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的表现
情乃艺术之魂,无情不艺术。
朗读作为最普及最实用最大众化的口语形式,感情表现多数处于跃跃欲试的朴拙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口语艺术之初。朗读者朗读时表现情感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知识与技能跟不上愿景而有点勉为其难,特别是对于要面子的成年人来说,除非职业需要,否则,朗读行为的发生则多为“点播式”,少有自觉自愿的。
朗诵首先是自信的举动,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对朗诵“望洋兴叹”。朗诵是所有爱好者中那一些自认为多少有点积累的、比他人有些优势的人的所为。朗诵也因为很被他们看重而事先多有准备,从选稿到试读,到试诵到登台,其间不断地琢磨和反复地练习,使得情感的表现一点点好起来、多起来、热烈起来、忘情起来。于是,显得越来越与众不同,越来越像那么回事,越来越令人激动,越来越被人们承认那就是朗诵。朗诵的确是需要大众品评的口语艺术,它集中反映着大众的情感需求,真正代表着人们情感领域内的强烈诉求。从非实用性这点看,朗诵确实堪当艺术,是一种纯正的情感艺术。
演讲的听众很多,演讲者不多;一般性的演讲很多,经典的演讲不多;演讲的需求很旺,演讲不兴旺。演讲很奇怪,大众喜欢它,却不敢轻易碰它,这使演讲虽有大众化的基础却没有成为大众化的情感表达方式。
说话时的情感是自然产生又自然流露的,自然得就像流动的空气一般,对人没有压力没有约束,以至于常常支配人的说话和行动,具有多不胜数的表现方式和难以测量的能量,是其他口语艺术最原生态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仓库。
播音(专指新闻播音)中的情感是经过严格筛选后很考究地表现的,像向日葵一样不仅漂亮,而且一律向上,这是由党的喉舌这一根本性质决定的。
配音中的情感表现要求神似于生活中千姿百态的说话,但是就算配音演员极其努力,这种模仿依然难以摆脱人为的痕迹,艺术的层次就由人为痕迹残留的程度划定。
三、“为”的目的
总的说来,朗读主要是为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是教学离不开的手段和方式;朗诵主要是愉悦众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使人在艺术的欣赏中陶冶情操;演讲主要是为了说服、发动、鼓舞、指导民众;说话是为了人们之间构建、协调、维系关系,以交流信息和沟通互动为主要内容;播音是为了传播信息、引领大众;配音是为了文化交流,寓教于乐。
从“为”之目的来看,吴进国先生的《卓越》是一篇哲理散文,歌颂卓越而不乏逻辑性和说服力,很有演讲的基础。但因为主要是为赢得读者共鸣而作,不是为了说服和鼓动听众,所以,带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这样的作品最适合阅读,对于朗诵而言难度较大,然而极不适合演讲。假如要之适合演讲,该如何改动呢?请尝试一下。
淡泊是一种心境,古圣哲说,非淡泊无以明志;卓越是一种精神,追求者说,非卓越无以辉煌。
淡泊是内心超脱尘世的豁达。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淡泊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从从容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灵空调。
卓越是以智慧和胆识卓拔于天下,高瞻远瞩而不鼠目寸光,富有远见卓识而不俯仰随人,在追求至真至美至善的境界中展现出真正属于人的高贵品质。追求智慧之博大、精神之富有、品德之高尚,乃是一种属于大写的人的生命雄风——人类自身进化内涵的奥林匹克精神。
追求卓越决不等于追逐名利。追求卓越是在智慧和勤奋的基石上,对生命雄风的高扬。用辛勤的汗水焕发生命的光辉,以卓越的智慧折射生命之光的璀璨,在血与汗的洗礼中向卓越迈出,历尽千辛万苦而无怨无悔,这是追求卓越者的伟岸风采。
追求卓越是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人与生俱来就是卓越的,生命从诞生之始就拥有卓越的品质。人都是大自然在生存进化中择优录取的结果,人类每一个芬芳的小太阳的诞生,都是大自然别具一格的卓越选择!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卓越者辉煌。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必定是充满自信,勤奋忘我、拼搏进取的人;一个追求卓越的民族必定是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民族。
在追求卓越的生命进程中,淡泊宁静不失为调适心境、平衡身心的一种方式。人生可以平淡,但不可平庸!在物尽天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面前,进取是惟一明智的选择,而碌碌无为不思进取者将在逆水行舟中一退千丈。矢志追求者必须勇于逆流而上,从平凡中崛起,在淡泊中丰富智慧、孕育卓越,让人生在不断进击、不断攀登中享受开拓创新、领先超群的快乐——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
追求卓越是真正的王者之风、英雄本色!淡泊的柔性滋润着追求卓越的刚毅,卓越的激情之火亦需要淡泊的心境予以调适;惟有以卓越之果与淡泊之心刚柔相济,方能造就潇洒绮丽的人生。
这篇文章容易读懂,但不易听懂,即使充满演讲最需要的自信和激情,通过淡泊与卓越的互衬使文章具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能够令人心悦诚服,但仅就语言不好听懂这一点而言,就不适合演讲。可见,语言风格与目的要彼此适应,不同语言风格常由不同目的决定。
第十五讲口语伴侣——体态语
咖啡要好喝需加咖啡伴侣,口语要迷人也需要其伴侣——适度美化的体态语。剧院里,戏迷们对戏剧那般痴迷,绝不仅仅因为唱腔好,你只要看一看观众那一双双睁大的眼睛(闭眼欣赏唱腔者除外),就知道名角的表情、身姿、一招一式有多么吸引人,无论怎么品都是韵味十足的。有好听的更有好看的,难怪戏迷们剧散了仍不肯走。戏剧本当以唱腔为主,却如此看重体态语,举手投足间每一细节都精致如艺术珍品,绝不马虎地轻易放过,这也可谓“细节决定成败”吧!同样要登台表现的朗诵和演讲,也需要在给人听觉美感的同时,让观众获得美妙的视觉享受。然而,在这个舞台上演技之贫乏,与戏剧舞台上比真可谓天上地下。该是好好从戏剧艺术中学点表演的时候了。首先要重视体态语表演,才会去用心锤炼和积累体态语技巧,才能让好看的身姿、动作、表情更好地衬托口语。通过大家的努力,体态语艺术一定能与口语艺术真正并肩携手,在朗诵与演讲中发挥好辅助的作用。
一、体态语的艺术地位
体态语是指能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手势、身势和面部表情等。人的身体真是奇妙无比的信息发射站,每一个有意无意的动作都向外界发送着思想、情感乃至潜意识的信息,这是人的本能表现,跟口语的人为操控相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态语具有表情达意的直观性、生动性、快捷性、真实性、多义性等,因此在某些时候其作用远胜于口语,令人不能小觑。
体态语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交际形式,和口语一样由人体发出,只要面对面口语时,就总能看见体态语。人类学家发现,距今三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是用手势交际。语言和手势均产生于蒙昧时代,并肩发展,臻于兴盛。人类的体态语在蒙昧时代发展得很快,文明时代因文字出现而功能锐减,除表情外,身姿、手势和动作的表现力远不如从前。即使是这样,体态语凭着接收和表达的便利,依然在人类活动中具有实用意义和独特的艺术地位。就艺术来看,几乎所有艺术都程度不同地依赖体态语。体态语是聋哑人及其与正常人之间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构成电影作品丰富意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奥斯卡获奖影片《上帝的孩子》讲了聋哑姑娘萨拉和语言学家詹姆士默默无语的爱情故事,他们全靠精确的体态语来展现内心世界的活动。其实何止是电影,舞蹈被称为以手势讲话的艺术,画家则把体态语作为审美感知、认识、鉴赏和创作的重要对象。就是在文学艺术领域内,也同样有体态语活跃的身影,那些典型人物的一颦一笑和一举一动……大量丰富生动的体态语构成鲜活的人物形象。例如:“只有那眼神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先生只简括一笔便活画出祥林嫂百念俱灭心如死灰的心态。又例如:“分明故意让几绺卷曲的黑发从头巾里滑下来……由惨白无光的脸色衬托着,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儿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微带点斜睨的眼神……照直瞧着看守长的眼睛……”列夫·托尔斯泰只寥寥数笔就把灵魂已遭毒害和扭曲,但心底仍然善良质朴的玛丝洛娃活现出来。文学作品描写人的眼神、表情、举止、行为等,不仅表现外在形象,也直接或间接、明显或隐晦地传递了人物复杂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品质。由此可见,体态语在艺术中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二、体态语的辅助作用
口语艺术追求审美效果,就不能无视伴随左右的体态语质量。在交际中,人们若善于依赖体态语则能在口语运用上做到既经济又省力;在口语艺术中,人们若善于依赖适度美化的体态语,就会使口语艺术充满魅力。口语是说的和听的,体态语是做的和看的,除此之外又有哪些不同呢?若从传播来看,人类是用感官交换思想、交流感情的。据统计,交流的信息中只有33%是从口语中接收的,77%是通过视觉得来的。曾有脑生理学者和计算机信息工程学者,都得出视觉信息比听觉多出九百倍以上的结果。再从表达上来说,人体能够发射信息的部位很多,其中眼睛非常突出,能够表达很多“无声语言”,仅仅是目光就能传出上千种细微的信息,再加上眼睑的开闭以及眼睛与其他部位的配合,则其表现力就更丰富了。电视则将体态语的作用加倍放大了,为此懂得的人利用它争取政治支持、塑造企业形象、传播消息、启发心智、普及教育……当然,我们丝毫也不能怀疑口语的重要,因为口语以自身的基础性和广泛性特点在人类社会中起着类似于货币的作用,它可以解释非语言现象,也有自我解释的功能。
但是,口语明显的局限性在于其线性特点严重制约了收听效率,因而只有让体态语与口语协调配合,才能弥补口语之不足,为之扩容和提速。比如高尔基曾在《克里姆·萨姆金》中对说书人有过这样的精彩描述:“他(萨姆金)很想回头瞧瞧,人们是带着什么样的表情听老太婆说书的。然而,他无法将目光从老人的脸上移开,在她那张苍老、慈祥的脸上,连皱纹也在表演,孩童般的双眼炯炯闪光,仿佛眼睛里也表露出每行诗的深刻涵义,使古老的语言充满生机和魅力,娓娓动听。”这里“连皱纹也在表演”的说书人,懂得如何用表情助说话,说书才会那么精彩。试想,如果一个人表情木然,口语却精彩动人,这可能吗?
在口语无力表达丰富深刻的情感变化时,给出一个较长的停顿,让口语离开而体态语独自表达,则会获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言:“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操作方便自然,却蕴涵着丰富和难用言辞界定的内容。所以,古今中外单就一个“笑”,学者专家们的研究专著不下数百本,可谓学问深矣。体态语具有言语难以企及的丰富的表达潜力,这是它始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体态语是无声而有形的视觉语言,表情达意除了用有声语言之外主要是依靠体态语。据统计,课堂上信息的传递80%左右是通过体态语,通过体态语表现出来的教师气质、智慧结构和情感力量等都有教育作用。世界著名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曾说过,他是在学会了用二十种语调说出“走过来”这句话,学会了在面部、体态、声音上表现出二十种不同的情调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的。体态语是立体的形象语言,强的表情作用是其他任何工具都无法替代的,用它来配合口语,既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又使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同时,善用眼神、微笑、点头等,都将有力地带动人们积极参与,使场面真正活跃起来。在演讲中时时注意观众的表情、姿势和动作,可以及时得到重要的反馈信息,如眼神游离表示不感兴趣;交头接耳表示可能有问题;蠕动嘴唇表示看法不同;坐立不安表明注意力已经分散……只有及时了解观众,才能灵活演讲。与此同时,演讲人也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来影响观众,准确传递鼓励、友好、平等、请求合作等信息。另外,凡渴望自己的朗诵声情并茂的人,若能将体态语作为辅助艺术来精益求精,则会获得出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