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116

第116章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3)

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维新思潮兴起,维新人士开始在一些地方兴办学堂、学会等,他们仿照西人礼拜休息之俗,使星期休息习俗开始向内地城市里扩展。学生在学堂从师读书,以往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塾,只有按年节放假,间隔时间较长,平时没有一定的休息日。通商后外国传教士在通商地区开办了一些教会学校,实行礼拜休息制度。1860年代以后一些地方开办的官办洋务学堂,也由于洋教员的习惯及课程安排,或实行礼拜休息,或在礼拜日减少学业,不学西学而只习中学。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一些地方民间人士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大多参照西人习俗,有的略仿“汉唐休沐之制”,以一旬十天为休息之期,有的仿行礼拜七日一息制度,但为了避免效法西教、“以夷变夏”之嫌,依据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中的二十八宿值日法,以房、虚、星、昴四日对应西人每月的四个礼拜天,而将礼拜称为“星期”,使这个本来充满基督教色彩的西洋化的作息习惯名称,一变而为只代表天象时间意义的中国化的习俗名称。

一时间以星期或间隔数天休息的作息节奏,及以星期安排课程,成了新式学堂区别于旧学堂的一种模式。此外,一些维新人士兴办学会团体,也以仿行西法、改良风俗相号召,往往以星期天——即礼拜天为聚会日期。如1898年1月在京师创立的关西学会,其会章就规定:“每一星期聚会一次”,这是因为“会友多习西文者,故必用星期,即礼拜日是也。”在其他地方维新人士开办的一些学会团体,有的也以星期为单位安排活动。如1898年湖南维新人士创办的长沙南学会、延年会及法律学会等维新团体的会章中,就都标明以房、虚、星、昴日为活动周期,有的规定以这几日“为讲论之期”,有的规定这几日为休息日,“遇休息日,可请客,可游行”,而“非遇休息日,不得博弈、听戏、撞诗钟。”但是,在这一时期星期休息之法还未在社会普及,这些新派人士的作法被视为“崇洋”、“媚外”而受到保守人士的批评。

星期休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并体制化,是20世纪初新政期间由教育改革、兴办学堂而开始的。清廷开始新政,令全国各地兴办新学堂,新式学堂皆仿行西方学校制度,因而也沿行西方学校七日一休息的模式。1902年8月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新学制章程《钦定学堂章程》,在中学堂和高等学堂章程里就明确规定了星期放假制度:“除年假暑假合计在七十日之外,每岁恭逢皇太后皇上万寿圣节,皇后千秋节,至圣先师诞日,仲春仲秋上丁释奠日,端午中秋节,暨房虚星昴日,各停课一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混合新旧中西两种元素的学堂休假制度,而仿自西方的礼拜休息制度,也披上了民族色彩的“房虚星昴日”即“星期”的外衣。这份钦定章程,是清廷在官方正式法规中,首次公开宣布承认并实行星期休息制度,标志着此前在局部地区已经存在多年的七日一息的休息方式,开始进入体制化实行阶段。在第二年修订颁发实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已更明确地以“星期”作为安排课程的单位。这些新学制法规的颁发实行,使星期休息成为一种官方学校制度在全国范围推行,此后,随着各地新学堂的普遍兴办,星期休息制度率先在全国教育界推展开来。1902年北京创办的专以儿童为对象的《启蒙画报》,其报头便印有“星期停印”字样,可见这时北京文化界、报刊界已通行用星期,星期休息的习惯已经开始流行。

后来,随着清政府设置新政机构及官制改革,北京一些官署衙门也开始陆续实行星期休息制度。先是1903年设立的商部、1905年设立的学部,由于都是新设机构,主持者多为新派人士,设立之始即实行星期休息制度。1906年各部实行官制改革,各部官署也相继实行星期休息制度,成为新衙门不同于旧衙门的一个标志。当时有报纸评论道:“星期休息一节,真是与众不同,这就是新衙门的特色。”至1911年夏,连没有进行官制改革的吏部和礼部,也实行了星期休息制度。至此,清政府中央机构已一律实行了星期天休息制度。甚至连这一年宣统小皇帝开始典学读书,关于其作息制度是循祖制还是行新法的问题,经过朝臣帝师们的一番讨论,也决定放弃祖制而实行星期休息的新制度。有中央机构倡行于上,1907年以后各地方的衙门官署也纷纷仿效,陆续实行星期天休息制度。特别是那些新设立的新政机构,设立之初即多以星期休息制度为当然规则。一时间,实行星期休息制度似乎成了官署衙门新政改革的一个标志,很快在全国各地官方机构推行开来。

在清末自1902年至1911年的约十年时间里,学堂、官署相继实行了星期休息制度,学界、政界人士的日常休闲生活也随之以星期为周期,在北京及各地省会等城市里,他们也是一个对于公共活动需求较多,相当大的消费群体。特别是这一时期兴起了各种社会团体,频繁举行社会活动,主力便是学界和政界人士。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使他们有了更多的休闲和社交时间。因而这些城市的休闲娱乐业也随之发生了营业节奏的变化,休闲娱乐业因此而兴旺,也由此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休闲娱乐业商业活动的周期。民国以后,星期休息制度在城市里已经普遍实行。如一位年已五旬,对民国及新事物态度历来保守的清朝旧宦,在民国以后的日记中,也改用星期来记事了。可见这时星期已经成为社会上通行的用法和作息方式了。

七日一息的星期休息制度,由最初通商城市因西人而最早在商界开始,是一种起于民间商业生活变化的自然过程,到1902年新学制开始先在教育界体制化,继而在中央机构实行,直至清末,然后波及到城市市民生活。但一般在政界、学界等公共机构即吃公家饭的阶层中实行较为普遍,而在商家及一些工厂,以及靠出卖劳动谋生的下层人民来说,星期休息是一种奢侈,因为他们要尽量多地劳动以挣钱,停一天劳动就没有收入,可能就一天没有饭吃。在乡村,除了学校和官家机构人员外,农民因生产方式未变,仍然是依农时、沿行传统年节休息习俗。这样就形成了城市与乡村、公家人与私人、社会中上阶层与下层分别实行星期习俗和传统习俗的二元并存的休息制度,作息方式也成为不同阶层人们生活方式差别的一种表现。

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首先,星期休息制度使人们的休息娱乐时间得到了保证,生活质量提高。一般而言,劳作是为了谋生,休息娱乐是一种享受。在传统生活中,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生存艰难,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以求得生存,不得不把尽量多的时间投入到劳作之中,而尽量减少休息娱乐时间,因而人们劳作之苦多而享受之乐少。中国传统是年节式休息娱乐方式,日常生活几乎没有整天休息娱乐的位置,因而人们劳多逸少,生活质量相对低下。而实行星期休息制度后,人们可以每七天就有一整天的时间停止劳作,用于个人的休息娱乐等私人活动,使休闲娱乐活动时间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增多,地位上升,使人们及家庭的休养生息有了时间的保证,因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星期休息制度使公私时间领域有明确的区分,个人支配的时间增多,并且合法化、常规化,增强了个人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增进了个人利益。

其次,星期休息制度促进了社会交往与公共活动。每七日一休息的星期制度,使人们有了日常相同的、固定的休息日,便于开展公共活动。清末时期,在城市中政界、学界人士为主,兴起了办学会、集会演讲、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热潮,星期日休息制度的实行为这些公共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方便条件。社会团体等各种活动大多利用星期天,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这同一天进行相同的活动。因而星期制度为开展跨行业、大规模的公共活动提供了共同的时间。在清末民初北京一位旧官员的日记中可以看到,当时北京上流社会有诸多学会、集会、社会团体等各种活动,大多都安排在星期日举行活动,这位旧宦人士一到星期日,便会到各处去参加多个不同团体的活动。星期日成了这些热衷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人们的公共活动日与聚会日,可以说,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是清末时期社团活动兴起热潮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

最后,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人们日常活动的计划性。每七日一星期使人们在月和年之外,有了一种更短、更精细、更简便、更整齐划一的计日单位,更便于人们安排日常活动,使人们的日常活动更有计划性,从而提高了效率,更加容易把握。这一点在学堂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按照星期作好课程安排,以使教学计划确保完成。清末星期制度实行以后,星期日益成为人们安排日常生活计划的一个最常用的计日工具,为城市工商业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为社会公共活动的增多,提供了方便。人们的工作、休息、娱乐、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日益形成了以星期为单位的新的周期,星期也因而成了近代城市生活的一种主要节奏。

然而,星期制度自清末开始实行,到民国时期城市中日渐普及,但一直只是在城市政界、学界、文化界、公共事业,以及部分工商企业中实行,因而享受这种作息制度的主要是城市中上层,而许多工厂工人、车夫、小工、小商贩、小手艺人、艺人等下层劳动者,为谋生而不得不长年劳作,很少有星期休息。至于广大农村,除了学堂学生及少数公务人员外,几乎仍然沿袭着传统农业生活形成的作息方式。城乡之间、城市上下阶层之间这种作息方式和节奏的不同,也成为拉大双方生活方式差别的一个因素,给双方的相互适应造成了一定困难。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生活玩家

    重生之生活玩家

    懒癌患者萧书薇无意间下载了一个诡异的游戏客户端,结果重生到了三年前的高二……在游戏里,她收获了奇葩的小伙伴,get了各种神奇的生活技能,从此化身手工达人,治好懒癌,重拾自信,幸福生活不是梦!
  • 万象之门

    万象之门

    古恒轻叹:“无尽的雨滴,无尽的太阳,一方世界就这么无尽过来了,眼前这方世界终于有了一点地球的影子,不过,仿佛少了点什么……”“到底少了什么?”古恒皱眉。汇灵,聚变,无尽,万合。精神海洋,能量海洋,精神化珠为灵,能量入体为身,灵肉合一,始及万象!五灵世界双灵虚灵化虚归灵灵圆三千世界,从成长到崩灭,从崩灭到修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天地中最伟大的万象之门。一个能够打开万象之门的修士,就意味着,他将与万象同生同灭。万象之门,三千世界所有修士最终向往的归宿……
  • 豪门恋情:浅浅的微笑

    豪门恋情:浅浅的微笑

    本作品由米小璃著。文浅浅、微笑,这两个名字无一不在提醒着景天宏他要做什么。可是当他遇到了文浅浅,微笑在他心中住下的地方已经为文浅浅腾出了一篇广阔的天空....时过境迁,当他已经爱上了文浅浅,微笑再次出现,他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选择?
  • 凤翔九霄:废材逆天倾天下

    凤翔九霄:废材逆天倾天下

    她是神秘势力的掌权人,却不慎被小人暗害。重获新生,她是瞑渊国的废物小姐。废物?她嗤鼻。当羽翼未满,她韬光养晦,默默无闻。当废物华丽逆袭,她手执神剑,萌宝伴身,一身红衣,走遍苍穹大陆!强者之路,伴随着各色美男群涌而来。沧澜国太子:“卿妃,我宁愿为你舍弃帝位,只愿与你携手共游这天下,你可愿意?”傲天国战神王爷:“墨卿妃,你想要自由,我便给你自由,只要你能永远在我的视线中,我愿予你任意翱翔。”神秘楼主:“只要是你要的,哪怕上天入地,我都会给你,只希望你能永远无虞,我便足矣!”君无忧:“……阿卿,强大如你,快点变强吧!我会在那个地方等你,不要让我等太久。”如他所愿,与君携手,苍穹大陆,任我遨游!
  • 红罂粟

    红罂粟

    她,曾一夜之间被黑帮灭门,变成举目无亲的孤儿。她,曾开始长达五年令人生不如死的魔鬼训练……她,因残酷嗜血出名,犹如罂粟花般,遥不可及,望而止步。罂粟虽美,毒性殇人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天尊闯都市

    少年天尊闯都市

    少年与麒麟,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书名改了,封面也会适时更改)
  • 凝固的时光:卿之相思

    凝固的时光:卿之相思

    《凝固》(凝固的时光)系列三——卿之相思是月月(月紫幽影)携手风花(风落花绿)、依依(安徒依)二人联手打造,希望大家喜欢!因为月月太懒,所以一般是一周一更。如果有点儿特殊情况,是可以加更的哦!穿越送系统,穿越送任务,穿越送身份,穿越送生命了啊!哎?这位客官,你怎么什么都不要啊?哦!太爱管闲事儿了啊!
  • 神谕之痕

    神谕之痕

    永劫的时间与监牢,自混沌中重复死灭。语满泪,颂诗帖,呼喊天意能抗逆神吗?黑暗灭亡,微尘破碎,坎坷命运谁人渡。梦绕此生,自立为帝,救世举手投足间。诉不尽,独自哀苦,几度轮回未得尝愿。希冀之光,在此归附,再次撰写新弦谱。
  • 王的穿越妃

    王的穿越妃

    年纪轻轻就患恶疾离世的阑珊,在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成了这女尊国的储君。却被圣旨下嫁给了北冥国摄政王。那个传说中冷血残忍杀人如麻的男人,姬妾无数但没有正妃。她原以为生活会过得像地狱,却被那个男人宠上了天。一切是真象还是假象,在她渐渐沉溺的理智里,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 红土世界

    红土世界

    这个世界的本质原本就是弱肉强食,弱者只能随波逐流,不是我想杀他,是这个世界本身就容不下他,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将他送往属于他的归宿!这是一段发生在红土大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