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400000051

第51章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理论实质——“情境诠释演播”(3)

这里点出的“telling”、“re-telling”以及“genre”,使得以广播电视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的庞大体系及主持人功能得到了凸显。按照Denzin的研究总结,广播电视传播构成了每天的意义系统,这一体系的运作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结构(同上,第79页):“1)The meaning systems of everyday life divide between the personal and the biographical.2)the technical knowledge discourses of the physical and human sciences.3)th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local and popular culture,and 4)the emancipatory,populist discourses of protest.”而依赖如此的四种结构建立“填满”受众每天日子的“视听”意义,又是主持人以“telling”和“re-telling”的具体方式通过多样化的“genre”完成的。所以,Denzin对这四种结构的进一步分析,使得处于传播体系中的主持人驾驭“能说”方法有了规范化的分类。他这样分析道(同上,第79页):

These discourse structures are increasingly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electronic media,producing a new“videocy”,or language of the visual video image.This language displaces the earlier forms of literacy based on orality and the print media.It introduces a new set of media logics and media formats.These new formats alter the person's relationships to the“real”and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real.They maintain a narrative and epstemological commitment to the simulational logic of the third stage of the sign.They serve to turn the individual into a new cultural object;an object who produces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ultural texts via the new information formats.At the same time they become new vehicle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official ideology.

对于使用非母语英语进行节目主持而要求达到的“口齿伶俐”、“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展示的“能说”,实际上就是以我们一直秉持的“narrative”(叙述、讲述)方式来适应多样化的、节目内容建构的“情境”。

2英语节目主持人的“能说”形成的渠道

虽然在受众的眼里,主持人的既到位又流畅的语言表达是“出口成章”、“情随心动”的表现,但是,对于呈现出这种语言能力的主持人来说,实际上是经过长期不间断的训练积累而成的。

那么,这其中的方法或途径是什么呢?

在这部分里,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形成主持人职业化要求水准的“能说”的方法或渠道。

2.1原文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

由于主持人在节目中通过“能说”体现的语言组织方式最终落在“串词”上,所以,“能说”的前提是手中有了通过编导或节目特邀撰稿人书写的文字内容,而这些文字内容,是经过编导或撰稿人精心推敲后完成的。当然,在主持人的处理环节上,还是需要与编导或撰稿人一次次商榷之后,根据主持人的语言处理、表述习惯修改和润色后,呈现给受众的“口语化”讲述体。

这一过程可以借用Denzin的术语“原文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来得到理论的解释。首先,在处理文本化的“串词”时,要求主持人调动所有的积累来获得正确的理解,而这一理解又是涵盖“口语化”的集情感、语气和清晰表达于一体的完整结构。对于如此的要求,Denzin对其有这样的解释(1992,第82页):

The textual analysis of meanings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variety of reading strategies(feminist,semiotic,hermeneutic,deconstructive,psychoanalytic)with examine how a text constitutes an individual as a subject in a particular ideological moment and site.…Such textual readings attempt to show how specific texts create their particular images of subjects and their experiences.

从Denzin的解释中,我们发现了主持人在进行“原文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时需要达成的目标,即:如何将文本化的语言转化成适合广播电视传播的“形象化”语言。这也是为何受众会感觉到,通过主持人说出来的话是充满画面感的。毕竟,主持人的任务,就是以最令受众开发想象力的语言表述方式来完成传播任务的。Denzin接下来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更具启发的总结(同上,第82页):

These readings attempt to examine the narrative-writing strategies that structure the texts'treatment of text and author,presence and lived experience,the real and its representations,and the subject and intentionality.

这一总结,就进一步强调了转到主持人手中的文字化“串词”,实际上是编辑或撰稿人在遵循广播电视节目报道的写作规范的前提下而完成的,所以,在主持人的第一印象里,手中的文字稿就已经具备了“朗朗上口”的基本状态。当然,在“英播”对主持人的培养理念里,就强调了集采编播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所具有的“编辑”和“撰稿”能力。加之,如此的主持人时常是在完成亲临现场的采访后,对采回的素材进行编辑和内容“串词”的书写的。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主持人在对整个聚焦的报道时间进行了“从头到尾”的“文本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经历了这样的阅读过程,由主持人呈现给观众的“能说”内容,就更是发话人自身从心底“油然而生”的表述体。

不言而喻,主持人的“能说”,不仅仅是对语言进行符合广播电视新闻学要求的规范化组织,更是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后又融合“恰当”的情感因素后的表述体。那么,这一“表述体”就成为主持人需要完全掌控的部分。在涉及相关理论的描述里,这一“表述体”由术语“告知体”来体现。

2.2告知体(The telling)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丰富多彩化,除了“硬新闻”主播的单纯播报化处理外,他种节目形态的主持人的处理方式更趋向“平民化”的“亲和力”。如此的趋向,使得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更显“生活化”、“叙述化”。这样的语言表达出发点形成的“口语化”节目“串词”,就是面对受众而建立的“告知体”了。

因为是告知,所以,主持人心理定位引导的神态、语气、语速及词语的选择,都更加平实而显生活化了。那么,这一“告知体”所具有的效应是怎样的呢?Denzin对“告知体”(The telling)进行了这样的解释(1992,第84页):

At the level of the telling of the experience,interpretation focuses on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self-stories that people tell one another.Self-stories are told in the“context of a specific set of experiences,”while personal experience narratives are“stories people tell about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elf-stories make sense,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lling,of the self and its experiences.Personal experience stories frame self-stories within larger narratives that connect the self to the oral tradition of a group,family,or relationship.

可见,“告知体”(The telling)所涵盖的范围,也是为主持人的“能说”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当然,这一“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情境”衬托的内容构成的。也正是这些不同的内容,使得主持人的风格就具备既有主持人自身魅力的一面,又有了受众眼里“艺术化”的表现。

然而,主持人的“能说”又不仅仅局限在节目本身上。毕竟,今天的广播电视传播已经完全不是固守于某地、某国的范围内,而是向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如此的传播生态,使得主持人的“告知体”(The telling)走向了受众看不见而又离不开的媒体传播市场里。

由此,就形成了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能说”,又成为书写“语言化”的人物故事,表现为“自传”或“别传”形式。于是,就有了符合媒体传播特点的“声像化”文化产品。这样的将文化产品通过媒体传播输送进全球化传播市场的载体,就是今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对外广播”。进而,由主持人的“能说”建构的“告知体”以卫星传送为载体,形成庞大的“文化产品”输出的局面。

2.3将报道转化为文化产品(Turing stories into cultural commodities)

当以广播电视节目为载体而呈现在受众面前的主持人的“能说”建构的“告知体”,成为媒体传播之“文化产品”后,就具有了“商品”的特质。既然是“商品”,就需要“包装”。在以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呈现给观众的“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包装”,就是节目赖以立足的“风格”或“叙事结构体”。对于支撑对外广播的节目形式“软新闻”类来说,“社会新闻杂志类”就具有跨越文化疆界的传播能力。这也是今天对外广播将报道转换为文化产品的丰富矿藏。

Denzin对以“社会新闻杂志类”形式表现“软新闻”的广播电视节目转化为“文化产品”的现象,进行了这样的总结(1992,第85页):

…news magazines purport to fill out the glossed stories of the daily news with versions that connect and join people.Often these are about people,and they may evolve into(auto)biographical texts.Conversely,some news magazine stories condensed from biographies and autobiographies.Such magazine accounts express valued forms of subjectivity.…In them,the self becomes both a commodity with an exchange value and a new cultural subject.These subjects becom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lf-models for other members of the culture.

不言而喻,当新闻人物或事件被以体现“软新闻”类型的“社会新闻杂志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呈现给受众后,就已经成为了媒体传播文化产品。那么,这种产品具有的影响效应是在受众群中间的个体形成的。这种影响效应的产生,既有被聚焦的人物或事件本身的“新闻效应”,又有主持人建构的“告知体”具有的使受众有效接收的因素。

撇开节目聚焦的人物或事件具有的“新闻爆炸性”因素不谈,实际上,单就主持人在这一传播环节上所起的作用而言,是采用了“能说”前提下建构的“告知体”提供给主持人担任“讲故事者”(storyteller)的创作空间。这里的“创作”,并不是指主持人可以对“故事”进行创作,而是对如何讲述故事进行风格的“创作”。如果说受众对很多主持人形成的独特播讲魅力念念不忘是大家都有的体会的话,那么,形成这种体会的,就是主持人经过思考后,对故事的播讲方式进行了艺术化创作的结果。

同类推荐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热门推荐
  • 时针转动十次

    时针转动十次

    你又没有听说过双生花,就是传说中,如果一朵花痛了,另一朵花,会更痛!她们互相残杀,可是!她们却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妹!他说,时针转动十次,你就会爱上她·····
  • 鸾歌续命杯

    鸾歌续命杯

    一路向南,状况百出,到底是单纯的案子,还是背后藏有巨大的阴谋?一只酒杯,到底是真有传说中的神奇,还是有人故意传之?
  • 狼骑传说

    狼骑传说

    雷克斯是天际最大的刺客组织暗黑兄弟会新晋的精英。一次他在荆棘之城执行营救白马城皇子的任务时不幸被捕,关进了黑牢,当雷克斯要被执行砍头时,远古魔龙死亡之翼奥杜因的闯入,打断了行刑。雷克斯到底命运如何,且看小说分解。
  • 逆袭之绝望女配

    逆袭之绝望女配

    穷困潦倒的大学生陈诗媛在某天得到一个特殊的工作机会,成为小说女配。然而越来越坑爹的女配逆袭任务让陈雨薇焦头烂额,自己是否能改变命运,又是否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他?看陈雨薇一路披荆斩棘,势必要成为逆袭女王!
  • 万古之城

    万古之城

    未来到什么程度?一些强大的学院,能用3d打印技术打印一个世界,给大一新生实习……我来自未来,也正前往地狱……(本书属于那种很慢的类型,不懂地球无限扩张也没关系,请书友耐着性子看完前面这部分,如果不是越来越精彩,欢迎到书评区来骂蜗牛!
  • 荒界异世录

    荒界异世录

    他出生在漠州十七年来与世隔绝,直到一天几个神秘人的到来……八宗六姓争斗不休,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神州浩土劫难再临,他背负守护之名又如何搅动天下大势力挽狂澜?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腹黑总裁:夜少的迷糊小娇妻

    腹黑总裁:夜少的迷糊小娇妻

    他黑白通吃,无利不欢。她本是木家长女,却饱经霜雪,受尽白眼,当他如帝王般出现在她的面前,给了她全部的宠爱与温柔。“少主,夫人要跑!”男人喝着咖啡“查,我们确实很久没去度假了!”“少主,夫人刷爆了一张白金卡!”男人看着杂志“去开张黑卡给她!”“少主,夫人被一个男人追求”男人眯着丹凤眼“杀,把夫人带去别墅!”“夜亦辰,你干嘛?!”她躲在沙发角落。“老婆,乖。我不干嘛,只干你!”最后沙发变成了他们欢愉的地方。当两条平行线变成两条斜线。两颗心也在靠近。爱情的萌芽,悄然滋生。
  • 化身不朽

    化身不朽

    武道之基,炼体为先,炼皮炼肉炼筋骨。极致体魄,引元入体,三元之力锻神魂。三元圆满聚阴阳,阴转阳,阳转阴,九转阴阳。阴阳丹碎凝清符,上清始,太清末,道符三清。三清合一窥生死,三世生,三世死,轮回生死。生死玄关,一朝勘破,方化身不朽。这是一个少年从零开始,破茧成蝶,化身不朽的故事......
  • 珺不见,旧人归

    珺不见,旧人归

    时间是一剂良药,可以让人缝合伤口;也是一味毒药,能够使人忘记原貌。我们错过了,别说回不去,别说看将来。一别离,两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