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电视剧《红色摇篮》可以起到形象化的历史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它毕竟不是历史教科书,而是电视剧艺术作品。是否能通过电视剧中的描情状物,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红》剧对于毛泽东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成功的。由王瑛扮演的毛泽东,与这个时期的毛泽东的形象相吻合。斯诺先生于1936年8月在保安见到了毛泽东,那时,毛泽东43岁。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是:“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
后来,斯诺通过与毛泽东交谈,进一步增进了对毛泽东的了解,他在书中写道:“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颇具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时候他笑得厉害——但是这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斯诺在书中说:“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时,他的眼睛是湿润的。”作为著名的记者,斯诺的描述应该是非常客观的。从唯物史观来看,这个时期的毛泽东不应有“伟人”气质和做派,而应具有“常人”的情感和举止。《红色摇篮》对于毛泽东的形象塑造,是多维的、全面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刻画:
一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来说,服从组织决定是具有党性的表现。第1集表现了红四军党的七大,经过投票罢免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作为共产党党员来说,应该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就离开了前委,到福建龙岩地区指导工作。第3集,临时中央的负责人李立三派特派员周以农到红军当“钦差大臣”,毛泽东对中央派来的人组织上也是服从的,尽管这是个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毛头小子,下车伊始就指手画脚。对他推行的盲动主义路线,毛泽东只能做耐心的工作加以纠正。周以农说:“你当不了中央的家。”毛泽东说:“我要当得了这个家还轮得到你在这儿指手画脚吗?”说明毛泽东的组织观念很强。第17集,表现红军指挥部就是否打赣州时发生争论,毛泽东不同意打赣州,但是中央代表团认为毛泽东是右倾保守主义,最后红军指挥部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打,毛泽东是少数,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只好离开了红军指挥部到东华山去休息。红三军团打赣州,久攻不克,反而被敌军包围了。这时,朱德提出请毛泽东出山,项英认为毛泽东不会出来帮忙,朱德认为毛泽东会出来。果真,当项英来到毛泽东住所说明情况时,他立即就答应到前线去。他对贺子珍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救兵如救火,立即奔赴红军指挥所,发挥红五军团的作用,解救了红三军团的困境。这个故事情节充分表现了毛泽东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党性修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是,毛泽东作为红军前委书记期间,是个“好班长”。他善于充分发扬民主,做红军党委成员一班人的思想工作。第1集表现了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纠正红军党内错误思想,始终把党指挥枪作为红军的建军原则。并且规定红军不是单纯打仗的,而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是红军的三大任务。第2集,毛泽东召开红军前委会议,讨论赣西在土地革命上落后于闽西的问题。有的干部认为部队打仗,根据地不稳定,一会白,一会黑,不好分土地。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在井冈山的时候,距离敌人只有五十米,转个弯,坐下来就能分田。”为了做这些同志的思想工作,毛泽东还请来了一个老乡。这个老乡在会上说,当地的许多农民主动帮助红军打仗,就是因为分到了土地,不帮助红军消灭白狗子,白狗子来了,农民的土地就又丢了。说明毛泽东非常善于做干部的思想工作。第5集,红军前委在湖南浏阳开会研究打长沙的问题,毛泽东反对进攻长沙,但是他是少数,他说:“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如果我军进攻长沙受阻,要停止进攻,撤围长沙。”红军进攻受阻,准备撤离。特派员周以农以为杨开慧报仇的名义,煽动红军继续进攻长沙,毛泽东知道后反复做其他前委委员的思想工作,才使红军撤围长沙,没有进入敌人设下的圈套,转而进攻江西吉安取得了胜利。第7集,毛泽东召开红军前委会议,讨论如何对付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听取大家意见。毛泽东充分让大家发表意见,会上毛泽东提出诱敌深入的战略,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尤其红三军团同志的反对声音最大,后来彭德怀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才取得了一致意见。但是,由于敌人的离间计,使红三军团的部分同志对毛泽东产生了误解,毛泽东到红三军团司令部了解情况时,被邓萍软禁起来,毛泽东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毛泽东被放出来后,为了团结红三军团的同志,他压根不把这件事当回事儿,将个人恩怨置之度外,而是希望红三军团早日渡过赣江,以夺取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三是,毛泽东的军事统率才能在《红色摇篮》中得到充分展现,表现了他具有非凡的战略头脑,善于运筹帷幄,洞察秋毫,果断决策。第4集,中央特派员周以农要红军进攻南昌,毛泽东指挥红一军团边行军边观察,没有急于进攻南昌。红三军团攻下长沙后,毛泽东和朱德立即看出红三军团将陷入被动局面,立即命令红一军团开赴浏阳。他对周以农说:“我认为红三军团要撤出长沙,据我判断红三军团已离开了长沙,退到浏阳。”红一军团在黄茅全歼了包围红三军团的围敌,实现了与红三军团的“永和会师”,并且成立了红一方面军。第12集,在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紧接着就开始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面对蒋介石20万大军的围剿,毛泽东抵制了有些红军领导人撤离苏区的想法,而是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将部队埋伏在东固先打了公秉藩,十五天内走七百里,打五仗取得了胜利。第14集,表现了毛泽东领导的第三次反围剿战斗。敌军30万,长驱直入企图消灭红军。毛泽东说:“自从红一方面军成立以来,每逢大战必有争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统一过。”红军从敌人之间的一个空隙跳出了包围圈,来到莲塘,连打三仗,取得了胜利。当其他地方的敌人闻讯赶来,红军又跳到了敌人的背后,以逸待劳,敌人只好撤退了,红军乘胜追击,消灭大量敌人,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毛泽东说:“到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运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原则就形成了。”但是,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当时的王明左倾路线已经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他们将毛泽东排挤出了红军领导集体。他们要红军打赣州失利,周恩来请毛泽东出山帮助解决了红三军团被围的困境后,毛泽东随中路军行动。此时,毛泽东提出打漳州,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些情节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的军事统率才干。
四是,1932年10月,在江西宁都召开了中央局全体会议,批判毛泽东并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从1932年10月到1934年10月,三年期间,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到地方指导工作。从第22集开始,重点表现了这三年时间内毛泽东作为政府主席,如何当好人民公仆的故事情节。首先表现了他离开军队后,来到瑞金大柏地,帮助老乡安装玻璃明瓦的细节。还有个情节,一个女红军战士通知他只要他承认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就可以参加中央局举办的庆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一周年的庆祝会,毛泽东说他宁可戴着这顶帽子,也不承认错误。表现了他坚持原则的思想品质。第24集,毛泽东来到福建永定土楼调查研究,了解阶级划分问题。第25集,毛泽东解决了苏区金融危机的问题,开展与白区的贸易,了解《劳动法》和苏区教育问题。第26集,解决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问题。他到长岗乡调查,写下了长岗乡调查报告,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做了《注意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的政府工作报告。该剧还几处表现了毛泽东帮助老乡插秧、耕田,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情节。第29集,毛泽东专程看望一个病重的老农民,他的八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但是都牺牲了。毛泽东在他弥留之际,来到他身旁,说自己就是他的儿子,来看他了。表现了毛泽东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五是,《红色摇篮》对毛泽东的形象塑造成功之处,还在于充分表现了毛泽东是个特别重视亲情的人,是个好父亲、好丈夫。第2集,李立三对周恩来说,毛泽东来信,要他帮助找到毛泽东的三个儿子,表现了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情况下依然挂念着自己的孩子。第3集,毛泽东要贺子珍到上杭县城上学,改名为杜小秀。毛泽东亲自到学校上课,上完课后,毛泽东说要去看看女儿和她们的住处。他还为女儿毛金花买了个发夹子,准备送给自己的女儿。第5集,表现了毛泽东知道杨开慧牺牲后,顶着瓢泼大雨,遥祭杨开慧,仰天长啸:“百身莫赎,百身莫赎啊!”表现了他对杨开慧的深情厚谊。第6集,毛泽东听毛泽覃说在长沙找到了他的三个儿子,高兴地喝酒庆祝。第16集,毛泽东接到弟弟毛泽民转来大儿子毛岸英的信之后,他对贺子珍说:“我毛泽东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今天受批评,明天挨处分,妻离子散不说,还被挖了祖坟,值得吗?岸英的信让我想了很多,我们天天讲奋斗终生,无怨无悔,可受点委屈就想不开啊。那些一起建党的同志,那些井冈山的子弟,还有千千万万的苏区人民,都牺牲在了我们面前,已经看不到明天了。我自己的儿子,母亲被杀害,他们流落街头,忍饥挨饿,还要让我为老百姓做事情。想到这些,我个人那些委屈,真的不算什么。”第22集,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了儿子之后,毛泽东亲自为贺子珍杀鸡,熬鸡汤,他还告诉警卫员,要把鸡骨头煮烂,喝下去才能催奶。他给儿子取名为:毛岸红。第29集,长征前,毛泽东要与儿子分别时,他紧紧抱着儿子恋恋不舍,都非常感人。
六是,《红》剧充分表现了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不仅表现他渊博的知识学问,而且还表现了他是如何写下那些著名诗篇的。第1集在开完古田会议之后,毛泽东填写了《如梦令·元旦》这首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苔深林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第3集,通过毛泽东在学校课堂上提问贺子珍的方式,回顾了毛泽东1929年填的词《清平乐·蒋桂战争》:“风雨突变,军阀重开战。洒下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第14集,通过黄公略的话,说毛泽东把自己都写进诗词里面了,说明了毛泽东1930年填的词《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第22集,表现宁都会议之后,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于1933年夏天,来到瑞金大柏地,写下著名的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第28集,朱德等红军领导在读毛泽东填的词《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首写于1934年夏天的词,朱德说是毛泽东为红军突围指出了前进方向。
电视剧从上述几个方面刻画毛泽东的形象,既新颖又全面,加上王瑛同志形神兼备的表演,对毛泽东形象的塑造是值得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