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促进了民主的进程
因为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自其蓬勃发展以来,每年的人大、政协会议期间普通百姓都会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网上直接交流,甚至献计献策,使公民得以直接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在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
民主的话语叙事方式在西方意味着争论与斗争,并在这种不同力量的争论中求得最好的真理;而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语境中,民主可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民本的思想,只要统治者能够充分地反映和表达人民的呼声和要求,就是中国式的民主的实现了。这是对民主话语的不同理解,这种差异来自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传统的中国了,我们今天所要建立的是一种现代的民主,而现代民主在当今时代有着共通的东西。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民主的共通的知识,才能将我们的民主建设成为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民主。
民主首先就是要人们说话,民主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不同声音的交汇与碰撞。现代社会已经不像传统社会那样富有完满的统一性价值,而是充满了多元化的色彩。面对这种多元化状况,民主首先就是要倾听不同的声音,感受这些声音所代表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利益需求,从而在多元化价值的沟通与交流中实现对真理的追求。“当边缘地区的人们觉得自己的声音遭到国家主流媒体或全球性媒体的压制时,设立网站就是他们常用的办法,互联网帮助一些边缘地区的新的声音被听见——库尔德人(Kurds)、塔塔尔人(Tatars)、阿布哈西亚人(Abkhasians)以及其他数以百计的边缘地区的声音。这对消除公众的偏见和误解有着积极的作用,对跨文化传播中各种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起到了促进作用。”
民主是在争论中实现真理,这个真理是为人们大致认同的。民主必须在争论与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对于真理的追求,这种民主的真理就是实现民主的基石。让我们看看密尔的一段论述:在生活中一些重大实践问题上,真理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对立物的协调和结合问题,而人们却很少具有足够恢宏公正的心胸能调整到近于正确,因此便只有通过交战双方在敌对旗帜下展开斗争的粗暴过程才能做到。在上面所举的任何一个重大公开的问题上,如果两种意见中有一个比另一个较为得势,那么,不仅应予宽容而且应予鼓励和赞助的倒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适居于少数地位的那一个。因为那个意见当时代表着被忽略了的利益,代表着人类福祉中有得不到分所应得之虞的一面。我知道在我国,在上述那些题目的多数上,对于不同的意见并没有什么不宽容之处。我之所以要举出它们,意思乃在借更多的可用的例子来表明这样一个事实的普遍性,就是说,在人类智力的现有状态下,只有通过意见分歧才能使真理的各个方面得到公平比赛的机会。如果发现有些人在什么问题上成为举世显明一致的例外,即使举世是居于正确方面,那些少数异议者也总是可能有其值得一听的为自己辩说的东西,而假如他缄口不言,真理就会有所损失的。民主是要让大家说话,但最后大家都说完了,结果是什么呢?如果不能有一个真理的形成,那么大家表达完毕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因此民主必须有综合,这个综合就该是在争论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共识,而这个共识可以被看做是民主的真理。这样的民主的真理的实现不仅要依靠各种各样的会议的形式(因为会议的形式还是有局限性的,其范围还是狭窄的),还必须有一个广泛的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只能由媒介来提供,所以媒介实际上是民主的手段。它不仅是人们说话的手段,而且是民众不同的声音被整合的手段,民主的真理也是在这样的整合过程中实现的。
其次,民主必须对人民负责,否则就不是民主。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对民主的解释就是老百姓当家做主,这在民主的本质精神上是不错的,但民主却不是群众运动,群众运动的结果只能是破坏民主,这在我国的历史上是有着惨烈的教训的。因此,民主必须寻求真理与共识,民主本身必须实现自身的合理性追求。但老百姓当家做主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意志都可以反映到决策当中,这里必须有整合,通过整合来发现共识性的真理。因此,民主并不是要将社会中的每个具体的人的建议作为决策的依据,而是要在整合的基础上将合理的意见作为决策的合理根据。而具有共识性的民主的真理必须对老百姓负责,必须体现老百姓合理的意志要求。自由是民主的精神基础,但民主却不是群众运动式的大民主,而是追求共识的民主、追求真理的民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民主所依赖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着一定的合理限度的自由。民主所形成的真理必须体现出对人民的责任,否则这个民主就导向了独断。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国家不应该有任何隐秘性的行为,公民的舆论具有对抗国家隐秘性行为和暴力性行为的权利。这样才能体现出民主对人民的负责。而民众对于国家的隐秘行为的反对需要借助于媒介的力量,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暴力进行革命的社会,民众对于政府的意见必须通过合法的渠道提出,而合法的媒介渠道恰恰是民众反对政府的不合法行为,从而表达自身的需要和要求的重要方式。
既然现代国家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那么政府就不能压制民众,民主的政府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而不是相反。这在中国的治国理念中贯彻得很好,每个老百姓都有权利指出政府行为的错误,从而让政府真正地实现为民服务。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的讲话中就有这样一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只有以这样的准则为老百姓办事,才能真正实现民主,而不是将民主的真理挂在口头上。
在网络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民主化色彩日益加深,人们从网络生活中看到了新闻运行机制所包含的民主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有利于媒介事业的发达,而且也有利于中国人在网络媒介的参与中逐步培育自身的民主意识和观念。
在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民主表现在网络媒介主体开始站在社会民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将民主的期待作为经营网络的一个重要指南。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并不单纯地关注那些特别宏大的国际事件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评论,而是开始认真思考民众的需求。这可以说是网络媒介市场化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网络媒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看到网络媒介的强大的产业化趋势和市场化的美好前景,网络媒介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将会有效地推动民主的实现。“市场被看做是保证民意自由流通的中介,它是看不见的、公正无私的、温和的。同时,市场也被看做是在一个秘密、阴谋和傲慢的专制世界里仅存的一片诚实、真理和正义的绿洲。”不仅普遍的市场化可能导致民主的现实化,而且网络媒介的市场化也必将更为有效地推动民主的进程。但是,无论网络媒介的市场化多么剧烈,媒介本身仅仅是民主的手段,共识性真理的生成才是民主的目的,而民主的最终目的必然是民众生活的美好。我们正在日益迅速地实现我们美好的生活,网络正是在关注民生的问题上让人逐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在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网络作为报道的主体正在调整过去的方略,任何方面的国际新闻都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到,这应该是同中国政府确立的民生理念相一致的,而民生实乃民主的基础。
在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民主还表现在让社会民众自己说话。民主本身就包含言论的自由,如果人们并不享有充分的说话的权利,那么就很难说实现了民主。而网络恰恰是一个让人充分说话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人都可以张贴自己的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每天在网络中报道的国际事件是非常多的,网民可以对这些国际事件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观点。不仅如此,网民还可以将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具有国际意义的事件发布到网络中,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们去关注一些真正具有世界性价值的问题。比如中国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所依靠的是所有中国民众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而有网民自发地将发生的此类事件发布在网络上,必然会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为人们最终谋划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这些事件的民间化报道,将有助于这些事件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的弘扬。
“政府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原则应当是,尽量维持网络公共空间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张力,一方面尽量杜绝虚假、有害信息存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导向的强势,一方面对于不同声音、不同立场以及建设性言论要予以肯定和保护。”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可开发的形态还有很多,中国网民对于国际性事件的关心程度还需要不断提高,这种提高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行动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在无数次的行动中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才能得到逐步改观。民主精神的培育正是一种参与精神的培育过程,而网络帮助人们实现了对重大事件的参与。正是在中国网民不断参与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向民主靠拢。网络改变了传统媒介的运行方式,集权模式已经得到了改观,虽然在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依然存在着集中化的形态,但这些形态并不是对民众的一种漠视,而恰恰是对民众的关怀,加之草根的崛起,必然会造就一个伟大的网络民主时代。而随着网络民主的发展,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也会日益丰富并焕发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