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影
苏联在“扫除文盲口号”之下,各影片公司,对于此尤为尽力,该公司曾摄制有声影片名为《ABC》,内容极为简单,目的在唤起文盲识字,……又摄关于文字教育方面之有声影片,如基辅完成一部《风》,应用种种方法说明,风能为人服务。此外有下列数种:如《蝶儿生活》、《莫斯科——苏联的中心》、《在中亚细亚》,以及《食料造法》,(包盐米茶乳酪与面包)。
儿童电影
苏联在一九二七年,方决定摄制百分之二十五之儿童电影,摄制机关,专门从事研究其主题,以各种斗争问题,及其他诸相关之社会问题为准,例如苏联儿童所习知的《黄金的蜜》,《破柚子》乃以救济流浪的儿童为目的,反对社会所给予一般儿童不良影响,……兹再举例如玛邦考夫斯基编著三种名著:
(1)《三人》,描写乡村,都市及无家可归之儿童,辗转流离之后,走上有组织之路。
(2)《大人与小孩》,是描写儿童反对官僚主义与投机商人,而获得儿童之共同福利。
(3)《酒店姑娘》,是一个与禁酒有关的故事。……
卫生影片
一九二八年,莫斯科卫生部卫生训练科,着手系统的研究,……该项影片分类如下:(1)生物(2)微生物与传染病(3)肺病(4)花柳病(5)麻醉剂(6)卫生与健康(7)情的关系(8)职业,卫生,劳工的卫生保护,心理技术与科学管理(9)产妇与婴儿之保护(10)小孩与青年的卫生保护(11)体育锻炼(12)公共卫生的组织,与社会生活的新方式等。
训练教师
苏联又有一句口号,学校教师乃放映电影司机者,……在1972座电影院中,放映儿童教育电影者,有562院。
此外,教育电影在本期的前一阶段也实现了相应的技术创新。这首先是福建省教育厅设立了流动影音亭。设置该亭目的在于:“本处为推行电化教育宣扬政令起见,以电影播音配合组成流动教育‘影音亭’为实施电化教育之工具”;设备的构成情况为:“以适合流动方便,利用杉木为躯干,做成3×3×9之亭型。上装三用扩音器,中置16×24英寸透明银幕,下设节目公告栏。”电影设备则包括:“除电影放映机外,并利用盟国幻灯机,配合近镜头,映在二英尺半距离以内之银幕。”[45]这种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电影放映设备更加轻便化和紧凑化,适应了流动放映教育影片的实际需要。
另一个本期内的技术突破就是郑崇兰于1946年自制成功35毫米电影摄影机,实现了中国自己制造电影摄影机。详细内容介绍如下:自制电影摄影机经过[46]
郑崇兰
……胜利后的第二年(1946年,中央宣传部接收在沪敌伪电影事业,发觉所遗器材陈旧不堪,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一厂厂长裘逸伟先生来和我商讨,要我做洗片干燥机一架,有声三十五毫米电影摄影机一部,有声电影每秒钟更换画面二十四幅,即每分钟有1440部画面在动作,如次高速度的运转摩擦,则其内部运动方面各部分之构造,非绝对的准确不可。精密的部分不能有千分之一毫米的差度。……凡此种种,均经长期之试验,卒抵于成。)
我于三十五(1946)年十月始设计绘图制造模构造,动员二十余名工友,费去十个月光阴,耗了不少资金,绞了不少脑汁,方告成功!这就是中国第一部出品的三十五毫米电影摄影机,此后电影界问讯纷纷向我定制此机,以及自动印片机,录音机,同步电动机等各种附属器材,目前本厂出品,已经供给各公司应用者,计昆仑影片公司(曾用以摄制《天亮前后》),中电一厂,长春制片厂,大中华影片公司,永华影片公司。最近经孙明经先生和吴增贵先生的建议,特仿美国三向度公司(Three Dimension)出品DP300型制成静片放映机一部。除灯泡外(三百瓦)完全自制,……南京影音座谈会邀我表演报告,联动总部便想一次定制一百部。在兹国家外汇头寸缺乏之秋,此机一出可替国家节省了一部分外汇。至于售价不及外货三分之一。
编者按:郑先生所制三十五毫米动片摄影机,是仿美国Mitchell出品而加以改良的,其中全部零件共一千三百余件,除摄影镜头主要购自英国外,其他都是在赫德路一〇二六号自制的,编者在沪曾亲访该厂,见郑先生办公室内满储精密仪器,他的出品精良的确可说无问题,大值得向国外畅销,不仅可省外汇,并且还可以为国家赚外汇,郑先生已制成的八部全部销完外(国内),现在正再行制造十二部。大约本年五月可以完成,国内外如有需要均可供应。
郑先生所制静片放映机已成第一部,现在所未十分解决是绝热玻璃,他正努力研究,最近可望解决,解决后当可大量供应。这是我国影音工作者的福音。
注释:
[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第146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
[2]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六、七期合刊。
[3]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三期。
[4]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第55页,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
[5]原载《影音》第六卷第七、八期合刊。
[6]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五期。
[7]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五期。
[8]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六、七期合刊。
[9]杜云之:《中华民国电影史》(上卷),第288页,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印,1988年版。
[10]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六、七期合刊。
[11]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六、七期合刊。
[12]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八、九期合刊。
[13]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第47页,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
[14]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六、七期合刊。
[15]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三期。
[16]原载《影音》第六卷第五、六期合刊。
[17]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三期。
[18]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六、七期合刊。
[19]张乐:《抗战时期北碚电影活动回眸》,原载《重庆与中国抗战电影学术论文集》,第251页,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20]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二期。
[21]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五期。
[22]原载《影音》第六卷第七、八期合刊。
[23]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五期。
[24]原载《影音》第六卷第七、八期合刊。
[25]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三期。
[26]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三期。
[27]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八、九期合刊。
[28]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八、九期合刊。
[29]本段引文皆出自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第85页,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
[30]同上书,第73页。
[31]同上书,第120页。
[32]本段引文皆出自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第46页,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
[33]本段引文皆出自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第34页,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
[34]本段引文皆出自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第54页,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
[35]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二期。
[36]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四、五期合刊。
[37]同上。
[38]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八、九期合刊。
[39]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八、九期合刊。
[40]同上。
[41]原载《影音》第六卷第五、六期合刊。
[42]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五期。
[43]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六、七期合刊。
[44]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二期。
[45]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五卷第八、九期合刊。
[46]原载《影音》第七卷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