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800000016

第16章 转型期经济生态因素对电视新闻媒介的影响(5)

行政体制中的电视新闻媒体依据政府部门的人事组织机制,记者和编辑等栏目人员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纳入职务给定的序列身份中。于是,形成一级一级对上层领导负责的组织结构。在这种架构中,多数主持人和记者只是作为新闻工种之一,和其他所有工种一样,被纳入电视台机构的日常行政管理体系。记者、主持人成为名记者、名主持人后,如果没有获得行政职务上的升迁,则无法获得更大的实际权利,从而面临“名”与“利”之间的不对等。行政职务的高低不仅关乎待遇,更涉及权力范围和说话的分量——通过干部级别的升迁实现身份价值的增量,这在等级严明的行政组织内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来自上层的诸多管制会使得记者或主持人在资源的调用上掣肘多多。

而职务的升迁往往意味着已然成名的记者或主持人有可能要离开原来打拼多年、炉火纯青的岗位,对于个人来说,可谓是掩藏起了“生命中的黄金”;对于电视新闻媒体来说,则是失去了多年积累的“人气品牌”。在这种层级组织架构中,记者、主持人以及其他工种的“老人”不断离开一线,或许是因为不满原来的工作环境跳槽换个东家,同时,新人不断闯进江湖,而新人必然带来新局面,这也是很多电视新闻栏目频繁换血和改版的原因之一。每一代新闻人中,堪称“灵魂人物”的人都是少之又少的,媒体用好了就有巨大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可以转化为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财富。而事实是,在现有的媒介生态下,如果名记者和名主持人本人没有坚韧的职业理想,恐怕不会在一线坚持太久。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西方的主流电视新闻媒体——在美国、英国等西方电视新闻媒体中,常见的新闻栏目组织结构是名主持人(名记者)中心制,系列工种围绕主持人(和记者)展开工作,共同对新闻事实负责。例如美国新闻节目“三大金牌主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的丹·拉瑟、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今天》的汤姆·布鲁考、美国广播公司(ABC)《今晚世界新闻》的彼得·詹宁斯,都是这样的灵魂人物,业内实践都在40年以上。多年的一线实践经历和专业操守把记者变成名记者,主持人变成名主持人。名主持人和名记者们有相当大的权限来选择新闻选题及其播出方式,只要不违背法律和职业准则,权力部门一般无权干涉其节目中具体的播报内容和工作流程。在这种以名主持人、名记者为核心的电视新闻组织模式中,名主持人、名记者所具备的职业品德、专业功底和人格魅力赋予节目以内在的生命力,节目则在一脉相承中保证了品质的长期维系和美誉积累,从而获得稳定的观众缘和收入源。

第二,工作人员来源复杂,难以符合产业管理规范。

由于其前“先入轨后完善”的改革策略,电视台用工来源和用工体制非常复杂,并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这造成在人事管理上只能凭借反馈与应急处理机制随时对改革的局部偏差进行微调,而很难有提纲挈领的举措从根本上加以改善。正如时任中央电视台人事办主任的杨晓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人事工作正处于从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期。我们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能游离国家干部人事制度的整体布局、事业单位体制的现状及广电行业的制度环境。”

新浪网新浪传媒频道曾就媒体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状况组织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在中国近百万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中,有43%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工资,没有工作证,没有记者证,没有社会保障。享受病假的只占10%,享受产假的只占7%。媒体更愿意雇用廉价、听话的新手,这些年青一代新闻媒体工作者生活在没有劳动保障的工作环境中,没有年薪和固定月薪,大量记者的收入主要为稿费。

中国现有300多所新闻院校,这也为记者低龄化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大量无偿的实习生源源不断地在媒体进进出出跑龙套。商业化媒体绝大多数实行临时聘用制,被聘用的记者大多来自各个单位,原先的身份或者是干部,或者是工人,或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他们的人事档案归属问题,目前很多媒体的做法是不闻不问,被聘用者就是被原单位除名也与该媒体无关。加上不与被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劳动纠纷,这些记者只能自咽苦水。新闻媒体自身就在侵害员工的基本权利,这样所谓的社会监督者和舆论引导者,恐怕很难确保新闻公正和维护社会公正。

在这样的媒体环境工作,记者的压力、不满和没有安全感自然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缺少生活阅历和专业积累的新手和实习生记者,在思维的缜密、深刻,调查、采访、报道方式的熟练方面都是远不及老记者的,而从他们手中诞生的新闻,意义和价值常常也是大打折扣。

松散的人事关系使媒体逃避了对记者的责任,而同时,记者也不愿对媒体的公信力、美誉度负什么责任,甚至会利用职务之便尽量实现个人的短期利益。记者基本靠稿费维持生计,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记者但求节目播出,失去严格标准的新闻报道难免功利和虚假。

2007年8月,中央电视台在三周内裁减了1800多名临时工作人员,相当于中央电视台员工总数的20%。人手的突然短缺导致电视台的日常工作陷入混乱。由于摄像师被清退,《新闻调查》栏目一贯的双机拍摄方式只好改成了单机拍摄。另一新闻节目的制片人由于栏目撰稿被台里解聘,只好亲自动手编写新闻稿件。为填充工作量减少带来的节目缺口,一些新闻内容重播的频率超过往常。据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主任讲,此次裁员的起因之一为新劳动法的推出,起因之二就是沸沸扬扬的“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一名电视台的临时记者能有如此大的胆量和想象力来炮制影响巨大的假新闻,一方面源于他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漠视——这种漠视关乎记者个体对媒体责任的否认,而这种否认也可视为媒体对记者个体身份否认的反作用;另一方面,是记者自身的功利诉求。在自己有限的职能范围内,为了及时得到并不长远的利益,宁愿冒险一搏。

第三,新闻生产受制于部门利益分割。

市场化的电视新闻媒介,代表公司和集团为利益而竞争。在媒体公司里,记者只占少数,更多的媒体人员是经理人员、广告人员、发行人员、销售人员,等等。这些在同一机构里朝夕共事的人群却有完全不同的职业诉求。记者代表着公众意见和社会正义,要以不偏不倚和无私无畏的态度对新闻事实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从事新闻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媒体公司(集团)里的经理、广告、发行、销售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则代表着利润,是“资本”精神的化身。二者立场迥异,很难相安无事,那么,多少总要有一方对另一方的妥协和附和。事实上,记者这一边相对要显得势单力薄。在商业运作的链条中,作为“新闻产品”的生产者,记者和编辑需要仰赖经营、销售、广告等部门给产品定价、升值和赚取回报,新闻栏目及其人员的基本生存保障也都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这里就有人力间的内耗,也是新闻价值的内耗问题。

第四,一体化组织结构缺乏产业分工。

国内电视台的组织结构是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产物,即前店后厂式的、集生产流通于一体的低水平分工的一个组织结构。全国电视业也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全国范围的生产要素的分工、交易市场,人力、劳动、资本、资源、节目产品等没有交易,没有流动。制度工程学告诉我们,先进的组织结构是日益摆脱自给自足、无分工或者只是在狭小的市场和组织内部分工,走向日益细化的、在更大和更高水平市场上的社会分工。

这种分工的变化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流通的深度与广度,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大大提升生产力水平。因此,我国整个电视业市场也就一直没有完成社会分工的历史使命,由此,也就缺少发达国家电视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通过制作与播出这样的社会分工,迅速形成电视产业发展所需的庞大而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从而为更大范围,如全球,和更高层次,如数字时代的竞争创造和积累资金与资源。

同类推荐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本书对“绥西屯垦”的历史渊源、组织管理、成效、作用、影响等内容作了研究,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做出了客观评价。具有史料价值及研究的创新性。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博览2

    中国历史博览2

    《中国历史博览》着重于引导学生探讨历史规律,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及从历史学习中汲取知识营养和智慧的兴趣。它既以生动有趣的文字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想像,又以极具历史价值的图片赋予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是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的典藏图书。
  • 大妖附身系统

    大妖附身系统

    短途突进?我有豹族大妖附身,山地密林能甩你八条街。跟我比跳高?这个也不欺负你,就用小爷第一个兑换的龙山兔妖吧,跳个几十米的别吓着你。前面大山拦路?看我附身火凤大妖;入海化蛟龙,海阔凭龙跃!这是一个小子,机缘获得一套大妖附身系统后的逗比快乐故事……
  • 怪物逆袭

    怪物逆袭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屌丝!最普通最平凡的那种!可是一张彩票改变了我的命运,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行。幸运的是我不用为了那几百块的房租愁了。不行的是我变成了半人半尸的怪物、而随着经历的越多我发现人比怪物更可怕
  • 御猎天下

    御猎天下

    大乱于世,妖魔四起。少年岳林如何踏风破浪,书写自己的传说。
  • 仙荒大帝

    仙荒大帝

    五万年前,第一魔祖征战修仙界被五大皇尊算计,魔躯被封屠仙海今世魔魂重生,化作仙魔大帝,逆天再战
  • 神战武尊

    神战武尊

    武魂,乃武者之根本,武魂之高低,决定武者一生成就。方家少主方昊,觉醒逆天武魂,从这一刻起,就决定他一生的波澜壮阔。“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雄,既然命中注定我躲不过这杀孽,那就让我来当这个枭雄吧。”
  • 妖孽总裁,宠一宠

    妖孽总裁,宠一宠

    “雪儿,我头有些不舒服,先上去休息了!这个聚会……”莫俊晖说。“嗯?那你赶紧去休息吧!这个聚会有我呢!你快去休息吧!不然一会儿没法儿上场了!反正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始呢!去吧去吧!你不用担心了!”沐雪儿温柔的说道。可谁知他是去要她去送死,重活一世,虐渣男,带系统,身后还跟着个250。“婆婆,快把您儿子领走吧!”“这可不行哦!我儿子领走了谁给我生孙子孙女啊!”谁告诉她这不是真的“老婆……你要接受现实……”某男欺身而上“不要……”
  • 每一个都是他

    每一个都是他

    每一个主角都是他,参不透看不破。生命中总需要点什么来怀念和希冀,只是解脱的尽头在哪里?
  • 武魔之战

    武魔之战

    羽凌是武盟三圣杰之一的羽行川和魔盟圣女洛沁心之子,他是具有武魔双体的千年难得一遇的人才。常年居住在牡蓝峰的羽凌因为魔盟圣女莫雨琦的出现而选择了下山,只是本着寻觅莫雨琦的心思的羽凌却一步步地走向了一个神秘的圈。随着复杂身世的展开,羽凌的命运似乎已经在冥冥之中被注定。羽凌邂逅了齐府千金齐语嫣,结识了指腹为婚的尹沫雪,寻到了朝思暮想的莫雨琦,可是三个女子的命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这注定了几个人无法团圆,无法相续未尽的情缘,而这一场凄美悲剧的制造者,却让羽凌百思不得其解。新奇惊险的经历,紧张明快的节奏;旷世咒语的牵引,末日预言的宣判,羽凌一行人能否逆天改命,重塑武魔大陆的历史?
  • 悍妻当国

    悍妻当国

    最悲剧的穿越,一座破城四面楚歌,无良父女把烂摊子扔给她。他是万丈荣光中高不可攀的大将军,本事兼腹黑。好吧,我求降,这烂摊子再弄烂点给你了,我的主上。担架上,她虚弱无力露出一抹无良笑意,想杀她?很好,让他舍不得她这个人才,让他爱上她,再将他弃如敝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