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500000039

第39章 传媒与政治的博弈(8)

媒体的压力,迫使陈水扁光是为自己“家里的事”就公开道歉了四次,并宣布了他的“三个决定”:“自清”、“革新”、“权力下放”,以及“一个决心”:“说到做到、坚持到底”。为此台湾《“中国”时报》评论道:“再多的道歉也唤不回台湾另一半人民对扁的信心。”台湾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对当局进行监督,发挥着社会喉舌的作用,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表达空间。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弱化了民众向政治体系施加的压力,起到了社会矛盾“减压阀”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借鉴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的观点,危机可以理解为是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景的汇聚。

在应对危机时,政党和当局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与媒体合作、控制新闻发布是处理危机的第二项重要任务。记者都有倾向性。他们会为哪些信息可靠,哪些不可靠作出判断。如果当局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记者就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信息加以报道,这些信息可能失实或道听途说,难免会造成受众的思想混乱。当局要尽快发出自己的声音。取得媒体对当局的信任不是把所知道的所有问题都告诉记者。核心的原则是根据当局的需要告诉记者,这样的信息要准确、详细。

2008年初,马英九在竞选过程中陷入“美国绿卡风暴”,事后虽做澄清,但台湾“中央社”评论说,民进党领导人参选人谢长廷连日锁定绿卡议题,追问马英九,让马英九阵营疲于应付。以台湾社会的民主程度,对马英九长女拥有美国籍以及马英九当年因在美读书、工作需要申请“绿卡”,应不至过于非难,事件只凸显马英九处理危机能力待加强。

据了解,马英九竞选阵营发言系统在“绿卡”议题第一时间,确实不知马英九及家人的“绿卡”持有情况,才发生这次说法出现漏洞的意外。外界认为,轻敌、误判事件轻重是马陷泥沼的主因。马英九应变能力是他在选前的最重要的功课之一。

(四)对公众政治观念的形成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

因为民众对政治的了解和认知通常是经由大众传播媒介获得,然后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因此,新闻媒体应该负起“导师”的责任,而且应该是“导正”而不是“导误”。政治传播在提高公众对社会事务认知程度的前提下,通过向公众提出共同的“议题”,将民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与全社会命运攸关的问题上来,并形成“焦点”和“热点”,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公众对这个问题的知晓度,同时有助于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和信念,并最终促成社会成员的共同行动。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台湾岛内“台独”的声音虽然不是绝对主流,但几乎所有的媒介对祖国大陆的报道都是敌视、对抗、诋毁和攻击性的。看到正面报道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如《大陆女偷渡卖淫》、《大陆男假结婚真打工》、《大陆春运光怪陆离》等等(政治方面的攻击更是不胜枚举)。台湾的电视、报纸、广播在几乎所有涉及祖国大陆的报道中,似乎已经预先设定了角度和方向,肆意对祖国大陆进行“妖魔化”。由于两岸交流了解的严重缺乏,处于这样的信息环境包围之中,台湾民众视野很难拓展,对祖国大陆更是知之甚少,并认定它还是几十年前那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地区。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台湾媒体对祖国大陆的报道渐渐趋于客观化,在引导民众树立对祖国大陆的理性态度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当日出版的台湾各大报纸纷纷以头版、专题、特辑等大篇幅报道北京奥运会相关消息,并发表评论。

比如,《“中国”时报》在头版的醒目标题为《京奥今壮丽开场》,并刊发了社论文章《京奥星空满旌旗文明共存是道理》,社论中说,此次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也就是说,中国可以借由主办北京奥运会昭告世人:21世纪中国不是要与人争强夺霸,而是经由决心与实践让多元文明的理想真正落实!进步多元的国际社会不能没有中国,同样的,纳入国际大洪流的中国对举世各国皆有利,所以,国际社会也须以善意和诚心迎纳中国。

台湾人喜欢崇拜英雄,对奥运金牌选手的追捧向来是如同对电影明星一般狂热,对于大陆著名的体育明星姚明、刘翔、郭晶晶等也非常喜爱。除非中国台北选手自己夺金,或是出现菲尔普斯这样夺取8金的超级英雄,否则台湾民众最关心、最注意的体育明星都是祖国大陆的金牌选手。从总体上讲,在台湾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媒体传播的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基于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它在一定时期也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体制层面仍有不完善,也会有狂热和盲从等现象的出现,矛盾在媒体上被夸张和渲染的现象偶有发生,这同样可能破坏台湾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因此,在肯定传媒在维护台湾政治稳定、推进政治民主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注意这种破坏性的影响。

个案解析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的媒体运用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于3月22日投票,开票结果,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与萧万长组合共得到超过760万票,得票率约59%,以领先对手超过220万票的优势当选台湾地区新一任领导人,同时,他们的得票数、得票率,均创下台湾实施直选以来的最高纪录。

媒体在台湾地区的选举中,一直扮演着相当有分量的角色。选举过程中,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阵营和以谢长廷为首的民进党阵营,都充分利用了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在民众中的宣传效应,而涉及选举的媒体讯息涵盖了候选人广告、竞选新闻报道、电视谈话性节目、电视辩论与媒体所呈现的候选人演说等等。

1.参选双方宣传策略对比

2008年的台湾,处在一个民心思变的时代。改变的民意,呼唤一个与旧体系切割、与旧时代迥异的新领袖,需要一个指向未来具有无限想象的魅力偶像。而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无疑是一场偶像派与实力派对决的舆论战。

国民党马英九凭借其一贯形象良好、清廉、活力、热心公益的政治形象,采取领导品牌策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方式,强化亲民的“好人”领袖形象。民进党谢长廷虽然与对手政绩接近,在外形及民意调查都不占优势的情形下,采取了挑战品牌策略,简言之,就是攻击策略。双方不同宣传策略的选择,贯穿选举的全部过程中。

2.媒体政治形象塑造对比

早在十余年前,马英九就开始着力打造自己的政治形象。每一年,他都会纪念某些特定的日子,并通过各种声援活动把自己塑造为“民主的捍卫者”和“人权斗士”;他年年“二二八”都会去慰问受难者家属,努力消弭台湾当地民众的历史悲情和仇恨;他在清廉方面近乎极端的做派,更是为他赢得清官的美誉。选战的最后时刻,谢长廷一度借西藏问题攻击马英九,但没多大奏效,除了马英九的危机处理外,最重要的是得益于他长时间在所谓的“民主人权”形象塑造上的苦心经营。马英九形象塑造最成功的是占据了“爱台湾”的舆论制高点,他用“呷台湾米、饮台湾水的新台湾人”形象破解了一系列诸如“香港脚”、“贵宾狗”的攻击。

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伊始,马英九作为国民党党内的新鲜力量就吸引了大量的目光。国民党和外地来台居民曾经以他们的身份优越,让中南部台湾当地民众自卑而自尊,2007年5月,为期十天的“青春铁马行”让马英九深入到台湾南部,当马英九学讲着蹩脚的闽南话,当他在中南部的农田里插秧挑肥的镜头和画面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时,中南部民众的回应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期,马英九完成中南部“爱乡走透透”之后在南部民众心中的形象更加亲民。

反观民进党,从初选开始就放弃中场。“排蓝民调”的初选机制,不仅无法在机制上推出可以蓝绿通吃的候选人,更重要的是其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民进党不准备推出一个“全民的领导人”,而只想推出一个只会维护少部分人利益的候选人,这种信号令中间选民噤若寒蝉。民进党潮水般退去的中间地带,正好让一“马”当先的国民党长驱直入。

3.抢占舆论阵地手段对比

为赢得选举,两个阵营都在媒体广告上投入了不小的本钱。马英九在选前关键时刻,强打一支电视广告“准备好了”,18位蓝军县市首长告诉选民“我们准备好了”,“台北县准备好了,嘉义市也准备好了,新竹市准备好了,南投县向前走!”简短有力的诉求、磅礡配乐,还有熟悉的台湾景点,贴近撼动选民的心。最后,马英九、萧万长、吴伯雄等三位国民党代表人物分别出现在电视画面上,表示“为了台湾的未来,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台湾一定要改变!让大家过好日子,这是我们的保证!”据TVBS报道,这支广告播出后引发热潮,成为全民口号。选后,TVBS民调显示,这次大选决定选民投票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中,“候选人爱不爱台湾”的选项仅有1%的比例投给谢长廷,“爱台湾”,这一长期以来民进党最有效的舆论武器彻底失效。

除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大战,国民党的马英九与民进党的谢长廷这两位参选人的“网络战”也打得难分难解。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两者相较起来,谢长廷的网站比较丰富、多元,马英九的网站则比较单纯。为了拉拢年轻网民的支持,谢长廷阵营想出新点子,在“型男正妹竞选网络后援会”的竞选网站上,打出“美女牌”(岛内的调酒冠军龚惠君),希望通过谢长廷外形上与“型男”的反差来争取支持者的选票,此外,还通过其他网络的转载,扩大点击率与影响力。马英九阵营同样不甘示弱,在名为“疯九”的竞选网站上,马英九的支持者制作了一系列动画短片,把英俊的马英九设计成了一个疯狂的新闻播报者,同时,网友可以在线向马英九提问,回答得不满意,可以向“他”丢鸡蛋,满意的话则可以送花、献吻、鼓励。两个阵营抢占网络宣传阵营的举动,主要目的就是争取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的支持。

4.危机公关能力对比

在与民众接触方面,国民党可谓一马先行,但在处理化解“危机事件”中的能力却令人忧虑,“特别费案”、“绿卡事件”等绊马索虽然成功解套,但已经牵扯了马英九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国民党方面虽有邱毅等“爆料大王”,但在“揭丑”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即使挖出了谢长廷身陷“线人门”的重大丑闻却也没有积极跟进,没有将这一事件的效应发酵、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在打击对方弱点方面力度不够,国民党疲于应对民进党接二连三扔过来的“泥巴”而忘记了“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的至理名言。对于不实的指控,马萧阵营大可采取“冷处理”的态度,将民众的注意力转移到经济政策、民生问题中,不安于和民进党“不分伯仲”的地位,主动创造、主导竞选过程中的议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国民党的地位、形象拉抬到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相对应的是,民进党恪守自己擅长的“摸黑抹红摸黄”战术,即便是子虚乌有、无稽之谈,也要以“乌贼战术”扰乱敌营混淆视听。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反映了双方的竞选风格和策略不同。民进党人指控马英九拥有美国绿卡、诬陷妻子周美青偷报纸、指摘副手萧万长在美国拥有大量地产……种种说辞很快在阳光底下遁于无形。通观民进党的竞选过程,“泥巴”居多,“牛肉”很少。在我们看来这种手法低劣的竞选伎俩简直不值一提,但在政绩乏绩经济衰退的境况下,民进党就是以这种竞选策略转移选民的注意力,以“公投绑大选”的伎俩,来达到其路人皆知的目的。

五、台湾传媒体制变革

当下,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地区,都处于社会持续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祖国大陆,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胡锦涛主席访法演讲中关于中国将积极研究和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承诺为标志,新闻法制建设有了新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讨论和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志,信息公开趋势明朗。在台湾地区,现代的民主政治为传媒提供了一个竞争性的、舆论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尽管政治格局存在差异,但是,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中,传媒如何在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间寻求平衡?尤其是在台湾,传媒被政党操控、假新闻、低俗节目泛滥等等,凸显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当局监管层面的,也有具体经营管理和媒体本身价值取向层面的。研究台湾当局管理传媒的合理作为、台湾传媒组织框架的优化、媒介产业的竞合之道,对于同样处于体制改革探索期的中国传媒,或可有所借鉴。

同类推荐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本书收录梁晓声先生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思想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其中《当交管撞上人文》等新作是首次结集出版。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热门推荐
  • 饿魔食物链

    饿魔食物链

    何为食物,又以何不亦为食物?何谓吃与被吃,是什么形成了的食物链。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乃宇宙中最不可改变的秩序——神除魔、魔摄魂、人吃百兽与万果、上等动物吃中等动物、中等动物吃下等动物、下等动物吃浮游生物与野草野果……这本是秩序的尊严铁则,就连神也必须遵守。但是,却有一生物,偏要打破它……吃尽一切,包括宇宙。==========新书上传,趁着暑假写的,帮忙顶一顶!《饿魔食物链》(PS:严格来说,这不算是异界大陆……)
  • 酒心巧克力之穿越

    酒心巧克力之穿越

    因男友的背叛,而穿越成为胆小懦弱的嫡女。她,因为承受了太多爱恨情仇,所以,这一世,她只要爱的轻松便好了。他,是万众瞩目的三皇子,却被一个黄毛丫头给耍了,怎能不气!楚樱,我方泽希定让你好看!却不想,在未来的某天,他竟喜欢上了她。【此文是宠文啊!男主角多样,别怪酒酒哦。】
  • 踏步修真界

    踏步修真界

    一个凡人家的孩子在一次被修真者杀了全家之后,踏上了修真界,开始了一个个属于他的故事,凡行境,入灵境,气化境,双丹境,元婴境,化仙境...一个资质平庸的少年如何一步步的走向强者,杀人,夺宝,复仇。修真界强者为尊一个薄弱的少年如何对抗比自己更为强大地敌人如何踏步修真界纵横修真界的?
  • 下一站爱情

    下一站爱情

    四个懵懂单纯的少女一同走进了大学校园,她们的大学、她们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林槿阁和苏阳,真心相爱却因前辈的恩怨纠葛无法牵手。夏爽与秦天阴差阳错却无缘,韩国留学生金正南又来到夏爽身边。罗箩干练精明、『仕途』平坦,但爱情之神却迟迟不眷顾她。校花美丽骄纵,却落入了错位爱情和放纵选择的漩涡…… 光阴似箭,四年的磨砺,她们都从稚气的高中女生,蜕变为成熟感性的女人。
  • 绝色狂妃:魔君请靠边

    绝色狂妃:魔君请靠边

    【已弃文】她是长公主之女,皇上太后疼爱的郡主,却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而她是21世纪十八般武艺加身的佣兵之王。一道天雷,她成了她,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废物?没事,封印解开甩你天才百条街,再来个个外挂,什么炼丹啊,炼器啊,符咒啊,阵法啊,样样精通。跟我作对?没事你嫌命长,那我就好心帮你一下,只是缺个胳膊少个腿什么的就不好说了,毕竟刀剑无眼嘛,你懂得啦。他拥有着神秘的身份,变态的实力。世人眼中残暴、凶狠、杀人不眨眼这些都是他的代名词。一场退婚风波,她遇见了他,从此,宠她入骨,爱她如命,为她倾尽天下也在所不惜,让她已经结冰的心重新活了过来。原来,他们的缘早在上古时期便注定了。
  • 我的恶魔酷王子

    我的恶魔酷王子

    她,蓝惜泪,在家是个听话的乖乖千金,可,在黑道上,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雨魅宫’的大宫主;他,尹熙夜,原本是个邪魅的花花王子,在黑道内,是‘邪魄帮’的大帮主,可是自从遇到了她,花心又而邪魅在他身上已不复重演。‘未婚夫’这一陌生的词在她回国后出现在她的脑海中,本应该不存在的东西却真真实实的像一部电影一样每天上演着。为什么她的命运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为什么她要承受这样的痛苦?!谁才是她的恶魔王子?!谁才能将她心中寒冷的冰封化解呢?!
  • 清尘泪

    清尘泪

    “得不到你,我便毁了能得到你的人,我得不到的东西,其他人也休想得到。”“我想保护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碰。”身材纤细的男子眉目间多了几分愤怒。
  • 绝天剑尊

    绝天剑尊

    掌落惊风雨,剑出泣鬼神!这是一个等级分明,群雄争锋的时代。这一天,楚原十五岁,一切从这里开始……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很牛叉的穿越:百花国的美男们

    很牛叉的穿越:百花国的美男们

    她看到了老板苟且之事而失业,亲眼看到男友劈腿而失恋,心情不爽与千年大树哭诉,一激动朝天大骂了几句被雷,劈回了古代的百花国,从天而降的她破坏了太子的同房花烛,差点被砍头。莫名成为宰相之女,哥哥说要娶她,国师之子说是她相公,太子要纳她为妃,突然出现一大堆的美男都与她有牵连,让她无所适从只想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