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克疗法的含义与背景
“休克疗法”本是医学术语。所谓经济转轨的“休克疗法”,主要是形容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做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玻利维亚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向该国提出“休克疗法”:放弃扩张性机经济政策,紧缩货币和财政,放开物价,实行自由贸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两年后,玻利维亚经济调整大获成功,休克疗法也名扬世界。
(二)休克疗法的实施与失败
在叶利钦的坚持下,第五次人代会批准了俄罗斯副总理盖达尔等人制订的俄罗斯联邦政府经济改革纲领。这项具有“一步到位”激进特点的改革方案是在萨克斯教授指导下制订的,因而人们将其称为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1992年1月2日俄罗斯正式实行“休克疗法”。盖达尔政府的主要措施包括:价格自由化,即一下子全面放开物价;实行无赤字的紧缩财政货币的金融政策;实行大规模私有化,小企业以拍卖和投资方式实行私有化,大企业实行股份制;实行对外经济贸易自由化,放开外贸经营权,彻底取消进口许可证。1992年6月,盖达尔政府又制定了《深化经济改革纲领》,对“休克疗法”原方案进行了某些修订。
1.放开价格
从1992年1月2日起,俄罗斯当局一下子放开了90%的消费品价格、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一边是物价飞涨,一边是购买力低迷,价格自由化初期不但未能起到刺激生产和消费的目的,反而导致厂家不得不压缩生产,消费市场萎靡。
2.紧缩通货
为防止通货膨胀猛涨,俄政府同时出台了财政、货币“双紧”政策。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增发货币。
3.私有化
私有化是盖达尔政府休克疗法的重要内容。其指导思想之一是要为资本主义在俄罗斯不可逆转建立阶级基础。开始时采取人人有份的私有化证券发放办法,每人一万卢布,而后改为低价拍卖公有企业,结果是少数人利用私有化大量攫取国有财产,一夜暴富。
(三)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两年的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比1990年下降45%左右,物价成倍上涨,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1992年12月第七次人代会上盖达尔的下台。在各方的强烈反对下,俄政府被迫宣布放弃“休克疗法”。盖达尔政府之后的几届政府,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但是,鉴于这些调整仅限于缓解“休克疗法”造成的后遗症,况且调整的力度不够,效果并不明显。
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也爆发了极其可怕的金融危机。卢布急剧贬值,经济跌入谷底,与1990年相比,1998年底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一半,经济实力从世界第2位跌落至第15位,人均国民收入下滑到第50位,近3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叶利钦三次更换总理,几乎酿成政治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宣布了“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彻底失败和西方货币主义政策在俄罗斯的破产。
(四)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
盖达尔政府所推行的经济改革完全是以西方货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经济改革。是在俄罗斯人民和国家都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一下子将经济由计划经济推向完全的市场经济,这些措施对于国有经济比重大、计划程度高、社会福利多的俄罗斯旧有的经济体制来说并不完全适合。不仅没有使俄罗斯经济好转,反而导致俄罗斯经济在前几年急剧滑坡的基础上进一步恶化,“休克疗法”对经济的破坏力甚至远远超过了四年多的卫国战争,为和平时期所罕见。
普京在1999年《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坦言,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50%,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西方七国平均数的20%。普京认为,先前改革之所以接连失败,一个主要原因是机械照搬别国的经验,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道路。
第三节普京新政重塑俄罗斯
一、普京政府稳定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和成果
(一)“富民强国”的经济改革宗旨
普京上台不久,为推行经济改革制定了长远规划,新政府公布了《俄联邦2010年前发展战略》草案和《俄罗斯十年经济发展纲要》等重要文件。普京政府吸取苏联70年经济建设和俄罗斯复出以来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富民强国”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确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提出21世纪头十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5%,到2010年,经济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然后,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当时葡萄牙、西班牙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普京对俄经济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1.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普京执政后,提出在经济上要走一条新的改革和发展道路。强调在不引发大的社会动荡的前提下采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进行改革;强调遵循温和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建立由国家调控的自由社会经济体系。俄罗斯的经济模式应该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可控制的市场经济”。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机械照抄西方的经验;强调政府领导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和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条件方面的作用。普京政府放弃了货币主义政策,大力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2.打击寡头势力,国家重新控制经济命脉
叶利钦和盖达尔的“休克疗法”,在俄罗斯造就了一夜暴富的经济寡头集团。普京政府对违法乱纪的寡头集团进行打击,对不服从管理者采取司法措施,改变了经济寡头操控经济的局面。普京政府还重建了国家对能源资源和企业的控制权。
(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历了1991~1998年连续7年的剧烈下降和从1999年以来连续9年快速复苏两个对比鲜明的阶段。由于普京政府稳健的经济改革方针和经济政策符合俄罗斯实际,加之政局稳定和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原因,从1999年到2008世界经济危机前,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了近9年。
1999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经济逐步从1998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继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之后,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国家财政从连年赤字首次转为盈余,俄罗斯经济出现复苏景象。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不断走高,俄罗斯经济保持6%左右的发展速度。2007年俄罗斯外汇和黄金储备达到3153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
但是,俄罗斯经济存在一些实质性问题和隐患。首先,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和军工出口;其次,市场管理机制陈旧,制约了经营和投资的积极性,以及外资的进入;最后,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另外,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俄影响严重。
二、普京重建国家权威和政治稳定
2000年普京担任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政治秩序的措施,形成了政治权威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管理模式。尽管对普京加强集权的做法颇多争议,不过经过7年的施政,刚刚独立复出时俄罗斯面临的严峻政治、经济、民族矛盾出现全面缓解,国家朝着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打压政治对手,建立“可控民主”
2001年7月,普京政府颁布《政党法》,名曰将政党纳入法律轨道,实则以《政党法》推动政党改组,扶植亲政府的政党,达到普京希望的“有两个或三四个政党参加的有效多党制”,增强政府监控政党政治的能力。叶利钦当政时期,俄罗斯共产党是国家杜马的第一大党,由于俄罗斯共产党和国家杜马长期以来是总统权威的主要挑战者,普京上台后大力支持亲总统的中派政治力量整合成统一政党,利用俄共内部的矛盾,削弱左翼的俄共以及亲西方的右翼政党的力量,使俄罗斯政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改变了国家杜马由反对党控制的局面。亲普京的中派政党“统一俄罗斯”取代俄共占据议会稳定多数,成为“政权党”;俄共影响下降;右翼政党则被边缘化,政府和总统不再受议会掣肘。
(二)削藩集权,重建权威体制
普京执政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接连出台几大举措:
一是下令修改违反俄联邦宪法的地方法令。
二是宣布全国分为中央、西北、北高加索、伏尔加沿岸、乌拉尔、西伯利亚、远东七大“联邦区”,总统向每个联邦区派出“全权代表”,让他们监督总统政令在各地区的执行,地方行政长官们必须协助他们工作。
三是改变联邦委员会的组成方式,地方行政长官不再兼任上院议员,削夺地方官员直接参与中央决策的权力。以削弱他们的地位和权力。原先联邦委员会由各联邦主体的行政和立法机构的长官组成,是地方权贵干预中央决策的政治俱乐部。做出修改后,各联邦主体在联邦委员会中的两名代表分别由联邦主体最高行政长官任命和地方议会选举产生。
四是修改法律,赋予总统更多的权力。规定在地方违反联邦法律时中央有权解除地方长官的职务,并有权解散地方议会。总统有权对地方行政长官提出警告、解除或临时解除他们的职务,有权要求地方政府限期修改、废止与中央立法相违背的法律,总统还拥有解散地方议会的权力。
五是经济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制约能力。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的分配比例由51∶49,改为63∶37。地方对中央的财政依赖程度加强,制约了地方领导人与中央分庭抗礼的能力。
上述措施的实施,大幅度削减了地方领导人的权限,加强了联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改变了自苏联解体以来联邦中央对地方的失控现象。
(三)无情镇压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打赢第二场车臣战争
叶利钦1994年12月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试图以武力解决问题。但由于指挥不当,俄军在战争中损失惨重。1996年底,叶利钦被迫结束车臣战争。1997年5月12日与车臣分裂主义武装签署了和平及相互关系条约,给予车臣在联邦内的“准主权国家”的特殊地位。1999年8月,数千名车臣武装分子突然侵入相邻的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俄政府借车臣分离政权制造恐怖事件之时,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领导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使俄联邦的分离主义运动受到了沉重打击,缓解了民族分离主义造成的紧张形势。车臣分裂主义者在俄各地制造恐怖破坏活动,普京则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旗帜,获得俄罗斯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在战争中采取新的打法,消灭了车臣非法武装主力,车臣局势基本得到控制。2009年俄罗斯宣布车臣局势完全正常化。
(四)客观对待历史,振奋民族精神
普京反对全盘否定苏联的历史,力求客观对待苏联时期的成绩和问题,认为:谁不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谁就是没有良心;而谁要想恢复苏联,谁就是没有头脑。普京执政后,当局重新启用原苏联时期的国歌旋律为俄罗斯国歌的旋律,原苏联时期军旗的图案也在俄罗斯胜利军旗上得到保留。在俄罗斯的新版教科书中,对斯大林的功绩部分重新予以肯定。
(五)钦定接班人梅德韦杰夫
普京任期结束前,钦定梅德韦杰夫为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2008年3月2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大选。共有四名总统候选人: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俄罗斯民主党领导人波格丹诺夫、由统一俄罗斯党等四个党派联合推举的候选人梅德韦杰夫。俄中央选举委员会3日宣布,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总统选举中获胜。根据对超过99%的选票统计的结果,有5160万名俄罗斯人投票支持梅德韦杰夫。这在俄罗斯国家元首选举历史上创下最高纪录。2008年5月7日,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正式宣誓就职,成为俄罗斯第三任总统。为保驾自己的接班人和能够继续参加执政,普京转任总理,形成“梅普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