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硕瑞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语用学及话语分析中关于语音语调的理论,包括语音学、音段和超切分音段以及语调功能种类的研究,指出当前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的问题,即过于强调单音正音,根据传统语法句子类型规定句子的语调、重读单词和意群停顿,而忽视了在真实的交互语境中,句子的语调、重读单词的选择和意群停顿会根据话语者的意图变化而变化。由此本文建议在语音教学中应加强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调分析,将语调的语法功能、情感功能、信息功能、强调功能、语篇衔接功能和身份指明功能应用在语音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语篇分析、语音学、语调功能
一、引言
2000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明确指出了英语语音课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和语调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本课程要求以学生练习为主,从听辨音、调能力的培养入手,将听力、发音与口头表达三方面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既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又注意活用练习。教学内容要求突出以下几方面:(a)英语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综合训练;(b)英语的单词重音及语句重音的基本规律、表现形式、表意功能的讲授与训练;(c)英语语流的节奏规律、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强/弱读式的训练;(d)英语所特有的语音、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
《大纲》已详细提出了语音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强调音素正音及模仿,忽视语调结构、功能和实际交际中运用的现象。本文力求通过回顾语用学话语分析中关于语音学和语篇语调的理论,提高语音教学课堂上语调在语篇中的教学效果。
二、语音学的定义
语音学(Phonology)的研究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Pennington(1996)认为语音学是语言声音模式的研究或说话者发音模式的研究。当谈到语言教学中的语音时,Seidlhofer(200)将语音定义为实现交互语境中的意图而产生的重要声音。两位学者都指出了语音学是声音的模式,但后者强调了语音在语境中的功能。这样就涉及了语音教学中的可理解性。
很多学者认为语音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可理解性。Jenkins(2000)主张在尽可能地模仿说母语的人之前,语音教学的目标是在非母语者中达到可理解的目的。Kenworthy(1987)给可理解性界定了操作性的定义,即听众能够准确辨认某个特定说话人的语言。他进一步阐述了可理解性的目的:虽然外国人的发音和节奏未必准确,但听众仍能不太费力地与母语话语者的发音相匹配。
语音学包括了音段和超切分音段(segment and suprasegment)。Celce-Murcia和Olshtain(2000)认为,音段是指单个的元音和辅音,而超切分音段是指语句中各音段连续体之间所表现出的区别性语音特征,如语调重音、音高、音渡、语调等。超切分音段在交际活动中可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化,使话语呈现不同的韵律特征。超切分音段不仅具有句法功能,而且对表情达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rown和Yule(1983)认为语言交流的目的分为处理和交互处理(transactional and interactional)。处理指的是内容的表达,而交互处理指的是关于社会关系和人的态度的表达。
Dalton和Seidlhofer(1994)强调了这两个目的,他们认为话语的目的就是用来开展业务或提升社会关系。这两种目的在语音学和口语语篇中尤其重要,它们能使话语者在交际中找到重点并使听者理解话语者的意图。
三、关于音段和超切分音段的研究
过去,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语言教学者都过于强调音段的区分,例如在语音课堂中常常让学生分辨/i/和/i:/,如ship/sheep,sit/seat;/e/和/ei/,如get/gate,let/late等等。但是近来这种传统语音教学方法的效果遭到很多学者的质疑。Cohen(1977)认为单纯教授音素不能满足交流中理解的需要。Morley(1991)指出在没有交流的语境中训练音素正音是没有实际意义的。Seidlhofer(2001)指出教学的重点应从反复的机械练习转移到有实际交互语境的语言交流活动中来。从最近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音段和音素正音对交流中的理解性并不是最关键的。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超切分音段的研究。Brazil et al.(1980)指出口语语篇中交际功能的意识在不断加强。Celce-Murcia和Olshtain(2000)认为超切分音段在恰当地表达话语者的意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从重音和语篇中的语调两方面来阐述其重要性。
1.单词重音和音律重音
首先来区分二者在口语语篇中的不同功能。McCarthy(1991)将单词重音定义为它们独立发音,不受语篇的影响。Brazil(1985a)指出重读音节是指在语流中最明显的音节,话语者发出的相对重要的音节,声调也比周围其他音节要高。McCarthy(1991:95)给出了具体的例子来描述二者的不同。单词Japanese的重音在第3个音节nese中,但由于话语者根据语境进行重音选择,有时音律重音会和单词重音不同。当单个单词放在语篇中,单词重音就可能发生变化。例如,A JApanese SHIP-owner’s been KIDnapped.单词重音因话语者强调意图的改变而变为重读第一个音节。
2.语调
Dalton和Seidlhofer(1994)认为语调是通过重要声调变化的选择实现的。关于语调的功能,Halliday(1970)认为语调的功能之一是标记话语者表达的新信息。Underhill(1994)认为语调是话语者态度和语法的标记,他指出,有一小部分普遍句式和基本的语调相对应,如,wh开头的问句都是降调。这种功能能够帮助听众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同时也帮助话语者组织自己的讲话。
Crystal(1987:171)具体列出了语调的六种功能。
(1)感情功能,如表达兴奋、惊奇。
(2)语法功能,例如Richard phoned.降调表示陈述句,Richard phoned?升调表示疑问句。
(3)信息功能,表示哪些信息是已知的,哪些是新的信息。
(4)文本功能,例如在新闻播报中表示不同的段落。
(5)心理功能,语篇的组织,哪些是更容易记住的信息。
(6)索引功能,个人身份或集体身份标记。
Dalton和Seidlhofer(1994)又详细列出了语调在语篇中的作用。
(1)语调可以表示语篇中的话题和重点内容。
(2)语调在介绍话题的开始和结束时的功能比词汇还要重要。
(3)优秀的话语者能够通过语调的改变来表示是否继续或结束自己的讲话。
(4)语调可以帮助参与者定位自己在话题交互中的角色。
Dalton和Seidlhofer(1994)总结了语篇中语调的两项关键的功能。一个是帮助话语者在交谈过程中建立相互的关系以及在讨论中建立对题目的看法,另一项是在交谈过程中,帮助话语者建立共同的观点以使对话顺利地进行。
四、教学应用
语音语调在语篇中的功能对实际语音教学有着重要意义。Dalton和Seidlhofer(1994)认为音素相对容易讲授,但在交流中的作用也相对次要。而语调和节奏对于交际至关重要,但也最不容易在课堂中讲授,因为缺少真实的对话交流和语境。这就为语音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他们支持在语音课堂中结合使用两种教学方法,即从下至上(bottom-up)的教学法来教授音素,从单个的元音、辅音再到语调,和从上至下(top-down)的方法来分析语篇中的语调,先保证语篇交流的目的,再进行单音正音。两种方法互相补充,单独强调任何一种都是过于片面的。
Allen(197)更加详细地阐述了语篇分析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1)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几种主要的句型。
(2)提醒学生注意区分语调系统和标点停顿系统的区别。
(3)指导学生区分单句中的多种语调所表示的不同语义,而在语篇中,只有一种语调能准确地表达话语者的意图。
(4)教授学生通过话语者的重读音节和语调,在语篇中猜测话语者的意图。
Celce-Murcia和Olshtain(2000)再次强调,在语音课堂中,无论教师组织任何活动,包括朗读语篇段落、练习对话、进行真实的角色扮演和演讲模仿,教师必须让学生练习节奏和语调,使学生注意观察和掌控节奏及语调的变化,以提高他们整体的口语水平。
在我们日常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采用从下至上即bottom-up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矫正学生的元音和辅音,而忽视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来理解话语者在整体语篇中的意图。在今后的语音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语调语篇功能的意识,教师应更多地采用真实交际中的语言材料,如对话和交际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语调的功能,尽量减少孤立的句子和单词。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解释语篇中语调的功能,而不仅仅是枯燥的重复句式练习。下文将综合各位学者总结的语调功能,举例详细讲述其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