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
一、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惠
.师生互动
中央部委新闻发言人与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各有什么特点?
王惠在新闻发言人工作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技巧,她是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在突发事件、危机面前,如果掩盖事实,媒体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服务,难免会主观猜测,胡乱报道。有时候,媒体的不实报道,也是让我们逼的。与其陷入被动,不如主动去说。”她将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成“三部曲”:面对危机,首先要承认危机,接着要告诉他们所要采取的措施,第三步要为媒体的后续报道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服务,这样才能较好地扭转形象。
王惠谈到对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的认识,王惠表示:“新闻发布会是媒体了解信息的快速通道,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短兵相接的战场。”她认为,新闻发言人首先应该是消息的权威人士,驾驭舆论的人,同时还应该是一个战士。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的代言人,必须是开放的、务实的、负责的。作为一名经历过“申奥”、“非典”等“大战役”的新闻发言人,王惠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概括成八句口诀:“选题要看媒体兴趣,介绍不如回答问题;突出一点胜过全面,长话最好变成短叙;实话实说不是全说,适当守时适时风趣;为难之时别忘桥接,自信才能沉着驾驭。”
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奥运会期间,王惠的身份又转为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的负责人。她和同事们从无到有,从外宣刊物、活动展览到新闻发布、媒体协调,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对外宣传工作经验。全世界都可以通过北京奥运会新闻中心了解中国的最新动态,场馆建设施工进度如何、重污染工厂的搬迁如何、污染治理如何,等等。
二、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
2003年6月3日,焦扬作为上海市第一位政府新闻发言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位定期进行新闻发布的省、市级政府新闻发言人正式亮相。她于2003年焦扬“非典”时期临危受命,此后五年时间里,上海机动车管理、上海水质问题、社保基金案、汤臣一品等多次重大事件,她都成功化解了公众的质疑,被誉为“上海市政府一道坚固的大门”。
2006年3月1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台湾记者提问时说到:上海的水简直就不能喝了,而且是黄的。这一句话引起了社会对上海水质的关注,公众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焦扬身上。
第二天,也就是3月15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焦扬就对“上海水质”问题给出了答案:“上海供水水质是完全符合标准的、是安全的。”她同时表示,除了水管老化外,还有一些新水管由于质量不高也出现了水锈现象,但这只是个别而并非普遍现象,上海的水质达标率均在99.9%以上。焦扬在发布会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向水务局要来了翔实的数据,不仅解除了公众的疑问,上海市政府的及时应对也让大家刮目相看。
地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和中央部委不一样,中央部委新闻发言人主要负责自己本领域就可以了,而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发布的内容涉及从国家大政方针到老百姓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焦扬谈到自己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言人时说:“做发言人不是靠个人,他首先是靠机制、靠团队,第二才是靠努力、靠学习。这两条缺一不可,但是更重要的是第一条,就是靠机制。很幸运的是上海有非常好的机制,这个机制首先就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网络,就是各委办局,上海35个委办局都有新闻发言人。我还有一个很好的发言人工作团队,就是发言人小组,在我不开发布会的时候,他们要接听热线电话;开发布会的时候,他们要做资料的准备;开准备会时,跟我一起做一些准备工作,并且整理口径,这个口径既有一个阶段的热点敏感口径,又有发布内容的答问口径;同时我们这个工作班子还要做平时日常舆情的分析,每天分析一下各大媒体关注上海的一些什么问题,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的观点如何,知己知彼,知道这些大致就能够对舆情,对上海的热点问题走向有一个判断。”
三、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
文天平于1997年进入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工作,2007年至今,担任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2008年6月文天平主持重庆市新闻发布会:
文天平: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我们6月份的市政府自主新闻发布会。5月份的自主新闻发布会因为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文天平我们临时改成了抗震救灾的专题新闻发布会。随着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的成果,目前政府的各项工作已经恢复正轨。
我也注意到,我们在座的不少记者朋友亲自走上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参与了大量的非常鲜活的新闻报道,你们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体现了良好的新闻职业水平,在此我代表新闻办对你们表示敬意。
重庆电视台记者:发言人,您好,我是重庆电视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前不久重庆市政府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市民可以查询公开的政府信息,我想请问如果市民在查询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可以通过哪些有效的措施或者渠道得到解决?有没有其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这一制度的实施?谢谢。
文天平:关于政务信息公开问题,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5月1号开始实施,目前据我了解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电子版已经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公布,可以免费下载。而正式的、书面的指南会免费发放到各个主要宾馆,各个区的行政服务大厅、图书馆、档案馆等供市民查取,但不对外出售。对于市政府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市民通过三个渠道可以获得:
第一,可以通过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进行网上查询;第二,可以到有关部门的服务窗口咨询;第三,可以通过公开电话进行咨询。
如果市民在具体查询中遇到障碍,可以向本级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投诉,或者是向上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机构反映。为了保证信息公开条例的顺利实施,我们市政府已经在研究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规定和约束。谢谢。
四、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宁
2001年徐宁调至南京市药监局任副局长,兼药监局新闻发言人。现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
徐宁作为南京市政府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在与记者的访谈中阐述了自己对于这份职业的感想:
记者:你在发布信息的时候会带有自己的观点吗?
徐宁:我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的时候,不会有自己的观点,我代表的是政府的观点。
记者:我应该怎么来理解你的工作呢?你是替南京市政府来发言的人,能否看做是它的喉舌?
徐宁徐宁:我是南京市政府的一个喉舌。
记者:那您是老百姓的什么呢?
徐宁:是比较集中地向他们提供政务信息的一个窗口,一个渠道。
记者:我知道现在国家还没有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法,那么没有这个规定之前您说什么和不说什么,这个尺度应该怎么掌握?什么是标准?
徐宁:我是这样来理解的,新闻发言人是一个新事物,国家还没有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法,什么信息在什么时间向公众宣布,是需要经过一定程序的。我是得到了授权,市政府授权给我发布这样的信息,我才能够去发布。
2003年10月13日,徐宁举行南京市政府的首次新闻发布会:
记者: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率先启动,今后市人大、市政协、市高级法院、市检察院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会不会随之逐一启动?作为政府新闻发言人,您今后怎么杜绝可能存在的报喜不报忧、“一言堂”的情况?
徐宁: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2002年的上半年就已经开始实施了。据我了解,市委系统,包括您刚才提到的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也都有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发言人,我们大多数的市政府的部门和区县政府也都有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在我出任市政府专门的新闻发言人之前,我就是政府一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就是在政府和媒体之间架设一个高效、准确的信息通道。信息的提供,按照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要求它是准确的、及时的、客观的和公正的,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履行我的职责,也欢迎和接受大家的监督、建议和批评。
第三节国外著名新闻发言人
一、美国白宫发言人阿里·弗莱舍
阿里·弗莱舍生于纽约一个犹太裔的家庭,毕业于美国的米德尔伯里学院,获得学士学位。阿里·弗莱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弗莱舍担任参议员皮特·多梅尼奇的新闻秘书。1992年,弗莱舍进入老布什的竞选班子,担任负责通讯联络的副主任。当小布什决意在1999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弗莱舍毅然辞去伊丽莎白·多尔竞选班子的工作,加入了布什的竞选班子,出任至关重要的发言人一职,成为布什最终得以问鼎白宫的功臣之一。2001年1月,在布什正式入主白宫后,弗莱舍成为白宫发言人。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反恐战争)中,人们总能看见他的身影,通过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来了解白宫的态度和布什的观点。弗莱舍则被称为白宫“出镜率最高的人”。
作为白宫发言人,弗莱舍的任务就是清楚、准确地传达和解释布什的政策和决定,尽量把记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布什喜闻乐见的议题上。此外,弗莱舍严格遵守布什政府关于保密的原则,尽量少地向新闻媒体透露不利的消息,竭力捍卫总统的利益。有人形象地说,发言人的工作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在无冕之王面前,弗莱舍有着一副铜牙铁齿,但他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9·11”事件后,弗莱舍有一次提醒白宫记者说:你们以后说话得小心一些,在开腔前先回头看看背后有没有美籍阿拉伯人。此话脱口而出后,立即引起白宫记者的不满和批评。后来弗莱舍对自己带有种族歧视的言论表示道歉。
经过28个月的酸甜苦辣的体会和经历,“铁嘴”弗莱舍于2003年5月19日在例行的记者吹风会上宣布,他将在这年夏季告别白宫。就在7月12日美国政府为布什返美举办的迎接仪式上,即将离职的弗莱舍遭到了同僚的捉弄,湿淋淋地结束了自己的政府发言人生涯。当天弗莱舍身着T恤出现在机场,看到机场工作人员正在摆弄消防水龙头,弗莱舍显然没有预料到这是为自己专门准备的。当一名官员邀请他合影留念时,弗莱舍中了圈套,被一股水柱赶得落荒而逃。在场工作人员随即开始围追堵截,他只得举手投降,在机场洗了个冷水澡。浑身湿透的弗莱舍无奈地开了个玩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新闻发布会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