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300000058

第58章 现场2(13)

在西湖和杭州城郊,一共有三百六十个寺院。那几年里,几乎每一个寺院都留下了苏轼的足迹。越是四处游历,苏轼越是觉得自己对杭州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他甚至相信,自己前生就是杭州的一个和尚。据说,他到杭州后,有一天和朋友一起到西湖寿星寺游玩。他从来没来过杭州,更没到过寿星寺。可是,一进门他就觉得这地方曾经来过,一切都十分眼熟。他对朋友说:“从院门到经堂应当有九十二级台阶。”派人一数,果然是九十二级台阶。这就是他在一首诗中写的“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深情所至,使清醒的苏东坡有时也犯糊涂。

我们理解这种美好的湖涂,因为那是深情所至。

通判,是个副职。用今天的话说,杭州的太守,是一把手,而通判,是二把手。刚到任时,除了审理案件,大事不多。杭州的州府衙门,就在紧靠西湖南岸的凤凰山头。苏通判几乎每天都与西湖见面。有时候,苏轼干脆把办公桌搬到湖边,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处理公务。花朝月夕,雨雪阴晴,西湖以它四季如画的美景,深深打动了诗人的心,征服了诗人的心。诗人决定尽量逃向大自然。

大自然,是温柔而神奇的。大自然,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可是人类的生命却不能离开大自然而生存。没有了大自然的抚慰和滋润,任何心灵都会变得生硬、枯涩、萎缩。

在大自然的感召下,苏轼心灵的泉水喷涌而出。苏轼一生献给西湖的诗共有一百六十多首,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他在杭州任通判时写下的。现存的苏轼词集表明,苏轼填词,也是在杭州任通判开始的。

西湖,不断给苏轼以灵感,雨中的西湖,尤其令他怦然心动。在他眼里,西湖,简直就是那位绝代佳人西施,浓妆淡抹,天生丽质,无论晴雨,总是那样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有诗为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首题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七言绝句,成为了千古绝唱。

这位36岁的杭州通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天才。

“西子湖”于是名扬天下。

(画面依次为:杭州城郊凋敝的农舍、道路上饥饿的农夫、监狱中衣衫褴褛的囚犯。干旱的田野,枯竭的深井、淤塞的运河、荒草丛生的西湖水畔,等等。绿水长流的运河,西湖上的白堤、苏堤、苏堤上的六座桥,及杭州病坊遗址等。)

解说词

林语堂先生谈到苏轼这一时期的生活时,曾经这样奉劝读者:“我们最好记住,即便是在天堂般的杭州,也不是遍地荷花牡丹的。”

是呵,严酷的现实社会生活,远比人们身边万紫千红的大自然色彩暗淡。

在官场上歌舞酒宴、迎来送往的后面,是普通老百姓维持基本生存的困苦与艰难。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地降临到这块多难的土地上,水旱无常,蝗灾又带来饥荒。由于盐价太高,农夫往往吃不起盐。上任不久,苏轼就奔忙于四乡八县,组织抗灾,赈济灾民。越往下面去,他越是真切地体会到民众的疾苦,越是痛恨那些深居高堂、对百姓的死活不闻不问的官僚。有一年春末夏初,正是麦子将要成熟的关键时刻,偏偏遇上阴雨连绵,农民急得直直地瞪大两眼仰望苍天。可是,统治者高高在上,对这一切漠不关心。面对这种“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的惨痛情景,苏轼忍不住在诗中借题发挥,对他们进行无情的讽刺和指责: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他多么想以大腕力,用大手笔改变这一切,多么想给他深爱的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带来真正的天堂般的生活。然而,他毕竟只是二把手,没有决策权。他所能做的工作,就是协助太守将杭州城里已经淤塞了的六口废弃的水井,重新治理修复,让甜甜的井水重新滋润杭州市民的心灵。

苏轼的愿望实现了,可是没有彻底实现。

苏轼改造杭州的蓝图变成了现实,又没有完全变成现实。

十五年后,苏轼再度来到杭州。这一回,他是以浙西路兵马钤辖兼杭州知州的身份走进杭州城的。苏轼一展当年抱负的时刻终于到了。

1089年7月,苏轼重回杭州,走马上任。“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54岁的时候,他还能与自己梦牵情绕的西湖再度亲近,再次见到当年“白雨跳珠乱入船”的美丽情景。

这一回,他是一把手,可以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干了。

杭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老市长为民众办的三件大事。

一到杭州,迎接苏轼的,就是严重的灾情。从年初起,水灾连旱灾,整整侵袭了半年。粮食颗粒无收,米价猛涨,老百姓被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按照惯例,新官上任,绝对是报喜不报忧。苏东坡就是苏东坡,他一反中国官场陋习,一再上奏朝廷,如实申述灾情,请求缓交一部分上供的大米。在他不屈不挠的要求下,朝廷终于决定拨给杭州大米20万石,宽减杭州当年的上供米三分之一,并拨给救灾款22万钱。苏轼当即决定将救灾款连同原来计划用来整修政府办公楼的经费,全部拿到外地购买粮食,有计划地投放市场,平抑物价。这样,大灾之年,百姓免于受大难,杭州城乡,没有饿死一个人。

古老的杭州,古老的中国,就是这样,从一次接一次的灾难临头和一批接一批的志士崛起中走过来的。

灾难刚刚过去,瘟疫又开始流行。在古代,中国从来没有最基本的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甚至没有公共医疗卫生设施这个概念。一旦疾病传播,只能是人心惶惶,坐以待毙。苏东坡属于那种在当时的中国人中绝不多见的智者。他从来就注重保健养身,因此,对医疗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日里,总不忘阅读医书、搜集单方。一见城乡疫病开始流行,他立即组织了一批懂得医术的僧人,在官吏的率领下,走街串巷,为老百姓治病。他自己又掏钱购买大批药材,配制成一种名叫“圣散子”的药剂,命令工作人员在街头架起大锅煎熬,过往行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必须喝一大碗。这一措施,迅速有效地制止了疫病的蔓延。事过之后,苏轼产生了创立一所专为民众治病的医院的想法。说干就干。他首先从公款中拨出二千钱,自己又捐赠黄金五十两,在杭州众安桥建起了一所名叫安乐坊的病院,然后请来懂医术的僧人坐堂诊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面向民众的官办医院,从此诞生。

中国古代有一部书叫《国语》。那上面说:“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中国多么需要苏轼这样才足以治国的上医,多么需要苏轼这样把广大民众的疾苦时时放在心上的上医呵!

苏东坡在杭州最出名的政绩,是对西湖进行了全面治理。这项工程,是在对沟通大运河和钱塘江的两条河——盐桥河、茅山河进行了成功的疏浚之后开始的。

自从汉代,西湖与钱塘江分开而独立成为一汪明净的湖水以来,泥沙缓慢淤积。到苏东坡当太守时,湖底上升,水面缩小,原来浩浩淼淼的湖面只剩下十分之三那么大。西湖,不仅是游览胜景,更是杭州农田灌溉、居民饮用的主要淡水资源,还是保证运河航运通畅的重要水源。西湖若不及时治理,再过20年,恐怕就会在地球上消逝了。“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广大民众看到这一点,苏东坡也想到这一点。于是,在广泛调查、察访、周密规划安排的基础上,一个为平民百姓谋利,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浩大工程,拉开了序幕。

公元1090年4月,治湖工程正式开工。随着时间推移,从湖底挖出来的淤泥越来越多,无法处理,势必堆积如山。这时,每天都到湖上巡视的苏轼想出了一条两全之策:用这些挖出来的湖草、淤泥在湖中筑起一道长堤。这条长堤南起南屏山,北至栖霞岭,堤上还修建了六座桥,沟通里湖和外湖。在工程最紧张的日子里,苏轼干脆留在工地上和民工一起吃饭。经过半年的苦干,费工20万,终于清除了全部的水草和淤泥,一条长880丈的南北大堤屹立湖上。长堤两岸,遍植芙蓉、杨柳,并修建了9座亭阁。彩虹卧波,三潭映月,柳浪闻莺。沉睡的西湖一觉醒来,发觉身边多了一条春朝涌动的长堤,自己也显得更年青,更漂亮了。

为了纪念苏轼,杭州人民把这条长堤命名为“苏公堤”。

潮涨潮落,云起云飞。

一个世纪的日历,随着潮水流逝了;一百四十多位历史上的杭州太守,随着白云飘远了。苏东坡留了下来,苏公堤留了下来,苏东坡那些吟咏西湖的美妙诗句留了下来。

苏东留给我们的,仅仅是那些诗句和这道长堤吗?

第四集

(画面依次为:齐鲁大地辽阔的平原和起伏的山岭、巍巍泰山、曲阜孔庙、胶东湾的海面、山东诸城的远景、中景以及蓬莱的人文景观等。)

解说词:

在中国的版图上,你似乎可以清晰地见到齐鲁大地上那座巍巍的泰山,可以贴近地听到离它不远处大海的呼喊。

山东,这就是东临苍海、西靠黄河的山东,这就是山连着海、海连着山的山东。

远古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告诉我们,山东半岛,以至整个黄河下游一带,是华夏文化的繁生之地。商代的人们最早就居住在山东半岛。这里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古代中国人精神的太阳,是从这里升起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诗圣杜甫登上泰山时的这种感觉,绝不仅仅是因为特定的地貌而引发的感觉,更是由于特定的文化座标和精神高度而产生的感觉。

此刻,苏东坡站在齐鲁大地上。时间是公元1075年,他刚刚四十岁。这一年的秋天,苏轼在杭州三年任满,朝廷将他调任为密州知州。这密州府的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十年之后,苏轼又在登州当了五天的知州。这登州,就是如今的蓬莱。

没有文字记载苏轼到达山东之初是否去过海边观海。估计他当时也没有这份心情。投身宦海,已有十多个年头了,苏轼深深感到,比起自然界的大海来,中国官场这个大海才真叫波涛汹涌、深不可测、险象环生。八方暗礁、十面埋伏、十二级风暴,稍不留意,就可能处在千钧一发之际,性命攸关之间。

所有帝国时代的中国官场,都是专制主义集权统治下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官吏集团垄断了国家机器,尤其是垄断了暴力,制定并操纵着法律,把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以国家的名义控制在极少数人手里。而支配和制约这个集团的精神原则,并不象他们在口头或书面信誓旦旦宣称的那样,一定要遵循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洁等等原则。那些原则,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在这个集团内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只有一条,那就是现实的利害关系。一切从一己的私利出发,一切以如何趋利避害为转移。

那些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考虑的人,那些真正想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有所作为的人,很自然的会被这个集团、这种体制视为异己,遭到排斥、打击。

苏轼之前,汉代的司马迁是如此;苏轼之后,明代的海瑞也是如此。

苏轼最终也只能如此。

然而书生气十足的苏轼并不明白这一点。

他只是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明枪暗箭直逼向他:这样那样的流言蜚语包围着他。

他想伸手抓住什么,可是,什么都没有,除了冷冷的寂寞,就是深深的痛苦和失望。在一些人眼里,苏轼的存在,就是对他们的威胁。早在到杭州任通判之前,苏轼就被诬告。一伙小人跑到皇帝面前告状,说苏轼利用官船贩运私盐、木料和瓷器。而且有人兴师动众来进行过追查。结果什么也没查出来,只好不了了之。

有人说,苏轼一生的政治生涯,可以用“一塌糊涂”四个字概括。其实,苏轼自己是十分清醒的。他明白,京城乃是非之地,朝中多险恶之心。他要求外放,就这样先到凤翔,再到杭州,又到了密州。然而,哪里都有百姓的啼饥号寒,哪里都存在小人的陷害和攻讦。

苏轼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十年寒窗,朝夕苦读,真的就这样付诸东流?远大志向,一腔抱负,难道就这样无法施展?他有时候甚至悔不该读书、识字、明理、作官,给自己招来这么多的烦恼和忧患,禁不住在诗里发出激愤之声: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然而,朝命在身,苏轼哪里能休?他不能不匆匆赴任,匆匆赶到密州。

(画面依次为:灾害中荒芜的田野,大片大片枯萎的庄稼;月色下的松林、山坡、流水、独木桥;一望无际的平原、起伏的山岗、密州超然台景观,圆圆的中秋明月,朗朗高挂天上。)

解说词:

密州,用一场空前严重的蝗虫之灾迎接这位新上任的知州。

苏轼深知蝗虫的危害。几个月前在杭州,他刚刚亲自组织过所属各县捕杀蝗虫。他还清楚地记得,那铺天盖地的蝗虫从西北飞来,嗡嗡的轰鸣声压过了江水的波涛声。飞蝗之阵降落在哪里,那里的庄稼就会在瞬息之间被糟蹋得精光。

蝗虫,遮天蔽日的蝗虫,把恐怖两个字,写满田野,写在人们心上。

那个时代,消灭蝗虫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春天到来之前,捕杀它的幼虫。一到密州,苏轼就全身心地浸泡在消灭蝗虫的过程中,他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向老农求教,广泛动员和组织民众用火烧土埋的办法驱除蝗虫。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往今来,优秀执著的人类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每一种艺术风格从最初的背离传统到最终的凝聚思想,每一种艺术流派从它的源起、兴盛到没落、衰败全都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积淀,最终才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锦绣天地,从而推动了一代代卓越的艺术的大师的诞生。浪沙淘尽,当我们伫立在这些旷世作品的身旁、我们除了赞叹外,有的就是暗自窃喜和虔诚的感恩,为了拥有这些作品而感谢上苍。
  • 黄花梨把玩艺术

    黄花梨把玩艺术

    《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是一部关于黄花梨的专著。在《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中,读者将会跟着我们对黄花梨进行一番回溯式的探究,深入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惑人魅力和高昂价值的内在原因。不仅如此,阅读《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读者还将对当前黄花梨市场的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您的把玩、保养、收藏乃至投资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热门推荐
  • 高冷校草的贵千金

    高冷校草的贵千金

    "你、你、你、我告诉你,本少爷要相貌有相貌,要学历有学历,不像你这个女人,要身材没身材。"南宫寒指着宋晓希生气地说。"什么,你说我没有身材,那眼瞎了吧!"宋晓希生气的说。"好了,你们两个都少说一句吧!"凌亚轩劝说。"哼""哼"(作者:都说你们俩个是欢喜冤家了,呵呵!宋晓希、南宫寒:闭嘴。作者:555……你们两个欺负人)
  • 这个帅哥太冷酷

    这个帅哥太冷酷

    他是薄情寡爱的财团巨头,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五年前,机缘巧合,他们相遇相爱。千年不化的冰山男,遇见野性痞气的不乖女,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碰撞出一段旖旎绚烂的爱情火花。情到浓处,一个误会,一次伤害,一个阴谋,终于棒打鸳鸯飞。相爱的人成了仇人。五年后,昔时的冰山男和不乖女再度重逢,她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了他无法逾越的准表嫂。且看愤怒抓狂的冰山男,如何上演现代版“王老虎抢亲记”。
  • 横空夺爱:亿万冷少宠甜妻

    横空夺爱:亿万冷少宠甜妻

    我爱他,可从他跟着他妈出现在我家的那一刻起我就恨透了他。我攻击他陷害他不遗余力地伤害他。而他也默不作声地夺走了原本属于我的一切,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我的父爱本该由我继承的财产甚至是我的身体?最后,他想要夺走的竟然是我的儿子!次奥,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虎不发威你当姐是hellokitty?等着,看姐如何睡服你!
  • 指间流砂祭流年

    指间流砂祭流年

    “祭”者,是说祭奠。而写这篇文章,也只为了祭奠那逝去的逝水流年、、、如果你能从那些或灰暗或明亮的故事中得到安慰或成长,那么我写这些便变得更有意义了
  • 天使的献祭

    天使的献祭

    天使有罪吗?恶魔知道答案。在天使与恶魔的夹缝中生存的人类,该何去何从?走进天使的献祭,解开被封尘的秘密。
  • 青春记行

    青春记行

    讲述高中大学那些搞笑事件回忆青春淡忘的过去!作者Q83818208~~~~~~
  • 从助理变成叶太太

    从助理变成叶太太

    在一次找工作中,刚大学毕业的萧璐璐抱着没有希望的态度投了简历想进入腾捷集团,因为她身上有着身患重病的母亲,她想到大城市来工作并为母亲治病,她从一个小镇来到了北京,却恰好碰见了腾捷集团的大老板叶琦,从此就有了这样的故事。
  • 起风时

    起风时

    她聪慧过人,她惊艳出众,可她却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弃儿,她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神秘身世,她又将背负怎样的生死历程?风神塔的风铃再次响起,风岚大陆即将风云变幻。从少不更事到纵横一方,爱恨情仇何日消,生死莫测诉衷情。艰难险阻过后,默契是否依然?脱胎换骨之后,爱情、友情、亲情、大爱如何选择?纵千疮百孔,初心犹在。【另警告读者,此作者很散漫,入坑需谨慎,你们若不催更,她就慢慢码,一周两更实为勤快。】
  • 巅峰之纵横苍穹

    巅峰之纵横苍穹

    一个懵懂的少年偶然间拜一位猥琐老头儿为师,少年的天赋让他在未成年时就已成为大陆顶级高手!看林然如何建立世界超然势力纵横天下!看林然于众女一起花前月夜莺歌燕舞;他有着一群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的兄弟们,有着为他操劳家务与繁事的小弟!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 听说你在下个路口等我

    听说你在下个路口等我

    她,是一位富家小姐。他是她的真命天子,他们从小就认识,她却不知道他们从小就认识·······他们也可以说是一对冤家,但是他说他在下个路口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