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400000027

第27章 对外报道的选题与策划(5)

2.要注意从世界范围内寻找报道由头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报道。突发性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原因之一是其变动幅度之大,变动速度之快。常规性报道中,有不少是属非事件性的内容,它不具备突变的性质,但其新闻价值不小,特别能展示我国的发展新貌。这些题材上的报道,就要特别注意从世界范围内寻找报道由头,才会引人关注,才不会只顾自己说不顾他人听不听。

世界范围内的报道由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动态的由头,一是相对静态的由头。动态的由头,比较容易抓住。比方说每年都会有一些世界性的纪念日,如世界禁毒日、世界粮食日等等,我们的对外报道可以以此为由头,及早策划一些反映我国这些方面成就的报道。

相对静态的由头,是指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些话题可能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永恒的话题。比方说:能源、环境、生态、卫生和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老龄化、青少年教育、青少年犯罪、恋爱与婚姻、城市化、体育竞技、国民收入分配、国际和平等等,还有一些人类关注的自然现象和自然奇观。

还有些由头是一段时期内西方比较关注我国的一些话题,有些甚至是西方舆论一段时期内老是批评我们的一些话题。比方说人权、环保之类。以美国媒体的情况为例,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敌对阶段(1949-1972)、缓和阶段(1972-1989)、负面阶段(1989年至今)。敌对阶段时期,美国媒体主要从意识形态攻击我国的共产主义政权,以洪水猛兽视之。缓和阶段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媒体主要从中国百姓生活上揭示其神秘的一面:自行车、针灸、大熊猫、长城、故宫、人民公社、讲道德守纪律的人民、富有异国情调的蓝色海洋(毛式服装),以同盟国家、友好国家视之。负面阶段时期,美国媒体较多从“中国威胁论”的叙事框架下来报道中国,从负面指责中国的人权、民主,挑剔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位西方记者形象地描述了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变化:在70年代,美国记者在北京一下飞机,对接他的翻译说:带我去动物园看大熊猫。80年代美国记者在北京一下飞机,对翻译说:带我去看迪斯尼。90年代,美国记者在北京一下飞机,对翻译说:带我去见持不同政见者。这就告诉我们,西方舆论在不同阶段内对我们有不同的关注点,我们的对外报道应当主动去针对这些关注点策划组织报道[34]。

3.要学会围绕“人”来策划报道

西方国家的受众特别注意了解有关人、人的故事、人的命运。这是因为“人们都常常从他们自己个人生活体验出发,关心另一个社区或国家的同类问题,或者说在心理上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这就是所谓‘心理接近性’”[35]。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报道比较注意“以人为本”,这于对外报道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以2008年5月四川地震的报道为例。从汶川震情发布的那一刻起,全世界的目光就集中到了人的生命这一点上。我国媒体充分展示了废墟下生命的信息,动人感动的救人救灾场景,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画面,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有关生命的故事,吸引着国外受众的眼球,深深撼动着他们的心灵。这也正是这次地震报道成功因素之一。

围绕“人”来策划报道,还要注意去挖掘人的感情因素。新华社长期研究对外报道的黎信先生说:“怎样把对外报道写活,写得引人入胜?我的回答是:首要的一点是稿件中见人……这就是说,写新闻,应当尽可能使在新闻现场活动的人‘站’出来,通过描写这些人的动作、报道他们的讲话来写新闻。”“‘见人’的含义非常丰富,其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见人情,即以人情来叩击读者的心弦,达到记者预期的宣传目的。”[36]即使写到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也要避免神化,而要尽量多写其作为普通人的感情。如下面这篇报道,从普通人的感情角度表现时任总理朱镕基,很能吸引读者。

俏皮坦然率性和蔼——吴小莉眼中的朱镕基总理

中新网2003年3月10日电5年前,朱镕基甫任国务院总理的那次“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亲自告诉主持人,“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节目。”吴小莉因此闻名遐迩,成为海内外传媒的焦点人物。5年后,在朱镕基任期将满的时候,吴小莉放下刚刚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女儿,又来到北京,参加“两会”报道。在近日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吴小莉表示,按照她的说法,这叫“有始有终”。

在被“幸运点名”之后,吴小莉又获得两次长时间跟随朱镕基出访的机会,一次是1998年出访欧洲,一次是1999年出访美国、加拿大。

访欧的那一次,朱镕基刚下飞机,举手向人们打招呼,接着看到吴小莉在人群中提问,伸手指着她笑着说:“吴小莉,你现在在香港有名了。”吴说:“谢谢总理。”继续提问,他却笑着离开了。

吴小莉后来在手记里写道:“这是自记者会后,我们第一次再度‘见面’(电视上见到的除外),朱总理又以他率直的个性,当众表达了他在‘点名事件’后,对香港媒体反应的看法。虽然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却让我放下心来。不只因为他的俏皮,更因为他的坦然,让我知道,‘点名事件’后,在媒体上掀起的轩然大波对他并没有影响,他率性依然。”

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吴小莉觉得朱镕基实际上很乐于和媒体交往。“他知道这是你工作的一部分,非常尊重你的工作。他那么忙碌,但是都会注意到我们的存在,给我们以帮助。他会把我们当作平等的人来对话。”

吴小莉在访欧手记里也写道,看到记者们早早晚晚跟着他,他会很不忍心地说“辛苦了”。他也开始习惯大家不停地追问,有机会时,总是想法子回答。

吴小莉表示,有时候朱总理可能不会满足你的提问要求,但他总是会在别的公开场合发言时补偿你。媒体对他所有提问,他可以很快融入他的演讲或即席发言里。一次是在对英国商界的晚餐演说,我们相信,即使他事前准备了讲稿,在现场也被他临机应变地改得差不多没了。他在演说过程中,补充了下午他没法回答完的具体援助方案。一次是亚欧会议结束当晚,他会见英国侨界,原本预计10多分钟的发言,他即席演说了23分钟,除了对侨界应有的鼓舞外,其中又间接回答了许多媒体的疑问。

他的现场反应非常快,如果你给他一语双关的好题目,他绝对可以给你意料之外的好答案。媒体问:“你刚才横跨东西半球的子午线,你觉得东西方现在关系如何?”“关系很好呀!我刚才就横跨了东西方,而且我一个人就可以把它们连在一起!”这就是朱镕基,一个什么都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的人!

长时间的访问也让吴小莉看到朱镕基性格的多个侧面。“原来觉得他在电视上的形象非常严肃,实际上我们看到过很多次灿烂的笑容。比如我们在1999年访问美国那一次,后来到加拿大去参观一个非常有名的花园,他和夫人同行,当时的画面很漂亮,都是花,我就问他,有没有给夫人送花?朱镕基说:‘你问夫人。’夫人就说:‘有有……’他们两个都笑得很开心。”

还有一件事给吴小莉印象深刻,就是访问美国和加拿大那次。他在美国纽约演讲的时候,说上海是中国的纽约,在访问加拿大的记者会上吴小莉就发问:“你说上海是中国的纽约,那香港是中国的什么?”朱镕基回答说香港是中国的多伦多——多伦多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后来香港媒体就大肆报道说:多伦多的金融地位比纽约差多了,怎么香港才是多伦多呢?

第二天到了温哥华,在冷餐会上他就说:“我要做一个特别澄清。”他要让香港的民众知道,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因为他自己在加拿大。吴小莉由此看到了朱镕基对舆论的重视程度。

吴小莉认为,朱镕基是一个“外刚内柔”的人,外表看来很硬,但内心很柔软,比如他看到民间疾苦会很伤心,很容易动情。他也非常细心,比如,《狮子山下》是香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比较困苦时候的一出戏剧,其主旨是激励大家奋发生活,因为香港的经济不算很景气,财政赤字严重。这部戏里面的主题曲在近期又被香港人拿出来重新传唱,去年朱镕基参加香港举行的世界会计师大会的时候,居然在最后一天发表演讲时把歌词最主要的一部分背出来了,他肯定是专门找来歌词背熟的,意在鼓励香港人振作起来。从这一小小细节,可见他的一番深意和苦心。这让吴小莉深为感慨。(杨瑞春)

[1]谭震:《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之路“引航”——全国政协委员热谈对外传播》,《对外大报道》2006年第4期。

[2]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页。

[3]丁柏铨:《论新闻的有效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4期。

[4]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51页。

[5]张霁苍:《关于对外报道中国的几个要点》,见刘洪潮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3~374页。

[6]谢卫群:《及时报道突发事件,透明是一种力量》,《人民日报》2008年8月6日。

[7]张霁苍:《关于对外报道中国的几个要点》,见刘洪潮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0页。

[8]吴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9]参见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media.tsinghua.edu.cn。

[10]参看刘继南等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376页。

[11]李恒:《美民众最关注十大事件出炉》,《扬子晚报》2005年12月21日。

[12]张霁苍:《关于对外报道中国的几个要点》,见刘洪潮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8~359页。

[13]详见范以锦《“负面报道”:一个被模糊了的概念》,《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3期。

[14]汤国基:《三次中国地震新闻比较可见中国政府的务实和人本》,2008年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15]韩松:《新华社:四川地震对外报道“达到了国际水准”》,《对外传播》2008年第6期。

[16]朱穆之:《论新闻报道》,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171页。

[17]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47页。

[18]黎海波:《对外传播中的共同价值观问题初探》,《对外传播》2008年第2期。此处借鉴了黎海波先生的观点,特此说明并致谢。

[19]高希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与硬实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青年参考》。

[20]资料来源见陈占彪《〈中国〉式批判》,《南风窗》2008年第16期。

[21]转引自谭震:《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之路“引航”——全国政协委员热谈对外传播》,《对外大报道》2006年第4期。

[22]沈苏儒:《对外报道业务基础》,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年版,第56~57页。

[23]秦绍德:《关于“新闻策划”的几点浅见》,《新闻记者》1997年第9期。

[24]李晨钟:《没有精心策划就没有新闻精品》,《新闻记者》1997年第1期。

[25]于媚:《试谈新闻策划》,《新闻通讯》1996年第12期。

[26]赵阜:《从“狗娃”失踪说起》,《编采文苑》1996年第6期。

[27]宋新桂:《新闻岂能“策划”》,《新闻记者》1997年第1期。

[28]张咏华:《慎用“新闻策划”一词如何?》,《新闻记者》1997年第5期。

[29]范敬宜:《总编辑手记》,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页。

[30]徐学江:《突发事件报道与国家形象》,见刘洪潮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31]转引自林良旗:《媒体公信力是怎样提升的?》,《对外传播》2008年第6期。

[32]宗焕平:《怎样报道突发事件》,见刘洪潮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0、403页。

[33]王众一:《做好对日报道:着眼经济,关注文化》,见刘洪潮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页。

[34]刘继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365~368页。

[35]黎信:《离读者近些,再近些——对外新闻写作杂谈之二》,《对外报道业务》1988年第2期。

[36]黎信:《要见人——对外新闻写作杂谈之一》,《对外报道业务》1988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羽翼少年之灵魂洗礼

    羽翼少年之灵魂洗礼

    少年宇轩因身体疾病而担心不能和自己未婚妻守白头到老之约,却不曾想后背传来的疼痛不是疾病而是守和世界和平的力量,在众多能人异士的帮助和未婚妻羽儿不离不弃的执着下,宇轩彻底改变了,一度从男神转变成逗比然后又成为了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只因为母亲生前的意愿!一生所伴,唯有亲情!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她的一生是美好的

    她的一生是美好的

    一个小女孩的一生,虽然她的家不是很有钱,但是她过得很幸福,在她的人生中经受了一次次打击,但她没有被,命运征服,终于踏上了人生第一步。她出生的那天正好是流星划过天际的一夜,父亲姓:林,所以取名:林星她的一生不是幸运的,最终被陷害,死于55岁
  •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侠不怕死

    大侠不怕死

    现代loser穿越到古代隐世门派的平淡生活。
  • 弃菩提

    弃菩提

    有过痛苦方知众生之苦。有过执着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众生皆苦,但我不愿成佛。
  • BOSS太腹黑:老公,停一停

    BOSS太腹黑:老公,停一停

    五年前的夜色,他狠夺她第一次,令她仓惶而逃,五年后,她拖着儿子回来,他死皮赖脸的缠上来。“可爱的小妹,我们交往吧。”他向她发出爱情攻势。“抱歉,我不谈兄妹恋。”她凉凉的拒绝。他却直接把她压下:“你的初吻,初次都是我的,现在跟我说不要了,会不会嫌迟?”“不会,那只能证明我把你这个大众情人给用过一次,我现在腻了。”她仰起脑袋,倔强的反抗。“既然用过,那再多用几次吧,我还有很多本事,你都没见识过。”他笑意味深长,一把将她扯住:“不挑地了,就在这里继续。”“混蛋,这是洗手间。”她怒。
  • 吟蒹葭

    吟蒹葭

    平凡少年,伴随星辰陨落,降临玄门。开启稀奇古怪的玄真路,胸怀小志,只想略通道术,御兮江湖。然世间虽没有注定救世的人,却总有人在危难间不惜一切的抵挡风雨。或许这一生并不如意,莫名的不得已的要站在昔日挚友的对立面,夜下独饮,既无知己,亦无红袖。剑客注定,孤独;狭路相逢,日落。如蒹葭般随风摇曳,若干年后,蓦然回首,枯木摧墙,虽有遗憾,并无后悔……
  • 诡契

    诡契

    我出生的时候脸上就有块丑陋的红斑,我以为这是胎记,直到十八岁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鬼契……
  • 武装王座

    武装王座

    群龙陨落,凌毅在这个世界之中用铁和血在铸就自己的无上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