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确立与调整
一、苏联对外政策遗产
列宁对外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反对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支持世界革命和被压迫人民与民族的解放斗争;与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废除秘密外交和殖民权益。苏维埃政府对外政策的原则和思想,与帝国主义所奉行的掠夺、压迫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革命特色,在国际关系史上谱写了史无前例的新篇章。
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对外政策,主要表现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实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领导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冷战。斯大林在继承列宁对外政策的同时,滋生了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干涉别国内政和兄弟党内部事务,以苏联利益为国际共运利益;秘密外交,划分势力范围,损害别国主权利益满足苏联利益;兼并邻国土地和邻国。
赫鲁晓夫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对外政策总路线;“苏美合作主宰世界”;弱化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公开支持;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冒险主义和投机主义。
勃列日涅夫部分继承部分修改了赫鲁晓夫的对外路线和政策,主要表现为:实行东西方缓和方针;军备竞赛,全球扩张,与美争霸;宣布勃列日涅夫主义,搞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戈尔巴乔夫彻底改变了苏联的对外战略,实行全面战略收缩,结束了冷战,放弃了全部势力范围,最后落得了苏联解体的下场。戈尔巴乔夫的新观念政策包括:第一,实行国际战略收缩,单方面让步,结束冷战的“新思维”外交观;第二,放手东欧剧变和雅尔塔体制崩溃的格局观;第三,“合理的足够”的安全观和军备观;第四,“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战争与和平观。
二、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确立与调整
独立复出后的俄罗斯,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从最初实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逐渐演变为努力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重塑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强国政策。
(一)向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和破产
1.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俄罗斯独立之初,执行亲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谓“一边倒”,是指俄罗斯为争取西方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在国际事务和对外交往中追随美国、亲近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追求的目标是“融入西方文明世界”,成为西方世界体系中的一员。这一政策围绕西方发达国家这个中心展开,俄罗斯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要么被忽略,要么被置于从属的地位。俄罗斯领导人在1992、1993年间访问了绝大多数西方大国,宣布同他们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在国际事务中追随西方大国。1993年1月,俄美签署《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同意全部销毁其核武器库中的“王牌”力量——陆基多弹头洲际导弹,而美国只在占优势的舰载和机载核武器方面做出了一些让步。俄罗斯还从东欧、波罗的海国家迅速撤军,并支持西方国家对南联盟的制裁,参与在伊拉克南部建立禁飞区的工作等。在对外关系上,强调以意识形态划线,按西方价值观办事,如取消对古巴、朝鲜的援助,接见古巴反对派代表,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一些国家的内政等。在制度转轨和经济发展上,向西方学习,请求西方给予经济援助。俄罗斯政府要员一再呼吁西方对俄实行“新马歇尔计划”和扩大投资,声言如果俄罗斯改革中断,共产主义就会再次占上风,那时国际社会不得不付出远比现在援助俄罗斯高得多的代价。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破产
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俄罗斯丧失主动权,而西方借机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给俄罗斯的援助许诺也未兑现,使俄极其失望。
激进民主派领导人曾一厢情愿地认为,西方遏制苏联是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只要推翻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就会立即给予俄罗斯“奖赏”,平等友善地对待俄罗斯,大量的援助也会滚滚而来。在苏联走向解体之时,西方国家领导人的确做出了许多承诺,并公开宣布援助苏联的具体措施和金钱数额。美国曾表示,它将向俄罗斯提供类似马歇尔计划的大规模经济援助。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初,西方国家在一年之内专门召开了3次关于援助俄罗斯的国际性协调会议。西方国家的许诺不仅加快了俄罗斯激进民主派彻底清算苏联遗产的步伐,也燃起了俄罗斯领导人依靠西方国家摆脱经济危机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大西洋主义”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在近代俄罗斯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大西洋主义同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思潮的影响、争夺俄罗斯对外政策制定权的斗争。大西洋主义也称西方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崇拜西方的文明和价值观,强调俄罗斯的欧洲属性,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同欧洲的历史和文化没有本质的区别,俄罗斯应该全面融入西方。俄罗斯独立初期,在政坛掌权的“激进民主派”的主要人物,如盖达尔、科济列夫,都是“大西洋主义”理论的追随者。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对这一理论加以发挥和完善,宣称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看,俄罗斯从来都是欧洲的一部分,只是蒙古人入侵和布尔什维克革命割裂了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因此,放弃了共产主义的俄罗斯应该回到西方国家的行列,同西方国家建立密切的伙伴和盟友关系,并以此作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础和重点。受“大西洋主义”包围和影响的叶利钦总统在这一时期也多次发表讲话,强调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是欧洲的一部分,俄罗斯应该与“欧洲机构联成一体,应该加入其政治经济同盟”。
“一边倒”政策实施的结果是俄罗斯自我弱化了其国际地位,疏远了一些反对西方的传统盟友和与俄关系友好的国家,缩小了俄罗斯的外交回旋空间。俄罗斯领导人原本试图通过“一边倒”获得大量的经济援助,但西方的援助与他们的承诺和俄罗斯的期望相去甚远。俄罗斯领导人大失所望。俄本想通过“一边倒”政策使西方改变对其孤立和防范的政策,结果事与愿违,西方积极推进北约东扩并加紧向独联体渗透,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在在野党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要求下,随着亲西方民主派的失势,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被修改。俄罗斯对外政策做出调整,从“一边倒”政策转向全方位外交。
(二)改行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政策
1992年下半年,俄罗斯领导人提出了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政策。叶利钦说:前一段时间俄罗斯的外交重点是西方,现在需要做一些调整,俄罗斯“应像它国徽上的双头鹰那样,一头看西方,一头看东方”;俄罗斯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东方都保持政治利益的均衡。”“双头鹰”外交实现了俄罗斯外交向强调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转变;由对西方一味地亲近友好向开始对西方说“不”的转变;其外交活动的开展由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向同时关注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转变,尤其是同邻国和亚洲国家的关系受到重视。不过,“双头鹰”外交仍然坚持融入西方文明社会的对外政策目标,没有改变“一边倒”政策的实质和灵魂。1993年4月30日出台的俄罗斯独立后第一个对外政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