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300000061

第61章 现场2(16)

从此,“东坡赤壁”成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有的人文专有名词。

苏轼活的就是一个信念,一种理想。他的人生信念、自然观念、社会理想,同样生动地表现在广为传颂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里。围绕着赤壁之夜而铺排开来的这两篇赋,有说理,有写景,有叙事,都是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宇宙的透彻感悟。经过几年来的大起大落,尤其是经过黄州这儿年的痛切反思,苏轼的思想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他在对天地万物与人的关系的参悟中,进一步获得并且巩固了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观,使精神世界得到了救赎与解脱。

大江东去。900年前,苏轼和朋友们荡舟于赤壁之下,朋友常常羡慕这条永不止息地滚滚东去的长江,常常为人生的短暂而发出深深的悲叹。苏轼这样对朋友说:“你没看见江水和月亮吗?千万年来,江水总是这样日夜奔流,却从没见长江流逝掉;月亮总是这样由圆到缺,却从没见月亮有所增减。自然界和人一样,有变动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从变动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每一个瞬间都在变;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的存在又是没有穷尽的,始终没有变。你又何必去羡慕长江和明月呢?”这真是大彻大悟的“大我”之见,“真人”之见。不必沮丧,无须叹息,物我浑一,生命长存。长江边上,站立看一个温和亲切、自然率真的苏东坡,一个超越世俗、充满智慧的苏东坡,一个宁静淡泊、乐观光明的苏东坡。人们看到,长江边上还站立着、行走着一个文化的赤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浣溪沙》词,正是苏轼在黄州时写的。这首词里,苏轼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浑身上下充满了勃勃生机。

中原千里,晨烟四起,雄鸡报晓,大地已是一片曙色。苏东坡披衣起床,推开窗户,轰隆隆的涛声与朝霞一起涌进屋来。

赤壁,骄傲地屹立在霞光里。

大江东去,大江东去……

第七集

[画面依次为:黄州雪堂、东坡旧迹等;美丽险峻的庐山全景、香炉峰;石钟山,石钟山下的滔滔江水;古金陵城,王安石半山堂遗址等。]

解说词

苏东坡要离开黄州了。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的一天,久已读不到苏轼新诗文的神宗皇帝在一次与众朝臣谈话时,问起众人:“苏轼可与哪位古人相比?”大臣回答:“颇似李白。”神宗说:“不然。李白有苏轼的才气,却没有苏轼那么深厚广博的知识。”也就在这时,黄州突然传来苏轼病重去世的消息,神宗闻之,大为惊痛;可是没有多久,又有消息证实,这只不过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谣言而已。神宗这才松了口气,放下心来。就在这失而复得的一惊一喜之中,神宗掂出了苏轼在自己心中的份量。他明白,像这样一个天才出生在自己的朝代,那是上天对他这个皇帝的眷顾,是作为一个人君难得的福气,而现在那天才已经在黄州被贬谪那么多年了,自己折磨得他也够了,要杀他的傲气也杀得差不多了,再这么关下去,那自己这个一向自诩为明君的皇帝,只怕要让后人唾骂。

元丰七年正月的一天,皇帝突然手书一扎:

“苏轼黜剧思咎,阅月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

诏令将苏轼改授汝州。

初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黄州的大地上,又一个春天来到了。所有的一切都在快快乐乐地生长。苏轼漫步在东坡之上,蹲下身来仔细地拨开一丛禾苗,目光里满是欣喜。这里是他的家,眼前是浇灌着他的汗水长大的一棵棵庄稼,他此刻无比热爱这个家,热爱他的东坡。就在这时,朝廷的诏书到了。

接到诏书,苏轼百感交集。世事如棋,自己只不过是局中的一粒棋子,随人摆来摆去。随着年岁渐高,苏东坡已对风波无定的官场心生惧意,想真正歇下脚来,在黄州终老天年。没想到皇上现在又想起了自己,而且还下了那么一份诏书。皇上没有忘记自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作为一个臣子,还有什么比这更暖人心的话吗?尽管黄州已经住出感情来了,但汝州毕竟离京城要近些,物质条件也要好些,皇帝一番好意,也不好太推却。万般不舍之下,“走马兰台类转蓬”,苏轼还是离别住了六年的黄州,踏上了去汝州的路途。

这一次,东坡并不着急,带着儿子一路游山玩水,尽情赏略沿途风景。因为与子由分别日久,兄弟情深,东坡计划顺路去筠州看望兄弟一家。

到了九江,这里有诗人仰慕已久的庐山,庐山位于浔阳县东三十二里处,古已有名,是一绝美的去处。既然到此,岂可不游?这天一大早,苏轼和参寥、刘格等人相携着登上庐山。但见奇峰异石,山谷秀美,五步一景,十步一画,景随形换,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苏东坡在这里一连游玩了几天。也就是在这里,他写下了那首颇富哲理的小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强调亲身实践与反复的接触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以生动形象而又短小精辟的语言表现了苏轼在认识论上的见解。经年的修持显出了哲理的光芒,他追求包容万端的开放心灵,超越了自身狭隘的视野,更客观、更全面地观照事物,理解人生。东坡此诗一出,以前或以后诸多描写庐山的诗词尽皆泯然不显矣,人们再上庐山,记起的只有李白《香炉峰》和苏轼的这一首《题西林壁》。

游完庐山,东坡和儿子又来到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这里有一座很有名的石钟山,但山名的得来却一直被苏东坡视为一个疑案,他不认同郦道元关于石钟山是因潭水中水石相击声如洪钟而得名,也不赞成唐代李渤所讲是因为两块石头被敲击时其声似钟鸣而获名。东坡非要自己去考察一下。这一夜,月光如银,江水滔滔,滚滚东流而去。苏轼带着儿子苏迈,乘一艘小舟来到江边绝壁之下,夜访石钟山。耳边,江水的涛声缕缕不绝,岸上怪石嶙峋,形如鬼魅;夜间崖石里的枭鸟发出了一阵阵怪叫,令人毛骨悚然。一行人感到有些害怕,心里发毛,正想要返回之际,突然间,“大声发于水上,噌宏如钟鼓不绝。”鼓起勇气驾船到发出声音的地方察看,“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原来是潭边山石多隙,波浪冲进石缝,水石相搏,击打出钟鸣一样的声音,石钟山由此而得名。东坡为此撰写了著名的《石钟山记》,又一次显出诗人认真而率直的个性,万事都要寻个究里。石钟山也因此而更加名声大振。

这样一路走一路看,经池州、过芜湖,再到当涂,于六月底,一家人水陆颠沛,终于到达了金陵。也就是在这儿,发生了一件中国文学史上值得记取的大事,这一年,苏东坡和王安石见面了。

此时的王安石已经退休多年。昔日叱咤风云的一代名相,现在成了一个退隐江湖、不问世事的员外郎,静静地守在金陵的老家里。这几年来,蜀犬吠日望中原,已是风物暗换,时光流转,王安石便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已经回天无力。熙宁九年,长子王病逝,王安石遭此打击,更是大病一场。病好之后,时人常见他只带一两名僮仆,骑着一头毛驴,目光恍惚地踯躅在旷野里。

苏东坡被贬黄州多年,王安石时时关注着这个在政见上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当代英才。抛开政见不说,对于苏轼的才华,王安石一直是非常欣赏而且引以为同类的。每当碰到有人从黄州来,他都要问:“子瞻近日有何妙语?”一日,有朋友带来苏轼的新作《胜相院经藏记》,朋友对王安石绘声绘色地讲起,此文乃是东坡在临皋亭夜半醉梦而起,一气呵成的杰作。王安石读之再三,不住称赞:“子瞻,人中龙也!”

现在,苏轼就泊舟于金陵,乍闻此信,王安石又高兴,又感慨。尽管两人过去曾经有过十分尖锐的对立,但是转念一想,当年的争执双方都是出于公心,与私人恩怨无涉,东坡江湖漂泊多年,自己也在渐渐步入衰朽,能与他晤一晤面,那是多么难得的机会!王安石兴奋极了,来不及更衣一身便服去江边迎接苏轼。

东坡正在舟中,远远看见王安石奔来,一别十四年,当年英姿勃勃、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如今已是这样孱弱的老人了!苏轼一阵鼻酸,下了船迎上前去。两人执手相看,心潮起伏,一时无言。

半晌,东坡回望自己,笑道:“荆公见谅,苏轼来不及换衣,竟以野服来朝见大丞相了!”

王安石朗声笑道:“礼仪岂是为我辈而设!”

十年隔阂,顿时冰释。两个同样伟大的人物,两颗同样宽宏的心灵,在金陵江边融到了一起,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段文人之间难得的相互体恤、相互仰慕的佳话。

苏轼在金陵足足逗留了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成了王安石家里的常客,频繁出入于半山园中。甚至,在王安石的劝说下他还打主意就在金陵安下身来,请求皇帝让自己在此养老。然此事没有办成。八月十四日苏轼离开金陵,特地到半山园与王安石道别。王安石十分不舍,分外伤感。苏轼离去后,他久久沉浸在忧郁中,对门客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画面依次为:江水,不绝的江水。常州苏轼故居。北宋都城开封旧景,苏轼在京城所作诗文书影等。]

解说词:

东坡足足在路上走了一年多。说实话,他实在不想去人生地不熟的汝州,一路上表请求皇帝另外安排地方,自己也考察安居之地,每到一处便着手求田问舍,准备安下身来。后来,他选中了常州的宜兴,向皇帝呈上《乞常州居住表》,希望朝廷能够批准。元丰八年(1085),东坡才得到朝廷诏令,准许他在常州居住。

五月,东坡一家舟车劳顿,好不容易到达常州。在众人的帮助之下,东坡觅得一处房舍,倾其所有买了下来,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搬了进去。这天晚上,东坡月下散步,到一村落之中,却听得一老婆婆在灯下悲哭,问其情由,竟是不肖子将祖上仅有的房产卖了出去,如今上无片瓦,居无定所,因而哭泣。东坡再一细问,老婆婆的祖屋竟是自己刚刚买下的房子。苏轼想了一想,拿出房契凑到灯火上点燃,告诉老妇人,自己就是买房的苏学士,现在把房子还给她,然后将那儿子叫来,把房子退给他,一个字也没有提到钱的事。

第二天,一家人又搬出了只住了一夜的房子,另外租了一处民居住下。积蓄都已经花光,苏轼再也没有钱买房子了。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年号元。元年六月,苏东坡接到朝廷诏书,诏令他以朝奉郎起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军州事。六年闲废的贬谪生活暂告结束。

在登州不到一年,苏轼又奉诏回京,开始了他一生中官阶最高的宦海生涯。

先是礼部郎中,半月后,升任起居舍人,“曾未周岁,而阅三官”,第二年,再升翰林学士兼侍读,成了年幼皇帝的老师,官居三品,好象一条青云之路,从此铺开。但是,检阅苏东坡,我们发现在居京官的三年时间里,他并无多少传世文章出现。

如今不同了,现在的苏轼身居高位,整日交游契阔,诗酒酬酢,诗人忙得很。官场与民间毕竟不同,政治的一面在诗人内心占了主导主位,诗性和灵感被挤到了一边。过去,无论在黄州还是苏州,只要远离政治,他尽可以在文学诗词的领域里纵横驰骋、乐而忘返,在那里,他可以主宰一切。但在政治领域里,他却始终是一个不合时宜者,处处碰壁。元之后,朝中主政是司马光。就像当年反对新政一样,如今的苏东坡又反对司马光和高太后复旧。这一点,连力主起用他的高太后也大为不解。

在朝中与司马光政见不同,相互之间格格不入,自己的观点根本得不到司马光的理解,这使苏轼很感气闷;繁忙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闪失的宫廷教师职责,又使得他的空闲时间大大减少;再加上目前生活安乐,内心缺少冲撞,文章憎命达,创造超时空杰作的条件没有了,闲下来时,不是呼朋引伴,就是作些吟风弄月的诗句,很少有真正发自内心的佳构。这个时候,他开始怀念那些在黄州、杭州等地尽管是贬居但却悠然自得的日子。写不出好作品,心灵焦躁而烦乱。他孜孜以求,大谈写文章的乐趣:

“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也。”

苏轼回来了,朋友们又啸集在他的身边。他的文章诗词,他的风趣机智,他的精神世界,都那么强烈地吸引着大家。作官之余,他把许多精力都放在了与文朋诗友们出游寻乐、吟诗作对之上。也只有徜徉在诗友们之间,他才感到一丝恬然惬意。一时之间,苏轼俨然成了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苏门四学士”也应运而生。不仅在朝内人人争读东坡词、个个爱载“子瞻帽”,就是在辽国、西夏、高丽等地,三苏的文章诗词也流传甚广:“谁题佳句到幽都,逢着胡儿说大苏”,连外国使节在出使时也以能随口引用苏轼的诗词而为荣。苏东坡的声誉达到了顶点。

这时,他还能与弟弟子由同殿为官,兄弟俩日日相见,不再像过去那样聚少离多,天各一方。每天下朝之后,苏辙总要顺道和哥哥一起回家小坐片刻,有时候谈谈诗书,有时候看看子侄们读书写字。回想当年“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零落时分,兄弟俩都感到了眼前安宁生活的可贵。家人们也不再颠沛流离,夫人王闰之也能专心地念她的佛了。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时刻,苏轼也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超然:

“江湖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

——《和子由除夜色日省宿致斋三首》之一

随着年岁渐长,苏轼向上之心日淡;加上官场又艰险难测,他感到这个官当得越来越无味,于是,更加向往陶渊明:“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岂独好其诗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他认为,只有像陶渊明那样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得已”,而不如此,就是失掉了自我。他一生喜欢陶渊明,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但是向往归向往,此刻却是圈在官场里脱不得身。而且,后来更是与程颐兄弟俩发生了所谓的“洛蜀党争”,使苏东坡再一次看到了世情的难测和人心的险恶,这一回他采取了主动的避让政策:元四年,向朝廷申请外任,离开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京都。

同类推荐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色彩改变生活

    色彩改变生活

    在色彩科学远未诞生之初,古人就已经能够娴熟而美妙地使各种色彩灵动地和谐起来。而随着设计和时尚产业的发展,色彩搭配美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心理作用,作者运用多样的事例,从文化和实用层面为读者介绍色彩的神奇魔力,教你学会如何掌握色彩搭配的秘诀,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 古印趣话

    古印趣话

    古玺印章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和地方政权的权柄,同时它又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书全面叙述了中国古玺印章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中国历代古玺印章的精品,荟萃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罕见的图片。作者融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文博工作经历,从古玺印章的内容、质地、型制、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古代玺印的发现与研究及断代辨伪的方法。作者又治印二十多年,书中穿插诸多轶闻趣事,以全新的理念和现代表现手法创作此书,使广大金石爱好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近距离欣赏和研摩各时代的古玺印章,陶醉于古玺印章的魅力之中。同时这部书也是中国古玺印收藏的专用参考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南方音乐

    南方音乐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聊斋妖剑谭

    聊斋妖剑谭

    一觉醒来变成剑妖,身边还有锅碗瓢盆各种精怪?导演,编剧,作者你们都给我出来,凭什么别人穿越聊斋都是娇妻美妾环绕,我过来只能是一把剑,还居然是断的!
  • 般若蜜多心经口语化现代语言解说

    般若蜜多心经口语化现代语言解说

    用口语化的现代语言解说《般若蜜多心经》,让佛经浅显易懂,让更多人能够看懂佛经。
  • 千世纪

    千世纪

    千年前万物复苏时的一场偶然相识,命运却邂逅了我们的幸福与危机。纠结病痛痊愈过后,阴谋算计防不胜防。错失的良机,最后演变成我们最痛不欲生的灾难。千世纪以后的今日,在宇宙深处的星云幻像里,十三只耀眼的尾巴极速闪过,在这一团团神圣光辉的笼罩与庇护之下,陌生却又熟悉的面孔接踵而来…就这样,十三位天使与人类的故事,以此拉了帷幕…
  • 我的青春期日记

    我的青春期日记

    半夜我在酒吧救了个大美女带回了宾馆,一夜过去,没想到她竟然是我的班主任老师!我该怎么办?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绝世神凤:逆天废柴

    绝世神凤:逆天废柴

    她,遗弃之孤,绝顶杀手,天赋卓越,风华绝代。一次背叛,以致香消玉殒。异世穿越,成为‘废物’一枚。渣爹厌恶,姨娘找茬,庶姐刁难,众人唾弃,她孤身奋战。傲异世,御魔兽,收神器,废渣爹,斗姨娘,虐庶姐,步步为营,逆天而上,扭转乾坤,笑傲江湖。他,魔尊之子,暗夜之王。冷酷无情,阴险腹黑,一句承诺,沦为‘肉体凡胎’,殊荣尊贵,天之骄子,遥不可及,避异性如洪水猛兽,却偏偏和她纠缠不清。放下尊严只为博她一笑,千金一掷只为求她欢心,屠灭全城只为她能平安,逆绝天下只为她能展颜,这所为,怎一个‘情’字了得?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权纵师

    权纵师

    为了能更好拥抱心中的那个女孩,他追上了自己的妹妹。为了亲爱的妹妹不受到任何伤害,他甘愿接受机器扫描。为了逃出这弱肉强食的游戏世界,他开始进行疯狂杀虐。在这个游戏里,他遇到了另外的一群人。在这个游戏里,他看见其它可爱的女孩。可是他不知道,他心中的那个女孩早已经将他背叛。可是他不知道,幕后的操作者是夜影黑幕下的影子。
  • 唯我唯王

    唯我唯王

    诸天万界以实力为尊。地球宅男木轩重生在与自己同名同性的废物少主身上,且看木轩携带至尊系统,斩轮回,废天帝!什么?你有很强大的修为,对不起我能打怪升级。什么?丹药很稀有吗,对不起我丹药可以当糖豆吃......
  • 帝皇圣尊

    帝皇圣尊

    帝者霸也,皇者威也,圣者贤也,尊者贵也!一个立志要成为绝世强者的少年,因一次意外丹田被毁,是颓废、还是奋发图强?少年凌霄无意间得到一个鼎,一把剑,且看凌霄如何从一介废材,完成那恒古以来都不曾有人打破的一个个传奇,逆天而行,最终问鼎那至高无上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