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300000035

第35章 中方论文(5)

他藉“理一分殊”来论证封建等级结构的合理性,往往把“理”解释为伦理道德范畴的“道理”、“义理”。与此一致,他虽宗奉朱子之学,但并不像山崎暗斋等人一样排斥陆王心学。他在《答林秀才书》中说:“紫阳质笃实而好遂密,后学不免有支离之弊。金溪质高明而好简易,后学不免有怪诞之弊,是为异者也。人见其异,不见其同,同者何哉?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尊孔孟,同排释老;同天理为公,同人欲为私。然则学者各以身心正之,以身体之,优柔餍饫,圆机之不转,一旦豁然贯通,则同欤异欤,非见闻之智而必自知然后已矣。”他不但调和朱、陆,而且回袒王阳明,称赞阳明“良知”学说与二程之“敬”、朱子之“穷理”、陆九渊之“易简”一样,“因资禀之所近,点出数字示人为警策,各得入头处”。藤原惺窝兼容不同的儒家学派,既利于整合思想资源支持社会道德秩序的重建,又可以形成儒学统一体,区别于佛教,加强儒学的独立地位。

藤原惺窝在日本儒学史上的又一贡献是调和神儒。从日本思想发展史来看,神道信仰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主体,即使在儒学全盛时代也没有断掉它的文化脉络。山崎暗斋在他的《神道五部书》中,将朱子学与神道融会起来,以儒学来解释神道,在神道文化史上具有特色。从儒学角度看,藤原惺窝虽把朱子学从禅院中解放出来,但又与山崎暗斋有共同之处,用儒学的观点解释日本传统的神道,主张神儒调和、神儒合一,认为儒家的尧舜之道与日本的神道其实一样,均在于正人心、怜万民、施慈悲。

日本儒学与神道结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判断,藤原惺窝等人的神儒调和主张,使原本缺少神学信仰的儒家学说增添了宗教理论色彩,丰富了东亚儒学的形态。

日本儒学反过来影响了中国的学术宗尚。这里以晚清时期的阳明学说为例。阳明心学在明代流行一时,广为传播。然而,盛极必衰,入清以后,中国不少学者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于心学,认为是心学所致。当时,士大夫对阳明心学基本持反面意见:学术上虚而不实,游谈无根;道德上败坏名教,荡弃礼法;政治上故作名高,犯上作乱。因此,阳明心学在清代前中期势单力孤,并不受人重视。然而,时至清代晚期,一度沉寂的陆王心学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复苏。原因何在?这得益于近邻日本对阳明学说的发扬。

阳明心学对日本参加倒幕维新的志士曾有过较大影响。1837年,大盐平八郎在大阪发动起义,他的思想就受过阳明学说的影响。不过,他虽赞同阳明的“致良知”,但并不停留在个人德性修养领域。他说:“学固正己心,修己身,然唯以正己心,修己身为学,盖非大人之道。”他从“宇宙内事皆吾分内事”这一阳明思想出发,提倡勇猛果敢的战斗精神,发动武装起义。倒幕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吉田松阴也从阳明学说中吸取营养。他主张“于动处认本心”,顺应时势,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社会变革。他的《自警诗》说:“士苟得正而毙,何必明哲保身。不能见几而作,犹当杀身成仁。”倒幕维新运动的其他领导人,如吉田松阴的学生高杉晋作,“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等,也都是阳明学的信奉者。同时,学界成立了一些提倡和研究阳明学的学会和组织,出版了许多有关的书刊。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朝野震动,开始师法日本,探寻强国之道。阳明学说在日本维新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中国人的注意。中国著名革命家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驱。”梁启超也说:“日本维新之治,是心学之为用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视阳明学说,并由此形成昌明阳明学说的呼声。

一种情况是中国一些原本不讲心学的人,开始改变态度。唐文治早年就读于以讲习朴学而闻名的南菁书院,后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官至农工商部左侍郎。他在学术上由宗奉汉学、排斥心学,转变为肯定心学,源自到日本以后所受影响。他曾总结说:“两游东瀛,考其立国之本。游其书肆,览其书目,则为王学者不下数十百家,其数远过于吾国,为之舌撟首俯。又观其击剑之术,血流朱殷,为小技而不顾死,侠客之风,屹然山立。然后知彼之所以立国者,乃由侠而进于道义。阳明致良知之说,其深入于人心者,非偶然也。”后来,他编撰《阳明学发微》,阐释王学,提出以阳明学为救国之本的看法。湖南青年杨笃生,东渡日本后,因“慕阳明即知即行之旨,遂改名守仁”,并积极参加反满革命。郑孝胥游学日本后,对阳明心学也予以肯定:“日本士大夫多宗阳明,其功业树立皆足以自见于当代。独中国之巨公学子,犹持乡愿同流合污之术,以媚垂败之世也。”

另一种情况是那些本来就对心学较为喜爱的学者,受日本阳明学的影响,更加坚定了在中国提倡心学的信心。宋恕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见到日本人所办的《阳明学报》,了解到阳明学在日本复苏的情况。他鼓励弟子效仿日本,提倡心学,奋发图强。他给崇正书院出过这样的考题:“问:日本今有阳明学会,每月印行《阳明学报》以讲姚江之学。夫姚江何地?阳明何乡先觉?乃其书之表章、微学之扶振遐恃绝域志士,斯非乡人之巨耻欤!夫良知之说上接邾娄,下启梨洲,内圣外王之道尽焉,东墨西欧之治摄焉。故吾乡人不欲自强则已,苟欲自强,则必以继起彼都创阳明学会、学报为开宗明义第一章,诸君子岂有意乎?”汪精卫早年喜读《传习录》,留学日本后,“在神田书肆得王阳明杂志百余册”。他自称憎恶程、朱之琐碎、矫揉,钦慕阳明的光明正直,尤为服膺知行合一之说。宋教仁到日本后也购置了不少有关王学的书刊,如《王阳明全书》、《明儒学案》、《王阳明学提要》、《王学杂志》等等,并大量摘抄,认真研读。

阳明学说在日本复兴,进而激发了中国学者重视,援以为用。这再次表明,儒家学说在东亚国家同源共振,声气相通。也正是这种不同民族间的互动与交融,共同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变化。

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孔子及其学说已超越国界,成为东亚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毋庸回避,东亚儒学有不同的层次和表现形态,甚至各国存在儒学、儒教等不同名称,但综合考量,并非天各一方,而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等,已融入东亚各族人民的心中,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基石。在全球化浪潮和生态危机的冲击下,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中和位育等儒家智慧,不仅是东亚各国国际交往和文明对话的共有理念,而且是东亚国家贡献给人类世界文明的一笔宝贵财富。

(作者简介:张昭军,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学与晚清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变化

史革新

中日两国都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亚文明。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古代时期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输出相比日本说来多一些;日本主要通过学习、吸收中国的儒家文化而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到近代,中日两国都曾经共同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但是日本“开化”较早,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则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得不向日本学习。昔日的文化接收者后来成为文化输出者,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戏剧性地发生了逆转,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值得关注。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果从东汉与倭国的交往算起,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不过在近代以前,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吸收汉文化以为己用。对此,晚清学者黄遵宪说:

日本之习汉学,盖自应神时始。时阿直岐自百济来,帝使教太子莵道稚郎子以经典。……及通使隋唐,典章日备,教化益隆。逮夫大宝益崇斯文,自京师至于邦国,莫不有学。学必藏经典,才必为贡人。其教之之法,有《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之七经,而《孝经》、《论语》则令学者兼习。

中日文化交流的这种历史状况同样受到日本学者的重视,在他们的著述中得到反映。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先生《日中文化交流史》一书高度评价了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在谈到明清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时,他说:

侨居长崎的入籍明清人和他们的后裔给予日本文化的影响,已如上述。除此以外,来到日本的明清人对日本的儒学、诗文学、绘画、书法、医道、工艺等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还很多。其中给日本精神文化以最大影响的是明朝遗臣朱舜水。……凡当代的学者无不直接间接接受到他的感化,给日本儒学界以极大的影响。

当然,在步入近代之前,日本已经对西洋文化开始关注。早期在日本流传的西学被称为“兰学”,即因荷兰与日本有贸易关系而输入的西学。1774年,荷兰语版人体解剖学著作《解体新书》被译成日文,标志着“兰学”在日本的形成。一些兰学家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主张。

而到19世纪40—50年代,西方国家先后把侵略的触角分别伸向处于闭关状态的中国和日本,促使两国朝野人士反思应对之策。在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差不多同时开始旨在学习西洋“长技”的改革运动,在中国被称为“洋务运动”,在日本则叫“明治维新”。中国的洋务运动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其实质是“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用今天的话来说搞的是片面性的近代化改革,因而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清政府企图通过这样的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落了空。而日本明治维新则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口号,比较认真地实行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改革。经过几十年的“维新”改革,日本比较顺利地摆脱了半殖民地危机,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日本维新派“使日本成为军力强大、商业昌隆的大国”的梦想得以实现。面对日本发生的深刻变化,多数国人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都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人们不明白、不理解,或者说不愿了解东邻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意味着什么。甚至像李鸿章这样号称精通“夷务”的洋务派大员,对日本变革礼俗、舍旧图新,“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

当然,当时的中国也有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深刻意义。黄遵宪著《日本国志》,盛赞日本自维新以来,“百度修明,规模较定,而以时更张者仍复不少”。薛福成则认为:“咸丰、同治以来,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废群侯,尊一主,斥霸府,联邦交,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他们的日本观显然高于一般国人一筹,只是在芸芸众生中仅为沧海之一粟,产生的社会影响微乎其微。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争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空前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谭嗣同愤然写道: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梁启超更是把中日甲午战败视为国人爱国救亡思想觉醒的新起点。他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及其他志士仁人痛定思痛,对中国战败的原因、国家今后的出路进行深刻检讨,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国与日本发生的变化。他们明确认识到,日本之所以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关键在于它实行了比较认真的学习西方的社会改革——明治维新,走上了真正的富国强兵之路,值得中国借鉴。康有为表示: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他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进一步强调:“日本蕞尔三岛,土地人民不能当中国之十一,近者其国王与其相三条实美改纪其政,国日富强,乃能灭我琉球,割我辽台。以土之大,不更化则削弱如此;以日之小,能更化则骤强如彼。岂非明效大验哉?”在变法高潮中,他还把自己写成的《日本变政考》进呈光绪帝,企望统治者能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实行真正的变法改革。在康有为的影响下,维新派学习外国的眼界得到新的开拓,不仅要学习欧美,而且还要效法日本,一个学习、研究日本的热潮在中国知识阶层里开始涌动。一时间,鼓吹效法日本的言论文章在舆论界流行起来,如梁启超《日本国志后序》、《读日本书目志书后》、《记东侠》,唐才常《日本安政以来大事略述》、《论中国宜与英日联盟》,陈炽《中日之战六国皆失算论》、《英日宜竭力保中说》,康同薇《日本变法由游侠义愤考》,严复《日本宪法义解》等文章,都受到国人程度不同的关注。

同类推荐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木乃伊的魔咒、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复活节岛上的巧合、地球禁区百慕大……一次次巧合,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惊叹不已。正因为它们的存在,引发我们的好奇,激发我们的大脑风暴,提升我们的文明进程。我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生活?每一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一个百慕大,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巧合,这些巧合让人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因为它们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范围,可是它们却又真实的存在着。伽利略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要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探索那些未被认识的事物。”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热门推荐
  • 不负相思意

    不负相思意

    梵意一直以为无论什么都阻挡不了她的爱情。可是,当有一天,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不再享受众星捧月般的生活,她才发现,在生活面前,她很渺小。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无法保障,她拿什么去爱他?16岁的梵意,骄傲、叛逆,却惟独在同样孤傲的李纪修面前卑微到尘埃里。在以后的岁月里,记忆里李纪修的面容竟成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十二年后,她和他再次相遇,可是这一次,她却失去了去追求爱情的勇气……
  • 愿得一世安

    愿得一世安

    康历四年,锦国靖王篡位。康历皇帝携皇后及一双儿女出逃,暂避于湖龙村。三年后,新帝发现其行踪,遣人暗杀四人。是夜,康历帝幼子携其妹逃脱,至缘河,弃其妹,独去。在下孙安玉,有着光辉灿烂又十分传奇的人生经历。如今已安稳下来,闲来无事整理了从前随手记下的生活经历。不求诸位体味在下喜怒哀惧,只求能博得诸位一笑。笑完了,忘了便是。
  • 跨越千年闯情关

    跨越千年闯情关

    就因这长了个熊猫眼一般的胎记,整整二十八岁的她还没谈过恋爱,一个夏天的傍晚,她离开了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跨越千年,她依然有着太多的无奈,那些美好的憧憬,也只能在心底深理,虽然有一个非常爱她的将军大少,可她的记忆却不能接受那分纯真的爱,尽管那个人爱得她天昏地暗死去活来,她依然没有改变记忆中的心态,最后,她选择了离开,到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去寻找属于她的幸福和属于她的爱——
  • 快穿之童话vs故事

    快穿之童话vs故事

    本文由多个温馨小故事组成,有关于青春的,温馨的,友情的……第一个故事,暖心的青涩暗恋篇。第二个故事,未定……每个故事独立,更新不定时,但绝不会弃文。(简介不定时更新)
  • 邪王无下限:劣妃,不许动

    邪王无下限:劣妃,不许动

    “无耻!”“卑鄙!”“不要脸!”众人怒瞪女人,脸色个个难看!“谁说的?给我站出来!”某女不发表当她是病猫?众人:“杀了她!”苏狸气疯:”扒光他们,内裤都不用剩“众人脸黑,狂汗:“——”
  • 万古战神

    万古战神

    天地机运,集于一身。废物青年王枫,夺天地机运,受不朽传承。闯三界,杀四方,成一世威名。左手伴雷,右手持兵,翻云覆雨,掌生缘灭。天若有怨,便撕碎这天。地若有异,便踏碎那地。我名王枫,谁敢不从!!!脚踩魔族,手掌三界~动乾坤,碎苍穹,踏天地,掌生死。筑不朽传说,创万古战神!
  • 美丽生活要则(人生高起点)

    美丽生活要则(人生高起点)

    具有不同心态的人从窗口同时向天空望去,结果迥异:有人看到的是暗夜和天空中的乌云,而有人看到的却是暗夜里朦朦的月色和云缝里点点的星光。
  • 交通纵横(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交通纵横(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普知识”丛书,主要精选现代前沿科技的各个项目或领域,介绍其研究过程、科学原理、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使青少年站在当今科技的新起点寻找未来科学技术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不断追求新兴的未来科学技术。
  • 辩意长者子经

    辩意长者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国倾城:王爷不呆傻

    倾国倾城:王爷不呆傻

    花开一瞬月满西楼她——承相府五小姐,从小无人问津,受尽欺凌,嫁给傻王爷,如何?他——备受欺辱,除了他母妃没有人疼惜她。她嫁给他改变了他的一切,万般温柔给了他,他就是———‘傻王爷’,究竟为何她这般宠他,只有她自己知道,他们的命运究竟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