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刊文章
通过对文章资料的搜集和梳理发现,有关动画艺术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动画产业、文化和美学研究、动画技术与创作、动画影片分析四个方面。
在关于动画产业研究的文章中,主要集中讨论目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的方向等,像《中国动画产业迷局解析》、《中国动画发展策略》、《浅析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与有利条件》、《全球化与中国动画的思考》、《试论中国动画片的崛起之路》、《对中国动画发展之路的思考》等文章在不同程度上总结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提出了一些解决动画产业问题的对策。此外,在研究国内动画产业的同时,还研究总结了其他国家动画产业的成功模式,如《日本动漫产业发展一瞥》、《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启示》、《美国动画产业发展状况》等文章扫描了美日两个动画生产强国的产业发展特征和经验,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从美学方面研究动画艺术的文章也不断涌现,其中有《艺术假定性与想象可能性——动画美学衍生机制探析》、《动画艺术中的技术美学》、《探讨水墨动画的趣味是否适应当代审美文化》、《水墨动画的意境及其语言的局限性》等,这些文章从美学原理和审美角度考察动画艺术,紧紧抓住“以夸张写意的形象触发人类的直观经验”的艺术创作规律,分析了中国动画艺术中“以静制动”的美学特征和今后的美学发展方向。此外,关于国外动画美学的研究文章也有不少,如《宫崎骏动画美学风格探析》集中论述了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并揭示了日本文化对其风格的深刻影响。就文化方面的研究来说,有些是从宏观的角度论述动画文化的意义,如《动漫文化与国家形象建构》,主要从动漫文化的兴起和现状、动漫文化和国家形象关系,以及如何推动动漫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三方面,阐释了动漫文化对建构国家形象的积极作用。像《美国动画片的文化内涵》、《略论中国动画的民间文学传统》、《论宫崎骏的生态观和人文困惑》等文章专门介绍了各国动画彰显的民族文化精神。还有的文章从对比的角度论述了不同国家动画文化的差异性,像《中美动画文化精神之比较》、《中美动画文化之差异》等。
关于动画技术与创作的研究有很多,《动画新材料设计研究》、《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浅析》、《动画背景的艺术特征》、《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动画片剧作中人物塑造技巧浅析》、《国画水墨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论“逐格拍摄法”的生命力》等,这些文章从动画基础概论出发,总结动画创作的基础规律,同时也讨论了这些基础元素对动画风格及审美的影响和作用,对动画创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大量的动画影片分析文章多从细节入手,着重于对动画剧本、叙事语言、作品特色、主题内涵等进行理论述评。如《浅议〈风之谷〉主题内容及其现实意义》,通过探讨《风之谷》中的环保、成长、和谐三个主题,揭示了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以及宫崎骏通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思考。《解读动画电影〈僵尸新娘〉的主题表达》从新的艺术角度,探讨了社会与家庭、婚姻与爱情、生命与死亡的主题。《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灰姑娘〉的形态学分析》关注了动画文本形式,描述、分析并揭示了《灰姑娘》文本中所继承的不变因素,同时提出了改编者可以自由创造的可变性因素,并对《灰姑娘》中固定的单一性形式特征进行了研究。
(3)学术论文
中国动画业的大力发展,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投入,特别是青年学生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近些年的博硕论文来看,他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动画产业研究、动画文化与美学研究、动画技术与创作研究、动画传播研究和动画类型及导演研究五个方面。
像《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动画角色品牌运营研究》、《动画片的品牌延伸策略初探》、《中国动画产业的产业链分析》、《中国动画产业链研究》、《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等论文针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文化需求以及国际动画发展历史角度,努力寻找契合中国动画行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素和内在规律,发现中国动画业将面临的“历史机遇”,主张以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前提,使动画产业走向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要想取得动画产业的良好发展,其根本还是在于动画技术与创作的质量水平,这类学术论文将视角放在技术创新和剧本创意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分析,像《从漫画到动画的艺术创作研究》、《动画艺术的空间造型与时间造型》、《动画的视觉呈现及其含义》、《动画蒙太奇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中国文学名著改编类国产动画研究》等文章,通过对动画本体的考察,探讨增强动画可观看性的手段和方法,从角色设定、场景描绘、镜头技法等环节深入挖掘,并围绕提高创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对动画创作提供了经验性的总结和建议。
《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国产动画片中民族走向的研究》、《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儿童电视动画片的游戏精神》、《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中国动画之文化意蕴探析》等论文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动画艺术的民族性等问题寻找经验和出路。《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和《从迪斯尼〈花木兰〉看中国动画的文化传播》调查和分析了动画艺术的接受情况,以观众定位对动画的可看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水墨动画中的影视艺术语言刍议》、《中国剪纸片研究》、《皮影艺术对二维动画创作的可借鉴性研究》、《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等从类型角度分析中国动画艺术特色,发现并挖掘动画艺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为开拓真正的中国民族动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国外研究现状
就目前由国外翻译而来的有关动画方面的著作来看,主要集中于创作技法方面,内容包括动画创作的普遍技巧及具体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像王璇、赵嫣翻译特米勒罗的《STORYBOARDING分镜头脚本设计》,通过概念叙述和实例分析来传授绘制分镜头脚本的技巧。日本铃木伸一著,马然翻译的《动画实例教程》一书中,收录了作者一手描绘的动画素材,包括113种人物动作,1750张动画。美国斯巴洛著,梁敏翻译的《日式动画全攻略》,主要讲述了实用漫画画法,内容包括弹力球、小女孩、掷飞镖、回头、飞船、变形机器人、滑板小子等,并且每一项内容都用八种不同的技法来表现。顾濛翻译自英国克里斯·帕特莫尔的《英国动画设计基础教程:优秀动画的原理、实践和技巧》一书中讲述了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各种技巧,内容细致到动画制作前期、中期、后期的每一环节。此外,还有一套由赵嫣等人翻译自美国出版的《奇幻卡通创作技法》,共四册书籍,该套书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详尽的文字说明,简述了如何绘制奇幻世界的人物、怪兽与景物,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构思变为奇幻卡通作品;同时,部分内容还探索了民间神话和传说中的怪兽题材,详细讲解了各种奇幻卡通怪兽的造型方法和技巧。
总体而言,以上由国外翻译的书籍大多从细致而微观的方面关注了动画创作的细节,写作风格灵活多变,其中选择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图片和作品加以讲解,使学习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外,段运冬在《国外动画研究扫描》文章中,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国外动画研究的现状。整篇文章将国外的动画研究分为四个方面,即动画的历史梳理、基础理论的研究、迪斯尼公司及其经典动画和对其他著作的介绍。在动画历史方面,他回顾了意大利动画学家吉安那尔伯托·本达兹的《卡通:一百年以来的动画电影》,查理斯·索罗门的《动画史:一种迷人绘画样式的历史》,唐纳德·克拉夫顿的《米老鼠之前:1898年到1928年的动画电影》,约翰·坎尼梅克的《文森·麦克雷的一生和他的艺术》、《费利克斯猫:一个世界知名猫的神话》,丹尼斯·格弗福特的《美国动画电影:1897年到1929年的无声动画》,托马斯·W.霍菲尔德的《动画研究指南》,约翰·哈拉斯的《动画大师》,珍妮·皮宁的《女性和动画概要》,以及美国电影协会出版的《动画的影像艺术》和《动画中的故事叙述:动画的影像艺术》。在动画基础理论方面,此文章涉及了莫瑞恩·弗内斯的《动之艺术:关于动画美学》,珍妮·皮宁编辑的《动画研究读本》、保罗·韦尔斯的《理解动画》和安兰·乔娄登科的《生活的幻觉:动画研究文集》等四本专著。文章在对迪斯尼研究性专著的回顾中,简要介绍了四本书,分别是《奇景中的沃尔特:沃尔特·迪斯尼的无声动画》、《沃尔特·迪斯尼:一个表征美国文化图式的美国原创权威动画公司的奠基人传奇》、《沃尔特·迪斯尼自传》和《迪斯尼最新动画百科全书》。另外,在其他专著的介绍中,主要是动画对文化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电影、电视以及录像中的权利玩味:从姆帕特神童到姆塔特少年》、《黄金时期的动画:电视动画与美国文化》、《现代与后现代图像的描绘:对动画电影的重新认识》等等。
与国内动画研究比较而言,国外的动画研究起步比较早,而且他们的研究视野也较为广阔,已经从本体研究延伸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层面,他们对国内的动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书试图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并对动画电影故事的产生和创作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2.研究方法
赏画可以近观,细辨画家的笔法和刀法。这大致上相当于文学方面新批评派对作品的修辞学分析。离画面稍远一点,便能够清晰地看到构思,这时观察到的是表现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在“读画”。观赏荷兰的写实派绘画这是最佳距离。再远一点,就愈见其整体构思。首先,本研究尝试运用研究故事内部系统的方法对动画影片作整体考察,这是一种宏观的方法,其中的微观分析是服务于宏观把握的。这种宏观方法就是上面引文中弗莱称为的“站后些”(stand back)。在这里,“站后些”就是“远观”或者“宏观”,相对于“近观”或“细读”(close reading)。如果细读作品中的细节,就能窥探到它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如果略去作品的细节,却能发现作品与作品、作品与传统之间的联系。虽然本书是在分析故事中应该具备的各种元素,属于一种细读的研究方式,但是,细读的目的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故事成分的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所以,本书运用这种宏观研究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抓住动画电影整体而系统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性来探寻动画故事创作中的某种普遍性或范式。因为,正是这些结构的“类”表现了人类普遍的集体经验。如果人们将动画电影艺术看做是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以及文学作品的位移的话,那么动画电影故事的叙述特性研究就是通过对一部影片与其他同类影片共有或相似的形象或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和解析,从影片的表层结构深入到深层义理中,发现动画影片中所蕴涵的故事格局和集体无意识经验。在高度符号化的动画影像中,挖掘象征和隐喻背后的层面,发现动画电影艺术的流行程式与普遍意义。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学术性与科学性。弗莱曾把文学批评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式”批评,另一类为“审判式”批评。他赞成前者,而贬低后者。在他看来,“审判式”批评只够“书评”水准,批评家忙于当“审判官”,对作品匆匆下价值判断,而缺乏知识和文学经验的积累。同时,其判断往往受制于批评家的个人趣味,常带任意性、偶然性,而较少科学性和学术性。相反,“学术式”批评注意客观细致的归类、梳理和系统描述,因而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学经验的拓展,而且较少主观性、片面性,这种批评属于科学领域,科学性、学术性较强。因此,本书把注意力放在对动画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可交集的人物、情节、时空、修辞手法、意象、叙述程式乃至文本进行梳理、归纳、辨识和扫描,把对个别动画影片的研究扩大,提升到揭示普遍性、共同性、稳定性和规律性的高度,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性。
再次,本研究努力将理论与历史、逻辑与历史统一起来,把单个动画影片放在动画整体即动画历史的传统长河中加以考察,从中寻找动画电影故事创作有规律性的关键因素,以求揭示动画电影艺术发展的内在贯穿脉络和线索。
总的来说,本研究从始至终都在试图避免那些不为广大学者熟知的生涩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而采用一种被研究者们普遍认可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动画电影,并争取保持研究内容、研究结构、研究结果的通俗易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