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300000009

第9章 电视民生新闻概述(4)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新闻改革不仅仅在栏目创办、播出时间以及播出技术层面展开,关键的改革还在于新闻传播观念的变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电视新闻传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一些研究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向大众传媒本质回归,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平民化。平民化理念的践行,使平民百姓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主角,集中地体现在媒介视点由单一的“意识形态”话题向日常生活的“市民社会”的转向,并由此使新闻传播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在报道思路、新的栏目或节目的创意设计与风格定位上凸显出一种“平民化趋势”。电视新闻报道向世俗生活靠拢的趋势,顺应了老百姓渴望获得更加贴近自己日常生活、更加符合自己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的高质量视听信息的愿望,顺应了市民阶层对媒介亲和力的普遍要求,这是对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统领下媒介“权力话语”的深刻变革。

自1993年《东方时空》开创了平民化新闻节目的先河以来,渐渐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平民化风潮。全国各地平民化新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平民化理念也走过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历程。所谓平民化的新闻报道,就是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平民生活方式的展现,对平民立场的认同。据喻国明教授2000年对北京市电视观众收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新闻类节目吸引观众非常重要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内容实用、贴近生活,能反映群众呼声和意见,内容重要、接触现实,报道及时、时效性强,播出时间方便收看。从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题材定位上看,观众对于电视新闻批评揭露性报道、热点话题报道、社会现象的背景分析期待值较高。这一点在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再次得到证实,在观众认为目前影响和困扰电视界并亟需加以解决的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都是关于电视新闻的问题。77.3%的观众认为电视新闻对普通百姓报道不够,应当加强对老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力度。73.1%的人认为电视对各种丑恶现象的批评、监督力度不够,希望加强批评、监督的力度。传播生态环境的改变是电视新闻改革不断推进平民化策略的直接动因,也直接导致了2002年以来另一股平民化风潮的盛行——电视民生新闻。

3.电视新闻传播频道化与栏目调整(2003年以来)

频道化或者说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媒介产业化、市场化竞争的结果。电视新闻频道化改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的。严格来说,这一阶段的起步时间应该可以前推至1999年前后。从1998年底开始,中央电视台便大力推进以“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表明电视媒体在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后的结构调整与品质提升。2000年前后,以央视新闻评论中心一系列杂志性、专题性新闻栏目为主打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似乎已落入盛极必衰的电视节目俗套,《东方时空》等新闻节目越来越呈现出栏目定位过于高知,节目内容过于高调,观众群体过于高端等三高现象,栏目影响力日减,观众群体流失严重,这一点从《东方时空》先后几次改版都难如人意就可窥见一斑。2000年《东方时空》进行了幅度最大的一次改版,时长从40分钟扩为150分钟,结果观众并不买帐,意见源源不断。2001年10月,《东方时空》再次改版,退回到创办时的小时段。将新闻及资讯节目分离出去,在保留原有的《东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纪事》各子栏目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子栏目《时空连线》。新版《东方时空》时长50分钟,只比原始版增加了5分钟。

同一时期,地方电视台在模仿中央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追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广泛的舆论监督,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后,也渐渐步入此类栏目的冬天。这与以湖南娱乐旋风为代表的电视娱乐时代的来临形成了对比。正如学者叶子所言:“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一举成名后,电视荧屏上一时成了娱乐节目的天下,电视新闻节目却日益暗淡,新闻的各样栏目逐渐老化,格式化。新闻节目中的主体——综合消息类新闻栏目,特别是作为最有影响的、具有重要地位的联播类的新闻传播方式更显老化,长期以来围着领导转,跟着会议走,与老百姓的需求相去甚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频道专业化改革在央视新闻类节目方面难有大的突破,反而被地方台抢先践行这一改革思路。1999年5月,福建电视台率先推出24小时全天候新闻频道,以“新闻创造价值,新锐引领主流”为口号,以建立“中国大陆第一家真正意义的专业性新闻频道”为目标,定位于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观众提供最新最快新闻的大众化专业频道。但是,毕竟是地方台,从新闻信息的来源,节目内容的填充,重大事件的反应能力等方面都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电视新闻改革走到这里,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似乎都已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特别是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央视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上的反应迟钝与凤凰卫视的快捷、迅速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广为学界与业界逅病。地方台则在与央视的新闻竞争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利益结构的调整,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渴望愈来愈强烈。一方面是电视新闻节目定位的迷失,另一方面则是观众对于新闻信息的渴求。由北京广播学院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在2003年上半年合作完成的“IMI21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调查”结果显示:观众最喜欢的节目类型依次是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受众使用各类媒介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新闻信息,四大媒介之间竞争的主要领域在于新闻信息的提供方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横空出世,央视新闻频道随即在第二年开播。胡智锋教授这样总结2003年中国电视发生的变化: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所有电视媒体前所未有地意识到“新闻”对其的重要性。中央台在直播报道、拓宽话语权、开播新闻频道等方面形成了做大做强的架势,而地方台则更多地尝试本土化新闻、社会新闻的路子。”李幸教授更明确地指出:观察中国电视十年来的三次革命,有一个趋势、一个走向、一个目标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从上往下走,走到老百姓中间去,走向老百姓喜欢的状态。这种老百姓喜欢的状态主要就是指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由此,电视新闻改革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以新闻传播为主导,带动电视传播活动新一轮的内容竞争,而电视新闻在这种竞争中明显已经摆脱传统的弱势地位,成为电视传播活动中的一支生力军。

(三)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时代背景

以关注平民百姓为主导的电视民生新闻在经历了20多年的新闻改革才从地方台中脱颖而出,包含着特定的时代背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加快,社会转型与受众心理需求培育出民生新闻这样的新闻传播理念,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直接得益于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传播平民化等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是当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上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新闻的内涵、形态亦在经历嬗变。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个人主义的张扬、追求个体利益的名正言顺,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趋于多元化、个性化与贴近化,新闻正在从国内外重大事件性消息转向本乡本土的所见所闻,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从严肃的时事政治转向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社会生活。据央视—索福瑞(CSM)调查显示:在上海、广州等主要地区,在其播放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收视率排在前九位的节目大部分是本地区的新闻栏目。随着各地电视频道对新闻节目的需求越来越大,观众对于新闻节目的深度与广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新闻,人们渴望从多个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入了解。就连国外的有关民意测验也表明:新闻报道的方式起了很大的变化,但总的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出越来越贴近百姓的生活。

正如费斯克所言:“我们应当要求我们的电视新闻符合大众口味,并努力使它们融入大众化的社会意识。若想鼓励各种各样的人收看电视新闻,并让他们记住和思考它所提供的事件,电视新闻必须符合大众趣味、相关性和令人满意的生产力的关键标准。”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社会大众的多元心理需求息息相关。经济改革与社会变迁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使得一些被视为精神支柱的价值观发生动摇和混乱,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贫富差距加大、腐败现象蔓延、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加剧了社会成员心理的不平衡,心理的紧张和不安需要缓解和消除。加之目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机构、人口进行重新整合,城市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城市作为一种崭新的社群,其形成不仅仅是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制度的,还是社会心理的。也就是说,城市化在本区域的民众之间建立起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联系,使得这个城市在民众心目中得到普遍的认同。而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特征、地域认同与城市化进程是融为一体的。正是社会转型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受众需求,催生了“以人为本、报道民生、反映民意”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报道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帮助市民呼吁各方解决现实问题,恰恰使受众不平衡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宣泄和释放,也寻求到了一种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新闻信息的告知,而是更希望新闻能够体现社会对受众个人主体意识的重视,以人性化的新闻传播实现与个体心灵的契合。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 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爱弥儿

    爱弥儿

    陶红亮编著的《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热门推荐
  • 理科生的恋爱周记

    理科生的恋爱周记

    一个无悔的青春应当有一个无悔的人,对号入座之后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气逾神

    傲气逾神

    为爱而战!因为无法凑齐十五两银子而惨遭女方悔婚的青年,被破落门派悬山剑宗掳走做了杂役。命运从此发生了巧妙的变化…
  • 碧海青龙传系列二

    碧海青龙传系列二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末世狱少

    末世狱少

    冲冠一怒只为触其逆鳞,送其入地狱我心不悔!当我濒死之时,却被邪妖入体,末世一梦是三载,大梦初醒如隔世。末世丧尸横行,家国亲人你们都还在么?等着我,七伤拳门人唐毅,愿用血肉之躯,换你们一世安宁。等着我,我一定要找回你们!
  • 我最想要的投资理财书:女人一定要做后天有钱人

    我最想要的投资理财书:女人一定要做后天有钱人

    女人的财富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幸福指数。女人有了钱在某种意义上才能够拥有独立的人格,女人有了钱才会更有安全感,女人有了钱才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女人有了钱会使爱情、友情、亲情更加稳固……总之,钱可以说是女人幸福、快乐的保障。女人可以没有富贵的身世,但却不可以不做一个“后天有钱人”。
  • 校草独家爱

    校草独家爱

    一个冷酷爱搭不理的校草遇上了一个安静开朗的她,从此,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着,一段奇葩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 青春时代的初中校园

    青春时代的初中校园

    初中时代的我们过着我们以为最难熬的日子,这也是我们青春的开始,叛逆时期的开始。暗恋着我们最喜欢的那个男生或女生。跟兄弟们打着我们最看不爽的人。跟深闺蜜友一起讨论着初几几班的谁和谁好上了。此书将会为那些已经读完初中的还有正在读初中的记住初中校园,以及那单纯青涩而又美好的初中时代!
  • 空轩诗话

    空轩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武凌云

    战武凌云

    九天十狱战未休,月殉星落血长流,武啸风云乾坤定,四方雷动震圣州!天降神旨,天之子纷纷出世,战魂大陆,再掀腥风血雨!少年苏武,应劫而生,凝战意,炼战魂,修战技,搅天地之风云,攀武道之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