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700000006

第6章 舆论导向与文化身份(4)

总之,传媒语言的当下文化处境,已经到了“众语喧哗”“人声鼎沸”的程度了。对政治身份的敬而远之,对经营身份的情有独钟,竟建构着文化身份的囹圄和枷锁,从而使文化身份日益萎缩和日渐销蚀。但是,人类不仅仅是“能制造工具的动物”“会说话的动物”,人类应该是“能够制造美、生产美、判别美、享受美的动物”。人类的审美价值追求,人性的审美愉悦期待,早已脱离了动物性的兽欲,早已洗刷了个体性的贪欲,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时刻蕴含在对传媒语言人文提升的呼唤上,时刻表现在对“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痛恶中。人们的美好愿望、幸福期盼、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绝对不会在梦幻世界里真正实现,更不会在充满脂粉气、铜臭味的熏陶中切实获得。有些人制造出的梦幻世界,只是为了经营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的华丽空间,吸引人们变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消费者;有些人撒播脂粉气、铜臭味,只是为了经营欲望发泄、意志消沉的麻醉泡沫,诱使人们陷入“昏昏欲睡,飘飘欲仙”的享受者。更重要的是,把人们的出场欲、表现欲看做“精神消费资本”,千方百计地给予“打捞”,必欲耗尽其心力、逃离其心宅而后快。一些人的精神寄托就放在如此放浪形骸的世俗享受上,失去了对真理的向往,忘却了对社会的责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提高警觉,不严加防范,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传媒语言文化身份的维护与识别

传媒语言文化身份,特别是在广播电视与网络中,被简单化的政治身份和低俗化的经营身份解构为沙滩文化或泡沫文化,表面上广阔平坦、色彩缤纷,实际上松散如渣、轻飘易碎,根本没有恒久的稳定价值和精妙的艺术品位,既不能感染当下,又不能流传后世。怎样才会让传媒语言的文化身份凸显出来,并且坚持下去呢?

只在理论上论证,规则上制约,是抵挡不了那些简单生硬的词句和利润欲望的诱惑的。现在,是否可以采取某些必要的决策,以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把广大受众的“表层反馈”“显性反馈”进一步扩展到“深层反馈”“隐性反馈”,加大应对决策和前瞻决策的力度。如:

第一个问题:制订传媒法、新闻法、广播电视法、网络传播法等。这是现代大众传播的世界潮流,应该尽力适应。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逐渐形成共识,并转化为社会共同体的标底,严格遵照执行。所有传播中的“不作为”和“污染源”,都成为群众举报的内容。管理者对此进行梳理、处置,对于“敷衍塞责、粗制滥造”的,对于“趋利忘义、低级恶俗”的,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罚没其各项收入;要坚决断绝其唯利是图的财源及各类渠道。

第二个问题:开展舆论监督和监督舆论的双向批评,推进批评与反批评的常态机制建设,扩展人民民主的广泛权益,积极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力,时刻检查大众传播媒体的风向标,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和“人民当家做主”在传媒责任问题上的权利功能和义务功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风尚,形成有话就要说,说了就管用的心理态势,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文化责任、道德责任和话语责任。

第三个问题:提高人们对于“文化身份”的识别能力,用最好的文化产品和优秀作品吸引人、感染人。大力普及科学理论、高尚情趣、民族传统、域外精品,以先进文化的生动形态占领文化阵地,以规范语言的审美形态覆盖各类媒体,造成强大的声势和浓烈的氛围,引领人们进入澄明和谐的境界,从而自觉地拒绝低俗轻浮的精神鸦片,知其害而不入其彀,察其“乐”而不就其毒。其实,识别的要领就在于有没有“辨音律的耳朵”和“审视美的眼睛”。在视听上,“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于枘方;免乎枘方。”从听觉和视觉上判断,对于“圆凿(孔)”和“方枘(柄)”,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只是要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耳濡目染”的磨砺罢了。

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一书中,把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四个部分。传媒语言正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精彩华章,她不但具有反观大千世界的深刻蕴含,而且具有提升扩散的本质特征。俄罗斯20世纪的经典作家瓦·拉斯普京指出:“电子革命把人淹没在虚拟世界里,把他改造成某种新式的、派生的、飘泊的东西。”他还指出:“如果所有读者都用善良而纯洁的榜样,用悲悯和热爱劳动,用睿智而深刻的语言,用热爱自己土地和自己传统的榜样来教育的话……那么这会是一个新的文明,一个坚决拒绝书籍中的和所有其他艺术中的恶的文明!我们知道:恶是强大的,但爱和美更强大!”在我们的文化视野里,在我们的传媒语域里,为什么就如此轻视语言特别是有声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呢?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先生十分精辟的分析,应该是振聋发聩的:“‘观众喜闻乐见’就被片面地理解为什么东西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就可以不加甄别地选用,自然就造成了消极地顺应观众群体当中某种落后愚昧的鉴赏习惯的现象。一旦消极地去顺应,就又强化了受众当中落后消极的东西。……被强化了的消极落后的东西,它倒过来又会刺激不清醒的创作者,从而创作更低下的产品。这样一来,精神生产同文化消费之间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就产生了。”传媒语言的文化身份,应该得到尊重和强调,以使大众传播的形态进入规范化、审美化,充分发挥她那“沁人心脾”“渐入佳境”的巨大功能。

第三节传媒语言与儒释道文化精神的追求

传媒语言的表层功能,在于传播有效信息,丰富精神生活,展现时代风采,推动社会进步。但是,那深层次的潜发辐射功能,往往被时尚和流行所冲淡,以至淹没。特别是在众语喧哗、多元并存的背景下,浮躁的心态和功利的诱惑,更容易导致对寂寞和沉静的忽视甚至鄙视。尽管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兼容并包造就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开辟了经验历史的生长力,不过,那路程却是曲折反复的,有低谷,有高峰,并不平坦宽阔。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都经历过这种波澜起伏的状况。因此,目前的文化精神走向似乎“每况愈下”,实际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仍然发挥着潜移默化、世代传承的重要作用,而且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动摇和消解的。传媒语言的“快餐”和“低俗”,使得大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已经“碎片化”和“浅薄化”了。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倡导儒释道文化精神的追求,让漂移了的传媒语言最终回归到民族优秀文化的通衢大道上来。

一、语言传播的文化追求

儒释道的文化精神,虽各有千秋,但融合早已开始。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文化,儒道二家之学为二大主流,如黄河长江,灌溉全国,久已根深蒂固。佛法在后汉、两晋、南北朝期间,陆续输入。初期翻译教典经文,多援引老庄或儒书。……达摩东至,契理契机,于言诠以外,传授心法,简捷提示,深合中国民族文化特性。……佛法在中国之有禅宗,非但为佛教之光,亦为东方文明大放异彩。”儒释道的文化精神宏大深邃,显然不只蕴含于孔孟、老庄、释迦牟尼本人的经典中,还显现于后世传人的相关著作里。我们只从传媒语言的角度,望其一隅,通过他们某些核心论点,进一步了解儒释道的文化精神留给今天的有益启示。也许挂一漏万,也许简单粗疏,不过只要我们存有这样的思路,大概就能够有所收获而不会没有裨益。

儒家的一系列论述,从各个角度阐明了语言和语言传播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如“有德者必有言”,“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辞达而已矣”。这里,我们作为大众传播工作者,必定有我们的传播目的和传播理念,那就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既然是“喉舌”,肯定要有许多话要说;而作为喉舌,不说话、说话不当,就违背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我们传播的内容,一定是真实、准确、可靠、可信的,绝对不能“听风就是雨”“道听而涂(途)说”。我们的任何信息,特别是新闻类的信息,完全不应该把虚假的、夸大的东西,当做确实的东西传播出去,“混淆视听”。此外,还要特别强调“辞达而已矣”,应该是语言传播过程中最基本的标准。所谓“词不达意”,包括声音浑浊、吐字含混、方音浓重、语速极快。不考虑传播效果,把“口耳之学”这一听、说双方的共同认知需要,变成了传播者自我表现、自我欣赏的个人作秀,丧失了表达、传达、通达、畅达的可能性,从而造成信息的失信与失效。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自古至今中外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内容,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幻恋缘

    幻恋缘

    “翔烨”开学第一天的食堂,大二女生宁暖暖为新生打抱不平,因而得罪了校董之一萧任均的公子—萧墅,也认识了另一位校董司傲海的公子—司予梁,还有从小就喜欢司予梁的“白氏”董事长白策的千金—白圣妃,白圣妃又会因仇恨和嫉妒,与宁暖暖、司予梁、萧墅之间发生什么样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司予梁的活宝老爸司傲海,去学校想低调地看一下自己儿子喜欢的女生,却撞见惊恐的一幕,司傲海会作何处理。从小就是孤儿的宁暖暖一夜之间成了一场家族阴谋的女主角,变成了“宁氏”百货前董事长的亲身女儿,而现在疼爱她的爸爸妈妈其实是她的亲叔叔婶婶。
  • 灵动九霄之神君重生

    灵动九霄之神君重生

    半神阶强者遭暗算身亡,重生为纨绔少年,再攀巅峰。
  • 冷王盛宠:宦妃太撩人

    冷王盛宠:宦妃太撩人

    “亲,士可辱不可杀!”她是穿越而来的医学高材生,遇到腹黑、奸险、杀人不眨眼的鬼面战神南宫景,在除了性别确定、身材确定,其它皆不详的景爷跟前,无意混到了当红太监一职。美男当头,揩油、吃豆腐那都是无意行为,我是清白的!亲,我可是太监啊喂!本宦官无耻冷血没节操,强推怀孕一气呵成,“亲,你不是一直要杀东陵国太子么?老娘在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暗黎天使

    暗黎天使

    折翼的挽歌,冰冷的心,那里封存着不堪的过去。微风轻抚过的脸庞,能否露出久违的微笑?缓缓低吟,那古老幽暗的咒语,开启生与死之间的,绝美幻境……“荒芜之地,极帝之寒,神兽之岛,地穴之潭,太阴之洞,九幽之孔,魔晶之核,守护之人,魅惑之眼,生命之灵,鲜血之印,混沌之域,深渊之境,梦魇之月,亡灵之魂,摆渡之人,三途之河,彼岸之花,荆棘之路,生灵之歌,引路之标,血色之空,忘忧之殿,双生之石,帝印之封,诅咒之子,傀儡之身,唤醒之密,记忆之中……”这便是七界广为流传的梵谕,用来稳固这古老的封印……
  • 隔壁死了张老婆

    隔壁死了张老婆

    作品通过隔壁邻居的去世,反映了老人晚年生活得精神凄凉
  • 魔龙王变

    魔龙王变

    魔王弑神,龙王明斗的精神力量竟然同时降临在同一个普通孤儿的身上,仙魔大陆上,宗门林立,门派丛生,秘籍繁杂,君杰该如何寻弑父仇人?
  • 倾城笑宇希泪

    倾城笑宇希泪

    他是天底下第一个仙,出生时,天地混乱;她是天底下第一个仙魔混体,出生时,便冠上了宇希之姓。第一次见面,宇希大陆成为了她的大陆,他成为了她的护法。主仆之间的爱恋,契约之绊,请看二人为大家上演一场旷世绝恋。女主坚定腹黑,男主邪魅骄傲,且看强强联手,如何玩转宇宙苍生。
  • 妃你不可之夫君太腹黑

    妃你不可之夫君太腹黑

    魂穿异世,对上骄纵,歹毒庶姐,还有那阴险的白莲花,陷害,毒计,层出不穷。庶姐毒计怎么办,“斩掉毒刺”,莲花挑衅怎么办,“摘掉她的莲花”!,某女道。
  • 星域霸主

    星域霸主

    别人征服大陆,征服位面,我要征服整个宇宙。PS:不只是热血的英雄主义,更是唤醒全民崛起的巨作。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定是你眼花,请看眼科医生。新人新书,求包养。
  • 心岸短篇小说集

    心岸短篇小说集

    梦,彼岸,梦着远方梦想的彼岸。在彼岸守护着的他/她,希望你不要等得太急,我总会到达的,我毕生的梦想不会变化,就算上帝再怎么阻拦,我也终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