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600000040

第40章 媒介传统在中国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4)

三、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十年传统

(一)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传统

1949年,中国媒介制度经历了一次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从媒介体制到媒介的经营管理制度都进行了重新设置。这种“设置”至今已有60年,尽管在这60年间中国的媒介制度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但它还是形成了一些“传统”,沉淀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成为我们进行媒介制度创新的“意识形态遗产”。

1949年以来的媒介传统还可以分前30年的传统和后30年的传统。前30年(1949~1978)的媒介传统,这种传统实际上是“延安媒介传统”的延续,而延安传统又是苏区传统的延续。“在1978年以前,我国的新闻体制和工作传统是高度政治化和组织化的。这种体制和传统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初创时期。”《新青年》的改组即奠定了党报的模式,延安整风时期被系统化和制度化。新中国成立后被推广到了全国。孙旭培在概括1949年以来的新闻体制时说:“我国现行的新闻体制,来源于革命根据地时期品种单一而又分级别的党的机关报的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曾在短时期内(约两年多)出现过党报、非党报并存,国营、公私合营、私营报纸并存的局面,但不久便用根据地时期形成的党报政策,作为整个国家的新闻制度。民营报纸和民主党派报纸渐告消失,新闻事业(即便是工会、青年团报纸及各类专业报纸),一概称为党的新闻事业,于是由党组织统管了全国各类新闻事业。这种体制之下,报纸的政治调门一样,发表的言论一样,只有新闻因各自报道的领域不同而有所不同。‘舆论一律’、‘千报一面’也就自然形成。”概括说来,新中国成立后(包括延安以来)形成了如下一些媒介传统:

第一,媒介产权安排上的公有制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在媒介制度安排中取缔私有产权,私人所有的媒介制度安排被国有化所替代;国有媒介占据垄断地位,媒介的所有权、使用权、控制权、收益权等均归国家。这样的后果是激励机制不全,责、权、利不明确。国有化使媒介组织作为一种微观利益主体丧失了独立性、逐利性与竞争性,媒介的激励功能丧失,媒介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工具,其维生机制由自主经营转而依赖国家拨款,只需对党和国家负责,无须面向市场和受众自负盈亏,媒介自身的制度创新动力消失殆尽;媒介的功能一度扭曲。“20世纪人类的社会实践已经证明,计划经济体制是造成经济贫困和政治专制的制度根源。我们也同样有理由说,传媒业的计划体制是造成传媒领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传播服务脱离人民群众要求的制度根源。”这种媒介制度安排受到苏联传统的影响。

第二,媒介组织设置上的“机关传统”。“作为事业单位,中国的传媒业无一例外都必须以党性原则统帅一切,无条件地接受党政机关的直接领导,无条件地完成上级领导所确定的宣传任务,这使中国的传媒业成为‘准行政部门’。传媒的所有权归属于党政机关,上级领导部门可以任意处置任何一家媒体,就像在媒体集团化过程中所显示的,要并要拆,要办要关,全由领导决定。传媒主要的人权、财权、事权归属于党政机关,包括重要的人事任免、重要的投资决策、重要的改版,最后审批权都在党政机关,甚至连报刊的发行定价、报刊的版面增减都得经党政领导批准。”由于人、财、物都由国家主管,媒介自然成了政府的一个延伸机构,媒介从业人员的身份被纳入国家干部体系,媒介组织的架构也和政府机关类似,有着严格的层级。中国媒介条块分割的布局也是依照政府的行政设置来安排的。早在193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从中央局起一直到省委、区党委,以至比较带有独立性的地委、中心县委止,圴应出版地方报纸。党委与宣传部圴应以编辑、出版、发行地方报纸为自己的中心任务。”这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四级办报(台)”的最初制度模型。此后的一两年内,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着重建立起各级党委组织的机关报,以作为宣传的中心,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1949年以后,中国在经济基础上是一个计划经济格局,在宣传上也是一个“计划宣传”的模式。全国的媒介布局是一报(《人民日报》)、一刊(《红旗》杂志)、两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省市(地市)一级依此类推,基本格局也是长期一报一台,80年代后又增加了电视台为省(市)委的喉舌。和行政设置一样,媒介成为党和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无条件接受党的领导。政治学者A.Liu早期研究表明,这种垂直统领性的媒体结构和全方位网络式宣传导向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和宣传上的话语服从。由于媒介成为政府机关,因此它分享了政府的一部分权力,这种行政垄断地位使中国媒介在处理政治事务上(如帮助民工讨薪、帮百姓打官司或帮助政府解决群众困难等)比西方媒体更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垄断权力”也使中国媒介的“寻租”变得更为容易和普遍。

第三,媒介功能上的“喉舌论”传统。媒介要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共产党最为重要的办报传统。“把新闻媒体当作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从我们党成立开始就意识到,在延安时期明确提出,一直沿袭到今天的认识或提法。”1942年9月22日《解放日报》社论《党和党报》明确提出:“报纸是党的喉舌,这是一个巨大集体的喉舌”。1954年中共中央专门作出决议指出:“党委的机关报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中再次明确:“报刊、新闻、广播、电视是党的舆论机关”。由于媒介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设立的,在功能上就偏重意识形态宣传功能而忽视经济功能。以出版业为例。1949年后的出版经营方式实行典型的计划模式,由国家投资、下达计划和任务,然后统一由新华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销售,出版社以服务政治为唯一目的,基本上不考虑利润和经营状况。其负面结果是导致媒介财务状况恶化,入不敷出,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承担。1978年以后的媒介改革就是在经济层面上激活了媒介的“营业功能”,尽管在经营制度层面上有所改进,但“喉舌论”的传统仍然保留了下来。

第四,典型宣传与“多媒体”宣传的传统。“大树典型”的媒介传统由来已久。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农业劳动模范吴满有“连年开荒收粮特多”的消息,并配发《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的社论,由此拉开了宣传典型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树立正面典型的媒介传统没有断绝,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几乎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典型。这些典型人物宣传起到了动员、引导和教育群众的作用,至今仍然是中国媒介最为突出的宣传手法。除利用大众媒介宣传外,为动员群众,中国共产党还创造出了许多的宣传方式,这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媒介中的重要传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一开始就注重群众化、通俗化的传播形式,如在宣传形式上采用音乐、舞蹈、绘画、诗歌、漫画、木刻等文学艺术进行宣传。在传播媒介上除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外,还开发出了“黑板报”、“墙报”、“大字报”等“新媒体”。这种通俗化的黑板报、墙报等媒介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厂、学校、农村、城市,到处都有这种宣传形式,“文化大革命”时更是无所不在:到处都贴满了宣传画、标语和口号,还有大字报。1978年以来,这种形式仍然存在,不过旧瓶装新酒,很多宣传内容已脱离了政治化的色彩,世俗化的、商业化的内容取而代之,但它仍然负载着意识形态宣传的功能。显然,“大树典型”和运用多种媒介进行“立体式宣传”已成为当代中国媒介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传统。

此外,政治家办报和群众办报的传统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再强化与实践的媒介传统。这当中的许多媒介传统很好地延续了下来,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的“典型特征”。在保持政治稳定,推进社会改革方面,1949年以来形成的媒介传统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存在使“新华体”和《新闻联播》式媒介宣传与运作方式具有了群众基础和“合法性”,也使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保持了一种“延续性”,减少了社会震荡。当然,1949以来的媒介传统也构成了1978以来新闻改革的约束条件,由于传统具有一定的“惰性”(路径依赖性),它也使得媒介改革难以推进。林培瑞(Perry Link)认为,中国现存的传媒理念和制度设计仍然具有“宏大文化规划”的传统,这是改革前历史的深刻遗痕。“它们是一个宏大试验的一个部分。这个实验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人类有意识的设计可以塑造新的、更好的社会生活模式。”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媒介传统一方面保证了改革的渐进性与延续性,另一方面也束缚着中国媒介改革的深入。

同类推荐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想阐述政治思想这一性质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呼吸》栏目的部分精彩篇章,《新闻深呼吸》由浙江经视评论员舒中胜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独特看法。
  •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本书从分析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轮廓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等。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热门推荐
  • 最强王者赵日天传奇

    最强王者赵日天传奇

    我叫赵日天,我注定是要成为最强王者的男人。别问我最强王者是谁,再问我自爆。那些华盟的成名强者——全能输出卫晓、养猪大王鸣恺、旋转木马钩钩鹰···我赵日天会让你们见识青春的力量;那些高丽盟的实力战将——诡异死神银沐普、五指巨峰盘碟、最强大脑玛塔···我赵日天会让你们知道华国的实力;那些欧盟、美盟的弱鸡,我赵日天会让你们了解自身菜比的事实。
  • 都市沧浪

    都市沧浪

    他出身贫苦,与妹妹在都市中相依为命。而命运的不公却降临在她的身上,他却无能为力,妹妹的离去,让他下定决心,他要变强,因为只有变强,他才能更好的去照顾他想要照顾的人。
  • 澎湖考略

    澎湖考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茶赋并书

    茶赋并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魅老公的宠娇妻

    邪魅老公的宠娇妻

    童冰跌坐在精致地板上,无声落泪,剪影般美眸伤心的看着唐炎,泪水模糊了视线。是的,唐炎只手可以遮天、霸道无情,但这就是伤害自己的理由么?谎言,背叛,冷漠,薄情……漫天红色无际蔓延,美眸冰凉绝望,嘴角的娇笑凄凉无限,或许,离开是最好的解脱,带走一颗心留下一颗心,但却一样千疮百孔。“找她!找不到就不要回来”男人狠厉的说着,手里拿着一枚钻戒,折射着无情的光。她,真的好狠!再次遇见,童冰依偎着陌生男子浅笑,手里牵着一个四岁女童,女童娇俏短发和剪影般的眼睛揪痛着唐炎心脏,晦涩注视着童冰却换来没心没肺的一声‘你好’。唐炎大怒拉过童冰抱起女童离开,依旧是容不得拒绝的霸道。
  • 仙魔世界之初入新世界

    仙魔世界之初入新世界

    千年前你们灭我族派,毁我秘境。千年后我重获新生,我要让你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人”。害我族群者,必死。灭我门派者,必亡。可是大爱大义面前,放下仇恨。为救世人,甘愿牺牲。看轩辕氏千年后再动风云。
  • 诸天万界我为王

    诸天万界我为王

    在陆宇的设想中,自己的下半生就是围绕着这么几件事:工作,结婚,生子,奉养爸妈、、、、、、平平淡淡,哦,可能还有偶尔的艳遇,这是个宅男屌丝的人生规划。但当他在客串了一回救美的英雄后,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他踏上了另外一条波澜壮阔的逆袭之路。
  • 大宋忽悠

    大宋忽悠

    副县长于艮,开车穿越到了北宋末年的生女真,被各界群众当成了神。收兀术,收岳飞,三国都忽悠。收公主,收帝姬,玩转宋辽金。空口白牙打天下,从头到尾都是装。装是一种态度,忽悠靠的是智商和情商…………公元1113年,从西周共和元年起算,是共和1954年。……(作者是山东省作协会员)
  • 重生之娱乐时代

    重生之娱乐时代

    一对从小就是孤儿,但善良的兄弟二人,不小心被雷公电死后,被重生到了中国最有权势的家族,然而注定这一辈子没有灾劫的浩天在这一世怎么完成他成为世界最红明星的梦想呢?本书以韩国娱乐圈为跳板走向世界…愤青请绕道。无11,无郁闷。特此声明:本书内的人物名字及事例都只存在于小说,如有雷同,百分百巧合。
  •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不自信是造成失败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深受恐惧、不自信等消极心理之害,不甘心就这样被它毁掉,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赢回自信,就必须超越自己、克服害怕。本书为你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案,让你从认知上全面了解不自信和恐惧产生的深层原因,抓住错误思维的要害,一举攻克恐惧的壁垒,本书还为你提出了很多克服害怕、自卑等情结的有效建议,使你突破心理学的重重迷雾,在探求人类精神障碍本源的同时,能依靠积极有利的行动建立起强大的自尊和自信,让自我心灵由怯懦变得更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