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800000018

第18章 转型期文化生态因素对电视新闻媒介的影响(1)

第一节 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生态逆转

——电视新闻媒介的视角转换

《辞海》(1989年版)对“精英”一词的解释为:“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与一般天才和优秀人才不同,在一定社会里得到高度的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有联系。”据此,精英文化可理解为是由社会杰出人物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其创造主体多为知识分子,他们主张社会的内在规范,为全社会确立普适的信念,提供高尚的精神文化产品,向民众传递社会理想和理性精神,确立价值尺度和审美标准。

与基于传统渊源,以深度、抽象、严肃、批判为特征的精英文化不同,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并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内容通俗易懂且具有消费性。如果说精英文化是一种旨在进行教化、引导、规范社会大众道德伦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文化类型,大众文化则以其广泛性、平等性和普及性,代表着一种社会平等和民主意识的蓬勃,是一种“肯定的文化”。

“文革”过后,百废待兴,拨乱反正,大变动、大转型即将开始。铁板一块的政治文化被打破,宽松的文化氛围带来复兴的冲动。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精英面对“十年浩劫”后落后的中国现实,燃起探索的激情和充当文化旗手的使命感,一旦重获主流话语权便开始“达则兼济天下”,对精英文化系统进行新的阐释和重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文以载道”,为解放思想和新阶段的历史使命鼓与呼。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内地的大众文化以引进港台的流行歌曲、通俗小说和电视剧为先声已掀开扉页,只是当时把握话语权优势的精英阶层对此持质疑和观望态度,观众在精英文化的引导下,并未大规模、开放地接受大众文化。当时的电视人也以知识分子的姿态通过屏幕传播着民族精神、理想主义和美学理念。由于电视技术和创作理念落后,中国电视人尚以传统的文化观念特别是文学观念来指导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理念先行、主题先行,落实到脚本先行,再在文字逻辑基础上拍摄镜头、编辑画面。电视新闻、专题片和纪录片作为当时主要的电视纪实节目形态,都反映着这种取向。在1978年以前,中国的电视不过是以图像的形式把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再传播,尚未形成独立的样式和特征。1978年以后,中国从国外引进ENG一体化摄录设备,解决了电视的声像同步问题,电视台录播和储存节目成为可能,节目播出不再受限于时空,这极大地提高了电视媒体的节目生产力。但新闻中主题先行的观念和浓重的宣传意味仍然存在。

画面常常作为解说词的图解贴上,“万能资料镜头”的使用十分普遍。

中国电视媒体的改革是以新闻节目为先导的——1980年,《观察与思考》创办,大胆地对社会敏感热点问题进行述评,电视的舆论监督功能开始显现。这一年,《新闻联播》开播四年,终于出现了有图像的国际新闻。从1984年起,“午间新闻”、“晚间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英语新闻”等纷纷出现,新闻节目的播出次数、时长以及时效性得到快速提升。1987年,上海电视台开办国内第一个大型新闻杂志节目《新闻透视》……不断增加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实践中积极摸索规律,电视的本体意识逐渐崛起。这期间,1986年中央电视台对《企业破产法》审议过程的报道可谓具有开创意义——“记者拍摄记录了常委各抒己见的讨论现场,即席采访彭真委员长和彭冲副委员长,就人大常委会的作用做了充分阐述。就内容而言,人大常委会就国务院的法律草案进行讨论,以典型事实说明人大常委会不是所谓橡皮图章,而委员们行使否决权又反映了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就形式而言,尽可能接近新闻源和现场,大量同期声结合人物神态动作赋予这则政务新闻全新面貌,现场感和真实感扑面而来,敏感的观众对此作出了久旱逢雨的反应,盛赞报道‘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开了新闻改革之先河’,‘以多年从未见过的真实声音、生动之画面、纪实采访的形式,消除了人们对立法过程的神秘感和不信任感’,‘缩短了人大代表与老百姓的距离’。”电视本体意识在采访报道中的逐渐明晰反映出新闻创作主体视角的转换——站在与观众平齐的位置替观众了解信息,尊重和满足观众的需求,而非高人一等的说教和说理。

专题片和纪录片也有类似的发展脉络:

1979年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合拍《丝绸之路》,中国电视人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国外先进的电视摄制理念和方法,比如跟拍、同期声的使用等等,但同时,片中对造型意识和唯美画面语言的刻意追求显示出强烈的文学性和美学引导意识,以至于在纪实方面反而有所忽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古老的长安》一集中,为了再现《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情境,专门找来演员扮演了这“回眸一笑”,这种彰显主体意识、图解文字的手法与日本NHK版本中多长镜头、同期声访谈等客观纪实风格比较起来,显得颇为拙劣。

之后的80年代,中央电视台陆续拍摄了《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黄河》等一系列大型电视专题片,共同特点还是突出思想性和唯美色彩,主创人员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民族文化意识渗透在节目中,不乏对观众居高临下的说教、引导意味,这背后暗含着电视人的精英优越感。比如《话说长江》“在对一种理想主义精神、情感的塑造和传递上,在对自然美和崇高美的追求上,达到了一个在它之前未曾有过的波峰。播出持续了半年之久,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是‘长江热’的坚实基底”;《话说运河》“组织了京杭大运河沿途四省二市的著名作家、艺术家,为他们所熟悉的运河某一段落写解说词……文化人的介入是运河创作者实现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如总编导戴维宇所言:“希望通过电视节目去追溯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志在表达中国人民创造东方文明的艰苦历程……去话说运河身上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散发出来的人情味与乡土气。”1987年的政论片《让历史告诉未来》“被誉为具有哲理和诗情的史诗”,1989年的《西藏的诱惑》编导刘郎赋予该片“视觉语言和解说语言以空灵深远的诗意”,到了《河殇》,画面完全成为解说的烘托和例证,全片充满“上帝般的说教”,欲把主创者的观点和情感自上而下强加给观众,精英文化意味甚浓。这种俯视观众的高姿态一方面源自知识分子文化地位的优越感,另一方面来源于媒介赋予创作者的特有权力。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消费者市场日渐壮大,依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成为市场社会的显规则,而非以往的指令性、计划性的生产和分配。人们开始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进行自主性选择,普通百姓的大众文化需求受到重视,且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在文化生态领域于是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而宣教色彩浓厚的“精英文化”却受到某种程度的排斥和冷落,变成了少数精神贵族的自我呓语。中国电视人在对电视本体省觉的过程中,创作观念发生转变,有意识地开发ENG的特长所带来的语言更新能力,《沙与海》、《望长城》、《广东行》等成为电视纪实语言转换期的应运之作,也都有着适应时代的人文意识和平视视角。比如《沙与海》中除了在长镜头中蕴含内在情感的经典使用外,解说也注重了与全片的协调,朴实的声音让人觉得平易亲近。《望长城》打破了先有脚本再拍摄、后期找补的旧规,并始终将声画作为完整的整体使用,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活本真。主持人的定位由拍摄之初的矫揉造作、喧宾夺主,到平视交流、从容自如,焦建成以质朴的形象和自然的举止参与进所拍摄的事件中,引导观众如临实境。

1993年,中国电视机拥有量从300多万台增加到2.2亿多台,民众购买力的不断提高实现了电视机的大规模普及,电视传播的社会受众基础形成。同一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改制,实施制片人制度和灵活的用工制度,电视栏目依靠自己创造利润生存发展。之后,制片人制被迅速克隆,诞生了《焦点时刻》、《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一系列以舆论监督为己任的电视新闻栏目。栏目化理念使节目的定位更加明确,针对观众进行“对象性”传播的理念在电视界成为共识,让观众便于各取所需获得新闻信息。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则是通过民众视点进行社会舆论的引导,不再是灌输和说教。央视副总编袁正明认为,这些改革都离不开彼时新闻思想解放的大环境。他回忆说,创办《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一方面是响应邓小平南行讲话,另一方面肇始于1993年初的电视宣传工作会议,时任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指示,“要创办一批新的栏目”。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视,娱乐风潮劲吹,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及其仿效者江苏台《非常周末》、浙江台《假日总动员》、山东台《快乐星期天》、广东台《欢乐有约》、云南台《快乐周末》……电视主动出击,掀起大众文化的狂欢。这一媒介狂潮对于中国电视中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化功能来讲,可谓是矫枉过正。由此所衍生的娱乐驱动力也从某种程度上促变了其后中国电视新闻的样貌。

跨越新世纪,电视新闻媒介也有了新的姿态和新的话语方式——电视新闻媒体不再以权威发布的平台自居,语言不苛求规范、专业,而是注重寻找沟通和服务的落点,对于政府部门发布的法规、政策、通告等,不限于原封不动地播报,而是增加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说明和链接。比如2008年,北京售车开始实行国Ⅳ新标准。针对这一消息,记者专门了解了北京车主的担忧——车辆出京可能不得不加外地加油站的国Ⅲ标准油,是否对车不好?然后找到专业人士讲解原理、解除顾虑。涉及“银行加息”的新闻也会以某位普通市民作为切入点,替他算细账,搞清楚国家政策、措施对个人的影响。有别于早先《焦点访谈》中那种居高临下、执行公务的政府脸,新生的新闻栏目如央视《新闻社区》里主持人会笑嘻嘻地给雪灾后结婚的人道喜,记者跟陪同孩子参加艺考的家长拉家常,更不用说地方台争相“亲民”的“三贴近”新闻了。这种平等的心态来自于越来越激烈的媒介竞争、越来越民主的社会氛围,也来自电视新闻人对自身角色身份认知的改变,以及采访技巧的提高。此外,通过热线电话提供新闻线索,通过网络和短信平台参与话题讨论,甚至加入观众参与节目评选等方式,新闻节目中的“互动”比例大幅增加。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转型是一个动态的生态过程,电视新闻媒介参与全程互动,视角坐标不断调整。作为现代社会的平民性文化,大众文化倚仗其广泛性、平等性和普及性从社会根源上消解了少数人的文化垄断,让人们有机会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进行“自主性选择”。

同时,电视的大众传播方式决定了它的大众文化属性,进入市场的电视媒体受制于大众文化引导下的世俗需求,更重视对个体的尊重而非对社会理想的宣扬。当社会精英和电视精英们对“文革”的历史反思告一段落,对进入新时代的理想主义激情喷发趋缓,在电视的本体要求和社会转型的驱动力之下,电视新闻的视角由高于大众、俯视观众徐落为融于大众、平视观众,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本回归。

精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对文明的传承、发展和建构都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还需仰赖一个精英文化结构来支撑,这决定了精英文化不会被大众文化消解,但精英文化在大众媒介社会的存续必须经由大众媒介的传播,这就使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和特色。在电视这一平台上,被“大众文化”化的精英文化获得了新的活力。比如《百家讲坛》的经典名著“说书会”模式和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的“群英会”范本。我们以《对话》为例稍作分析。

脱胎于上海《财富论坛》的《对话》节目登录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频道,自开播至今创下了两个“零”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以往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在晚11点后收视率基本为零的状况;另一个就是突破了广告收入在这个时段为零的纪录。可以说,该节目是一个将精英话语着陆于电视这一大众文化载体获得成功的范例。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热门推荐
  • 终极三国孙尚香的彼岸花

    终极三国孙尚香的彼岸花

    宇宙中有两种人,别误会,我说的不是男人跟女人,我说的是有特殊能力的异能行者跟没有特殊能力的普通人,我们称之为麻瓜。而在某个象限中,这里有十二个平行时空,在金时空,异能行者的的能力高低叫战力指数,铁时空叫异能指数,银时空叫武力指数,铜时空叫毁灭指数。故事就是发生在银时空,我们的女主角某天醒来突然变成银时空的孙尚香。
  • 守侯爱恋

    守侯爱恋

    在生命中,从未遇料…“有一天我会因为他的温柔,他的那简短温柔的言语而疯狂的守在他的身边”
  • 女性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女性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选择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性交疼痛、女性不孕、产后缺乳、产后腰腹痛、更年期综合征13种女性常见疾病,每种疾病的症状,原因,疾病调养和日常护理,书中都有详述;针对每一个病症推荐食疗方,并从穴位按摩、足底按摩或刮痧拔罐艾灸的角度给出家庭理疗妙方。
  • 初吻的清香

    初吻的清香

    做最好的自己,与最爱的人在一起,才会得到终极安慰。现代爱情需要的不仅是心动和真诚,还需要包容与主动。女生,你需要的是面对“三人行”的勇气,还有不放弃那个让你心动,给你甜蜜初吻的男生!她在故事里实践着这个道理。她是身世凄惨的小孤女,也是坚强淡定的女学神,她与一个富帅暖男的情缘神秘、虐心、波动不已而又执着痴迷。少女小恩有个小小心愿,想有一个哥哥,即遇到自己的“心动男生”,这日竟神奇地实现了,一个名叫杜进的富帅暖男宿命般地出现在她生命中。从此,小恩对杜进产生了少女特有的萌萌而痴迷的依恋。她希望杜进能做她的哥哥,温暖而简单地成长。但是她的心动男生却一次次成为她的心痛。
  • 约会要去必胜客

    约会要去必胜客

    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恋爱婚姻的种种现象,试图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各种让人心碎、心醉的状况,使读者能够更加正确地对待婚姻,能够得到更好的婚姻。
  • 雪陌离殇

    雪陌离殇

    花开彼岸时,只一团火红,如血,美丽,娇艳;花开无叶,叶生无花;想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彼岸花,永远在彼岸悠然绽放;此岸心,唯有在此岸勿自彷徨……她慕君汐与他的邂逅不过是一场童话,只道表面的美好,却不知内里暗藏的杀机。可谁又知,她慕君汐早已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面对深仇大恨,他该如何抉择,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还是生生世世的仇恨,亦或是天涯陌路人……
  • 都市守护使

    都市守护使

    阳光,机智,义气,果决是他的标签。秘境,罪恶,外敌,美女是他的遭遇。他能翻手覆雨,掌控乾坤,却对最底层的都市守护使乐此不疲......
  • 我的崩坏世界

    我的崩坏世界

    (论一个男人来到崩坏学园的世界发生的喜闻乐见)没人预料到那天【崩坏】会再度降临..从上个纪元延续下来的战争再次爆发了,【崩坏】开始制裁世界。一个叫李轩的宅被手机爆炸强制劝退,穿越崩坏世界,打打死士,刷刷水晶,出金光抽神器的故事,也是与那些少女们邂逅的故事..另外..他发现似乎这个世界的百合多过情侣......全世界都是百合,主角怎么办?于是一切从最初的长空市开始。妹纸不够,使魔来凑!(玩崩坏请入此坑!)大穿越改变人生,技术宅拯救世界!书友群:363441545
  • 武内天地

    武内天地

    云雾幻变,宇宙中间,武之极限,破而呈现
  • 数未苍穹

    数未苍穹

    光影蒂莲生,血饮染顷城。君之为卿事,穹尽换魂轮。惹宿生数世,断乱世复升。卿为君痴狂,知君为谁生.....天若乱了不要紧,心别乱了就行。各位看官,请守住本心,收敛心情。跟随我一起瞧一瞧,听一听,君墨和兮灵的事情。请问若是天要强制性改变了你的心,那你会做些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