讲。

[33]李异平:《“亚洲新闻观”与部分东盟国家新闻自由的发展历程》,《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5期。

[34]保罗·萨缪尔森:《中国转型过程中应避免的三个误区》,《探索智慧之旅——哈佛、麻省理工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36]吴敬琏:《市场经济应防止陷入“权贵资本主义”》,《决策与信息》2004年第1期。

[37]孙立平:《一个新的社会正在行成》,《南方周末》2003年1月1日。

[38]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39]塞维斯(Elman Rogers Service)著,黄宝玮等译:《文化进化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40]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41]参见杨小凯:《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网络版)。

[42]参加张五常:《弗里德曼&;赵紫阳——大同与小异》(网络版)。

[43]杨小凯等:《中国改革面临的焦点问题——杨小凯、江濡山谈话录》;张维迎:“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经济观察报》2006年3月3日。

[44]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5页。

[45]韩震:《作为社会妥协机制的民主——关于民主的一种新阐释》,《学习时报》第384期。

[46]陈来:《儒家思想传统与公共知识分子》,《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47]许纪霖:《从特殊走向普遍——专业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48]张汝伦:《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49]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回归公共生活》,《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50]布迪厄著,桂裕芳译:《自由交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1页。

[51]赵心树:《知理的民主,还是盲情的媒主?》,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cjr.zjol.com.cn/gb/node2/node26108/node30205/node194994/node195033/

[52]〔美〕李普曼著:《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53]罗森(J.Rosen):《让事情更公众:论传媒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大众传播批判研究》1994年,转引自徐贲:《公民新闻、公众和公共政治》,世纪中国网站。

[54]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1页。

[55]转引自钱蔚:《政治、市场、与电视制度——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

[56]孙立平:《防止中产阶层成仇富替罪羊》,《经济观察报》2007年5月9日。

[57]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58]张宛丽:《向上流动受阻中国新中产阶层面临精英排斥》,《人民论坛》2007年5月第1期。

[59]王力雄:《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的途径》,公民半月谈系列讲座,2005年7月2日。

[60]吴国光:《改革的终结与历史的接续》,《二十一世纪》2002年6月号。

[61]罗伯特·戴荷著,张明贵译:《多元政治:参与和反对》,(台北)唐山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4页。

[62]孙代尧:《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4~226页。

[63]高传智、谢勤亮:《“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体制改革——对现有广播电视体制缺陷的制度规避》,《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热门推荐
  • 一直都在啊

    一直都在啊

    一段青梅竹马情,他们爱了多久。她等了多久,他念了多久。虽然分开多年,但他们一直在,一直爱……
  • 第三种思维

    第三种思维

    一起玩转不可思议的思想,见识未知的世界。希望大家看书就给投点推荐票,作者不容易的。禁止发布推广贴,应怀敬畏之心看此书者,此为天书也。群号:568686728
  • 我热爱的一切

    我热爱的一切

    徐文海,曾在《清明》《警探》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散文获过省、市级奖若干次。这本《我热爱的一切》收录的就是他的49篇散文作品,包括:《一个人这样地面对世界》、《致我忧伤孤独的朋友》、《夜来风雨声》、《与生活讲和》、《那些叫做“知青”的人》、《黑夜深处的声音》等。
  • 君弑

    君弑

    在这片大陆上,有着上古神魔陨落之时毕生的一套纹路,或者说是力量------天纹君九天皇室家族却因兄长篡位,化名君尘,偶遇死亡之纹路,究竟何去何从?他要超越,人,仙最终成为神界之中的君王,屠戮逆臣!
  • 当了先进的狗(原创经典作品)

    当了先进的狗(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荒祠

    荒祠

    当陈默的脚踏入大夏帝国林国公府的那一刻起,本就不平静的世界,将掀起万丈波澜……
  • 末日赤途

    末日赤途

    活下去!不惜一切!背负的罪恶与哀伤,就让它成为赤途,踏上前行!
  • 轮魂传

    轮魂传

    什么?生命结束后,还有一条“死命”会在冥界重新开始?啊?你说主角投胎失败,借尸还魂到一个爱搞基臭名远扬的少爷身上?我的天,听说本文老规矩,不妻妾成群,不记流水账,而且还保证质量和更新?还等啥?快来看《轮魂传》。
  • 攻城

    攻城

    本书以主人公张六为生活所迫当脚夫后成为工头,后加入中共地下党;解放太原时,张六又作为我解放大军的登城向导打回太原城的传奇经历为叙述结构主线,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作品语言老辣,寓意深涵。是一部关于父亲的传奇小说,是一部引发读者思索的人生之“城”。
  • 最后一位兵魔师

    最后一位兵魔师

    魂有怨,世人必有感;汇聚阴气之地,尸必起;万魂汇聚,苍天怒;卧尸千里,血海漫漫;只有一道背影持锏踏过尸山血河。世上茅山不灭,传人不灭;世上只有最后一位兵魔师,四十载天命,平尽天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