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200000032

第32章 论陈瘦竹的比较戏剧研究(3)

陈瘦竹的悲剧和喜剧研究,总是上下五千年,从东西方戏剧的浩瀚宝库中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对于如何认识中国悲剧特别是当代悲剧中的大团圆结局,陈瘦竹认为它既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又和我国悲剧传统相联系,合乎广大观众的欣赏习惯。他认为,即使是在欧洲也有不少结局圆满的悲剧,如《普罗米修斯》(二、三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但这种结局圆满的悲剧在西方戏剧体系内,也还不同于悲喜剧以及狄德罗所提倡的严肃剧。通过这一缜密比较,读者对中西悲剧的界定和异同就有了清晰的认识。像《悲剧何处来》、《当代欧美悲剧理论述评》等文章,表面为述评性质,实则是在西方各国各时代悲剧发展史中层层比较,步步推演,最后梳理出西方悲剧的发展和变化脉络。陈瘦竹还在《喜剧简论》等文章中论及喜剧特征以及中外喜剧的异同。

他从古希腊三大喜剧诗人到中国古代的优梦衣冠,从莎士比亚喜剧和中国现代喜剧乃至湖南花鼓戏,一气呵成比较下来,令人荡气回肠,茅塞顿开。有学者认为:“陈瘦竹先生结合中国传统戏剧理论,对中外戏剧中的喜剧进行研究,形成了我国狭义喜剧理论研究范式。”即便是在西方戏剧系统内的戏剧研究中,陈瘦竹也注意比较方法的运用。如《静的戏剧与动的戏剧》从“埃斯库罗斯之静默”到狄德罗的“静默表演”等来探讨梅特林克“静的戏剧”得失;《人类心灵的画师》则“将奥尼尔悲剧创作置于希腊悲剧、现代派戏剧、世界戏剧理论和弗洛伊德、荣格心理学等历史态的欧美戏剧文化背景中论证”。

值得一提的是,陈瘦竹的比较戏剧研究,还在较早的时候即对后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研究中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进行过开创式的探路,例如,在比较文学学科研究中对文学(自然包括戏剧)与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的比较研究。他的《心理分析学派戏剧理论述评》,就悲剧论和戏剧论分别论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西方戏剧的深刻影响,并配以大量剧作予以阐释;《评“熵与悲剧‘衰亡’论”》则在当时的中国以开风气之先,就西方自然科学中的“熵”的理论和悲剧关系研究以及世界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笔者认为,陈瘦竹的比较戏剧研究,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敏锐的学术感知和深刻的洞察力。

周安华教授认为,陈瘦竹戏剧理论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对当下鲜活的国内外戏剧理论的敏锐感知和高度关注。这在他的比较戏剧研究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当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文艺和现代戏剧思潮一股脑儿融入中国时,戏剧界的一些研究者确实存在“向西方靠齐”的跟风现象,与西方戏剧有着深厚感情的陈瘦竹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借用朱栋霖教授的话,“他对西方戏剧理论的深入了解历来为学界赞叹,但是他不盲从,绝不照单全收,他采取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吸收融化,为‘我’所用”。

陈瘦竹对荒诞派戏剧热潮的冷静思考,对80年代“戏剧观”大讨论的辩证分析,都有很好的体现。陈瘦竹对国际前沿戏剧理论研究的敏锐,最精彩地表现为《评“熵与悲剧‘衰亡’论”》一文。他在文中细致梳理自然科学中“熵”(Entropy)的概念由来,重点就乔治·库曼用“熵”理论解读古希腊悲剧和荒诞派戏剧展开探讨,认为乔治·库曼以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论证悲剧的“衰亡”“并不符合文艺科学原理,难以说明悲剧文学发展规律,只是宣扬悲观主义哲学”,他“不赞成以熵的定律来解释悲剧,因为艺术缩写的只是人情世态而不是物理数学”。该文刊发于《戏剧》1988年秋季号。以后世界戏剧的发展证明,不论是西方悲剧还是中国悲剧不仅都没有消亡,反而在不断谱写出更动人的篇章。后来,比较文学界的前辈乐黛云先生在《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中也从跨学科研究角度对“熵”与文学研究的关系作了简要说明,但此时距陈瘦竹的这篇文章已经有十年。

其二,独立的研究精神和自强的民族气魄。

陈瘦竹的比较戏剧研究特别是中外戏剧比较研究,倡导在平等的学术平台上进行中外戏剧的建设性对话和交流,注重在研究中突出和确立现代剧作家本身具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戏剧的创造。这既得益于这些优秀戏剧家本身具有的民族品格,同时也是和陈瘦竹这位游走于中外戏剧文化交流的中国戏剧研究者自身所具有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强的民族分不开的。

陈瘦竹在探讨悲剧时,有别于某些学者固守的中国无悲剧论,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在中西悲剧的层层梳理研究中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悲剧。他尊崇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但也指出比这位西方戏剧高峰早350年左右,我国就产生了关汉卿的杰出悲剧《窦娥冤》,而且关汉卿以北魏妇女窦娥作“崇高的”悲剧主角,比欧洲资产阶级“家庭悲剧”约早500年。特别是在分析田汉、郭沫若和曹禺等与西方戏剧的传承关系时,陈瘦竹更注重从文本出发进行时政研究和艺术评价,既看到他们所受外国戏剧影响的客观事实,又能辩证地指明中国戏剧家独特的民族戏剧创作。他认为郭沫若的悲剧观、对历史和悲剧的区别以及历史悲剧创作都与歌德、席勒的理论和实践有密切联系,但郭沫若用马克思主义阐明悲剧冲突问题,超越了歌德和席勒的高度。他认为在欧美悲剧渐趋衰亡时,郭沫若的历史悲剧不仅在中国独树一帜,在现代世界剧坛也大放异彩。曹禺“向外国戏剧学习,总是以我为主,并不盲从而随波逐流,即使在技法上也有创新,逐步形成民族风格”。陈瘦竹这种不卑不亢的比较戏剧研究,一扫以往文学研究的西方中心论或中国中心论,给人印象深刻,启迪深远。

其三,活跃的论辩精神和强烈的辨伪意识。

美国著名剧作家和戏剧评论家罗伯特·科恩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观察力的批评家,我们就需要有开放的头脑和敏锐的理解力。毫无羁绊的思考应该是每一次戏剧体验的一部分,体验过后应该进行启发式的讨论。”陈瘦竹治学一向重视求实和严谨为文,启发式讨论和商榷性文章在他的戏剧批评中占有较大比重,这在关于中外戏剧的比较研究中表现得又最为突出。他说:“我们应该重视国外学者的研究和评论,有些可供参考,即使有些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讨论。”他总是带着疑问和求知心态对田汉、郭沫若和曹禺等展开研究,重视同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和比较戏剧学者展开平和的、推心置腹的论辩。他同美国比较文学专家康斯坦丁·董先生就田汉研究进行商榷,他高度评价董先生对田汉剧作和外国戏剧关系有极精辟的论述,但他“不敢苟同”其对田汉早期剧作的评价。陈瘦竹的“不敢苟同”后进而阐发的自己的“浅见”,恰恰抓住了田汉早期剧作基本特色的价值。他高度评价莫斯科大学尼科利斯卡娅的《田汉和二十世纪中国戏剧》,但他也会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之处。他为朱栋霖教授的专著《论曹禺的戏剧创作》所写的序言《关于曹禺剧作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洋洋洒洒三万多字,从斯克里布的佳构剧到现代戏剧大师易卜生,从左拉的自然主义戏剧到契诃夫的戏剧创新,在宏大的西方戏剧背景下辨析美国比较文学博士刘绍铭的《曹禺论》和田本相先生的《曹禺剧作论》的研究得失。他还就丁西林的《压迫》是否为“情境戏剧”以及丁西林是否受法国巧凑剧影响等同刘绍铭展开过讨论。

此外,陈瘦竹还就纯粹的外国戏剧同外国学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例如《谈〈榆树下的欲望〉》,就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中“欲望”、现实主义社会内容和弗洛伊德主义等关键词同美国奥尼尔研究专家诺曼·柏林展开探讨。这些充满论辩精神的文章,材料翔实,论述得当,逻辑合理,令人信服。他从不以著名学者和戏剧研究专家自居而盛气凌人,只是在商榷中提供一种他自己的戏剧研究的思考方式。当然,文学研究没有标准答案,或许陈瘦竹的一些观点也值得其他学者提出不同看法,但他的那种勇于质疑、敢于“发难”、探求新知和注重交流的真正学者式的对话精神,在今天中国的戏剧批评界尤显可贵。

【结语】

陈瘦竹比较戏剧研究中的真知灼见,他那注重历史与美学观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以及高度关注话剧与戏曲比较关系的学者态度,无疑对话剧民族化和现代化创造有着深刻启迪。他的比较戏剧研究,既是他构建“新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和重要内容,又为中国戏剧理论研究的繁荣和深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给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尽管这位著名学者生前勤勤恳恳,献身戏剧半个多世纪,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受到特殊时期的一些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和冲击,使其未能完成“新体系”“理论大厦”的构建,反而备受磨难。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弟子接过了比较戏剧研究的火炬,我们在著名学者朱栋霖教授、周安华教授和周宁教授等的治学和论著中,分明看到了陈瘦竹先生比较戏剧研究的风范和治学品格。中国戏剧研究和中国比较文学会永远感激并记住这位先行者的名字。

同类推荐
  • 走开江

    走开江

    《走开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川东小平原-开江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传奇的历史文化。作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及开江的旮旮旯旯,然后用笔用心记录下那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的历史人物。对研究者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历史补充资料;对游客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旅游手册;对读者来说,《走开江》是一本散文大全。《走开江》在不动声色中,将人们带进开江的画卷长廊中,让人们摸到了开江的脉络,听到了开江的心跳,看到了开江的面相。写出了开江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开江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历史传奇,是开江地域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开江地域文学的“清明上河图”,甚至是达州市一部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作品。
  •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本书是诗歌评选小集。通过约100首杜诗以及评论文章,还原了当初杜子美所处时代唐朝人的爱恨情仇。为生活在当代,却十分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女读者们奉献了一本令他们喜欢的杜子美诗歌评选小集。备受到大家的喜爱。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曹禺剧作的第一部专著,而且观点鲜明,分析细腻深刻,颇有独到之处。是田本相先生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其中某些篇章在刊物上单独发表时,就获得同行的好评。《曹禺剧作论》的出版,是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研究领域的一个可贵的收获。作者对曹禺剧作研究有年,功力较深,故而在本书中显示了自己的特色.
  •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文坛批判的专著,部分章节已经在期刊发表过,涉及到当代热点文化现象探析、当代文学代表作家批评、当代文坛弊端批判、当代文学生产机制探讨、当代期刊观察、作家协会制度研究、网络文学批评等。
热门推荐
  • 贴心boss,你只属于我

    贴心boss,你只属于我

    顾温从没想过,有一天男神会成为她老公,还是契约老公。青春时期的高冷校草哪去了?可恶的霸道总裁?啊啊,毁我男神。
  • 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

    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

    本书由军情六处独家首次授权,作者接触了数量丰富的档案,在资料收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在权威性上明显超越以往任何一本从局外人角度揭示军情六处的书。作为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全书见缝插针地引用各种文献,几乎句句有来历,作者保持其客观的笔调,极少加进自己的评述,使得此书更多地成为了历史资料的整理与汇编,对于相关研究人员或有极大的帮助。
  • 微风曾说

    微风曾说

    也许你曾受伤过,那年天空还是那样湛蓝,也许你曾失意过,那年你搭过我双肩手,拂过发尾的微风曾说你爱我
  • 遗世妖颜:胭脂错

    遗世妖颜:胭脂错

    为救那个如水一般的少年,她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可她不是一般人,她做为猫之圣王的后代,拥有强大的妖力,所以她没有死,却到了另一个时空,而眼前这个拥有如深潭一样幽深寒冷的眸子的人又是谁?那梨花树下,温润如玉,笑得如水般清冽的人又是谁呢?原本她以为再次找到了她心中的爱人,到后来却发现,不是如此。
  • 网游之美人如玉

    网游之美人如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叶风确实是喜欢美女,但你说我对你们有不良的想法,呵呵,我只能说恭喜你,答对了。
  • 死亡之界限

    死亡之界限

    活着与死亡之间,死亡界限!在这里,你会明白什么是活着,什么是真正的死亡恐怖
  • 末世赦免帖——魂裂之隙

    末世赦免帖——魂裂之隙

    魔族归位在即,赦免帖不知所踪,唯一知其下落的少女芳魂消散。这一趟持续万年的征程,究竟何时才是终点?
  • 元始洞真决疑经

    元始洞真决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心底,校墓处

    江心底,校墓处

    天惶惶,地惶惶;青衣水,夜茫茫;江心底,人断肠;夏花凉,不日亡;……七年前,青衣畔,古塔下,一只水灯载着他俩的心愿飘向远方;七年后,水灯灭,水倒流,一座城市面临灭顶之灾;离奇的命案,天边的脸孔,小巷深处的传闻,怪异的雨衣人,暗抚的黑手,历史的惨剧……奇怪的事情接连出现;当城市沉入江心的那一天,它尘封多年的秘密终将浮出水面
  • 宇宙奥秘我来破

    宇宙奥秘我来破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