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柏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随经济社会和新闻实践前进的脚步,与时俱进地调整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调整后的中共新闻思想,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和中共原有新闻思想的继承(例如,坚持发挥新闻传媒的喉舌作用,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坚持党报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坚持发挥正面舆论的作用等),又在一系列问题上有了重大发展。纵观二十多年来,中共新闻思想的变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从1978年底至邓小平南方谈话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新闻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其间,由于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总结历史教训、探索前进道路、推行改革开放成为中共最主要的任务。党内和社会上的若干大事,对中共新闻思想的调整发生了重大影响。
(一)对中共新闻思想发生重大影响的若干重要事件
1978年12月18-22日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会议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共新闻思想的调整、发展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巨轮,十一届三中全会拨正了其航向的话,那么可以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是对建国后曲折航程的回顾反思,是一次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理性评判的重要会议。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就毛泽东功过问题作出了科学结论,肯定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中共在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次会议的成果,为中共新闻思想的调整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时得到满足,才能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其有力保障。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共正是从这一战略高度对新闻事业提出要求的。
党的十三大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此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十三大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十三大的贡献在于:(1)使国人明白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如否认或跨越此阶段,就会因思想认识和客观现实相脱离而受到惩罚,这是有过教训的。(2)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提出:“重大问题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在社会主义民主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这一阶段中,中共面临着进入新时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历史转折,即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过去所认同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活动,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活动所取代。多年来,共产党人谙熟阶级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阶级斗争的中心地位业已失去,而并不擅长的经济建设工作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活动,推动着人们观念形态的转变。新闻工作必须适应、表现此种转变,这既是社会生活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共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新闻思想的重大调整
在这一阶段,中共新闻思想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党内的若干重要会议对新闻工作所提出的总体要求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闻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不是一般地改变宣传口径,配合中心工作进行宣传,也不是一般地转变文风,消除“帮八股”,而是要求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即由为阶级斗争服务的舆论工具,转变为党的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舆论工具。在当时的新闻媒体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工作重心转移成为主旋律。这就为中共调整自己的新闻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涉及众多重大历史问题,当然不可能专就新闻工作作出历史性决议,但它为判断、评价建国以来党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人们辨明了理论是非,对于中共新闻思想的调整,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新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队伍是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所确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同时也就是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所要达到的崇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的新闻思想,又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约下确立起来的,是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
中共这一阶段新闻思想的内容,也有一部分体现在党的高层领导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的论述上。比如,邓小平一再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方能实事求是。新闻工作,其本质是通过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加以报道,来反映社会生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闻才能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发挥其积极作用;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会错误地反映社会生活,从而对人们形成误导。再如,邓小平说过:“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言语中表现出对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忧虑。新闻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并受此制约。又如,邓小平作出过“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经典论述。他曾指出:“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实行开放政策,就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自由化思潮一发展,我们的事业就会被冲乱”,“不安定,政治动乱,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都谈不上。”这虽然并非专就新闻工作而言,但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显然不可违背这些基本原则。所有这些,也都是中共新闻思想的构成部分或密切相关的部分。
中共这一阶段新闻思想的内容,还有一部分体现在党的高层领导对于新闻宣传工作的直接论述上。邓小平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1)“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明确规定了党报党刊的职责);(2)“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指明了党报党刊的非同寻常的地位和使命);(3)“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对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思想战线上的工作同志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4)要重视发挥新闻传媒的舆论影响(高度重视新闻传媒的舆论力量)。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刚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提出:“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新闻工作。始终认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当时中央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人李瑞环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综上所述,在这一阶段,中共新闻思想调整的出发点是:遵循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相适应,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局,确保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些,都是有别于以往的、新鲜的时代内容。
二
从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至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新闻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体现出如下时代特点:一是出现了一些对全党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二是中共在理论上显得越来越成熟,邓小平理论的最后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都在这一阶段;三是改革开放逐渐走向纵深,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四大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时段,是中共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阶段,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是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并取得辉煌成就的阶段。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涉及一系列重要问题:(1)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界定。(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引导人们走出了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等同的认识误区。(3)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对以往单纯强调“以革命解放生产力”理论的重要补正。(4)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无疑是发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伟大号召。邓小平的这些谈话预示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即将到来。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稍后举行的十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决策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纵深阶段。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的发挥。从全世界的情况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一能进入世界经济的中心,无一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走市场经济发展之路,是明智的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企业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企业发展取决于市场认可。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国有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就是改革深化的实际含义。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大致也就是邓小平理论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最后形成完整体系的时期。如果说毛泽东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话,那么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正如江泽民所说:“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