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300000028

第28章 电影研究与认知主义(3)

无疑,这体现出一种为审美经验寻找相对客观的决定因素,进而把对审美经验的描述还原成对产生它的来源的因果性说明的雄心。但是,不能将这种还原理解为物理主义的还原,不能理解为用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来充分解释我们的审美经验的主张。我感到一段音乐是“欢乐”的,这个“欢乐”显然不是那些音符、声波的特征,而是我通过某些适当的方式(注意力的程度,欣赏时的状态,对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知识的了解等等)归属于这个对象的特征。而我体验到的“欢乐”又必须联系到这些音符的物理性质(音高、强度、速度、组合方式等等)来加以说明。因为如果这段音乐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我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同样,一个电影影像可以再现一个悲伤的或者愤怒的人,但它不能描绘悲伤和愤怒。这些性质不是被描绘出来的,因为“悲伤”和“愤怒”不是可以被描绘出来的属性,它们是不能通过视觉或者其他知觉来获得的心理性质。但是,这种非描绘的再现往往密切地联系到那个作品确实描绘了的东西。对“悲伤的”这类非知觉性质的再现能够实现,是因为我们能够知觉的那个描绘。

从审美经验概念的现象学到认识论的转向,自然包含了情感概念的认识论转向。总体说来,认识论转向之后的情感理论,不再把通常所说的“情感”视为一种自然种类。存在着“认知不可穿透的情感”或“感受”,它是某种生物意义上的“硬接”(hard-wired)的身体感受,是认知过程无法控制或者不涉及认知的,例如“惊跳反应”、“呵痒”。但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情感类型属于“认知性情感”,它们不仅涉及特定的身体感受,并且涉及对这些感受的产生具有原因性作用的认知成分,例如恐惧、羞耻感、爱慕等。这些情感在本质上是一种意向性的心理状态,即一种关于对象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对某物感到害怕,对某人产生怜悯,对某事感到愤怒,诸如此类。要使某个对象成为某人的某种情感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是被这个人以某种方式来认识或理解的。例如,只有当我认为某个对象是具有威胁性的或者是危险的,我才会害怕它。这样,情感经验在本质上相当于一种评价性的思想或判断。艺术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同样如此。古德曼说:“审美经验中的情感,是一种觉察一个作品具有和表现了什么特性的方式。”因此,至少大部分审美情感包含了以认知的方式运作的过程。

美学中的认识论转向构成了认知电影理论的情感研究的重要背景。分析美学和电影理论的结合是认知电影理论的重要特征,许多分析美学家同时也是认知电影理论的重要成员,如卡罗尔、高特、居里等。在这一意义上,一些电影理论家也把认知理论称之为“电影的认识论”。

二、“六十年代后电影理论”中的反认识论

认知电影理论出现的第二个背景,是“六十年代后电影理论”或“当代电影理论”中普遍的反认识论倾向。此处需要特别注意:认知电影理论所针对的“当代电影理论”,不是一个时间性概念,而是特指“精神分析学—符号学影响下的电影理论”。我们也将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当代电影理论”一词。只要回顾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电影理论的发展,不难看到,精神分析学—符号学框架下的电影理论确实也构成了时间意义上的当代电影理论的主要形态。

所谓当代电影理论的“反认识论倾向”,在我看来,即这些电影学说中包含了两层基本主张:第一,对于电影研究本身,认识论无助于说明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反应;第二,对于作为文化研究的电影研究,其核心任务就是对认识论进行消解和否定。要明白这种倾向的来源,我们需要对电影理论的历史进行回顾。

电影理论诞生不到百年。经典时期电影理论家主要关注的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地位问题以及电影的艺术本性问题,这些讨论多数是在传统的艺术审美理论的框架内进行的。第一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伯格,其“孤立说”正是审美态度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我们对它的观照能够使它从外在世界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之网中“孤立”出来。为了证明电影同样能够成为这种“孤立”态度的适合对象,明斯特伯格把各种电影技术手段类比于人类主观的心理活动——特写镜头类似于“注意”,闪回手法类似于“回忆”,闪前手法则类似于“想象”……由此,明斯特伯格试图证明,电影并非对物理事实的机械复制,而是对人类主观心理活动的“对象化”;而电影表现主观心理的能力保证了它能够摆脱(或“压倒”)外在世界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之网,因而电影不是复制现实的简单机械,而是艺术。

同样,另一位早期电影理论家阿恩海姆,也是从电影知觉与物理对象的知觉之间的“背离”入手,来证明电影不是在简单地复制现实,而是具有“表现”内在世界的能力,因而具有成为艺术的可能性。阿恩海姆甚至成为电影技术革新的最顽固的反对者,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攻击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在他看来,电影应该是黑白的,应该是不说话的“哑巴”;电影越逼近真实,就会离真正的艺术越远。显然,这些关于电影艺术的主张都预设了审美理论框架之下的某种艺术本质观念。

电影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下的大众文化研究的推动。大众文化研究的兴起,与1968年法国的“五月运动”造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有重要联系。这些事件重新激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革命为何失败的争论,而许多思想家认为社会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再生产了保证那种生产过程的阶级结构。而电影、通俗小说等大众文化形式,被视为这种意识形态机器的一部分。这一视角之下的艺术理论,显然突破了自律的艺术审美理论,而负载了社会、政治要求。从此时开始,“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力”成为电影理论的核心问题,而电影引起的情感反应更成为核心中的核心。但是人们已经不再把电影所引起的情感和快感视为“无利害的愉悦”,相反,人们关注的是电影通过引起这些情感反应而对社会、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

这样我们就看到,尽管同样是对艺术审美理论的突破,并且同样是通过对语言意义的发掘来突破传统的“无利害”概念,但文化研究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却与分析美学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分析美学坚持客观主义途径,在康德美学的认识论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认识论转向;而文化研究中的艺术理论却致力于消解康德美学的认识论基础,进而把艺术理论的任务视为对认识的欺骗性的揭示,对知识的虚假性的揭露。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认识的怀疑论,因为哲学中一般意义上的怀疑论,是指我们认识到的知识的不确定性,或者可称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而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中的怀疑论却质疑认识本身的合法性——认识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

要清理当代电影理论中反认识论的形成线索并不容易,但至少有一种发展过程是明晰可见的。这个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影被等同于各种非理性的心理活动,而这一结果产生了第二个阶段,即运用精神分析学来解释电影的各种效应。我将简要叙述这一过程。必须承认,我的叙述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歪曲,因为我所选择的范本——博德里、麦茨、穆尔维——是当代电影理论中公认的关键人物。

这一时期,法国的路易斯·阿尔都塞(L.Althusser)的意识形态理论,成为激进的电影理论家的灵感之源。尽管阿尔都塞本人并未直接针对电影而进行写作,但是他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进行融合的方法,以及他发展出来的意识形态观念,成为电影理论家分析电影的基础。多数理论家认为,电影产生了欺骗观众的幻觉,而这种欺骗恰好体现了阿尔都塞所说的那种意识形态对个体造成的欺骗。因此,理论家们认为,对“电影幻觉”的分析对于解释和批判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要对电影观众的反应进行充分说明,不仅传统的审美欣赏模式完全不适用,并且也不能通过认识、理性的途径来分析。电影引起的幻觉恰恰说明了日常理性和认识的虚假,对电影幻觉的批判同时也就是对认识论、对知识的虚假性的批判。而只有聚焦于无意识、非理性活动的精神分析学(以及后精神分析学),才是揭示认识的虚假性的有效手段。

对电影的分析最初来自于符号学关于“统一科学”的构想。以索绪尔的语言学为主要资源,结构主义认为一切文本都可以用符号学来进行“科学分析”。麦茨是第一个试图在电影理论中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家。但是,根据能指和所指进行的“第一符号学”的纲领很快失败了。这首先是因为,符号学无法通过自然语言的分析模式对电影影像及其结构进行充分分析,“大组合段”的理论因而很快就被放弃了。其次,后来的理论家认为这种符号学只关注静态的、封闭的文本,无助于说明电影的社会、政治含义。麦茨本人也认为,“第一符号学”只能进行符号的“外延”分析,而不能进行“内涵”分析。

这促成了“第二符号学”的出现,即精神分析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方法。但是,以非理性活动为对象的精神分析学,如何能够与“科学”的符号学相结合,进而被用以说明日常的观众观看电影的活动?拉康的“镜子阶段理论”是一个关键。

电影和心理的关系一直是电影理论家们颇感兴趣的问题,其原因也许是电影刚刚诞生时,许多人认为它只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复制而不具有成为艺术的资格——因为艺术至少不应该只是对现实的机械记录。前面已经说到,经典时期的理论家往往把电影技术的效果等同于各种主观心理活动,以此来论证电影并非是对现实的机械复制,而具有表现内在心灵的能力。这一类比传统在当代电影理论中得以延续。但是,经典理论主要是把电影与注意、记忆等理性的心理活动进行类比(例如明斯特伯格在剪辑与视线转移之间的类比),而当代理论则将电影系统地类比为各种非理性活动或状态,如夜梦(博德里)、白日梦(麦茨)、受虐妄想狂(劳拉·穆尔维)等等。因为当代理论关注的不是电影作为艺术的资格,而是电影如何操纵了观众对自我、对现实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和夜梦、白日梦一样的幻觉。

三、结语

应该怎样评价这些充斥在当代电影理论中的学说?显然,它们首先在概念上是“自我推翻的”,因为没有理由说,那些由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无意识状态所昭示的“真实”是可以被认识的——既然它们在本质上是一个与认识相对立的概念。这样我们看到,反认识论的研究——不管是当代电影理论还是更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研究”——所追求的“反思”或“批判”乃至“解放”,本身就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其次,这些研究中大量使用的理论假设,也是相当有问题的。在这方面,诺埃尔·卡罗尔已经在《神话电影》一书中指出了当代电影理论中种种时尚而愚蠢的错误。笔者大致赞同上述一些批评,尤其是电影理论不应是一个执意与其他学科或常识背道而驰的领域。“电影是梦(白日梦或夜梦)”、“观众认同(identify with)摄影机”这类字面上的断言,以及建立在类似断言之上的理论,尽管确有其文化、政治或人生旨趣,但也有必要思考自身的适用范围。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南方音乐

    南方音乐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本书讲述了我国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热门推荐
  • 血焰的伊莉斯

    血焰的伊莉斯

    她自祝福和赞歌中诞生,却在黑暗和杀戮中挣扎。若悲剧在世界诞生之初便已定好,那不如闯入漆黑的未知之途,用尽全力打破这被注定的悲剧。我所坚持的善良,我所拥有的感情,一定要紧紧抓牢,一件也不会放走!
  • 上弦月梦重

    上弦月梦重

    小时候差点被雷劈,长大了各种不顺利,偶尔一次的好运气需要积攒好久好久。一直希望自己平静如死水的生活可以来一点改变,可是等那改变到来的时候却又无比羡慕原来的生活。她三转为魔,一路上被迫向那个充满血腥的位置走去,灭门的惨痛,朋友的离世,她一次一次陷入别人的算计,成为了别人的棋子。当她发誓要将爱情斩断,夺取到那个位置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以为最亲的人,都欺她骗她。是原谅还是复仇?是前进还是回首?
  • 从神界归来的主宰

    从神界归来的主宰

    看着眼前的一切,孟昊天久久无语,这一幕,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是他用尽千年才忘却的伤痛,陌生,则是因为他已经遗忘了这一幕万年之久……
  • 晴之别放手

    晴之别放手

    明明答应过我,不会放手,你为何还是先松开了手。其中有EXO的客串,TFboys的客串,还有其他一些明星会不时的客串一下,不喜勿喷,茶莫致上,外加小番外哦,请期待吧
  • 血瞳胭脂泪

    血瞳胭脂泪

    他们拥有不平凡的生世,令万物为之倾倒的风姿,她们美丽,他们英俊,他们恶毒,他们善良,他们生活在颠沛流离的世界里,继承家族的命运,无法真正的爱一个人。他们冷漠,傲然,尊贵。他们寂寞,苦熬。他们渴望幸福,却又害怕失去,他们希望温暖,可却畏惧严寒。这是一首与生命对抗的绝望之歌,你用生命唱尽,我以静默来和。曾经有那么一个瞬间,女孩伸出苍白没有血色的双手,看着一个笑的很温柔的女孩,两只不同的手,紧紧握着就像两条交织的红线,这个瞬间被定格为永恒,那一刹那,生命之声尽情欢歌,但是,那只是个曾经。她不知道,当她救了她的那一刻,她有多么感激。也不知道,当她残忍的拿走她的心脏时,那双不可思议的眼睛,还有那丹唇未启的嘴,是要说一声:为什么。还是一声,我恨你。
  • 百花小说:车祸奇情

    百花小说:车祸奇情

    本书包含短篇小说《黑皮信封》、《会说话的香水》、《一个包子》、《白手帕》、《一杯凉白开水》、《人生的梯子》,中篇小说《枪手奇遇》、《谁是失败者》、《心酸的婚礼》、《患难的真情》、《惊魂的捆绑》、《绝不饶恕》,有浪漫的生活,有曲折的情节,令人感动。
  • 霸道总裁的私宠:宝贝别闹

    霸道总裁的私宠:宝贝别闹

    青梅竹马,她对它情有独钟,十八年长情的告白却换不来他的心,“澈哥哥,我们一起出国留学吧”“对不起,我不喜欢国外的天气”一句话打破了她十八年的梦,他不喜欢国外的天气,更不喜欢自己,看到他和别的女人说说笑笑,她的心在滴血。三年后,她的生日会,他强势归来继续宠她上天。她故作生气“你还知道回来”他邪魂一笑,将她迷倒。从此之后夜夜都能听到她求饶的声音,他翻身将她继续压在身下审问“说你爱我”,她调皮偏不说爱“不爱”,他俯身咬她,几次下来她哭笑不得“爱爱爱”,他温柔一笑“那咱们继续”。霸道总裁套路满满,小娇妻承受不住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光环龙骑士

    光环龙骑士

    天空是龙的王国,龙是天空的霸主。当厄运降临帝国,当战争无法避免。冲锋吧!我的龙骑士团。前世金陵军区的王牌特种兵穿越到异世的龙骑士艾歌身上会带来什么样的传奇?如果前世的战术经验还不够的话,那么,再带上一个光环制造师的职业怎么样。“进攻——不要畏惧敌人的魔导炮,艾歌大人给我们加持了圣盾光环!”“什么?魔力告罄?斗气耗尽?来,给你们一个活力光环,都给老子上!”“为了帝国的荣耀!勇气光环,士兵们,突击——”
  • 火影忍者ol激流勇进

    火影忍者ol激流勇进

    本作品由岸本齐史先生的《火影忍者:疾风传》改编而创作的,所以与《火影忍者:疾风传》主线剧情完全无关。在本作品中,佐助,鸣人,小樱将改编成火影忍者ol中的五名主角,其他人物无变化。我还可能随便将五主的族群改变!比如宇智波啊,千手啊之类的,更可能创造一些忍术!但一定符合大家的口味,嘻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新手创作,多多包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