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鄂温克人的情绪情感特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既是在有机体的种族发生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西方心理学著作常常把无限纷繁的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标示感情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它主要指的是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机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少或消失。而情感则指的是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由于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情感的性质常常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情感这一概念较多地用于表达情感的内容。
情绪和情感既相区别,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二者统一于人的社会本质之中,共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即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首先,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作用在于发动机体能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将相应的感受通过行为(表情)表现出来,以达到共鸣或求得援助。其次,情绪和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再者,情绪和情感具有组织的功能,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最后,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和沟通思想的功能,是人际通讯交流的重要手段。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态度,对于这些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态度的反映,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喜闻乐见的情绪和情感,这种情绪和情感源于各民族生活的共同规范、准则、习惯、日常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礼仪以及所处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等。鄂温克这一古老的森林民族,历史上一直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中,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随着清政府“移民戍边”政策的实施,一部分鄂温克人迁居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开始游牧生产与生活。无论是生活在森林还是草原,鄂温克人都与大自然极为亲近,富有、博大而无私的大自然也赋予了鄂温克人淳朴善良与丰富而美好的情感。
就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而言,情绪强调的是感情的表现形式,而情感注重的则是表达内容。鄂温克人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最明显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鄂温克人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
(一)热情好客
热情好客是鄂温克人情绪情感表达最明显的特征,即使是在今天的鄂温克草原上,鄂温克牧民们依然保持着与人方便、待客热情的淳朴民风。无论是相识还是陌生,只要走进他们的居住地或者向他们求助,鄂温克人都会对对方尽心关照,竭尽全力地满足对方的要求。在鄂温克人眼里,家里来客人是件吉利的事情,他们并不认为招待客人会给自己添麻烦。为客人煮一锅香喷喷的奶茶是对客人的尊敬,客人即使年轻,他们也会招待好使对方满意。如果是尊贵的客人来临,鄂温克人会杀羊,用新鲜的最具草原特色的手扒肉和柳蒿芽、稷子米煮成的独具风味的肉粥招待客人。鄂温克人待客必须有酒,主要以白酒和海拉尔啤酒为主。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虽然鄂温克人待客时少不了喝酒,但是他们对客人非常尊重,并不勉强对方。鄂温克人热情好客的行为源于他们独特的交友价值观,这一点从一些鄂温克谚语中可以体现出来。如“尊敬你的人,他会不惜把甜美的酒敬给你。”“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你出门同样也不能带去你的家,如果你不招待外来的客人,你出门就没有人照顾你。”“有烟火的房屋才有人进来,有枝头的树才有鸟儿栖息”。
一位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下草地的汉族干部向笔者谈起鄂温克人的热情与好客,他说他每次去鄂温克牧民家里都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甚至有些不忍。“我们下草地检查工作,这本来是分内的事,在我们看来很正常。可是牧民们不那么认为,他们认为我们来草地一定很辛苦,总是把我们当客人看待。如果赶上吃饭时间坚决要求招待我们,有时候抓来一只羊就杀,从抓羊到手扒肉端上桌基本上是半个小时左右。牧民们的热情不只是让人感动,简直就是让人不知所措。”
(二)爽朗豁达、鲜明直接
爽朗豁达、鲜明直接是鄂温克人情绪情感表达的另一个特征。由于常年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和接触并不频繁,多数时候,草地鄂温克人的接触范围仍旧限于本民族内部的成员或者同属于游牧文化的其他兄弟民族成员。直至今日,鄂温克人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还犹如呼伦贝尔草原分明的四季,他们并没有学会过多的掩饰和婉转。这种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性格和情感的直接表达,对于来自草原之外的人来说,很容易从鄂温克人的表情中判断出自己是否被接纳,以及被接纳的程度。笔者调研期间有一段时间居住在乌兰宝力格嘎查,当时嘎查部分牧民正打算向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反映嘎查书记××ד违规选举、集体财产去向不明”等问题,要求更换嘎查书记。在笔者去乌兰宝力格嘎查的当晚,在和因为看电视而聚集在一起的几家牧民聊天时,他们提起嘎查书记×××的事情,并且要求笔者做他们的代言人。一位性格温和、语言幽默的中年鄂温克男子说:“你今天刚来,我们能看出来,你是一个好姑娘,我们喜欢你,愿意和你聊天。我们就选你当我们的代表,帮我们出出主意吧。”如果在相处过程中,鄂温克人发现对方有不诚实或者触犯他们的禁忌,他们会直接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对对方的不友好,而且周边其他的牧民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态度和行为。
鄂温克民族是一个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通过歌声和舞蹈来抒发心中的情感。由于草原地广人稀,鄂温克人在放牧时,为了排泄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他们在缺少人际交流的环境中,经常通过歌声向大自然倾吐自己的心声。为此,鄂温克族的民歌非常丰富,而且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鄂温克人经常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有很多歌曲是鄂温克人用同个曲调,在不同场合填上不同的词,以此来吐露心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在电视落户草原之前的年代,鄂温克人最好的娱乐方式是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聚集在一起喝酒、唱歌、跳舞。酒能助兴,也能壮胆,平日里不能表白的情感通过酒兴和歌声传达给了对方。那悠扬奔放的旋律,既表现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宽阔的胸怀,也体现出了他们质朴的情感。
二、鄂温克人的情绪情感特征
就情感的表达内容而言,鄂温克人最注重的情感是爱国主义、团结互助、诚实可信和亲情友爱。
(一)爱国主义情感
鄂温克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光荣斗争传统并且勇于牺牲的强悍民族。在历史上,鄂温克民族为维护国家统一完整、保卫祖国东北边疆做出了巨大牺牲,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自清朝初年至今,鄂温克族的历史与中华民族发展史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爱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世纪中叶,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烧杀掳掠,激起了鄂温克人民的愤怒和坚决抵抗。面对沙俄的侵略,鄂温克居民用刀矛弓箭还击侵略者,并且同当地蒙古族人民一起,对围攻盘踞在尼布楚的沙俄侵略者给以沉重打击。同时,八旗军队中的鄂温克族官兵也英勇地参加自卫反击和收复失地的战斗,配合清军打击沙俄侵略者。英勇善战的鄂温克士兵的足迹在清朝时期遍布大江南北,“从康熙至乾隆年间,在反对外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斗争中,鄂温克官兵起了很大的作用。鄂温克族官兵前后出征六七十次,转战22个省、参加过大小金川、新疆的伊犁、西藏和台湾等地的战役。鄂温克族中涌现出很多指挥有方、英勇善战、战功赫赫的人物,其中海兰察最具代表性。他是乾隆年间的一位将领,在清军中服役近40年,从一名马甲逐步提升为一等公爵,南征北战,多次立功。”
以上史实一方面体现出鄂温克人的英勇善战,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鄂温克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近代以来,俄、日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鄂温克族人民踊跃参加了东北地区义和团的爱国反帝武装斗争。辛亥革命以后,在沙俄的支持下,蒙古族反动上层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鄂温克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一起英勇斗争,粉碎了他们的阴谋活动。“九.一八”事变以后,鄂温克族人民和当地汉族、达斡尔等族人民一起,向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武装斗争,鄂温克族人民积极参加送信、运送粮食和掩护伤员等活动。1942年,日本警察和特务到西辉河抓人,早有准备的鄂温克族人采取突然袭击,用皮鞭、木棒严惩日警,打得敌人狼狈逃窜。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鄂温克人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的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并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
(二)团结互助感
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是鄂温克民族另一个情感特征的表现。在与其他游牧民族交往中,鄂温克民族从不歧视或欺负弱小民族,他们在与鄂伦春、达斡尔、巴尔虎蒙古族等民族的交往中,能做到和谐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体现的是一种手足之情。发生在1958年的一个事例足以体现鄂温克人对兄弟民族的友爱与互助。1958年,在黑龙江省甘南县东阳镇生活的绰哈勒浅苏都热哈拉达斡尔族兄弟姐妹,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冲击,全村105户约400人个个人心惶恐,一夜之间集体大迁移。这些人离开了已经生活223年的老家,丢下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车、马、牛、羊,放弃了自己亲手建起的房屋和那一片富庶的土地,两手空空地来到鄂温克自治旗这块理想中的土地上。因为这里尊重少数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允许少数民族养自留畜,发展养殖业,大家不但可以喝到牛奶,还可以吃到本民族传统的饮食——手把肉。鄂温克族自治旗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尤其是鄂温克族的兄弟姐妹们,敞开了博大的胸怀,像接待亲人一样热情地接待包容了这么多达斡尔族兄弟姐妹们,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安置生产生活。没有房子的帮助找房子、盖房子、支援布票、口粮、牲畜,使集体大迁移的达斡尔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安顿下来。没有经济来源的帮助他们加入生产大队参加劳动,使其自食其力赡养家人。达斡尔人在生活上得到了照顾,生产上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很快就摆脱了心灵上留下的创伤和阴影,人人精神饱满、心情舒畅,一同投入到鄂温克自治旗的发展建设中来。
无论是对待兄弟民族,还是在本民族成员之间,互助与合作一直是鄂温克人非常崇尚的一种精神与情感,这主要是源于自然和生存环境的特殊。自从一部分鄂温克人于1732年被迁入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他们便被迫改变原来的游猎生活方式,逐渐适应畜牧业生产与生活。然而牧业经济是非常脆弱与不稳定的,冬春的风雪经常会造成大批牲畜死亡。为了防止风雪等自然灾害以及疫病或者狼害,牧区鄂温克人在生产上结成了以有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互助集团——尼莫尔(“邻居”之意)公社,少则四、五户,多则八、九户,共同占有牧场和打草场。这种为了保护牲畜而连接起来的互助组织形式虽然在后来逐渐失去互助作用,但是在牧区鄂温克人中,友爱互助的传统却从此被保留了下来。直到目前,在乌兰宝力格嘎查还有富裕牧户与贫困牧户结成对子,帮助贫困牧户脱贫的现象。正是因为这种互助友爱的情感做支柱,鄂温克民族才成为了一个能够战胜恶劣环境、拼搏生存的顽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