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500000018

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综述(1)

第一节中国内地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新闻教育迄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1918年9月北京大学政治系开设新闻选修课,课程的名称是“新闻学大意”,主讲教师是徐宝璜,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系统讲授并研习新闻学,由徐宝璜、邵飘萍任导师。研究会活动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并在1919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创办了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报学系,开始了中国高等院校正规的新闻教育。

纵观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大体上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初始为界线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局动荡,战乱不断,新闻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是我国新闻教育曲折前进阶段,经历了院系调整改造、“文革”动荡及拨乱反正后的复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闻传播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闻教育

1918年至1949年,中国先后出现82个新闻教育机构,其中包括高等新闻教育机构、新闻职业学校、各种性质的新闻短训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从1920年到北伐战争(1924~1927)结束,这七年间是我国新闻教育的诞生和萌芽时期。1920年圣约翰大学报学系(毕德生、武道)问世后,陆续问世的还有厦门大学(孙贵定,1921年)、平民大学(徐宝璜,1923年)、法政大学(邵飘萍,1924年)、南方大学(汪英宾,1925年)、国民大学(戈公振,1926年)等校的新闻科、系,一共有八所院校创办了新闻系或报学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

从北伐战争胜利(1927年)到抗战前夕(1937年)的十年是我国新闻教育初步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国内一共创办了15所大学新闻系和新闻专科学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燕京大学新闻系(白瑞华、聂士芬,1924年)、复旦大学新闻系(谢六逸、程沧波,1929年)和北平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成舍我,1933年)。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这12年是新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抗战爆发后,不少新闻系科和院校内迁,随着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又新增了19所新闻系科和院校;抗战胜利后,内迁的院校复原,为了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又相继在国统区和解放区新建了14所新闻系科和院校,两项相加,这一阶段共创办了33所新闻系科和院校,超过前两个时期的总和。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新闻院校是政治大学新闻系(马星野,1943年)、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俞颂华,1945年)和中国新闻专科学校(陈高傭,194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闻教育,形式灵活、层次多样,既有正规入学、系统培养的,也有短期培训的;办学单位国立、民营等兼而有之;办学机构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南京、重庆和广州等少数几个大城市。这一时期新闻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深受西方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在1921年底到1922年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即有英国《泰晤士报》社长北岩、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美国新闻出版界协会会长格拉士、美国《纽约时报》著名记者高森、美联社社长诺伊斯等人来华活动,宣传资产阶级办报思想和办报经验,介绍西方的新闻教育情况。办学方式灵活,有的是美国直接投资办学,如燕京大学新闻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有的是由美国学成归来者创办新闻教育,如徐宝璜(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创始人,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汪英宾(上海南方大学报学系创始人,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毕业)等。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曾协助中央政治学校创办新闻学院,不少大学新闻系引进美国的教材,指定美国新闻学者的著作作为教学参考书,并借鉴美国的教学方式。另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影响,如邵飘萍、黄天鹏等都曾是留学日本,引进了不少日本的教材和办学经验。

我国的新闻教育在初始阶段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少新闻院系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和学生实习报刊,所聘用的教员多在实际部门任职,如早期的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有邵飘萍、吴天生等任教,成舍我、顾执中等既操持媒体实务,又开办教育;后期国民党时期主持或承担新闻系科教学的,如马星野、曾虚白、詹文浒等,都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有的还担任政务要职。

总体来说,这个阶段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是仿照美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训练为教学重点,美国的新闻教育模式影响和促进了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

在此期间,由中国共产党主持的新闻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21年,毛泽东在湖南创办自修大学,开设新闻学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的开端。1940年前后,中共中央强调要通过正规化的教育培养和训练党的新闻干部;1939年,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办过新闻班;1945年底,范长江主持筹建了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办学坚持了5年之久;华北联合大学也于1946年开设了新闻系等。这些新闻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新闻教育打下了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新闻教育

从1949到1978这三十年间,我国的新闻教育可谓历尽坎坷。这个阶段以1966年“文革”爆发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属于调整时期,这一时期对旧中国的新闻教育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不少前一阶段的新闻院校外迁或停办,保留下来的有6所,即北京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上海的暨南大学新闻系、圣约翰大学报学系、复旦大学新闻系、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和苏州的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以培训在职干部为主的新闻教育机构开始创办起来,如北京新闻学校、中央宣传干部训练班、中央马列主义学院(中央党校前身)新闻班等。

195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成立,由罗列、蒋萌恩负责,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该专业;圣约翰大学和暨南大学的新闻系并入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由陈望道负责。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新闻系,由安岗任系主任。1958年8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时,国家调整旧的课程体系,抽调大批在职干部进入整顿或新建的新闻院系任教,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日渐充实、完善,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闻教育体系。此后,江西大学新闻系、杭州大学新闻系、西安政法学院新闻专业、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等地方院校的新闻教育单位也相继创办起来。1959年,中国内地第一所以培养广播电视方面专门人才为主的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成立(始建于1954年,2004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随后由于国民经济调整,新闻教育机构也相应进行整顿,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中国内地逐步形成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和北京广播学院为主的三个新闻教育基地。

1966年5月“文革”爆发后,中国人民大学被迫停办,复旦大学新闻系也暂停招生。从1966年到1970年这四年间,中国内地的新闻教育一片空白。1972年到197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和复旦大学新闻系开始招收三年制工农兵大学生,这是“文革”期间仅有的两家新闻教育机构。1976年“文革”结束,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北大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至此,全国的新闻系(专业)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和暨南大学四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中国新闻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这30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前苏联教育模式对我国新闻教育的深刻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地废止了原来的美式新闻教育模式,从教学体制、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都盲目照搬前苏联,没有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和新闻教育的发展规律,虽然在1956年后对前苏联模式做了一些修改和调整,但其基本理念和运作方式并没有改变。在新闻教育中强调德育教育、政治挂帅,政治课的课时和门数有所增加,参加政治运动成为一项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最终导致了片面强调劳动和政治教育,甚至以劳动和政治教育来取代新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新闻教育中把所谓姓“资”的课程(如广告学、报业经营管理等)一律从教学计划中删除;把涉及资产阶级报纸和报人的内容,全部从教材中抹掉;新闻史雷同于革命史或局限于无产阶级党报史,外国新闻史以批判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为主要任务;大搞“无限上纲”的学术批判,在新闻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形成了许多禁区。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正常发展,使我国新闻教育难以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色。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

1978年至1983年是我国新闻教育的恢复阶段。除人大、复旦两校新闻系以及北京广播学院以外,又陆续增加了郑州大学、安徽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等七所大学新闻系(专业)和一所培训在职人员的全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此外,还办了一所中专——湖南广播电视学校。这一时期的新闻教学计划都做了重新修订,学制恢复到了“文革”前的四年制。

198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新闻教育座谈会,着重讨论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规划问题,发表了《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会议要求大力加强新闻教育工作,凡有条件的省都争取建一个新闻系。这大大促进了新闻教育的快速发展,迎来了新时期我国新闻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高潮。1984年10月,中国新闻学教育学会正式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所有的大行政区都有了新闻教学点,内地新闻教育的格局大体形成。到1989年,全国新闻教育机构由1983年5月的14家猛增到51家。这一时期我国新闻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闻人才为目的,很重视政治素质的培育,地方院校新闻专业还强调为本省(地区)培养新闻人才。

1978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最早始于1961年);1984年中国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招收新闻学第二学位学生。同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这标志着我国新闻教育完成了由本科生向博士生的发展,形成了新闻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1988年起,人大与复旦的新闻系同时升级为新闻学院。

1980年,人大函授学院率先在外省市开办新闻函授班;198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招收新闻专业学员,发给教材,利用电视进行辅导;1986年,全国高等教育新闻专业自学考试委员会成立,制订教学计划,编写相关教材,并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办新闻专业自学考试。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文章讲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等内容。
  • 会展成长的逻辑

    会展成长的逻辑

    本书分析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小会展企业品牌建设中文化创意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会展文化创意的预警进行分析,阐述会展中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是有效克服风险的有力保证等。
  • 耕耘南广

    耕耘南广

    辑录了几十篇在南广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工们的创业回忆文章。它记录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欢乐、光荣与梦想,和年轻南广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广青春律动的脉搏,园丁的敬业、奉献和激情,聆听她深情嘹亮的歌唱。
热门推荐
  • 三生三世琉璃骨

    三生三世琉璃骨

    他是天上最英武的战神,她是药神之女,他一直以天下苍生的生死存亡为己任,她从小吃毒药喝解药如饮水一般平凡,他一直在寻找一把上古神剑一一琉璃剑,而她身上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一次受伤造成他们相遇,从此他们的羁绊永远的连在一起了,堕仙台上他紧紧的逼问:“琉璃,你究竟交不交出琉璃剑?”她看着他愤怒的说:“墨子苏,你杀我娘,毁我平静生活,就是为琉璃剑,那你对我的爱也是假的?哈哈哈,我真是瞎了眼,你要琉璃剑可以,杀了我就可以得到了。”她又说:“墨子苏,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琉璃剑,只有一个身怀琉璃骨的人自愿跳下铸造成琉璃骨剑,而我就是那个人。”说完她转身决绝的跳下堕仙台。空留一个不敢置信的墨子苏呆呆的站在那里
  • 姐姐妹妹来种田

    姐姐妹妹来种田

    好心老人一共捡来五个孩子,四女一男,老人去世后,年长姐姐自力更生,凭借着勤劳双手,在农村种大苞米,供弟弟妹妹上大学,完成学业。不料弟弟妹妹都回来务农,都和她一起种大苞米,姐姐最好理解了,一家人种地,凭借在大学,学习的知识,科技兴农,办工厂,置办企业,走出一条超级农民的发家之路。
  • 暮楚朝秦

    暮楚朝秦

    此文不小白,不玛丽苏,不温馨搞笑,不卖萌毒舌,不治愈系,纯粹是作者想讲个故事。秦暮总是在逃跑,她以为自己遇到的男人会是她的归宿,结果发现只是从一个杯具跳到另一个而已,最终不得不学会了依靠自己。
  • 遇魔千年之殇

    遇魔千年之殇

    【时隔几年,我还是不能放下他们,还是想把他们的故事写下去!】“你看,那对蝴蝶真漂亮!”“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终于在一起了,真羡慕他们!”“傻丫头,不用羡慕,我们也会有这一天的!”是啊!我们总会有在一起的一天,我一直坚信着……我爱你和你爱我,不在一个纬度……你爱我,也爱天下众生,一个人和一个世界,你选择了世界。而我只爱你,天下众生与我何干?破坏又如何?毁灭又如何?你才是我的世界!
  • 青楼妙妓:绝处逢生

    青楼妙妓:绝处逢生

    “夫君,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娘子,我不知适可而止如何写,这可怎么办?”男子一个倾身,扑倒了某女,用身体力行的行为来告诉她,他是真的不懂适可而止的含义!翌日,某女全身酸痛,某男安逸的抱着她在怀中,称道:“得此贤妻,万事皆足!”【正文简介】山河动荡风飘絮!一名女子穿越到异世,睁开双眸看到的便是头颅落地的血腥场面。接着便是送青楼,进相府,入深宫!霸主夺权,谁主沉浮?看一名青楼绝妓如何绝处逢生,谱一曲乱世阙歌!ps:此文慢热,男主和女主身心纯洁,一对一,温馨宠文
  • 小妻凶猛,总裁请走开

    小妻凶猛,总裁请走开

    韩萱十四岁的时候,和母亲外出旅游被人绑架,父亲韩卫华竟不交赎金,导致母亲为了保护韩萱,被土匪侮辱,最终咬舌自尽,虽然最后韩萱被救,可是心里却永远也过不了母亲那道坎。而父亲,也在母亲尸骨未寒的时候,娶了另一个女人。从此韩萱与父亲彻底决裂,脱离了韩家。六年后,韩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的被绑在床上,一个英俊的男人正在给她拍照。因为麻药的作用,韩萱很无力。她既不认识眼前的男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男人却好像恨极了她。
  • 驯兽斋传

    驯兽斋传

    这是一部简单的奇幻小说,主角经历许多坎坷终于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最后两个主角收获了一份纯真的爱情!
  • 人性改一改 人气百分百

    人性改一改 人气百分百

    阐述了一个人的成长、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和他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经常失败,其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好人缘。人际关系专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人越是懂得人际关系,就越能适应社会,其人生成就也会越大。那么,如何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人的良好的本性,能够让人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完美地解决事情的习惯和能力,简单地说,无外乎会做人而已。这些人处理事情不急不躁,自然能井井有条;对待朋友热情诚恳,自然能左右逢源;看待事情冷静客观,自然有真知灼见;面对挫折勇敢坚韧,自然能百折不挠。
  • 痛苦术士

    痛苦术士

    术士行走在地狱和深渊的边缘。他们和魔鬼签订契约,用祭品取悦恶魔。他们用敌人的恐惧和凡人的灵魂释放法术,操纵生命。更有甚者,以自己的躯体为祭品,召唤恶魔,释放禁咒,不惜后半生落下个残疾的命运。这种人,我们称之为,痛苦术士。本书QQ群:327693233,自行加入,欢迎讨论。
  • 末世之神弃人间

    末世之神弃人间

    传闻上古时期,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之时曾用三声吒来镇压万般邪魔,如今封印破损殆尽,邪魔出笼,末世降临人间,在这个被神遗忘的世界,聂影死后重临人世,未来的路他又何去何从,是化身修罗,亦或者万法随心,且看聂影如何搅动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