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300000025

第25章 电视民生新闻与人文社会环境(6)

(三)对部分调查对象的回访结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调查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为了检验栏目在观众中的持久影响力,在观众调查完成的4个月后,笔者于2007年2月初,随机抽取被调查对象中的50名热心观众进行电话回访,了解他们近半年来对《都市一时间》的关注度与评价情况,最终获得27份有效样本,将前后两次调查中27人的回答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第一,《都市一时间》受关注度有所下降。只有12名观众(44.4%)表示基本上每天都看或有时间就看《都市一时间》,这一数值比第一次调查的26人下降了14人,主要是有7人表示不再收看,原因是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或播出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并表示有时间还会看。另有9人(33.3%)表示偶尔观看,而第一次调查时只有一人选择这项。

第二,观众对《都市一时间》的喜好度也略有下降,7人(35%)表示最近两个月收看《都市一时间》时从头到尾看完,比第一次调查时少了6人,9人(45%)表示只看感兴趣的内容,比第一次调查时少了5人,而表示随便看看的人则多了4人(20%)。

第三,观众喜欢《都市一时间》的原因在于节目办得不错值得一看(30%),贴近生活(25%)、素材多样化(5%),另有3人(15%)表示感觉一般,说不出原因。

第四,观众最主要收看的内容是百姓说话、观众投诉(50%),及社会趣闻(50%)。其次是车祸、火灾、灾难报道(35%),偷盗抢劫犯罪案件报道(25%),小李飞到(20%),特别策划节目(15%)。这些喜好与电视民生新闻的特色内容基本一致。

第五,85%的观众认为《都市一时间》的报道对解决社会问题很有帮助或有一点帮助,表明《都市一时间》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在社会问题与矛盾繁杂的今天,大多数市民已经将它当作解决现实困难与问题的途径之一,这与第一次调查时观众对遇到困难时最能帮助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

第六,观众对《都市一时间》今后的希望排在第一位的是多为百姓排忧解难,为市民提供更多交流与说话的机会,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这与第一次调查时观众的看法基本一致。并且增加了一些意见,如:多增加后续报道,以便观众了解问题解决与否,更加贴近百姓,真正帮助解决问题等。

总体来看,4个月后的回访发现,《都市一时间》在这些被访者心目中的位置略有下降,也许是回访的样本数量不多,并不能代表研究总体,也许是两次调查时被调查对象的情况有所变化(如工作变动、环境改变等),无论如何还是给了电视民生新闻一种警示:观众是很挑剔的,也是喜新厌旧的,电视新闻节目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没有适时的改变,就很可能失去观众的信任。

四、对《都市一时间》播出节目的内容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都市一时间》节目内容的总体特色,及其对观众的影响,笔者在观众调查的基础上对2007年春节前一周(2007年2月10—16日)《都市一时间》播出的节目进行了集中收视与实地观察,并记录下播出节目的主要内容,经过内容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都市一时间》新闻报道内容以当前热点及社会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百姓说话、投诉维权等为主,自采自制新闻能力较强

这一周共播出新闻184条(民生新闻眼、城市安居指数、空气质量报告等资讯信息除外),其中最多的是当前热点——“春运”报道,共播发新闻30条,平均每天4条多,其次是慈善公益事业、爱心帮助行动新闻22条,百姓说话、投诉维权类新闻20条,公共安全、消防水电安全、食品药品保健安全、行业监管新闻19条,以上三类新闻平均每天达到3条左右。平均每天1条左右的新闻有:打击违法犯罪、行业不正之风、舆论监督、批评报道、交通安全、事故、道路监管、社会趣闻、少年儿童安全事务等。虽然文化娱乐休闲新闻达到30条之多,但这类新闻包含了春节前夕市民休闲、娱乐信息及演艺界新闻,以及固定子栏目“家有收藏”等众多内容,在统计过程中进行了归类整理,因此对栏目新闻报道的整体特色没有多大影响。栏目自采自制新闻164条,占总数的89.1%,其中本市新闻113条,占总数的61.4%,本省新闻30条,占16.3%,省外春运新闻21条,占11.4%,编辑播出外省、国内、国际新闻20条,占10.9%。栏目自采自制新闻全部由记者现场采访、出镜报道或SNG直播报道。

2.舆论监督、批评报道、社会安全警示依然是关注的重点内容

虽然在统计中明确标明的舆论监督、批评报道只有6条,但如果将百姓说话、投诉维权,公共安全、消防水电安全、食品药品保健安全、行业监管,社会不端行为、公共道德问题等三类新闻计算在内,达到了41条,占总数的22.3%,如果再将打击违法犯罪、行业不正之风,交通安全、事故、道路监管、少年儿童安全事务等计算在内,总数达到了59条,占总数的32.1%。由此可见,《都市一时间》在舆论监督、批评报道、社会安全警示等类负面报道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版面。而从这类报道的内容与效果来看,并没有象一些研究者提到的“负面报道过多,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状况,在笔者看来,适当的舆论监督、批评报道及社会公共安全警示报道对于打击不法活动,提高老百姓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和杜绝社会不安全因素,将会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

3.大型系列报道、专题策划分量加大,彰显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由于本周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夕,“回家过年”是每一个市民在这个时候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都市一时间》对此进行了大型系列报道,推出了“春运在路上,SNG全国大接力”专题子栏目,7天共播出相关新闻26条,占播出量的14.1%,平均每天接近4条新闻。SNG直播车深入全省各主要地市州车站、机场、港口等春运旅客集散地进行现场连线报道,还派出几路记者到湖南人外出务工最多的广东省进行现场采访,发回春运方面的新闻报道10条。

另外还有其他本地热点新闻如:服务本地城市建设的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专题报道“长株潭大都会”,围绕新近推出的长株潭公交一体化、水污染治理等政府措施,实地采访报道一体化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固定子栏目如:百姓说话、DV状态、小李飞到、民生新闻眼、城市安居指数、真相大追击、独家爆料等等成为贯穿节目始终的主要环节,并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春节前夕的民情民意策划了一系列公益维权性质的专题报道:“小李飞到、帮忙快手”为2006年夏天受灾的郴州地区灾民策划了一个专题公益活动:“小李飞到童心携爱到湘南”。“百姓说话”策划了专为进城务工人员和公司职员追讨被拖欠工资的维权系列报道:“一分都不能欠”。

当然,以《都市一时间》一周的节目内容来评判全年甚至整个栏目的整体风格,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抽样分析的结果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栏目固有的新闻报道理念和编辑方针,也代表了目前正在发展与变革中的电视民生新闻的主流方向,那就是关爱民生,热心公益,关注社会公共事业,担当社会安全的警示器,公众舆论的助推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电视民生新闻早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平庸化、琐碎化、娱乐化取向,在《都市一时间》这一周的节目中很少见,在笔者平时的收视经验中也不多见,这表明民生新闻似乎已经接受了外界的批评意见,正在改进存在的问题。另外,电视民生新闻刚刚兴起时惯用的互动方式如短信调查、热线电话、公众话语讨论,在这一周的节目中也很少见,在笔者平时的收视经验中也不多见,参考上面有关《都市一时间》观众调查的相关数据,大部分调查对象(76.8%)表示没有参与过《都市一时间》的节目互动,74.3%的调查对象表示很少谈论或从不谈论《都市一时间》的节目内容,可以推断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现实状况与从业人员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很多努力。同时,内容分析发现《都市一时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广告太多,号称60分钟时长的民生新闻,每天的新闻内容平均时长只有大概52.6分钟,广告(含节目预告、栏目宣传片)时间占用了7.4分钟,达到了总时长的12.3%,观众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调查对象对《都市一时间》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广告太多”,这反映出市场逻辑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越来越大。

总体来看,《都市一时间》作为典型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从其节目内容编排、播报形式、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及观众结构等方面来看,体现了民生新闻“以民为本、民生内容、平民视角”的价值取向,为百姓说话,替百姓办事,为百姓排忧解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电视观众的好评。这反映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实证分析中发现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栏目广告太多、节目播出后观众很少谈论节目内容、过分关注生活琐事等等,都反映出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依然存在。电视民生新闻如果要真正成长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人,要构建公共话语平台,要提升自身价值,鄣显人文关怀、担负起社会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弓萧缘;石榴记

    弓萧缘;石榴记

    弓箫缘:从长安出发,筹建北庭都护符的四十万石粮草意外遭劫,“镜铁山五义”之一李波也卷入此案中。陈澌,一个神秘的武林人士,奉唐皇之命调查粮草遭劫案,不料行程伊始就收到戍边将军张武威麾下秘密高手“威武十卫”的追杀。李波的小妹李雍容被箫声吸引,意外目睹了陈澌与“威武十卫”的对决,少女情怀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这一段恋情终究不能弓箫齐鸣,就像当初那一箭,终究不能射中那个人…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本书从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入手,深入探索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及文献思潮演进。创作方式更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文章作角度新颖,论述有据,别开生面,对于真实揭示现代文学的本来面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热门推荐
  • 圣心:校草我们谈个恋爱吧!

    圣心:校草我们谈个恋爱吧!

    妈妈一夜嫁入豪门,却不认我这个女儿了!竟然让我当商场上的牺牲品。好吧!反正只是见一面。我到了约定好的餐厅等了一会儿就进来了一位大叔,他完全可以当我爹了。全程我都是以笑脸相迎。回到了家我妈竟然要我嫁给他,我只能说我要上学来回答她,她竟然破天荒的答应了。但是她后面的话更要我吐血,她要我在第一次考试中考前五,我一个中等生我怎么可能考前五。不过,学校里有两大校草,我看上了路笙第一大校草。当顾以夏回到家后发现路笙就是路叔叔的儿子,那自己考前五就有机会了.......嘿嘿嘿(某人一脸阴险)
  • 公子落凡

    公子落凡

    公子落凡乃遗落凡尘之神,出尘脱俗,目无下尘;南曜公主犹如天降神女,九天飞凤,一柄青云,驰骋万里疆场,点拨如画江山。曾几何时,执手共赏繁华盛景,并肩共抗箭雨刀光。长林苑,小楼上,断剑零落于地,一半是刻骨的爱,一半是绝望的怨!尘封的岁月里,埋藏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失心小丫头

    失心小丫头

    薄情的男人,在她新婚之际,邪恶地找上她.娇俏美丽的女子,新婚之际,被青梅竹马拖走……未婚夫突然降临,眼见着如此火暴暧昧的发现,发狂般再从情敌的手中救出……她是妖娆美丽的女子,却被卷入两个叱咤风云的男人的抢夺吞噬中……他不过是个霸道的前夫,居然敢在发生那么多事后,还厚颜无耻地来找她^
  • 神剑耀天

    神剑耀天

    传奇剑神在战斗之中被敌人暗算,侥幸重活一次,展开一场直达巅峰的狂霸升级之路,所有的天才都将在他的脚下,任何敌人都将无法阻拦他重踏巅峰的脚步!
  • 蜜色酒吧

    蜜色酒吧

    白小七曾经是一名职业舞蹈老师,机缘巧合之下,她进入蜜色酒吧工作。在这里,她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听说了许多以前不曾听到的故事。
  • 逆天法则:废材九小姐

    逆天法则:废材九小姐

    人前呆萌吃货小萝莉,人后嗜血黑暗大杀神,双重人格顶级特工穿越。穿越成自己最爱的小萝莉,沈琪可是很兴奋的。作为神之女,回神界之后竟然还有婚约,对象还是萌正太,萌正太什么最有爱的。一上来就开挂装逼,绝对棒棒哒。书友群:513210346
  • 小森记

    小森记

    同样是被繁重的生活与工作所累,但是住在山里,心灵渐渐得平静起来,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有了不同的人生感悟。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值得深思的奇迹,而每一刹那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是奇迹。我只是碰巧路过,克制得生活其间,记录山野四时微弱变化和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更高的自然生存法则。这是她的治愈系小森时光,也可以是触动读者心灵得安谧小森。
  • 仙之天宇

    仙之天宇

    有一天,仙成了人最憎恨的存在。有一天,仙子变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有一天,一个扭曲的灵魂意外的到来。扭曲的救赎,可怜的人们,悲惨的仙子,强大的敌人。立下誓言要拯救仙子,可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才是最需要被拯救的人......
  • 凡路仙尘

    凡路仙尘

    凡,即为蝼蚁,非凡,即为仙。凡与非凡,只在一念间。一幅神秘画卷,一个绝色女子,且看叶岩如何化凡成仙。
  • 这是,我们的校园

    这是,我们的校园

    《这是,我们的校园》,很简单,只是单纯的怀念那个懵懂年代的青涩。可能我没有做过后悔的事情,因此,不需要穿越;也许我不想称霸校园,走向世界,所以,没有得道修仙;又或许我本就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因此,不知道“霸道总裁”那种霍霍小女生是个什么感觉。既然这样,我只想怀念那时的你们,我的朋友,无论你们身在何方,请记得,我们肩并肩一起走过的时光。读者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欣赏一部电影,或是品读一本小说?希望《这是,我们的校园》带给您的是快乐,而不是教科书般,死板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