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600000064

第64章 四万万人民

影片档案

出品:今日历史电影公司

年代:1938

国家:美国

片长:52分

导演: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

约翰·弗诺(John Ferno)

导演简介

尤里斯·伊文思,1898年11月生于荷兰。他的父亲是一位照相器材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得以接触到摄影和电影技术设备。一战期间,伊文思曾应征入伍。退伍后他到德国攻读照相技术和照相化学。在德期间,伊文思开始接触各种政治和文艺思潮。1926年,伊文思回到荷兰。第二年,他在荷兰创立了第一家电影俱乐部,并开始影像实践。1928年的《桥》和1930年的《雨》两部带有实验色彩的纪录片为伊文思带来了一定的声誉。这两部作品也成为了伊文思早期的代表作。其后,应荷兰政府的要求,他拍摄了表现荷兰人民填海造田的著名纪录片《须德海》。1933年,比利时西南部博里纳奇煤矿工人举行大罢工,伊文思不顾当局迫害,秘密拍摄了纪录片《博里纳奇》,这部影片是伊文思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伊文思与海明威等人创立了“今日历史电影公司”,拍摄了《西班牙的土地》。1938年,伊文思又到中国拍摄了反映日本侵略中国的《四万万人民》。二战期间及战后,伊文思在美国、苏联、波兰、巴西、中国、法国、意大利、马里、古巴、越南等国拍摄了大量纪录片,如《激流之歌》、《五支歌》、《塞纳河畔》、《天空、土地》、《愚公移山》等。由于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故有“飞行的荷兰人”之称。

伊文思本人对于中国有着很深的情感。他曾多次到中国访问、拍摄,还曾担任中央新影厂的顾问。他对中国的纪录片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中国拍摄的作品如《早春》(1958)、《愚公移山》(1972-1975)不仅将新中国介绍给了世界,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直到去世前不久,伊文思还曾来到中国拍摄他酝酿已久的纪录片《风的故事》,这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1989年6月28日,伊文思在巴黎去世。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

内容简介

影片以字幕开始,首先介绍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战争的背景,继而说明了这场战争的意义,它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字幕结束后,切入了一座中国城市,画面中是满目疮痍的城市和死亡的场面,解说词说明了日军侵华过程中杀害的无辜平民的惊人数量。通过画面和解说反映出了日军的暴行。由于日军的侵略,中国东部的人口大量向西部逃亡。影片画面由此接续到了中国的内地,安静的田野和山陵,解说词开始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音乐声也变得缓和平静。11分钟,画面转向荒漠上的风沙,解说词说明平静的中国受到了来自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中国也开始觉醒,孙中山出现了。解说以孙中山为切入点,开始介绍中国近代历史并讲述中国人民对孙中山的尊重。觉醒的中国有自己的公路和铁路,有自己的现代化和工业,一切都在发展之中。到16分钟,关于中国的介绍告一段落,开始介绍当时的日本,以及日本的侵略计划和目的。为了说明日军的侵略野心,在声音上还使用了日本军事会议录音以及东京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录音,当广播宣扬日本将带给中国和平和鲜花时,画面上是日军对于中国的毁灭性轰炸。

双方介绍完毕之后,影片剪入了中国人的各种抗日宣传活动,演讲、募捐、街头话剧这是老百姓的宣传,国家机构、军队、国家领导也积极抗日,画面中出现了陈诚、孔志友、宋美龄、宋庆龄等爱国志士的演讲、会议。影片也剪入了在克服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阻挠艰难拍摄到的共产党汉口会议的画面。除了两党,影片还剪入了民兵召集的画面,描述了全面抗日的情景,并说明中国已经夺回了领空。影片继而介绍了日军进攻和中方反击的策略,并举例说明日军表面占优实则未必。影片的后半部分,剪入了跟随中国军队拍摄到的战争场面,并以台儿庄作战的成功预示了未来的胜利。影片的最后,是台儿庄战役胜利之后人民在夜间的欢庆游行,解说词说明,中国最终会取得全面的胜利。

影片分析

一、结构和衔接

虽然促使伊文思拍摄这部影片的直接原因是中日战争的爆发,但这部名为《四万万人民》的影片,其意义指向显然并不仅仅是战争本身。伊文思还想通过这部影片向世界介绍有着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在将中国世界化的同时,也将中日战争世界化,以引起观众的反思。

要用不到一小时的篇幅说明正处在胶着状态下的中日战争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何况还附加了关于介绍中国的主题。这对于影片如何处理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结构安排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安排不善,可能导致主题含混、结构紊乱。而纵观《四万万人民》一片,两个主题之间不仅没有冲突,影片还找到了战争同中国本身的相关性,将两个主题处理得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在结构上也处理得流畅顺利,井然有序。

根据上面内容简介所提及的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影片叙述结构的安排和主题的处理。

开篇伊始,先展示了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一方面符合影片拍摄最初的出发点,也使影片在一开始就充满张力,引人注目。在介绍完中国的战争现状之后,影片并没有顺着战争的主题介绍抗日和战争的状况,而是在提到因为战乱民众纷纷逃向“内地”之后,镜头直接转向了没有战争的“内地”。同时,在叙述上将“内地”这个空间概念引申,指向了时间上的“内在的过去”,由此引出了中国的历史和文明。这样的概念“偷换”使叙述流畅自然,同时又实现了两个并行主题的转换。在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明之后,又借助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华文明的破坏将叙述转移向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从而引出孙中山和新兴的现代中国。话题从而再次回到了侵略和战争。接下来,影片介绍了战争的另一方日本。当战争双方的背景都介绍完毕后,影片才将叙述重心转向了中方的抗战工作,关于国内抗战状况的介绍,也得益于叙述上的结构和层次。可以看出,制作者有次序地将素材分成民众、政府、爱国志士、在野党等多个部分,各个部分连缀在一起则形成了中国抗战的全貌。结束段落,影片开始深入到战争现场,通过实例来证明战争的状况,制作者有意选择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的胜利作例子,象征性地说明中国一定能够战胜侵略者最终走向全面的胜利。

《四万万人民》选择了一个封闭的结构,影片的开头描述的是“侵略者的战争”,结尾则是“反抗者的战争”。在两种战争之间加入了关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和觉醒的中国的介绍。它既构成了中国被侵略的原因又是中国人群起反抗的基础,而从侵略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过程也恰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要义。介绍中国和反映战争这两种主题由此在结构上被融合,并且相互深化。中日战争既同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致,又和未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关。而中国的抗日战争则一方面同中国的觉醒相关,另一方面也成为未来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由于主题的深化和开阔,最后段落“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也因此具有了更为深刻和广泛的象征意义。

二、声画的使用

影片中声音和画面的配合表意是很有意味的。首先是在音乐的使用方面,例如,开头介绍日军暴行的段落使用的是急促、强烈的交响乐,当镜头转移到没有战争的“内地”后,则转为舒缓、柔和的弦乐。两种背景音乐的对比,在气氛上辅助了话题的转换。有意思的是,在介绍中国军队使用游击战打击敌人时,影片使用了中国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做配乐,乐曲本身同游击战的相关性,明显加强了这场战争的民族意义。

影片的画面使用也对影片的表意甚至结构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在叙述转向中国的历史和文明时,解说词说明“内地”,而画面已经开始表现中国传统的帝王陵墓,所谓将“内地”概念引申成为“内在的时间”,其实这样的努力也明显地表现在画面之中了。此外,为了将叙述从中华文明转向侵略战争,影片也是先让镜头深入了中国“内地”中的“内地”,展现了沙漠,再将“沙漠”的意象同“帝国主义”并置,从而开始探讨近代史上欧美各国对中国的侵略。

这样的例子在影片中还有很多,例如前面提到的,为了表现日本的侵略真相,在声音上还使用了东京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录音,当广播宣扬日本将带给中国和平和鲜花时,画面上是日军对于中国的毁灭性轰炸。又如,为了表现孙中山对于中国的意义,在介绍孙中山出现时,镜头从一颗荒漠中摇曳的小树摇向天空中的太阳。这些或者简洁直白或者相对隐晦的声画手段的使用,都对影片的表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历史价值

《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一部在编排上可圈可点的纪录片精品,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影片,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中日战争的爆发,多位国外影像制作者都曾来华拍摄,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尤里斯·伊文思和随他同行的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这不仅仅由于他们的作品在世界上公映之后引起的强烈反响,同时也因为这次拍摄经历正是伊文思同中国和中国纪录片深厚关系的起点。在拍摄《四万万人民》时,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阻挠,伊文思没有能够到共产党延安根据地进行拍摄,因而,在临走时他秘密将他使用的摄影机和胶片交给了左翼电影人吴印咸,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延安革命根据地最初的几部纪录片正是使用这些设备拍摄完成的。

(戴宇新)

同类推荐
  • 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石雕概述、我国古代的石雕、工艺石雕精品鉴赏、建筑石雕精品鉴赏、宗教石雕精品鉴赏、石雕的收藏。
  • 西北风:文论集

    西北风:文论集

    本书分为回忆卷、论文卷、评价卷三个部分,收录张弛对父亲母亲及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其关于歌词艺术特质、西部音乐文学、回族歌曲创作等方面的论文,以及李镜如、丁跃、张涧、荆竹等探讨张弛作品的评论文章。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回味周朝

    回味周朝

    这本书的名字起为《回味周朝》,那么其内容的主体自然是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这一段历史。西周是封建社会形成与奴隶社会解体的时期,而东周则是封建社会的初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两个阶段,前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争霸”,后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秦对六国的“兼并”与“统一”。在传统意义上,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终结时间要略迟于周朝灭亡。为了能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整体印象,本书尊重惯例,在叙述上亦兼顾到战国末期的历史。
  • 狂雷帝尊

    狂雷帝尊

    不朽天梯,神之王座。胜天之主,实力一方。传闻,只有走进不朽天梯,踏入神之王座,方可封神,成为这个世界永恒的存在。三百年后的云中仙方云不惜代价打开轮回之眼,重活三百年之前,这一世,他拥有不朽丹田,更得到金雷灌顶……这一世,他手持九天镇魔塔,镇压九天十地各方妖邪恶魔……这一世,他天罡五雷浑然一体,金雷灌顶,木雷禁锢,水雷净身,火雷焚身,土雷无形随心而动……这一世,他手握上古神兵“方天画戟”惩恶锄奸,诛杀万仙……人定胜天,他是时代的天骄,神的宠儿,永恒的存在。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我们永远是好兄弟

    我们永远是好兄弟

    蒋星星,姜林海、单寒飞、牛杂四人在一所云腾大学毕业了,四人回到家后,蒋星星的心爱的女人被村里村子的儿子给强暴了。蒋星星把村子的儿子给打残废,应事逃走到城里。四人开始一起创业,创建了装修公司,后来公司来了个女员工,蒋星星应为她的到来,他开始变了,应钱财而变,变得自私无情。后来听信罗菜花的谗言,把给他一起创业的兄弟,给赶了出来。最后,蒋星星应听了罗菜花的话,上了当,罗菜花拿着所有的钱卷铺盖走人了。最后,梅梅公司,应没有流转资金,无奈宣布破产。最后兄弟三人看见蒋星星在街上乞讨,纷纷落泪,蒋星星看到这一幕,不由悔恨,痛恨自己。最后四人又一起努力打拼,创建了新公司,辉煌公司,成功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
  • 卡耐基给年轻人的7个智慧处方

    卡耐基给年轻人的7个智慧处方

    本书把卡耐基在各种演讲中反复强调的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和表述提炼出来,予以详细解说。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远离忧虑的泥潭、找到拥有快乐的方法、为人处事是小事上的大学问等。
  • 黄泉路扫路人

    黄泉路扫路人

    堂堂一个大学生,居然做一个扫地工,世代变啰,不过他乃为阴曹地府员工,他就是传说中的黄泉扫路人...........[此书灵异为主,幽默、悬疑为铺]
  • 中国结式的成长情感

    中国结式的成长情感

    也不知何时失去了,我们或许不在会对此产生一丝悸动;忘却了太多美好,因为青春早已逝去。一部成长记录,一首沧桑老歌,我们早已尘封的记忆,原来内心最深处仍然没有忘却。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正值历史转型期,社会现象光怪陆离,人们的内心充满矛盾:既带着打碎精神枷锁的喜悦,又背负着历史包袱的沉重;既担心鼎新求变会触犯清规戒律,又不甘心在穷苦煎熬中循规蹈矩。世情、人情、亲情、爱情都在社会变革中强烈震荡,于是就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听作者娓娓道来,读者如同回首往事,从曾经跨越的时空中依稀辨出一道轨迹,感悟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还将怎样走下去,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未来的一些思考,不失为开卷有益。同时,旖旎的南国风光,浓烈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曲折的人生故事,宛如一壶醇香的老酒,浅斟慢酌,令人陶醉……
  • 神尊追妻:逆天神女

    神尊追妻:逆天神女

    对吃太过挑剔的她,某一天听说越是修为高深的魔兽,那肉质越鲜美!某一天,她对奋力追赶着的美味一声大喝,‘肉肉别跑,快到碗里来’。可能是因为那天天气不好,结果肉没吃到,却引来一个强势霸道,比她还要聪明腹黑的妖孽男人,而她,悲剧的成了那块被他追的‘肉’!她是要吃肉,不是被吃!!!那只妖孽很委屈,很勉为其难地表示,那他被她吃好了!ps:本书没有妖艳贱货白莲花,想看此等元素的请绕道走!
  •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本书记录了罗兰在美国拓荒热潮中,从两岁开始跟随父母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到拥有幸福的生活。书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他们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每个家庭和孩子思考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