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700000010

第10章 欧洲生命美学的艺术冲动(3)

陈子昂著名的诗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作为艺术作品而言,不是印刷在纸张上的铅字,也不是悲怆之类的理念,作为理念的悲怆毕竟抽象,而且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名词。也不是诗人和读者的内心体验,诗人和读者的内心体验是一种艺术体验。当然,对诗人而言更多的是人生境遇的强烈悲怆体验,在运用语言创作诗歌时,诗人获得了艺术体验,从而使得自己的精神得到超越和解脱。读者在解读文本时也会获得艺术体验。但是艺术体验不是艺术本身,作为一种客观性的意向性存在,艺术作品与具体的个人体验之间还有差别。正是因为艺术作品具有客观意向性,所以艺术作品具有通约性。陈子昂的内心激情熔铸成具有通约性、客观性、意向性的艺术作品。《登幽州台歌》的艺术作品是一种审美的时空结构,一种审美的时空境界。这是艺术作品的真正本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具有强烈的时间沧桑感,抒发诗人难寻明主的失落和有志难酬的悲怆之情。“念天地之悠悠”,具有一种宇宙之间的空间苍茫感。在永恒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面前,人的渺小和短暂之感油然而生。超越个人的微小时空进入博大的时空结构,精神的超越带来深刻的审美体验。艺术作品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现象,现象美学从现象的视界理解艺术,从而揭示了艺术的深刻的精神本质,这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境界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审美境界也可以说是一种现象。

关于艺术作品的结构,英加登论述的其实是文学作品结构,与其他艺术作品并不一致,如果与影视艺术作品相比较会发现有诸多不同。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次:一是语音现象层,包括韵律、语速、语调;二是语义单位层,包括词、句、段各级语言单位的意义;三是再现客体层,文学语言构建虚构的作品世界;四是图式化结构层,作品呈图式化结构,其中有诸多不确定点,读者可以在阅读中进行充实。四层次之外还有形而上的层次,是一种从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审美的特质,在一定的审美情境之中成为虚化的气息笼罩在审美时空之中,比如崇高、悲怆、神圣、荒诞等。英加登的艺术作品结构论在文论界和美学界的影响都相当大,在阐明作品文学结构上确实有一定见地。

英加登的艺术作品结构中不包含物质层面,从精神层面把文学艺术作品分为语音现象层、语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层、图式化结构层四个层次,与审美的精神历程相一致。其实艺术作品与艺术形式的物质媒介层也具有相当重要的联系,对艺术而言,形式与内容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艺术作品建立在艺术形式基础之上。文学作为语言符号的艺术,文字的印刷材质固然不是重要因素,但是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产生的文学艺术千差万别,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也不一样,语言符号的不同带来不同的文学审美特质。中国形声汉字容易描写景观,塑造人物,建构境界,西方的字母文字容易刻画心理,进行抽象思辨。所以,中国文学充满浓厚的生命气息,文学中多生活场景、音容笑貌、自然气象,具有比较好的“上镜头性”。欧洲文学则充满思辨色彩,莎士比亚、歌德、福楼拜、雨果等文学大师也堪称思想大家。艺术作品的不同很大原因是因为形式的不同。物质形式还会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才有审美体验。在文学艺术作品结构中,英加登从现象学视界忽略物质基础,论述精神层面的结构,同时也忽略艺术的真理层面,英加登阐述了文学艺术形而上学层面,但是排除在作品结构层次之外。文学作品蕴涵的哲理、韵味、情趣、气质都应该是作品的一部分,是文学精神现象的一部分。从唯物主义的视界看来,“形而上学”的结构并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相对于个人而言具有客观性的稳定的精神范畴。

在现代风行的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相比就有很大的不同。物质媒介已经发生了本质性改变。影视艺术建构的是光影合成的时空结构,与符号艺术需要解读文本进行想象不一样,影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精神现象的物化,电影与人的梦境极其相似,以致电影与梦等同,电影制片厂被称为“造梦工厂”。人的想象有时甚至模仿梦境。电影作品的结构方式与人的想象在精神逻辑上一致,精神能够接受的视听时空结构在电影之中就能够出现,电影蒙太奇结构逻辑的语法系统是自然世界、人的感知觉和想象世界。文学用符号建构文学文本,文学艺术作品在精神想象之中获得,文学的想象境界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电影不需要想象,观众可以直接地通过银幕形象获得审美体验。在机械复制艺术的时代,电影借助现代技术的魔力展现了艺术作品精神境界,让没有审美能力的观众获得审美体验。如果是小说改编为电影,电影展现的是文学的精神现象的部分,把文学作品直接展现出来。

英加登的艺术价值论是其现象美学的重要部分,艺术价值的核心分两种:审美质素和艺术质素。审美质素是“美学上有意义的质素”,作品中可以引起美感的元素,是客观地存在于审美对象之中能引起审美主体美感的特质,也是审美评价的对象,如美丽、英俊、潇洒、崇高等。美丽是审美对象的特质,具有客观性,不同的审美主体会有相似评价,而且,美丽是对审美对象的形式与内容作出的综合评价。艺术质素是“艺术上有意义的质素”,是作品中不会直接引起美感,却是审美质素的基础的形式上的特质。例如,美丽的艺术质素有黑亮(眼睛)、白皙(皮肤)、苗条(身材)、摩登等。英加登的艺术质素论对美学而言有着重要价值,类似化学中的元素论,美学中有了艺术质素论,审美不再虚无缥缈。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质素和艺术质素是审美对象的综合评价,不同的审美境况中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不同的审美评价,审美体味鉴赏的对象是不同的审美质素和艺术质素。英加登晚年曾经寻找到200余种不同类型、层次的艺术或审美上的质素。1964年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美学会议上他提出审美价值质素系统的概念和图式表,与门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表极为相似。是元素分析的思维方式在美学中的体现,意义重大。

艺术作品中还存在一种在审美和艺术上呈中性的质素系统。是艺术作品中除了审美质素和艺术质素之外的结构元素。审美质素和艺术质素融合在中性质素系统之中,审美活动中接受者在心灵中从中性的形式和内容的质素中获得审美质素和艺术质素的美感体验。中性质素的不同结构方式会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在“美丽”这一审美质素中可以有纤小、苗条、白皙、明亮等艺术质素,苗条的中性质素是身材,白皙的中性质素是皮肤,明亮的中性质素是眼睛。英加登的艺术价值系统论阐明了审美的结构层次,美学分析对审美活动的研究可以具体化,从玄奥的论述中摆脱出来。

米凯尔·杜夫海纳(Mikel Dufrenne)是现象美学另一位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审美经验现象学》,也是现象美学的集大成。杜夫海纳认为艺术品自我显现。审美对象的感性因素具有存在论意义,使审美主体回到感知觉。审美感知的过程是艺术显现的过程,同时,也是艺术存在的过程。艺术品作为一个世界而存在。审美主体与艺术品之间的交往是两个世界之间的交往。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两个世界之间的交往包含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交往。审美主体代表了一定的审美经验积淀和文化系统、一定的生活历程。艺术品提供营造的审美境界,作为流动的存在,艺术品会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审美文化内涵,艺术接受者与艺术品之间的交往会产生两者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所以,接受者和艺术品之间的关系是主体间关系。

杜夫海纳按照现象学的哲学观点认为审美是审美知觉的过程。审美主体是类客体,艺术品是类主体,而艺术中的时间是类过去,在想象之中复活过去。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完成的是类似的生存,审美主体获得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和永恒。在戏剧表演中,“人作为观众失去自己,但也作为观众得到自己。”观众生存于自己的世界,同时也能够在精神上生存于舞台世界中,在虚拟生存之中体验、参与、理解、分享作品世界。观众自身生存与艺术品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发生交流。其实,更加重要的是,时间和空间融合在一体形成审美四维空间,也就是一个微型世界,在审美四维空间之中观众获得体验和感悟。观众的世界和作品的世界融合一体建构交流的世界,在其中观众在场,作品展现审美境界,形成审美的回流。这一点为杜夫海纳所忽略。

总之,英加登和杜夫海纳从精神现象视界—现象学的哲学观点出发审视艺术和美,从人的精神视域阐述审美和艺术的本质问题,其论著中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值得一提的是,现象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思想上有诸多暗合之处。“悬置”与“面对事物本身”的口号与中国禅宗的“直指本性”、“见性成佛”的宗旨相通。英加登的艺术作品本体论与中国的意境论也极其相似,可以说意境就是英加登意义上的艺术作品,都是属于人的精神现象。意境更加强调审美境界的时空结构,艺术作品强调的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存在,其实也是一种时空结构,深层次意义是一致的。

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深刻地论述了生命的本体性和生命现象的意义,从逻辑上延伸到美学层面,充分阐明了艺术创作中的生命的本原动力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形式演变过程,从宇宙的本原生命活力进入人类的精神时空,是人类进入审美状态,从而推动艺术的形象和审美时空的建构,最后物化成为艺术文本。物化的艺术文本能够使艺术穿越时空进行传播,但是,艺术的本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推动艺术创作/欣赏的生命动力,艺术的价值在于提供滋养人类生命的精神时空。生命是艺术生生不灭的活力源泉。

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意志论提出了生命意志力的哲学/美学范畴,使得欧洲美学进入关注非理性的现代美学时代,其核心范畴是生命意志,强大的生命意志力推动世界的运行、人类的生存、艺术的滋生。由生命意志力而自然地在直觉中进入艺术创作和接受状态,产生幻象和激情,建构审美时空。柏格森的生命直觉论阐明了生命动力的存在形式,艺术作为一种生命绵延的力量在创作和接受中逐渐具象化,获得绚烂的艺术形式。时间作为生命绵延在艺术中成为本质性的建构力量。生命现象论则着重于呈现生命活力的状态“状态”一词是郭尔凯郭尔哲学的核心词汇,现象学承接了“状态”一词的内涵,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状态,审美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在审美的生命状态中艺术形象和艺术符号呈现出来。英加登的文学作品四层次观点和审美质素与艺术质素论厘清了混沌的审美状态的精神和物质的结构,在美学上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同类推荐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与主要机构。包括历朝中国历代音乐发展演变历史,包括宫廷音乐、民歌民乐、礼乐制度等、古代音乐机构、学校,并简单介绍古代音乐名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低婆、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朱载育……
  •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艺术

    本书对电视摄像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而概括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广播电视学)》内容简介:1992年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我研究生毕业后刚刚到电视台工作时的情景。那种好奇和自豪的神态现在想起来都仿佛就在眼前,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对于人们都有一种神秘感,走进电视台,满眼都是一些专业设备,是在其它行业看不到的设备,而现在你再到电视台去看的话,除了一个演播室还有点神秘感以外,其他的东西再也不会让你有奇异感了,因为电视台现在到处都是电脑,就是你家里用的电脑。所以,作者在这本教材的扉页写道,“电视片制作——一种普及化了的大众传播工具”。
热门推荐
  • 书凝

    书凝

    年少时,她与繁甜蜜相知。为求学,她赌气出了乡村,遇到了烙。谁能知道她竟是豪门三小姐,一入豪门,生活骤变,一切,从头开始。
  • 皖皖同阳

    皖皖同阳

    沉睡二十年,一朝苏醒的少年;看似单纯,背景复杂的少女。二十年已过,往事愈加扑朔迷离,那一场灭门惨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抑或这一切只是巧合?少年究竟能否理清一切,在数十年后残存的痕迹里寻出蛛丝马迹?少年背后的流火印记和蝶恋花玉佩又代表了什么?莫名出现的少女看似不经意地靠近究竟是无心,还是暗藏玄机?冰棺中的少年蓦然睁开双眼,如石破天惊,命运的卷轴缓缓打开……
  • 圣炼途

    圣炼途

    一个少年因从小体弱多病,被父母关在家里几乎很少出去,随着少年的长大逐渐对外面的世界刚到向往。少年心中燃烧着熊熊的烈火,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就在少年失望的时候,一位儒家的大儒却收他为关门弟子,就在少年欣喜之时,师傅却告诉少年你命中有缺,需补齐。否则你的一生哪怕比别人努力四五倍也将难有成就,所以你必须补齐你命中之缺。从此少年走上了一条修身补命的坎坷之路。
  • 大神之校草求放过

    大神之校草求放过

    “早知道我当时就不多嘴了”小玉。“现在没得后悔了,你已经逃不掉”轩。一句“你怎么就知道……”
  • 封魔少年白一眉2

    封魔少年白一眉2

    故事接连上一部的尾端开始,讲述封魔少年白一眉的除魔之路,本部将解析上一部的疑问同时将新整几个新故事,杨凡再次出现却已经变成吃肉狂魔,影子少年是否是幕后黑手?是什么人屡次要杀死白一眉?想杀他之人是否别有用心?阴谋四处浮起,在爱情与他人生命的道路上他该如何选择?诡异村庄的诅咒,吃人肉的恶魔,变态碎尸的杀手,亦或者是恐怖的医院,令人永远迷失的街道……恐怖,刚刚上演!因为是男男爱恐怖小说,所以还有挺搞笑的,并没有那么吓人,我那么胆小的人都看笑了,所以此书不恐怖的啦第二部将合并到第一部里,同时世界会回到几年前,大家继续支持哦!
  • 妖兽军团

    妖兽军团

    魔族万年一遇的圣子降临,重新统治了混乱的七魔域,而后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人类的大陆。毫无察觉的人类世界即将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灭族之战。一位来自地球的少年,却在无意间改变了这一切……
  • 权少追妻365天

    权少追妻365天

    当落魄千金遇上权势冷少,她退避三舍,三十六计逃为上。当霸道总裁爱上倔强小妞,他步步紧逼,七十二变化为狼。他们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原本毫无交集,可是霸道的他,不仅帮她教训了渣男,羞辱了继母,还在她耳边温柔呢喃,“黎烟,我要追你!”一场豪门惊梦,她步步沦陷在他的温柔之中,可是遇到家族破产之时,她满怀期望的上门求他,得到的却是他的一口绝!“黎烟,我不能帮你……”原来他早已有了未婚妻!追她只是为了换一件“新衣”!当感情被玩弄,自尊被撕碎,她只能绝望的消失在他的面前,直到某一天,公司忽然换了一个新老板,将她逼入墙脚。“黎烟,听说你不上班了?”察觉危险,她只能认输。“上!”
  • 逃出香巴拉

    逃出香巴拉

    为了追一个逃兵,他们身陷危险!不论是南极冰盖下的古文明,还是沉入海底的城市,似乎都在昭示着不远的将来,世界将会陷进一个充满不可思议的恐怖的时代。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小说。这本书以书信体说理小说,书名人物为主人公的一个虚构了的自传性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虏的土著人。由于当天是星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星期五”。在经历了野人、俘虏之后,在岛上以总督自居,成为荒岛的统治者。后协助经过荒岛的英国航船平定叛乱水手,并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在进入文明社会后,鲁滨逊依靠巴西种植园的收入成为富翁,并娶妻生子,过起安定的生活。
  • 重生之谢谢你的快乐

    重生之谢谢你的快乐

    重生回来,她不在是按班就部照着家人安排的路线走的大小姐,她不安于原来大学毕业就结婚然后小小年纪就当贵妇的生活,因为她知道那个给了她一辈子富贵生活的丈夫不是多爱自己,他同样也只是家里的安排。这一次,她要好好的过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