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400000007

第7章 译制的文化功能(1)

译制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围绕译制片的生产、传播以及消费而形成的译制文化构成了影视大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识译制文化的特殊性,对于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如果把译制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视为一个系统(即译制文化系统),那么,这个特殊的文化系统在整个影视文化大系统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这个系统里所有参与其生产、传播、消费等过程的活动主体又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文化价值的?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节 译制文化与译制主体

译制之所以是一个系统,是因为译制的生产和传播是有组织的活动,既要遵循专门的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又要受特定的语言转译、声音创作、社会期待等因素的制约;译制之所以是一种文化,是因为译制片的传播不仅产生娱乐消遣的效果,而且发挥精神文化的功能。遗憾的是,人们一般只注意译制片的消遣性,却往往忽视了其文化价值功能及其应有的严肃性。比如,社会上流传的一些外国影视作品的中文字幕非常粗糙,其中硬译、漏译、错译的例子俯拾皆是。这说明了加强译制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译制行为

前文已经讨论过,译制片的概念是发展的,最早只代表电影,后来包括了电视,再后来还涉及网络、DVD等,其中的主要共通性就是语言的转换。

然而,由于影视作品的语言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语言,是作品的审美组成部分,所以,译制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艺术化的转换,转换的结果必须保留原有的艺术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字幕还是配音,译制的语言必须跟人物的动作表情吻合,否则会破坏原作艺术的完整性,所以,译制活动是一种艺术创作行为。

译制行为的特征是系统性,因为完成一部译制片需要多个环节的统一,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艺术家的活动:翻译视之为一种有特殊要求的文学翻译形态;导演视之为有特殊组织规律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员则把配音看做是一门用声音进行表演的永恒艺术。可以说,一个译制班底就是一个创作集体,一部译制作品是整个集体的创造性的劳动结晶。译制艺术的理念也早已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二、译制文化

译制片能够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消遣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所带来的“异域风情”。然而,“异域风情”是译制作品的魅力,却不是“译制”本身的价值。译制工作不是原创,而是对已有的作品进行二度加工,所以是再创。作为译制的对象,引进的原材料需要经过适当的转译才能符合“国情”。

这里既有技术的需要(比如录音技术)、也有政策的需要(有关引进的法律法规),同时还有如何转译的艺术要求(比如译制脚本翻译的原则)。可以说,译制的基本矛盾就是既要尊重异域文化的差异性,又要适应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更要考虑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或者说译制的品质就在于既要还原原作所具有的“异域风情”,同时又要使之符合我国的“国情”并满足技术的、艺术的和政策的要求的张力。

译制的价值仅就一部作品而言主要体现在译制的各个环节之中,体现在译制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中。我国的译制片有着优良的传统。在过去的60年里,我国的译制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摸索前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打造自己的品质,不断完善自己的理念,执著地培育着一个越来越成熟的译制市场,形成了一个由专业机构、专职人员梯队、专门的学术团体(包括专门的网站,比如中国配音网、中国影视译制网)、大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如中国传媒大学译制方向本科课程)、发行销售网络,以及一大批支持、热爱译制片的观众群所共同组成的良性循环的、有机的译制传播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有独立品位、独立思想、独立话语规则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体系,或可称之为一个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群体身份、共同价值取向的译制文化圈。

正是这个文化群体的创造性的实践和思想观念的传播,加上所有“译迷”们的支持以及批评家们的鞭笞,使译制成为了一门专业技术、一种专门职业,成为美的追求、艺术的创作,成为影视文化的建设工程。也正是这种创造给译制片带来了独特的文化消费价值。

正如译制的概念具有宽泛性那样,译制文化也是宽泛的、多样的。因为译制片所涉及的对象不只是某一类作品,也不只是来自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内容,而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也就是说,译制的系统所包括的是相对于本土影视文化的所有外来的影视文化系统。那么,这个外来的系统对于我国的影视文化建设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不妨先从电视的节目系统分析。

按照胡智锋教授的观点,我国的电视节目文化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三大体系,即“本土化”体系、引进体系和对外输出体系。如果把电视的概念扩展到影视的范畴,那么,我国的影视文化也可分为“本土化”体系、引进体系和对外输出体系。正如胡智锋教授所说:“中国本土电视节目系统、中国对外电视节目形态、中国引进电视节目系统三个部分鼎足而立,构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完整形象。这三个部分相互依托、相互推动、相互补充,各具特色。”由此看出,译制文化代表的是引进的系统,是我国影视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译制主体

正如译制系统是整个影视文化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样,译制系统中的每个成员也是整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个成员互相依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体现译制的主体性,共同创造译制文化的传播价值。

就拿翻译来说,翻译的主体性不是绝对自由的,而是服从多方要求的结果。首先要忠于原著的本意,这就是翻译家严复所说的“信”;其次要满足读者的口味,做到通顺可读,也就是严复所说的“达”;最后还要重塑原作的格调、品位,也就是“雅”。译者从原著那里解读意义,然后进行二度编码,也就是用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再创造。但是,译者不是完全独立的,因为译文只有符合读者的审美习惯、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才能进入流通市场。

这就是说,译者主体性就不完全是单打一的行为,而是在传播的线性流程上表现为两度协商,即译者与原文本一方的协商,以及译者通过译文与译文读者一方的协商;从作用于文本客体的不同主体间的互动上表现为三方会谈,即译者、原文本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三方对话,体现出传播过程通过协商来达成一致的主体间性。

第二节 艺术加工与“屏幕魅力”

那么,译制艺术具有什么样的审美特质?或者说,译制的创作主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独特的译制艺术形象呢?译制要加工的对象是作品中的人物对白,而人物对白跟动作、音乐、音响等其他要素一样是原作中的重要艺术要素。配音的方式是完全性的置换——把原语撤下来,植入一套新的系统。很显然,这里的难度就在于这套新的系统要跟其他没有置换的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自然得不露任何马脚。这就是译制的魅力。电影译制专家陈叙一积40年创作经验,对译制片创作艺术作了高度概括:“剧本翻译要‘有味’,演员配音要‘有神’。”这句名言是对译制片创作者们艺术创作道路的总结,它揭示了译制艺术创造屏幕魅力的关键所在。

一、翻译的品格——有味

配音脚本是译制艺术生产的起点和基础。配音的活动其实是给外国人的嘴装中国话。译制脚本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决定配音的内容——说什么。

好的脚本的语言应该是生动的、有意思的、耐人寻味的,是跟作品吻合的,这样的“话”,大家才能听得舒服、听得过瘾,这就叫有味。影视作品是视听艺术,它的对像是观众,观众是通过翻译的语言与画面的吻合来理解和欣赏电影作品的。因此,翻译的语言必须贴近观众,让观众一听就明白。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听的语言不同于读的语言,必须考虑听觉效果,所以要向生活化、口语化靠拢。而且,外国的作品讲外国的事,对普通观众来说,有时会很陌生。翻译就要为观众着想,有时就要想一些变通的办法,争取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形象……许多优秀的译制片听起来舒服,其实有翻译“点化”之功在起作用。

艺术作品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风格各异,所以,翻译的语言还要贴近作品的风格。是悲、是喜、是厚重,还是轻快,作品的基本色彩必须通过翻译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让人能体会到原作的基本精神主旨。一部作品往往具有时代、地域、民族等特征,翻译的语言也应与之吻合,让人能够领略异域风情。

此外,电影作品的语言翻译还要掌握时空观念,因为一句台词的字数多少必须与角色的口型张合的时间长短相吻合。电影作品不像文学作品可以加注释,它的台词与画面结合,在银幕上瞬息即逝,这就要求译者按口型大小、动作节奏和角色表情在严格限制的范围内,选用恰当的语言字数,以表达角色原意。

总之,脚本经过反复推敲,获得了审美的属性,也就是有了“戏”的味道,这样的语言经过配音才具有感人的魅力。

二、配音的魅力——传神

影视译制的魅力在于其艺术性,而这种艺术性归根到底就是给外国人的嘴装上中国话。这类似于同声传译:人们看的是讲话人的口型,听的则是翻译的声音。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同声传译看做是集翻译、导演、配音为一身的译制艺术。如果同声传译的效果真的能达到“声画对位”、“声情并茂”的境地,那就是最完美的译制艺术了。

配音要把话说得自然、说得感人,就要努力做到贴近,做到“情真意切”,这就是传神。所谓“情”指的是以情动人,通过情感的投入来打动人心,不能假情假意、无病呻吟;所谓“真”指的是生活的真实,就像平常过日子那样,而不是虚华做作;所谓“意”指的是“着意”,就是把语言的内涵、潜台词表达出来,让人回味,而不是像一杯白开水;所谓“切”指的是恰当,就是把握火候、把握分寸,表现人物情绪和关系恰如其分,如果过冷,让人不快;或者过火,让人起鸡皮疙瘩。

衡量配音创作艺术质量的标准,需要看是否达到“还原原片”,使原片人物形象声情并茂、貌合神似,准确地体现人物形象和思想风貌,进而升华到心灵再塑的艺术境界。为此,演员配音必须要“有神”。这既是配音演员艺术创作的要求,也是永远探求的目标。

总之,配音译制是前台、后台的默契。翻译提供有“味”的台词,演员表演传“神”的声音。导演、录音等其他人员把这两个过程统一起来,共同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屏幕形象——声音形象,也就是译制的屏幕魅力。

三、译制的格调

译制的艺术品质还体现在整体的格调上。尽管译制的本质是给外国人的嘴装上中国话,但外国人千差万别,自然不能照搬模仿,因为那样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不能千篇一律,那样失去了艺术的差异性。那么,怎样做到一般观众既能理解,又能听得习惯、听得舒服呢?我国的译制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摸索,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家普遍接受的做法,那就是给外国人定型——当然是声音的定型,让人一听就能大致判断出张三李四(人物类别)和喜怒哀乐(情绪表现)这些基本信息。如果再加上翻译和演员的发挥,那就可能让人听出“味道”、听出“感觉”来,这样的译制作品就有可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当然,这里的定型不只是一个声音的问题,因为所谓的声音是人物的语言的声音,所以译制的基本格调首先由脚本翻译来设定,然后通过导演的权衡把握,最后由配音演员去发挥。

一般来讲,形象类型(声音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比如从地域划分,则体现为国家、民族和种族的差异性;从历史划分,体现为时代的差异性;从故事中的人物划分,体现为性格的差异性;从作品的特点划分,体现为原作风格的差异性,等等。

从传统上讲,整个译制的格调是通过行当化来体现的。所谓行当化,是指对作品的基调以及各色各类人物性格的基本定位,这需要翻译和配音共同来完成。首先,翻译,从语言风格上进行基本设定,然后通过演员的发挥,使人物的话语具有一定的基调和特色。这里的关键在于配音。上海译制片老厂长陈叙一认为,一部译制片质量高低,主要靠演员体现出来。在组建配音队伍的过程中,他采取先特约、试用,然后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把各种行当——犹如京戏里的生、旦、净、末、丑,逐个配齐。如邱岳峰(已故)、李梓、毕克、赵慎之、刘广宁、丁建华和乔榛等人各具特色的音色,就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

同类推荐
  • 影视表演教程

    影视表演教程

    本书分“表演概说”、“表演技术训练”、“课外延伸阅读”三章。内容有:关于表演、演员的素质、表演的基础训练、表演艺术术语等。
  •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本书用四十篇文章,分析了收藏在美、欧、日等国主要博物馆中的四十余件(组)文物。并将国外与国内、国外与国外、相关文物之间与单件文物自身被收藏的辗转过程,从而探索出前人未能解决的疑问。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本书分为仲尼梦尊帖、自叙贴、送梨贴跋、前后赤壁赋、草书诗贴、醉翁亭记、难得糊涂等七部分,内容包括:欧阳询书房夜话写神帖、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苏轼两次作《前后赤壁赋》等。
热门推荐
  • 亡者的咆哮

    亡者的咆哮

    为了一个谎言,他们冲破阻碍,来到整个空间的起源之地!毁灭!破坏!杀戮!他们所到之地一片狼藉!寸草不留!信仰!爱恨!战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无穷的力量和永恒的生命!地球!最终和最初的舞台!盘踞在世界底部的阴影!这里是埋葬一切的地方!这里也将是莫獠崛起的地方!亡者的咆哮将在末日之中回荡!诸君!为了生存!舍生!一往无前!PS:各位读者大大们,推荐、收藏、留言,至少留下一样吧!让地球知道有人看我写的啊!!!!太冷清了……………………
  • 怪物猎人之转生屠龙

    怪物猎人之转生屠龙

    当一个游戏的资深玩家不慎进入了真正的游戏世界,他是不是还能成为一个传说?在《怪物猎人》游戏圈里,徐博洋是有口皆碑的弩手,游戏的同好管他叫“屠龙者”。然而,穿越到怪物猎人世界的他,只是结云村的新手猎人DG。不再有宝甲神装,不再有销魂跑位,不再有顶礼膜拜,有的只是遍体鳞伤,冷嘲热讽,以及一次又一次的“任务失败”。我徐博洋,不,DG,终会再写猎人传奇!
  • 晚安,竹马大人

    晚安,竹马大人

    对蓝溪来说,与宋之寂一同长大是一件十分奇妙且幸福的一件事,宋之寂可以伺候她洗澡,吃饭,穿衣服,甚至连作业都可以承包了,简直是24孝男友好吗?好吧,她承认,宋之寂对她真的是非常的好,不过为什么,等到她长大,一切都变了!?为什么宋之寂总要让她帮他洗澡,吃饭,穿衣服?好吧,至少没有作业让她来做,她忍了!bug1.【“我们玩木头人不许动。”“来开始”“哎我认输”“为什么啊!”“因为..我看着你..心动啦!】bug2.【“你走丢了我怎么办”“报警就好了”“嗯?什么?”“抱紧就好了”】bug3【“我的择偶标准只有一个字。”“高?富?帅?”“你。”】
  • 我不是水无月

    我不是水无月

    如果她的离去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如果她的离去只是所谓的无法面对,如果你最心爱的女人只是因为自己一早就放弃而离开人世,回想过来,你会不会有把自己都想杀死的冲动?蓝幽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就算心爱的女人已经离开人世,也要让她回到自己身边,哪怕是地狱,哪怕是自己要放弃一切,坟墓为家,慢慢开始踏上救她的道路,何处是尽头?何处才是真真的家?昨天的我是否已经死去,今天的我是否只是新生的我?等我去到冥界的那个时候,我会想办法告诉你,我最爱的人。本书没有详细的等级划分,所以大家不要说谁谁谁不是谁谁谁的下属吗?怎么在这里却是平等呢?放弃以前的观念,接受这部现实与虚幻结合的爱情吧。
  • 恶魔来袭:甜心你不要跑!

    恶魔来袭:甜心你不要跑!

    【有惊喜~】姚芊芊和厉臣风发生的事情,使有情人终成卷著!但却困难重重,怎么办呢?【坏笑】
  • 绝世凶兽

    绝世凶兽

    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秘未知,一代武学大师因为练功出错死亡,却投身进入到了一个还没有出生的蜥蜴身上,结合人的智慧加上蜥蜴的天赋,从此以后,蜥蜴所过之处,万物臣服,蜥蜴进化的终极是什么,是黄金巨蟒还是狂暴恐龙,试看它如何一步步迈上进化的巅峰,凶霸天下!在此承诺,此书不会化形,希望各位多多支持!
  • 某路过的人类

    某路过的人类

    他是家族中的废物,他失去了自己的姓氏,在遇到她之后,从此世上再无废物李路过,只有魔帝路过。新人新书,希望读者能喜欢
  • 狂倾天下:鬼魅帝妃

    狂倾天下:鬼魅帝妃

    她本是丞相府的大小姐,然而经脉被封,容貌被毁,日日夜夜遭受唾弃,活的连下人都不如。她是杀手界的王,上天堂下地狱,能从阎王手里杀人,然而却被男友和妹妹背叛。当她穿越成"她",一手使针一手下毒,庶妹姨娘白莲婊什么的毁你容,破你相,让你下嫁痞子。他高贵冷艳,绝世妖娆,却唯独对她柔情似水,百依百顺。"倾儿,我把天下送给你可好?”
  • 螺旋之恋

    螺旋之恋

    人总是习惯去做些理所当然的假设,比如怀北,以为医生见惯生死,固然能举重若轻地面对分别;以为时间可以褪色一切,记忆自然抵不过海马的斑块缠结;以为好久不见,不如不见。比如璃秋,以为舞台的灯光,可以成全相认;以为相守的余生,可以弥补缺席的过往;以为我不去,你会来。南京,香港,台北,本拿比,用生活在别处的时光,终于明白:见惯了别人的大生死,却依然处理不好自己的小别离;岁月可以退化海马,长期记忆却最难磨灭;尽管不再见,却会常相念。灯光太刺眼,容易看不清;活在过去打败时间的人,才是世间最大的情敌;原来你不来,不是因为下雨。
  • MEGE:初心不变

    MEGE:初心不变

    张梓霓,典型白富美,俗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放着庞大的家业不继承,非跑来韩国当明星;韩尹汐,一般小说中标准的女主,长相甜美,声线优秀,身边美男成堆(EXO),第一天面试就钓的男神;朴幼雅,一直被贴着翻版女GD的标签,不过即使身为VIP,她也从未模仿,这是缘分正巧,时间正好。(洛小花:内有exo,Bigbang,写的不好行星饭VIP表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