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800000035

第35章 中国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3)

新华社在做好从国内选派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大力推进海外“本土化”建设,在世界各国首都、重要城市、战乱和新闻热点地区拥有当地雇员或通讯员、报道员、线人等。至2010年年底,内派人员和海外雇员总量达到4000人,并且要求外派人员积极融入当地社会。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信息盲点和空白点,形成更加健全、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而且有利于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的落地,全面提升新华社全球新闻信息的采集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三)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新华社的海外机构遍布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除了新闻信息的采集之外,还要负责开拓新华社新闻产品的落地率和覆盖率。针对不同的客户和受众,新华社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也不一样,大体来说,主要采取产品和服务出口、战略联盟与合作等方式。

1.产品和服务出口

新闻信息产品是新华社的主营业务。目前,新华社的主要客户除了世界各国的媒体之外,还有各种研究机构、投资机构、政府及大中型企业等。

目前,新华社信息产品包括七大专线:大客户信息专线、高管信息专线、环球财经实时信息专线、新华财经分析专线、对外中文信息专线、对外英文信息专线、海外信息专线。其中,针对海外客户的主要是后三者:

对外中文信息专线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及政府机构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必读的财经要点,并以宏观政策预警信息和个性化专题服务见长,帮助用户及时把握最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走势和投资商机。对外中文信息主要产品有中国经济信息、专供外企信息、专供海外大客户信息等。

对外英文信息专线向海外企业、政府机构及相关用户提供中国经济信息服务,内容涉及中国政府的政策法规、官方言论、投资机会和经济预测等,以及时信息和权威分析帮助客户投资决策。产品分综合英文信息和行业英文信息两大类。综合英文信息包括中国经济信息、新华商业周刊、中国金融、中国经济数据等产品。行业英文信息主要通过评论、图表等形式,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能源、汽车、金属、IT领域的行业信息和市场分析。

海外信息专线产品分三个品种:环球财经信息、产业经济信息的海外信息部分和亚洲网信息。实时报道环球财经信息和产业经济信息海外各行业的市场行情、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公司动态、前沿产品和科技发展资讯以及各类合作商机。亚洲网信息则在第一时间翻译、编发来自海外企业和机构的一手信息,涉及企业购并和业务重组、新产品发布、公司金融活动及展会信息等诸多方面。

2.战略联盟与合作

通讯社之所以进行战略联盟与合作,是着眼于构造通讯社未来的竞争环境或核心能力。合作的绩效往往不是以短期的利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能否提高通讯社的竞争力和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作为更重要的目标。实行战略联盟与合作,不但可以形成行业壁垒,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缓解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在合作联盟的内部减少交易成本。目前,新华社进行战略联盟与合作的对象可以分为通讯社和金融机构两类。

新华社与其他通讯社的合作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通过策略结盟,西方通讯社转发新华社消息,使新华社的消息落地而转化为英文、法文、阿拉伯文的报纸、图像和声音;第二,与西方三大通讯社相互代销产品,与外国信息公司合作销售、委托外国信息销售公司代理销售等,让其成为新华社的客户;第三,与国外媒体和东道国通讯社捆绑发展的策略,建立亲密合作关系,按受众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甚至可以多品种、小批量地供稿,满足不同企业和群体、用户的需求。例如,新华社与路透社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签订了互相交换新闻的协定,其他通讯社也有过如“三社四边协定”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1月17日,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三家通讯社在巴黎举行和解会谈,并签署了垄断世界新闻市场的协定。1875年,路透社又代表哈瓦斯和沃尔夫社同美联社签订了交换新闻的协定,据此协定,这四家通讯社对世界新闻市场的垄断体系最终确立。依此协定,路透社垄断了英国、荷兰及远东地区;哈瓦斯社垄断领域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沃尔夫社垄断了德国、奥地利及俄国;美联社只在美国采集和发布新闻,并以美国新闻与三大社交换国际新闻。这样的经典战略合作。

新华社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是基于开发财经信息产品而实施的。一方面,金融机构具有信息资源优势,专业的财经分析人员可以提供权威的财经报告、金融市场行情分析等;另一方面,新华社具有有利的信息发布平台以及客户端资源,可以将财经金融信息全方位的推向受众。2010年7月,新华社旗下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指数服务公司(道琼斯)两强合作,决定联手拓展快速成长并充满机遇的中国及海外指数业务市场,在综合竞争力指数、股票指数、金融衍生品及其他资产类别指数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四、经典案例解读——新华社承办世界媒体峰会

1.世界媒体峰会概述

2009年10月8日至10日,由新华社承办的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召开。参会媒体达到170家,其中海外媒体机构120家。参会人数约300人,其中国外260人,国内40人。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担任峰会执行主席,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美联社社长汤姆·柯里、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共同社社长石川聪、俄塔社社长伊格纳坚科、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新闻总裁理查德·山姆布鲁克、美国时代华纳特纳广播集团亚太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马可宝和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担任共同主席。

世界媒体峰会被誉为媒体奥运会。峰会以“合作与发展”为宗旨。通过“合作”,力图构建21世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伙伴关系,促进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间的“发展”。峰会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将目光聚焦全球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挑战及机遇等重大问题。峰会目的在于围绕峰会宗旨,就媒体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重大挑战等共同关心的课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及全球性的思想和信息交流,促进媒体间的合作和发展。

2.世界媒体峰会描述与评价

世界已步入数字化多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格局和传播环境正发生深刻变革。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速度更加及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公众日益由过去被动、单向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多向的信息发布者。

通讯社、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应对严峻挑战,赢得发展机遇,是全球媒体的共同关切。而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为世界媒体峰会的构想提供了平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新华社社长李从军与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美联社社长汤姆·柯里、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共同社社长石川聪、英国广播公司总裁马克·汤普森等媒体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工作会谈,就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挑战以及加强交流、合作共赢等问题坦诚交换意见。各方一致认为,有必要举办世界媒体峰会,为全球通讯社、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机构的负责人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和集思广益的有效平台。

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和筹备,2009年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世界媒体峰会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除举行开幕式和全体会议外,还组织四个分论坛会议,围绕“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化与网络技术的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竞争、依赖、共存、发展”、“金融危机与媒体应对”、“世界媒体的挑战、合作、机遇”、“媒体并购”、“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冲击与机遇”、“新技术对媒体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和“未来媒体编辑部及记者的发展模式”这八个议题进行了探讨。

在新华社的战略转型设想中,加强国际竞争能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着力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努力构建多元化对外交流合作系统,大力加强海外舆论阵地建设等内容。新华社正调整优化驻外机构布局,拓展金融信息采集点,调整充实驻外分社人力配备,加速推进“本土化”进程,加强与国际知名传媒集团、通讯社的交流合作。这次承办世界媒体峰会是新华社国际竞争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表现。

此次世界媒体峰会被看做是世界传媒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响应,为扩大各国媒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来自五大洲的媒体机构不分大小、不分形态,共谋发展,共商策略,共创未来,必将对世界传媒业的发展产生广泛、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对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构建产生积极作用。

第二节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成立于1952年10月1日,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作为具有“民间身份”和专业形象的通讯社,中新社以华文资讯传播形式长期服务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具有特殊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一、国际传播战略演变历程

(一)中新社的创建

中新社是因应海外华侨和华文报刊的需要而创建的。同时,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华侨、华人和华文报刊众多的客观实际,也为中新社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新中国成立之初,海外有华文报纸近百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当时,由于美国等西方势力企图从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中国;又由于中国大陆与台湾隔海对峙,海外华文报纸背景各异,产生了不同倾向和严重对立。同时,相当部分华文报刊为了报刊或自身生存,不敢贸然刊用中国官方通讯社的新闻,新中国的信息得不到传播。

迫于这种严峻形势,为了冲破西方对新中国的舆论封锁,并为当时海外近百家华文报纸提供新中国的消息,中共中央领导人认为很有必要组建一家直接面向海外华文报刊提供稿件的通讯社,中新社由此应运而生。中新社的前身是由范长江、胡愈之等进步文化人士于1938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社。1952年10月1日,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三周年,中新社正式成立。“中国新闻社”的社名,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确定。《中国新闻社50年史稿》,[第一章]中国新闻社的建立。

众多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参与了中新社的创建工作。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原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

(二)中新社的发展

中新社在初创时仅有四十余人,后来编制不断增加、队伍不断壮大,至1969年“文革”期间与新华社合并时,人员已增至近300人。业务范围也从初创时的播音组,扩展到设立广播、通讯、图片、专稿、文化出版等多个编辑部,建有广东、福建、香港、上海、广西、云南等多家分支机构。20世纪60年代,中新社报道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开始报道国际新闻,同时加强了制播新闻、图片、出版、画报、电影和对海外华文报刊的调研、统战等项业务,并开始在日本派出驻外记者。

由于中新社对外是以民办方式出现,其服务对象是海外华侨,因此其人员构成、部门设置都具有浓厚的“侨”味,中新社其实汇聚了一批来自海内外的侨界和新闻界的爱国精英,他们都具有独特的新闻背景,有的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新闻工作者,有的是海外华文报刊主笔、社论撰稿人,有的曾在海外华文媒体从事过新闻工作。在廖承志等前辈的指引下,为确立独特的“中新风格”打下了基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一家传媒机构调集如此众多的海外华侨报人,这在新中国传媒发展史上也是极其独特的历史现象。

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中,中新社风雨飘摇,面临被撤销的境地。1969年5月,新华社军管部门向中央提交报告,提出“今后对华侨的广播拟统一用新华社的名义,不再沿用中国新闻社的名称”,“并入新华社后,中国新闻社这个机构可以撤销”。当时,该报告呈送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考虑海外华侨工作的实际,中新社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撤销是不适宜的,因此将报告压下没有批复。当年10月,新华社对该报告做了重大修改,改称“对外广播发稿,仍保留‘中国新闻社’的名义”,删去了“中新社可以撤销”这句话。报告经周总理审阅后,批示“拟同意”。正是由此批复,中新社才保留了下来,没有被撤销。

1969年10月,中新社广播部、专稿部和图片业务合并到新华社,新成立一个机构——“中国新闻组”,辖属新华社对外部,发稿时仍用“中国新闻社”名义。《中国新闻社50年史稿》,[第三章]“文革”期间的中新社。

同类推荐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热门推荐
  • 终是谁使弦断

    终是谁使弦断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异界智者

    异界智者

    高中学神智丛,天之骄子一朝落难,离奇穿越,挣扎求生,腹黑成名,登上巅峰
  • 活人出殡

    活人出殡

    为了赚外块,找了个酒店试睡员的兼职;不曾想因为接了个奇怪的试睡单子,从此后陷入一件件恐怖离奇的怪事当中。身上逐渐扩大的尸斑,纠缠不清的问歌人,装在坛子里的脑袋,穿纸衣的午夜出租车司机……为了活下去,我不得不出入一个个阴森恐怖的死亡地带。
  • 全能护花小农民

    全能护花小农民

    濒临破产的小农民偶得逗逼商业系统,为了挽救爷爷的养殖场,为了饲养牛逼的神仙,为了收获丰满娇艳的女...爱情!叶三包舍得一身剐义无反顾的杀入美艳系统的怀抱。饲野兽,制佳肴,我是顶级美食供应商,扩农庄,办工厂,生态化农业致富家乡。斗奸商,干贪官,巅峰权贵照样干你娘,养八戒,遛啸天,嫦娥妹妹给我暖暖床。青山顶,海风吹不尽叶三炮的怒火,回头看了眼那些人间绝色,冰山总裁,热辣明星,文艺教授,清纯校花....三包叹了一口气呜咽道:你们到底看上我哪一点了?我改还不行吗?
  • 妖孽邪君逆天迷糊妃

    妖孽邪君逆天迷糊妃

    她是一位总是迷迷糊糊的小杀手,他是相貌妖孽,天赋妖孽,身世妖孽的邪君!当他们相遇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吧~本文绝对宠文!(新手上路,不喜勿喷,欢迎指点)(????????)
  • 生死轮回试炼

    生死轮回试炼

    生者在现实生存经历死亡轮回,死者在地狱等待复活轮回,生与死的轮回都不是你能做主的,你能做的只是让自己尽量活着或者死的舒服。
  • EXO之双枫恋不语殇

    EXO之双枫恋不语殇

    吴世勋:雨珊,即使你没有选择我,我也会看着你,不离不弃。黄子韬:雨珊,如果我们爱情的距离有一百步,你只需要走出一步,剩下的路,我来走。鹿晗:巧巧,执你手,带你看遍人间繁华。边伯贤:清秋,我会建一个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摩天轮。吴亦凡:柳叶,此生,我一定会把握住你。伫立在死亡边缘,再向前迈一步,绽开的是地狱的自由,亦是天堂的束缚。躯体糜烂在灯红酒绿之中,无助的羔羊深陷泥沼却无人伸出援手,企图逃亡却无处可逃。徘徊在光与暗的边缘,是背弃黑暗投奔光明,或是斩断对光明的留恋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在原地停滞不前期待救赎,理智逐渐在冗凉的时间中被撕裂,后知后觉光与暗原本沆瀣一气。世界再肮脏又如何,弱肉强食,即使被怨怼填满,即使被愤懑控制,无法生存的人只会成为一具死尸。好似陷入鬼打墙般再次踏回熟悉的边缘,爱情缠绵悱恻却暗潮汹涌,抹不掉的伤痛欲盖弥彰。“你愿意,与我一同万劫不复吗?”
  • 静止的拾光者

    静止的拾光者

    这是一段奇妙的异国情缘之旅。初来乍到的小才女在没有完全适应古代生活的情况下栽进了宫廷的深坑。悲喜交加,邂逅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当爱情和亲情摆在面前,她的选择又是什么?她埋在心底的伤痛又能向谁慢慢诉说......她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伪装,也不再是一个人。到最后,能否迎来她好的结局?
  • 伊人一夜歌

    伊人一夜歌

    千玉楼西南赌桌上,赌徒的银子有去无回,浮梦宫九百年轮回,无一人能逃过既定的宿命,长生殿问道修仙的背后,是十年前北国上的腥风血雨……五大门派衰落,妖道横行……寻仙?仙在何处?消失的帝王,死而复生的人手中握着一朵鲜红欲滴的蔷薇。陆离是个天生的赌徒,从西南赌桌拿回银子开始,从此陷入命运的漩涡……是逆天改命,还是做一枚棋子随波逐流……----------------------------------------------黄昏浮远山,风雪落千城。梦归云深处,伊人一夜歌。
  • 小丈夫之:霸道总裁

    小丈夫之:霸道总裁

    她一直把他当作弟弟、若不是爷爷弥留之际的嘱托、若不是那一纸契约、、她怎么会嫁给小自己6岁的他?——他只知道爷爷在外面有个义孙女、一直印象不深、若不是爷爷弥留之际强逼他、若不是那契约合同、他怎么会娶一个大他6岁的老女人!——只可惜世事无常、一纸契约捆绑的两人将会有怎样的爱恨情仇?将有何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