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200000024

第24章 从布莱希特的《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谈起(2)

夏瑞春的文章贡献有二:首先,他以翔实的史料介绍了布莱希特在中国的传播。早在1951年初,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就被介绍到中国。当年1月2日,黄佐临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座谈会上,就传统戏剧和史诗剧之间的差异作了长达六个小时的报告,其中涉及布莱希特的剧作内容,上演情况,表演、舞美设计和灯光等情况,此外,还介绍了史诗剧的发展历史、演化背景并解释了为什么史诗剧是必需的、特殊的方法以实现“教育剧”的目的。当时,为了宣传抗美援朝,上海人艺正要排演一个八幕戏剧,反映美国在不同阶段的侵华历史。显然,传统的编剧手法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任务。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在英国学习的黄佐临,1936年在英国就看到了英译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间离效果》,受此鼓舞,黄佐临萌发了将欧洲戏剧和中国戏曲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一种新形式的戏剧的想法。因此,在该戏的编剧陷入瓶颈状态时,他自然想起了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夏瑞春认为,“黄佐临并不是布莱希特的信徒,他不是为了布莱希特而把他介绍给中国的;他是认识到中国的戏剧实际现在需要所有的时间和空间自由,而史诗剧最能为这个目的服务。”由此我们可以展开另一个话题,即:中国传统戏曲的时空观。我想只有对此分析,才可以看出史诗剧的时空观的独特性。虽然黄佐临根据布莱希特理论排演的史诗剧《抗美援朝大活报》获得了成功,但是,真正按照布莱希特演剧理论排演的第二个史诗剧在七年后才出现。

夏瑞春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布莱希特是如何进入官方的宣传渠道的:1956年,日本的布莱希特专家千田是也来华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会演,对他的好朋友、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说,中国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知道其他的戏剧界人物,连布莱希特也不知道。自此,田汉开始公开和私下鼓励人们翻译和介绍布莱希特的作品。其实,早在一年前,冯至先生就已经翻译了布莱希特的七首诗。但是,布莱希特戏剧的翻译却是始于1956年。

其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即:夏瑞春较为客观地评价了《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失败的原因。这是国内第一次上演布莱希特的戏剧,再加上该剧演出时的政治背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共同的建国十周年以及两国建交十周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最好的导演和演员参与了这次演出。在如此盛大的背景下,该戏却只演出了十四场,而且其中的三场是专门为受邀而来的客人的演出,其余的场次从未卖出超过四成的票。为数不多的坚持看完整出戏的观众就是巴金。这是黄佐临导演的第88部剧,可以说,该剧是彻底地失败了。不过,一般来说,即使观众反应冷淡,业内也会做一定的评论,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和该剧有关的评论有两篇。一是在演出前,陈恭敏先生发表在《上海戏剧》第3期的《从〈胆大妈妈〉看布莱希特的艺术特色》,该文主要论述了布莱希特是采取什么样的艺术方法表现出来《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主题,即:战争本质上是场大买卖,“是做买卖的另一形式,它扼杀了人类的道德”。这篇文章主要是就剧本谈布莱希特的创作特色。次年,《中国戏剧》第1期登载了覃柯先生的《布莱希特的剧作在我国首次演出》,这是针对《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演出的唯一剧评。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布莱希特创作该剧的意义:借用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揭露非正义战争的实质,目的是唤醒在法西斯统治下的人民,不要受战争狂人的愚弄,要争取世界和平。此外,还分析了主人公胆大妈妈:女主人公菲尔琳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她一方面是战争的受害者,作者对她有一定的同情;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靠战争吃饭的商贩,作者对她又有批判。布莱希特以这样一个历史题材,暴露了反动统治阶级发动战争的罪恶,揭示了非正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并且通过胆大妈妈菲尔琳及其孩子们的遭遇还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民如果不起来制止非正义的战争,而去依附它,并想从中获得利益,同样也会陷入悲惨的命运。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认为该剧的缺点在于:这个戏主要还只是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本质的揭露,并没有指出彻底消灭非正义战争的正确道路。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了极少的文字介绍了上海人艺的演出:该剧是按照布莱希特的艺术特色进行创造的。全剧共分十二场,每场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各自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每场戏开演前,有半截幕布上打着字幕,这样可以使观众事先知道这场戏的情节。整个舞台装置非常简单,仅有必要的环境指示。结论是:这是一个新颖的演出。

在这个背景下,夏瑞春的分析显得极为可贵。首先,胆大妈妈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当时的中国观众对这场战争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其次,由于黄佐临完全以柏林剧团演出该剧的纪录片作为样板,所以,无论是舞台布景还是演员服装,都没有丝毫的富丽堂皇或异国情调。夏瑞春对这点做了饶有趣味的描述:“在一九五九年,人们对戏剧的兴趣很多是受他们所看过的中国戏曲的影响的。中国戏曲通常有色彩绚丽、令人叫绝的服装,即便是台上的乞丐也穿戴得光彩夺目。”然后,同覃柯一样,作者指出《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主题有一定的问题,布莱希特只是在谴责战争,并没有区别侵略战争、抵抗战争或者革命,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正是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才有了新中国,一味地承认胆大妈妈对战争的谴责可能就意味着否定正义的战争。再加上十七年战争的宗教背景,以及布莱希特并没有明确说明胆大妈妈经历的历史性,这些都影响了观众对该剧的接受。最后,着重谈了戏剧结构问题,指出中国的戏曲和话剧类似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剧或道德剧,人物的好坏很容易辨析。然而,布莱希特则是让观众根据亲眼看到的舞台给出的事实,通过自己的理智思考分析,然后形成自己的看法。

不过,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注意到,布莱希特的史诗剧也具有“教育剧”的特征,本雅明在1939年发表的《什么是史诗剧》一文中,专门对此作了如下叙述:“史诗剧在任何情况下既是为表演者、又是为观众考虑的。教育剧由于不采用道具,从而使观众与演员、演员与观众地位的转换变得简单易行,这就形成了教育剧的特殊性。每一个观众都有可能成为同台演出者。”布莱希特的观众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观众,也不同于斯坦尼的观众。但是,在这一点上,夏瑞春只是数笔带过:“在中国,人们从来不认为一面看戏,一面进行逻辑的思考是一种美的享受。”

观、演是戏剧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两极。观演关系是制约戏剧艺术整体的一对最基本的矛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三种不同戏剧所体现出来的观演关系做一分析。

斯坦尼是体验派演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是一种制造“第四堵墙”的方法:“只有在这种饱满的观众厅和舞台的气氛中……两股来自舞台和观众的对应电流才会发出活生生的交流的火花……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和这样的创作合作下,才能够在舞台上传达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

布莱希特的演剧体制是要极力推倒“第四堵墙”,他所提出的“间离效果”就是为了防止观众被角色牵着鼻子走。在角色、演员与观众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又彼此间离的辩证关系,即:演员与角色、演员与观众之间都是存在间离的。他允许演员在表演中游离出戏剧,可以直接以演员或角色的身份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样,可以使观众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自觉地与演出拉开距离,而不会沉溺于其中。观众因此便可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对戏剧进行思考和评判。

这种观演方式与体验派是截然不同的,它要求演员与观众都要时时刻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客观处境,不能与戏剧的演出产生共鸣。彼得·布鲁克认为,布莱希特“提出‘间离效果’的出发点是对于观众的尊重,是有助于提高观众对戏剧行动的参与意识的。布莱希特正是出自对观众的敬重才提出了间离效果的概念,因为间离是一种休止的要求:‘间离就是断开、中断,把某个东西拿到光亮之下,让我们看一看。间离首要的是吸引观众亲自做出努力,接受他们看到的东西,并逐步对这种接受行为更加负责任起来’”。也就是说,间离要求观众和演员都尽可能地避免移情入戏,一直与戏剧演出保持距离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批评意识,进行一种批判性的观察。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中华国学经典:文心雕龙

    中华国学经典: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本书分上下两编,每编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总序等五部分。本书的文学思想是传统观念与时代思潮的集合。本书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反对南朝“浮诡”、“论监”的文风。同时,也有意于纠正文论“各照隅隙,鲜观衢路”的严重缺点。
  • 曾经栽下一棵树

    曾经栽下一棵树

    全书收录了作者近10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96篇,共分为红尘了悟、抒情岁月、心动记忆、浮影萍踪四个部分,作品集中展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足迹,文笔清新自然,内容深刻隽永。透过平凡小事,参悟人生至理;记录心路历程,激扬火热人生。
  •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老舍作为一个杰出的风俗(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世态画家,其散文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趣。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除了让人捧腹发笑之外,也让人从他诙谐幽默的文字中品味出生活的现实与严峻。
  •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分为一路的爱、最美天使、美丽城市、锋利的刀口、唢呐声声、旧时碎片六辑,主要收录了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光头美丽、受伤的白鹭、黄老师、董平柏老师等作品。《一块玻璃值多少钱》是作者的第四本小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最新的小小说作品和作者创作以来的最经典小小说篇目。
热门推荐
  • 论颜值的重要性:你好,苏傲娇!

    论颜值的重要性:你好,苏傲娇!

    宋欣,S市出了名的傲娇黄金剩女苏寒,整个E国都可以排上名次的高冷黄金单身汉当傲娇小姐撞上了冰山少爷,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强国复兴

    强国复兴

    拥有外贸业务员、键盘政治家、侃爷这三重身份的师思忠穿越到了清末的1890年,而他能够做的也就是一件事情了。“你说我要做什么?我除了反清,建立国家,然后再次把国家弄得强大,让中国这个强国再次崛起而已。反正每一个穿越到了清朝的穿越者不就是这么做的吗?穿清不造反,那个花套电钻啊!所以,不让我的那个花套电钻,为了不让读者失望,为了从读者那里弄些稿费,那我也都只能够反清,然后让中国再次崛起了,没有别的选择了。所以,小鬼子、老毛子、高卢鸡、约翰牛、山姆大叔,不是我要把你们打得如此惨兮兮的,是各位读者大大们要求的,真的不怪我我啊!”师思忠一脸憨笑的说道。
  • 数字仙人

    数字仙人

    这是全民修仙的时代,这是神祗遍地的年代,这是一个主角被NPC包围的世界。
  • 日本皇室:百代家国

    日本皇室:百代家国

    《日本皇室·百代家国》选择欧洲和亚洲具有典型性的几个皇室家族作为主要故事,以历史文献资料为素材,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系统挖掘、整理,以家族历史为主要剧情,以皇族重要人物为主角,由历史学家担当编剧和导演,来表演几出皇族历史剧。
  • 不灭大汉

    不灭大汉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当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来到这战乱纷飞的时代成为那大汉最后一名皇帝,还会让这些事情发生么?袁家兄弟:“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刘协:“吾乃大汉王爷!”曹操:“吾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协:“抢得就是你。”刘备:“吾乃汉室宗亲。”刘协:“我怎么不知道?”孙权:“……”刘协:“你别说了,你那本事还不如你那兄长。”孙策:“终于有人想起我了。”刘协:“有勇无谋之辈,比起吕布你还差的远。”周瑜:“安敢欺我兄长。”刘协:“你媳妇归我了……”汉旗指处,望尘逃遁!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吾刘协要再创一个大汉盛世,诸卿可愿助本王一臂之力?”
  • 二女联合:谁与争锋!

    二女联合:谁与争锋!

    一个是娇俏可爱却又腹黑至极,一个是美丽动人却又古怪精灵,那么,二人的组合,将是怎样的惊天动地?强强联手,强势穿越,迫阎王,整皇帝,没有什么她们不能干,只有她们不想干!到异地,二人又该掀起一阵怎样的波澜?迷倒万千少男少女的她们,又该找到怎样的归宿?【请来本文阅读,望喜欢--作者扣扣:3106203739】
  • 白起传

    白起传

    军界杀神,异界大陆。杀身成仁,白起尊神!
  • 带着二哈去异世

    带着二哈去异世

    我只是带着我家二哈散个步,不带这样就让我们穿越的啊!一醒来,自家的宠物狗却不知去向。小哈小哈,你在哪里呀?当然,其实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包括这只二哈。
  • 3个萝莉遇上tfboys

    3个萝莉遇上tfboys

    开学的第一天,三个好闺蜜碰上了最火的tfboys。他们之间会有什么进展呢!
  • 封神之助纣为乐

    封神之助纣为乐

    穿越了!居然穿越到距今3000年前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纣王在位时期。一个人穿越重生也就罢了!还穿越到一个穷困的农户家里。家里有老有小。既要通过努力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还要阻止封神大劫,不让家人受兵灾之苦。那我便誓要成为:巍巍大商,煌煌悍将!茫茫天道,吾来主宰!不一样的封神,不只是拼法宝看修为。有血,有肉,有情,更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