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是,随着博客的普及应用以及功能的更趋强大,博客在作为社会个体自由表达的平台时,也表现出其作为共享媒介的公共性。近年来,博客参与构建公共领域的事例也不少见。特别值得关注的、而且正在持续进行中的就是网络公民I.amv创建“寻找再度失踪的窑工”博客,发起网络寻人接力活动。在山西黑砖窑黑幕在网络世界率先被公开,政府对事件的处理告一段落后,2007年7月,网络公民I.amv(在牛博国际简称V)建立“寻找再度失踪的窑工”博客,发起了一场特殊的网络寻人接力活动,为解救后又再度失踪的黑窑工发布寻人启事,呼吁网友转贴寻人启事接力寻人,呼吁公众对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再度重视,寻找在政府打击山西黑窑行动之后获救又再度失踪的窑奴。此事被《南方日报》列入年度十大网络事件盘点之9:“山西黑砖窑”。笔者在写作本书期间,该博客正发起“发起十元签名和寻子家长一起上路活动”,这一活动已在网络世界迅速展开并得到越来越多的网友支持,其发展情况可从该博客随时更新签名和欠名“蓝名单”中窥一斑见全豹。
黑砖窑事件被揭开始于地方电视台。2007年5月9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接线记者接到了一位走失孩子家长的求助电话,记者付振中和打电话求助的两位家长见面后,详细询问三个孩子的情况,对情况做一些初步的了解:人贩子把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些智障人员以每人三百到五百元不等的价钱卖给山西的黑窑主,人贩子和黑窑主的行话称这些人为“黑人”,被倒卖做窑工的“黑人”失去人身自由,像奴隶一样被强迫劳动。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倒在其次,而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和窑主、包工头时不时地毒打让他们仿佛生活在人间地狱。之后一个月时间里,他三赴山西暗访,截至6月11日晚上,制作播出21期《罪恶的“黑人”之路》系列暗访节目,成为电视界第一个揭开山西黑砖窑内幕的记者。上千名孩子的家长到都市频道寻子。然而面对1000多被拐卖的孩子,加上山西当地警方的不配合,这群势单力薄的父亲们最后只好求助于网络。
6月6日晚,自己侄子即为获救黑窑工的郑州女公民辛艳华以“中原老皮”的网名注册并在河南大河论坛(http://bbs.dahe.cn/)以跟帖的方式,贴出一个题为《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帖子。次日,大河网特约评论员表示高度关注。6月7日晚,附加了都市频道报道图片的专帖被大河论坛置顶。截至6月18日,该帖点击率突破30万。这个帖子很快被多个网站转载。而被第一时间转载至天涯社区的帖子仅仅6天点击率便超过58万,回帖高达3000多篇,终于引起了海内外人士对山西黑砖窑的关注。而这个被网友痛斥为21世纪“包身工”、“奴隶主庄园”、“奴隶工场”的黑砖窑,一下子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网络民意的汹涌,直接引发了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南方周末》记者也正是根据网帖,第一时间到达了现场。其后,6月15日,国家高层领导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做出重要批示:彻查山西黑砖窑。之后山西、河南两地政府的及时反应,一场空前轰动的黑砖窑打击风暴就此展开,并席卷全国,由此全国展开整治非法用工和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解救窑工1340人,刑拘、逮捕犯罪嫌疑人147人。对“黑砖窑”事件中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的95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作出了党纪、政纪处分。随着一批相关责任人被处罚,一些孩子被解救,一群受害者家人团聚,黑砖窑事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然而,黑砖窑现象仍在全国蔓延。获救后的窑工甚至再度失踪。而在平面媒体上一度冷却的舆论,却在网络上得以重新凝聚和接力。网络公民V在各大网站开设的博客,成为一个播报黑砖窑消息和进展的公共平台。
2007年7月,网络公民V创建“寻找再度失踪的窑工”博客(“牛博国际”上的网址http://www.bullog.cn/blogs/lansidai/),发起“寻找再度失踪的窑工接力寻人活动”。2008年1月14日,V在博客中发起了“2008和谐春节黑窑母亲网络交流会”,当天下午引来了三万人点击浏览,跟帖数千。8天后V等又发起“为黑窑群体过年红包捐款活动”,再次给悲痛而贫穷的人送去了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支持。而2008年7月,他和另几位关注此事的网络公民继续通过博客“发起十元签名和寻子家长一起上路活动”。其实施细则如下:
一、“十元签名和寻子家长一起上路”活动拟筹集寻子家长集体寻访黑窑的活动经费及签名交给寻子家长联盟,以期表达对黑窑现象的长期关注,表达对寻子家长的支持,表达与他们共同上路的心愿。
二、本活动设捐款上限为10元。
三、本活动要求捐款者签名,并将公布。签名格式为×××(**,**)。×××为姓名,亦可签本人认可的网名、笔名等化名;××为地名和自我简介,如北京,网友;北京,公务员等。
四、本活动自即日起开始。组织者将所有捐款以现金方式送给受益人,报销其寻子活动经费以及获救后的各类救助工作经费。
五、本活动的筹集善款首期970元将用于寻子家长2008年5月21-24日前往河南驻马店一带寻访窑厂的费用报销。
六、活动为第一期,当家长再次上路,第二期也随即开始。
而为了让寻人活动在网络世界开展得更顺畅,与和谐社会的主旋律更合拍,V在寻人启事修改版中郑重声明:“接力寻找‘冯建伟’和‘史国强’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恨,是为了爱,为了救赎。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补的一个课程。”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网络众多博客及网友正积极关注并参与这一活动,应该说是2008年度博客关注公共事件,构建公共领域的一件大事。
博客的创建者和活动发起人I.amv在十元签名的名单中注明其身份为“网络公民”,尤其显得意味深长。公民,乃具有一国国籍并享有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的人。从网民到网络公民,其中体现和提倡的不正是公民意识和公共意识的崛起吗?有网络公民,则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也正当其时了。
三、博客与公民新闻、公民媒介
对大众媒介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泛商业化与泛政治化)而正逐渐丧失其公共性,包括新闻水准下降,严重影响当代公共领域的构建,麦奎尔指出,“已经提出来的方法之一,是来自美国新闻从业人员本身的提议,而这种提议则是打着‘公民’或者‘公共’新闻学的旗帜。公众新闻学的基本前提是‘新闻具有一种目标’,应该通过促进参与和辩论的方式,尝试改善公民生活的品质。”美国学者舒德森(Schudson)将公共新闻学描述成一“委托人”模式而不是以“市场”模式或者“鼓吹”模式为基础的。而据葛雷瑟和克雷夫特(Glasser and Craft)的看法,公共新闻学则需要实现一种从“信息式新闻”向“交谈式新闻”的转变。不过,麦奎尔指出:“因为媒介本身在结构上并没有什么改变,这种专业任务的观点能否真正地超越竞争性商业媒介体系的限制,并且战胜政治冷漠与政治愤世嫉俗主义大趋势也很令人怀疑。不过,它也引发了历来关于媒介表现的激烈辩论。”不过,公共新闻的潮流似乎没有在欧洲引发太多反应,因为欧洲地区将焦点放在延伸现有公共服务媒介和其他非商业媒介体系上,还有运用新媒介的潜力来改善民主参与上。而这种“民主参与”的媒介理念,也正是麦奎尔率先提出来的,用以说明许多代表另类的、满足公民需求的“草根媒介”的观念。
20世纪60和70年代,麦奎尔提出“民主参与”理论,挑战了集中化、商业化、国家控制甚至是专业化媒介的主流地位,并更多地满足了公民对媒介的接近权。而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关键是当代的信息传播科技。近年来在商业层面所提倡的“小的就是美的”观念在媒介领域亦有所反映。麦奎尔认为,“媒介最好的是小规模的、非商业性的、而且是含有某种主张的。参与和互动式是主要的概念。当前,许多对于重新激发政治生活的期望,都建立在新的互动媒介的前景的基础上。”让人欣慰的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新的互动的媒介的前景”,如今基本已成现实。值得期待的只是它们能更大范围地为全体社会公众所运用。这种最能体现“小的就是美的”的互动媒介,就是笔者在本节所分析的博客。作为公民私权媒介的博客同时又具有共享的性质。
它在本身不谋求营利的基础上,能够比泛商业化和泛政治化的大型媒介组织更多地秉持媒介的公共性质。在这个意义上的博客,还是媒介研究者科伦所提倡的“公民媒介”。科伦呼吁在商业媒介之外,应该出现更广泛的媒介形式。其中,他提到的类型之一,就是“公民媒介”。这种公民媒介包括许多不同的发表、出版、发行形式,范围非常之广大,但都不谋求营利,而是带有“公共领域中各种主张”的目的。科伦甚至主张,这样的公民媒介可以通过“取得广播与电视的使用权”以及“取得某种形式的公共津贴”的方式,获得生机。博客作为公民媒介,实践公民新闻,目前可以韩国为代表。韩国人OhYeonHo创立的博客新闻网站omynews已经成为韩国最重要的媒体之一,这些网站的新闻都是普通韩国人以博客的身份写作的,但这些新闻报道甚至走在韩国传统新闻界的前面。我国鉴于体制和国情,不可能出现类似韩国这样的新闻网站,但公民新闻或参与式新闻却在独立的个人博客、个人主页或个人网站也逐渐有所体现。连岳就是这样一位利用博客或个人主页的自媒介工具传播自己关心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当代公民。他的博客“连岳的第八大洲”就是上述意义上的草根媒介、公民媒介和小而美的互动媒介。
在本书的绪论部分,笔者就介绍过2007年发生在中国厦门的“PX事件”。
其中,身为厦门人的专栏作家连岳在他所承担的纸媒专栏及属于自己的网络媒介———博客上,充分用足自己作为公民的表达权,让更多的人了解此事,并阻止PX项目在厦门的实现。虽然他说这是“为了我自己”,但他在事后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的话则更体现了自己作为公民实现表达权的强烈意愿:“我本来想躲进这小岛,可是逃到哪里都没用,空气是你躲不掉的。你当臣民都没得当了,只能当公民。必须要表达出我们自己的意愿。”同时,连岳视自己为“媒体人”,认为自己“从3月写到12月,没有太多的想法,只不过是尽一个媒体人的本分,就算别人觉得没用,也得尽本分。不算容易,但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这使他在运用媒介(包括纸媒和博客)时,比常人更具一种兼有公民身份和媒体人责任的自觉感。
2007年3月18日的《中国经营报》上的一篇关于政协提案的报道,使连岳意识到PX对厦门人的影响。他将其全文转载到自己的博客“连岳的第八大洲”上,并自加醒目标题《厦门自杀》,凸显其评论倾向。此后,除了在博客上持续关注,连岳在《南方都市报》和《潇湘晨报》给自己开的专栏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PX的评论:《公共不会有安全》、《保护不了环境的环保官员》、《全国政协委员算老几?》……当时,不仅媒体上关于PX项目危害的报道并不多,一般民众对此不仅无多大兴趣,并且也不想了解。比如,连岳的博客里就曾有留言干脆质疑“这个项目所谓的危险性是不是被夸大了?”(该留言被连岳题为“史上最蠢的留言”发在其博客上)。但连岳始终通过他的博客不断对PX项目进行评论。尤其是在《厦门人民这么办!》和《厦门人民这么办2》这两篇被网友频繁转载并赞叹的博文中,他理性而坚定地鼓励厦门人用足权利来表达“我不同意”。
在事件前期所写的《厦门人民这么办!》,他鼓励厦门人:“1.首先,你不要怕,议论全国政协的头号提案不是罪,你不会被抓的。2.如果你有BLOG,上论坛,请转载这篇新闻:《厦门百亿化工项目安危争议》;转载国内合法发行的报纸上的新闻也不是罪,你不会被抓的。3.如果还是害怕,就在近期之内多跟你的朋友、家人、同事议论这件事他们说不定全不知情。4.如果你还是怕,那就告诉最好的朋友及家人。5.如果你不怕,还应该告诉漳州、泉州的朋友,他们一样处于危险之中。6.说清楚下面几句话就可以了:7.这是105位全国政协委员反对的化工项目,他们中包括了最权威的专家。8.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一百公里才安全。9.厦门人至今被剥夺了PX项目的知情权,这反证了它是违反民意的。10.它将使厦门经济倒退,物业贬值、游客减少;而且厦门人还将由此落下软弱与愚蠢的名声。11.你得癌症的可能性大大提高。12.不需要你有太勇敢的举动,只要你让你身边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以后,厦门之死你就没有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