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0300000010

第10章 是“抓住机遇”还是“走入歧途”——中国大片的生成语境(2)

但仅仅艺术创新并不能带来电影观众的回归。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更多样的娱乐形式,面对电视日益丰富的节目类型,电影生产却更加萎缩。电影院成了文化宫、歌舞厅的代名词,电影观众更是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加快流失。在全国其他各个行业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高潮时,电影业也于1987年明确提出“娱乐化”概念。1988年出现了“娱乐片”高峰。当年“一下子创作生产出了主要属于武打片、惊险片、歌舞片等类型的旨在强化娱乐功能的影片达80余部,占全年故事片总产量的60%以上。”一批良莠不齐的娱乐片从各个电影制片厂出笼。如《峨嵋飞盗》、《世界奇案的最后线索》、《东陵大盗》、《神鞭》、《神秘的大佛》、《庐山恋》等。后来,“娱乐片主体论”在官方话语中遭到批评,因为娱乐片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时代主流的声音。但娱乐片在学术话语中却得到了肯定,因为他们知道影片的市场好坏或盈亏归根结底还是影片好看不好看的问题。面对“娱乐片”的民间呼声,政府也开始提出“主旋律”概念,即“电影创作的主旋律——概括地说,应该是通过具体作品体现出一种紧跟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时代潮流,热爱祖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积极地反映沸腾的现实生活,强烈表现无私奉献精神,基调昂扬向上,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的力量。”国家机构开始以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相当的资金投入来扶持主旋律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强化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于是,《彭大将军》、《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白色起义》等主旋律影片一一问世。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电影的市场化进程还是非常缓慢的,几乎没有大的政策和行动出台。电影,在持续多年的企业改革中,仍然无法彻底放开对电影企业的政策性束缚,严重阻碍了电影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993年,是中国电影改革重要的一年。广电部于1993年1月5日下发了《关于当前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这个文件的出台真正打破了由中影公司长期垄断式的发行体制,选择了面向市场化的改革。这项改革有两个重要的背景因素。一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明确了姓“资”姓“社”的问题,为备受争议的“市场经济”正了名;二是1992年电影行业持续大滑坡。据统计,“1992年的票房比1991年减少4亿元,全国放映场次比1991年减少460万场,全年观众人次比1991年减少38.4亿元……16个制片厂有6家亏损……”在此情况下,电影改革允许其他影片公司可以通过当地渠道发行自己的影片,终止了中影对电影的“统购包销”制。

同时,国家对国营电影企业还是有所控制,比如国外片进口权不放开、故事片指标制定权不放开、电影局终审权不放开等。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不对等待遇,导致了很多问题。直到1995年,故事片的拍摄指标还是很紧俏。因为它是由国家控制的,只有16个国务院批准的制片厂才能拍电影。指标分配是“长影20部,北影18部,上影18部。省办电影制片厂和民营电影公司想拍电影还要去大制片厂买指标”,以至于这边国企“吃不下”,那边民营企业“没得吃”,电影生产局面极不平衡。

此时,造成中国电影最大冲击的还有美国大片的涌入。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电影市场,中国观众观影人次出现了上升。但它对国产片的市场份额造成很大冲击,并对国产电影的创作提出了挑战。

1996年政府在“长沙会议”上正式推出和启动了电影精品“9550”工程,即在整个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要生产10部优秀影片。从1996到2000年5年共生产50部优秀影片。1996年7月1日,国家正式实行《电影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产电影的发行和放映所占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二,以保证国产影片所占市场份额。另外,有关电影审查、电影合拍片也都出现了新的规定和办法。

这些政策落实到具体的电影创作上时,呈现出娱乐片、主旋律和艺术片三分天下的局面。政府在主旋律影片中给予巨额资金和扶持政策,其中《孔繁森》、《鸦片战争》、《大决战》、《红河谷》等都成为当年票房的佼佼者。娱乐片从边缘走向中心,很多第五代导演也纷纷拍起了娱乐片,出现了张艺谋的影片《代号美洲豹》、《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周晓文的《最后的疯狂》、田壮壮的《摇滚青年》、黄建新的《轮回》等。艺术片主要寻求电影节的露面而获得小众的认可。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会上签署的协议里,关于电影的条款大致有如下两条:一是允许外商进入中国电影的放映业,在49%以下的股份内与中方合资设立影视公司、经营影院;二是加入WTO以后的前三年,在遵守中国现行电影管理条例的前提下,每年允许以分账的方式进口20部外国影片,之后将增加到每年50部。

2002年2月1日正式生效的“单片申报”法令终于改变了民营电影企业需要“购买厂标,贴牌生产”的历史。青年演员徐静蕾有幸成为第一个获准个人独立制片的国产电影出品人。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我和爸爸》的成功公映佐证了这一法令的积极意义。

2002至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广电总局颁布的18、19、20号令。18号令是《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审查暂行规定》、19号令为《中外合作摄制影片管理办法》、20号令为《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电影主管部门尽量减少对电影产业化运作的行政干预,更强调自身的服务功能,权力逐步下放到影片的具体操作单位。电影作为产业的概念更加清晰,电影的投资和拍摄进一步向社会开放,电影的生产和市场活力得到了激发。国产大片《英雄》在此背景下隆重出世。

2004年1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涉及整个电影行业的从制作到发行以及放映三个方面。其总的思路首先是向社会、民营、香港、境外、国外的资金和企业开放电影的行业准入。其次,对电影产品的市场准入放宽标准,减少程序。2004年的电影审查更加开放,更加适应电影的娱乐产品属性。另外,国家还颁布或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电影政策。

这些法规一方面鼓励了电影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一方面降低了电影投资所面临的高度的政策风险,对于电影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国产故事片的产量跃升到212部,国内票房达到1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50%。而到了2005年,国产故事片又上升为260部,票房为20.46亿元。2006年为330部,全年票房总计26.2亿元。其中国产大片在本土市场连续三年超过好莱坞进口大片,占到市场份额的55.3%,刷新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历史纪录。

从这两组漂亮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多年不断的电影改革,中国电影产业在逐渐崛起,国产大片应运而生,并获得快速发展。在近年与好莱坞大片的博弈当中,国产大片也是首当其冲的。事实上,近几年来我们国产电影票房奇迹,几乎都是由《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功夫》、《霍元甲》、《神话》、《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国产商业大片所创造的。他们自《英雄》揭开“中国大片时代”序幕以来,不断与好莱坞大片争夺市场份额,并逐渐获得优势地位。国产大片激活了国内电影市场,推进了电影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引起民间社会投资电影的热情。可以说,国产大片即是中国电影改革的产物,也是中国电影发展自身、走向世界的一种重要电影样式。

第二节 民营公司:低调入场与高调搏杀

仅仅在几年前,中国民营公司独立拍电影还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一直就是国家制订计划、国家投资、国家审查和国家发行的。中国电影一直看重它的意识形态功能,那时期的电影作品可以称为“红色经典”。在国家对电影的垄断管理中,也限制了民营企业对电影的参与和渗透。

自从广电部于1993年1月5日下发了《关于当前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之后,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投身电影业。因为这个文件打破了多年来制约电影发展的“国家垄断制”,电影行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政策上得到许可,使多主体经营成为可能。

1993—1995年,是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电影业的一个高峰。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80%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同时,境外资本以有限而变通的方式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其主要来源地是日本和中国香港。像张艺谋和陈凯歌等知名的第五代导演,他们拍摄经费大都来自海外。1993年,民营企业、境外资本和国有制片厂合作拍片达到了创纪录的57部,占了全年国产片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其总投资量和市场占有率大大超过了三分之一。1995年,中国电影产量100多部,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所占份额更大。这一年,民营资本制作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红粉》得到艺术与票房双丰收。

然而,更多的电影因为投资制作人没有专业经验和经营意识,更不知道如何去做市场调查,只是凭着一时冲动杀入这块封闭已久的禁区,导致血本无归。此时的制片市场门槛仍然很高,民营企业如果想投资电影,必须和国家16个电影制片厂合作,有的是购买厂标,有的是联合投资。但作为民营的电影投资方没有“出品署名权”,只能以“协助拍摄”、“联合拍摄”或“监制”的方式出现。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民间资本进入电影业的积极性,也损害了民营公司的应有权利。1995年,电影政策有所松动,“16家国有制片厂之外的省办厂获得影片拍摄指标,社会投资额在70%以上可以联合署名。第二年,将投资额降到30%,并具有出品署名权”。这一切,似乎给民营企业带来了转机。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业的改革举措一直处在谨慎和步伐缓慢的状态中,一直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市场之间徘徊,找不到自己确切的位置。政策的滞后跟不上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多年的国家垄断电影业也造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1996年“长沙会议”后,国家为主旋律精品电影大开绿灯,从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到大规模发行为精品工程保驾护航。那些曾经被下放到制片厂的电影投产权却被政府无条件收回,这件事对各个制片厂影响巨大。很多有社会资金背景的影片纷纷下马,给民营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民营企业暂时处于投资低潮时期。

但电影是个产业,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都是越来越明晰的一个概念。电影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潜藏着无限商机。民营企业,这支最灵活的、最精干也最具前瞻性的企业,看准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在中国电影业的动荡发展中,低调入场。他们先熟悉情况,进行热身,等待时机,尽显身手。

一、新画面:打造“张艺谋品牌”

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是1995年成立的股份制民营公司。该公司投资人张伟平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涉足电影行业。1996年,导演张艺谋正在为影片《有话好好说》四处筹钱。因为巩俐将不再出现在张艺谋的影片中,欧美和香港的投资人对张艺谋影片的市场回报产生质疑,因此资金迟迟不到位。身为张艺谋朋友的张伟平,当时一直在做外贸生意和房地产,对电影还是一窍不通,在张艺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张伟平投资了2600万,用来制作电影《有话好好说》。

张伟平初次触电,还不知道电影如何运作,更不知道如何去卖一部电影。在没有任何电影操作经验的情况下,张伟平把《有话好好说》的电影版权一次性以800万元卖给华亿公司(北大华亿的前身)。如此,张伟平的第一单电影生意就让他亏损了1800万元。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凭借张艺谋的票房号召力、凭借影片的全明星演出,《有话好好说》让华亿公司获得了4600万元的收益,并使华亿成为当时响当当的影视公司。

1800万元,给张伟平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他开始学习电影。他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他看到了张艺谋身上的品牌效应,于是,张伟平决定打造“张艺谋品牌”,他认为只有树立真正的张艺谋品牌,才是影片的保证,也是公司发展的保证。

1999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国内票房3000万元,《我的父亲母亲》国内票房800万元。两片分别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银熊奖。获奖让张伟平将海外版权卖得更高。这些战绩让张伟平深刻体会到了“张艺谋品牌”的效应。

同类推荐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新世纪以来,影像、资本与文化的跨界流动构成了华语电影最为显著的存在生态。本书立足华语电影跨地域传播与形象建构这一主题,围绕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跨界传播与理论建构、合拍片、全球视野与产业实践等分支,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在场观察与理论思考,希冀探索华语电影未来发展新图景。
  • 看名画的眼睛

    看名画的眼睛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高阶秀尔先生,他曾留学巴黎大学附属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曾任东京大学美术史研究室教授、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现任日本西洋美术财团理事长。出版有《日本近代美术史论》《日本近代的美意识》《西欧艺术的精神》《19-20世纪的美术:东西方的相遇》等著作和译作近百部。译者范钟鸣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1986年赴日,1989年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邀请赴美从事艺术创作交流。现为职业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译著有《日本美术尚未诞生》等作品。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
热门推荐
  • 命之途

    命之途

    顺应天命者,悲;逆应天命者,死!如之可奈何?祈求天地庇佑?殊不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身世坎坷,且看他如何面对人生!经历大变,且看他如何渐渐蜕变!命运降临,且看他如何对抗命运!持戟弯弓,且看他如何挽破苍穹!毁天、灭地、戮神、屠魔、诛仙、噬魂、镇妖、斩尸、弑佛!逆命运,踏天途,一切尽在——《命之途》!
  • 网游之威胁者

    网游之威胁者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凌夜,在长辈的嘱咐下进入了《未来》的世界,他会给《未来》带来什么呢?他的存在是对世界的威胁啊…玩家们总是在谈论着……本书只是让看的人笑笑,如果你觉得它没意思,那请放下它,出门右转,那里也许有你要的。本书用来娱乐,结局zhiyu。就这样!
  • 冲出末日

    冲出末日

    一伙儿科学家为首的研究所,发生粒子大爆炸,从而感染并改变了无数人体内的DNA,也造就出无数的“变异人”跟“变种人”。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也是英雄的时代!做为变种人的白羽,又会混出怎样个未来?男孩儿到男人的蜕变,菜鸟到高手的蜕变,这是一个很热血的故事!
  • 小妖在上,师尊在下

    小妖在上,师尊在下

    一千年前的狐狸细细的画着它的皮,想要做一个绝美的女子。一千年后的女子细细的画着她的脸,想要做一个妖媚的狐狸精。为了爱那个如嫡仙一般的男子,阿浅从一只小小的狐狸精修练成了大成的妖怪,举手投足皆是风情。可是,她的师父却从来不肯多看她一眼。为了能够配得上她的亲亲师尊,她宁愿天雷轰顶,洗涤自身妖力,重生为人。可依然,她的师父郎心似铁。阿浅累了,却在她最累的时候,被她的美人师父亲手打入了封妖塔。分筋错骨,孽障缠身。阿浅于生死之中挣扎,与业火之中痛苦。恨毒了这个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樱花城

    樱花城

    未曾想到,几年后,我还能遇到他们。他们依旧没变,变化最大的是我。我曾经喜欢过的校草,会在这一刻喜欢上我,然而校霸也同时喜欢上了我,我不知道如何决定。校霸夏霖寒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校草余冬黎是我曾经喜欢的人,我不知道如何抉择。我只有坐在樱花城里的楼顶上,观望着大海,听着音乐……
  • 冷魅太子:红颜祸水

    冷魅太子:红颜祸水

    冷魅王爷独宠,“谁敢和本王抢人?”伸手捏了捏某人的小脸,“鸢儿,你说怎么办呢?是砍他一只手还是把他喂狗?”可事情在遇到顾青涔之后完全转变。“鸢儿,你喜欢的一直都是他吗?”这是白陌予第一次,第一次如此难过,可是他却什么都不能做,他说有人抢她他便一定会把他千刀万剐,但那个人是她最爱的人,他不忍心伤害。“陌予,对不起,原来我喜欢的是你,你等等我,等等我,别那么快离开好不好,我马上就找到你了。”许南鸢一路狂奔,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害怕失去他,对顾青涔那只是年少的友情,却被错当成了爱情。她说,“和他在一起我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 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后人对曾、胡两人点评颇多,批判有之,褒扬有之。但作为相对的成功者,曾国藩从一介书生到位及人臣,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下明暂保身、得以善终,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能力与做人处世的艺术可窥一斑:而胡雪岩俨然是中国版的洛克菲勒,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跃身成为闻名于世的红顶商人。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根本。善于随机应变。
  • 精神病之疑神疑鬼

    精神病之疑神疑鬼

    女人被杀,醉酒的男子看见了凶手,男子正是女人的丈夫,女人却不是男子的妻子。这一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总参异能录

    总参异能录

    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军统七处撤离北平,因地下党的大力保护,军统七处大量研究超自然现象的资料得以留存下来。面对这些有可能会改变整个人类的重要资料,中央决定成立总参谋部第3小组,全盘接管军统七处留下来的资料及研究设备。总参3组的人没有职级,但在行动的时候,可以调动任何部队及地方警力,可以调用任何部门的任何人参与行动。冉峰来自一个神秘的古老家族,因一个新的任务来到总参3组……
  • 穿越武侠世界的小仙人

    穿越武侠世界的小仙人

    武侠世界以武为尊,分为九重天,皇权至上。重生大夏的秦昊面对不一样的修真文明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