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历史教育国际交流初探——以中日交流为中心
郑林
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教育界与国外同行展开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内容涉及历史课程设置、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等。通过交流,我们了解了国外历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推进了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不足之处是,以往的交流层次比较浅,不能全面深入了解国外历史教育的情况。由于对国外历史教育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够,课程改革中引进的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很难适应中国的实际。为了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必须深化历史教育国际交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教育国际交流逐渐增强,其中与日本的交流相对来说要多一些,本文以中日历史教育交流为主线,探讨过去三十多年东亚历史教育国际交流的形式、内容和值得反思的问题,以资借鉴。
一、历史教育国际交流的形式
历史教育国际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双向交流,也有单向交流。双向交流是指双方互派代表参加对方的学术讨论会,面对面直接交流,或通过书面文字互相交流观点、研究成果。单向交流则是指一方通过参观访问、阅读翻译或者其他途径了解、学习另一方的历史教育情况。双向交流一般是由学术团体组织,单向交流可以由学术团体组织,也可以个人进行。例如个人阅读国外历史教育方面的文献并翻译介绍到国内。
1.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的双向交流
1981年,中国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与日本的历史教育者协议会建立了联系。1985年,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派出以理事长苏寿桐教授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了日本的历史教育者协议会在东京召开的历史教学国际会议。1987年,日本派团参加了中国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在安徽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此后,双方经常互派代表参加在对方召开的学术讨论会。1993年,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召开了“20世纪末历史教学和历史教材改革的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英国、美国、丹麦、韩国以及台湾的代表参加了会议。1984年起,日本“比较史、比较历史教育研究会”主办 “东亚历史教育讨论会”,先后有中国、韩国、朝鲜、越南等国派代表参加。中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的代表参加了1984年、1989年和1994年的讨论会。
1983年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与日本国际教育情报中心建立起友好关系。1988年起,双方互相交换、阅读调查了对方的社会、历史教科书,并通过书面和互访座谈,交换双方经调查后对对方教科书的总体印象和具体意见。这种交流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
2.历史教育研究者的单向交流
历史教育研究者通过访问、阅读外国文献资料等途径了解国外历史教育的情况,并通过中文期刊将所了解到的情况介绍给国内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这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历史教学》等刊物从1981年开始刊登介绍美国、日本等国历史教育情况的文章。
1981年,《历史教学》第9期刊登《日本历史教学简介》。1997年,《史学史研究》第三期刊登《日本的历史教学》等等。这些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等国历史教学的概况。
现将1981年至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研究日本历史教育教学的主要文章列表如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单向的历史教育交流的概貌。
二、历史教育国际交流的内容
历史教育国际交流的内容涉及历史课程设置、历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等。有从各方面作概括介绍的,也有就一些问题作深入探讨的。
1.概括介绍一国历史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984年,第一届“东亚历史教育讨论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学者包启昌以《十年来中国的历史教育改革的回顾》为题,向日本同行介绍了中国历史教育的情况。1987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二届二次年会在安徽泾县召开,日本学者佐藤伸雄、鬼头明成和二谷贞夫分别介绍了日本历史教育的历史、现状以及历史教育研究的成果。1994年,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第三届第三次年会在山东临沂市召开。日本上越大学二谷贞夫教授就《日本历史教学的现状与课题》与代表们进行了交流。此外,国内一些历史教学刊物也刊登过一些介绍日本历史教学概况的文章,已如前述。
2.专题研讨历史教育领域共同关心的课题
1989年,第二届“东亚历史教育讨论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日本、中国、韩国、朝鲜四个国家的学者参加。历史教育中的民族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问题等成为讨论的热点,各国代表针对这些热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1994年,第三届东亚历史教育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日本、越南、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参加。学者们共同研讨了“世界史中的日清战争”、“如何理解美利坚合众国史”等问题。2000年11月,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年会暨历史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历史教育专家,韩国、日本、英国等国的学者参加了大会。中外学者共提交论文49篇,包括区域性的历史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历史课程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围绕上述问题,中外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从1988年起,日本国际教育情报中心和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始了历史教科书交流,通过举办中日历史教科书座谈交流会,交换对教科书中的历史观点和内容的意见。
3.具体介绍国外历史教育中某个领域的情况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历史教育研究者就陆续发表了介绍英美日等国历史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的文章。如赵亚夫《日本最新历史教学大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04)、《日本高中新编历史教材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文教资料》1995/21)、《日本社会科历史科目的试题编制技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08)等。
三、历史教育国际交流的收获
三十多年来,通过历史教育国际交流我们主要得到以下收获:
1.了解了国外历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推进了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教育中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前,我们对这些国家历史教育的情况一无所知。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通过国际交流我们了解了发达国家历史教育的情况,并把它们历史教育中的优点吸收改造,为我所用。在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交流中,日本学者提出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日本历史的一些观点陈旧,希望中方采用日本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以后的教科书编写中,合理采纳了日方的意见。中方也指出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历史的某些观点和史实不妥,日方表示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教科书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同行的交流对改进双方的历史教科书起了很好的作用。
2.对外宣传了我国历史教育的情况,促进了国际理解
由于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国外乃至港台地区的一些人对我国历史教育存在偏见和疑虑。通过国际交流,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和教师了解了我国历史教育的情况,增强了彼此的理解。日本代表特别关注我们对甲午中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中战争的看法。让他们了解我们的观点以及在历史教科书中的表述,可以影响日本学者的态度。例如,日本反战派教师来中国交流参观以后,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反战思想,回国后在自己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坚决反对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寇侵华写为“进入中国”,而是写为“侵略中国”。在日本历史教育中,中国古代史的分量较大。但是日本教科书中对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划分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他们把中国少数民族政权控制的疆域都划在中国之外。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日本学术界对历史上民族问题的看法与中国不同。中国代表在参加“东亚历史教育讨论会”时,向与会的各国代表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民族政策,以及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民族问题的看法。我国对民族史教育的看法,引起各国学者莫大的兴趣。通过这些交流,各国学者增强了彼此对认识上有差异的问题的理解。
四、历史教育国际交流的不足
在过去的国际交流中,我国和日本之间开展双向交流较多,在和日本学者的交流中,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探讨占较大比重,双方通过交流了解了彼此对历史上某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在历史研究某一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修订教科书的时候合理地采用。尽管如此,我们对日本的历史教育也只是了解个大概。据一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讲,他们和日本同行的交流还是浅层次的,日本方面赠送了很多资料,由于不懂日语,这些资料放在图书馆,几乎没有人去看。由于语言上的困难,很难做更深入的交流。而且,通过文字只能了解到理论层面的叙述,无法亲自感受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五、深化国际交流的几点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历史教育界在国际交流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了深化历史教育的国际交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定期举办各国历史教学研究会轮流召开的历史教学国际研讨会
中国的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在过去的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派出代表团参加国际会议。每年的历史教学年会,也吸引了一些国外专家参加。有两次年会的论文出版过论文集。应该在以往的基础上深化交流,由各国历史教学研究会轮流举办国际研讨会,以便各国专家有机会到其他国家开展实地教学观摩,了解各国历史教学的实况。每次会议后出版会议文集,及时总结交流各国历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样,各国同行就可以对不同国家的历史教学研究理论和实践有比较全面、直观的认识,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外语水平
在国际交流中,一个影响交流的重要因素是语言障碍。这在以往的历史教育国际交流中尤其突出。因为不懂外语,无法和国外同行作深层的学术交流;观摩国外的历史课堂教学,因为听不懂,收效也不大。因此,过去的国际交流都停留在浅层次,互相借鉴的东西不多。可以从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入手,通过在师范院校本科生和教学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外语训练等方式,提高未来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外语水平;通过教师进修的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历史教育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奠定基础。只有历史教育工作者具备了比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开展深层次的历史教育国际交流。
3.系统翻译国外历史教育的基本文献
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外语水平不是短时期能够做到的,为了解决当前的需要,可以组织专人系统翻译国外历史教育的基本文献,供本国历史教育工作者参考。以前有过对国外历史教学概况作简要介绍的文章,翻译国外历史教学论专著则不多。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翻译过美国的一本历史教学法教材,此后基本没有同类译作问世,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教学界的一个缺憾。因为不了解国外历史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我们只能把西方教育学的新理论套用到历史教学中来,这种对西方的借鉴跳跃较大,给人感觉理论和实践是分离的,勉强拼凑在一起,说明不了问题。如果能够系统翻译国外有代表性的历史教学研究新成果,就可以缩小国外教育理论与中国历史教学实践的距离,有利于我们吸取国外历史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另外,国际交流不是一个国家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事,只有各国学者对交流的认识达成共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交流。
(作者简介:郑林,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