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600000057

第57章 谍战剧(2)

三、谍战剧的创作风貌

新世纪赋予了谍战剧新的精神内涵。就其题材来看,谍战剧具有良好的故事素材,且兼具了涉案剧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优势,涉案剧中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悬疑氛围的营造,革命历史题材中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英雄主义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根据真实案例和老电影改编的文本基础给观众带来的神秘和怀旧气息,无不在谍战剧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挥。虽然新世纪谍战剧的发展阶段并不明晰,但是其基于改编和原创的两大创作方式及依时间顺序显现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谍战剧的创作风貌。

谍战剧的创作主要以改编为主,如:《红色档案之凤凰迷影》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特遣图失踪之谜”和“旅顺军港爆炸案”两个真实的案例改编;《梅花档案》是根据“文革”初期著名恐怖手抄本小说《梅花党》改编而来,故事发生的地点——春森路26号在山城重庆也确实存在。《梅花档案》刻意营造怀旧和真实的风格特征,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百废待兴的城市面貌还是剧作营造的灰暗的黑白影像色调都刻意追求原味的时代特征,力图唤起中老年观众的记忆。该剧把梅花特遣图作为全剧最大的悬念贯穿始终,引人入胜。虽然人物塑造不如《誓言无声》那么饱满丰富,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乃至悬疑恐怖气氛堪称这一时期的翘楚之作。根据反特电影改编而来的谍战剧比例很大,如《英雄虎胆》、《霓虹灯下的哨兵》、《羊城暗哨》、《51号兵站》、《保密局的枪声》等。《51号兵站》描绘了在1944年二战转折时期上海的动乱局势下,我军在上海的地下军需物资转运站——51号兵站被摧毁,为了给新四军提供战事物资装备,保证苏北新四军充足的后勤供给,我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在日军和特务、汉奸的白色恐怖威压下,重建51号兵站的过程。

与反特电影相比,《51号兵站》在保留原有电影精华——基本结构和人物设置不变的基础上,扩充了情节和人物,且剧情紧凑,悬念迭出,没有拖沓繁冗的弊病,称得上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之作。《霓虹灯下的哨兵》由话剧公演时引发的全国轰动,继而被搬上银幕成为“红色经典”,2007年又被改编成电视剧跃上荧屏。《霓虹灯下的哨兵》重新安排了人物设置和情节构架,形成了新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悬念,老K作为原著中公开的敌特头目,在电视剧中不露峥嵘,直到剧末其真实身份才被揭晓。在人物关系方面,确立了以连长鲁大成和指导员路华的矛盾冲突为主线,连队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对敌斗争等为副线的思路。主线、副线在剧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纠缠,副线又对主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每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尽可能展示到极致,收到了跌宕有致的艺术效果。

《誓言无声》(2001年原创剧)开播后屡创收视佳绩,而且拿下了当年飞天奖的四个奖项,得到了大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为谍战剧的创作起了表率作用。该剧依托谍战故事和人物情感刻画作为电视剧的两大主线贯穿全剧,悬念迭出的情节和饱满的人物情感使该剧既扑朔迷离又平实质朴,显示了优秀作品的潜质。《暗算》(2005),在文本风格、故事情节和篇章结构上也有创新之处,是新世纪谍战剧的另一代表作品。首先,在篇章结构方面,《暗算》以全新的视角架构全局。全剧由三个段落组成——《听风》、《看风》和《捕风》,皆以“风”作喻暗示谍战领域工作的隐秘艰辛,听、看、捕三节分别代表了上世纪50、60和30年代发生的谍战故事,《听风》、《看风》两节以钱之江的儿子安在天的视角叙述新中国成立后破译敌台和密码的故事,而《捕风》则表现了30年代白色恐怖下,我地下党组织对敌斗争的事件,以少年安在天的视角叙述父亲钱之江的故事,采用了倒叙手法。在片尾年迈的安在天在片场与想象中的钱之江相逢,二人对视,会心一笑,很有意味。全剧三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爱国主义的情操内涵得到了升华。

其次,全剧立足谍战领域展开叙事。《听风》中故事的发生地701是一个负责无线电侦听和破译的情报机构,主人公阿炳要从转速极高的无线电波的噪音中辨识出敌台和频率,甚至要根据敌方发报员的发报习惯来听出敌情;《看风》中通过大量旁白为“光复一号”密码的诡异和破解的艰辛作解。全剧灰色调的影像风格和701驻地的神秘萧瑟渲染了该剧孤独隐秘的氛围,这些背离日常生活常规的情景描绘极大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最后,《暗算》在人物塑造上也新意迭出,剧中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生行程终端的安排是编导者智慧运用叙事策略、顺乎叙事规律、使剧情完美收场的典范之作。

2007年以后,大量原创剧作和人性化人物形象的呈现,让谍战剧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2007年,《色戒》公映了,不可否认,这部深究人性命题的间谍影片,是“撕破脸了”。李安在讲到《色戒》反父权主义的颠覆性,尤其在说到影片中王佳芝说“走,走吧”的时候,提到“五千年的父权制度一刹那就崩溃了”。信仰一刹那土崩瓦解,国家、民族、父权被李安解构和颠覆了,而人性和身体的本能和欲望那么激烈地冲击着现代人的灵魂。我们不可小觑李安的魅力和其作品的导向性,联想到谍战剧的创作,李安似乎在指引着一种谍战剧的发展趋势,在信仰“走,走吧”的时候,在父权缺失的状态下,谍战剧该如何凝聚自己的灵魂?父权缺失下人性状态的摇摆和信仰的崩裂是“王佳芝”们震撼主流的东西,但艺术电影对人类灵魂的指引仅仅到此为止,电视剧作为最普及的大众文化媒介,主流意识形态和受众的审美接受都本能地抵制这种缺失状态。无论是父权的缺失还是信仰的塌陷都是受众所不容的,而这种无父和反父权状态下的人性的描绘又是真正地直抵人类心灵的东西,是引导观众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这不仅将影视剧的人性状态摆到了一个重要的层面,而且提出了一个矛盾的命题。在这方面《特殊使命》(2007)的成功或许能给谍战剧带来一种启示。

《特殊使命》的成功在于选择了一个人在无父状态下坚守信仰的完美人格。主人公巩向光坚信共产主义,奉命打入敌方,在唯一知晓自己身份的联络员牺牲后,其真实身份便成了谜。我党以为他已经叛变,于是加以追伐。人物在无父状态下痛苦、迷茫,但信仰却始终坚定,这也是该剧最吸引观众的地方。与“王佳芝”们不同的是,父权虽抛弃了自己,但主人公仍相信它的存在,并积极寻找,直到剧末我们才知道同样卧底敌方的欧阳荷作为父权的符号式人物,其实一直都在暗中保护主人公,作品将这一悬念隐藏到底,观众也随着主人公释然并一起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这一悬念的巧妙运用,完美地刻画了新的谍战英雄形象。当我党工作者拿银元来收买主人公的情报时,那种被抛弃的委屈和无助令观众欷歔不已,观众或许会扪心自问假使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会不会如主人公般坚守信仰?“艺术原本就是人类认知自我的一种方式。所有的艺术都是从人出发,最终回归到人的本身。艺术之所以摹写生活,是为了揭示人性。人类认识世界的同时也渴望了解自己,观众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着对话,所以观众总是能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本性。”《特殊使命》在引导观众看到自己本性的同时,也契合了当今影视剧“回归人性本真”的创作趋势。

与其他改编或原创的谍战剧不同,2009年的《潜伏》充分展现了“谍”的魅力。剧中少有打打杀杀的戏码,更多的是不动声色的智慧斗争,这也是姜伟打造所谓“高智商谍战剧”的成果,正如导演本人所说,“什么枪战、飙车,那都是人为制造的刺激。我要的是稳稳当当的内斗、心斗、智斗”。在剧中,观众们看到了余则成的智慧,也看到了以“吴站长”为首的军统特务们的智慧,更见证了翠平由一个鲁莽的“游击队员”到智慧的“地下工作者”的成长。另外,《潜伏》也展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左蓝的执著、翠平的固执,以及余则成从军统特务到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都叩击着人们日渐失落的信仰之心。可以说,《潜伏》是谍战剧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为其后谍战剧的发展抹上了最亮丽的一笔。

就在观众以为《潜伏》是谍战剧不可超越的高峰时,2010年的《黎明之前》为谍战剧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黎明”。此剧围绕敌方“追查水手”和我方破解“木马计划”展开,以侦探推理方式,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位共产党员卧底刘新杰惊心动魄的间谍生活。在叙事层面,该剧打破通常的叙事方式,正叙、倒叙、插叙,轮番使用,悬念不断,使观众始终陷于一种“紧迫”的情绪当中,颇具美剧风范。如果说《潜伏》的结构是结绳记事的“绳状叙事”,《黎明之前》则更像是星罗棋布的“网状叙事”;而在人物塑造方面,《黎明之前》没有像《潜伏》一样,把男女之间的感情戏作为重要的叙事砝码,而更具“纯男人”的阳刚金属色调。除此之外,在敌我双方的智斗层面,《黎明之前》和《潜伏》倒是颇为相似:《潜伏》有老谋深算的吴站长,《黎明之前》有不苟言笑的谭局长,手底下齐佩林八面玲珑,孙大浦马马虎虎,连高智商的李伯涵也和《潜伏》中的李涯如出一辙,但这只是表面上的“雷同”。与《潜伏》相比,《黎明之前》中“敌方”的智商更高:谭忠恕研究残留的口供,通过一个关于声音的疑点,就将交通站目标锁定;李伯涵通过对子弹射角的误差就推断出凶手受了枪伤;齐佩林调动美国心理绘画专家,得出的形象竟是“卧底是单身,但有可能为了掩护身份而有女朋友。因为长期高度的精神紧张,可能会用麻醉剂麻醉自己,因此可能酗酒,或者有药物依赖”,结果直指刘新杰。而对手的强大才能更显英雄本色。如果说《潜伏》塑造了一个“独行侠”式的英雄,那么,《黎明之前》则成功塑造了一组英雄群像。总之,《黎明之前》比《潜伏》“谍味”更浓了。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从2001年《誓言无声》开启谍战剧先河到2003年《梅花档案》等剧的“手抄本改编热”,作为谍战剧的初期作品其在商业运作和艺术内涵方面的突破给谍战剧的创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伴随着涉案剧2004年退出黄金档,谍战剧恰好在2004至2006年出现了创作的第一个高潮。《谍战之特殊较量》、《我的特务生涯》、《古城谍影》、《红色档案之凤凰迷影》、《如此多娇》、《暗算》、《新英雄虎胆》、《密令1949》、《羊城暗哨》、《红色追击令》、《食人鱼事件》、《保密局的枪声》、《暗哨》等一系列谍战剧在此时形成一股“谍战”浪潮。2007年的电视剧市场,继续走改编路线,但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也融入了新的创作理念。《数风流人物》、《五号特工组》、《功勋》、《天字一号》、《雪狼》、《特殊使命》、《落地,请开手机》等原创作品相继亮相荧屏。从2007至2010年《特殊使命》中深刻的“人性、信仰大比拼”,到2009年《潜伏》和2010年《黎明之前》为代表的“智勇大冲关”,我们可以将之看做是谍战剧创作的又一个高潮。

谍战剧一路走来,风格各异,形态多样。不难想象,未来几年,谍战剧依然会是活跃荧屏的一个新鲜而有活力的类型剧种!

第二节谍战剧的新英雄主义人物形象

一、新英雄主义人物形象特征

我们看到,完美正统的英雄形象被新世纪谍战剧中个性鲜活、非概念化甚至有些性格缺陷的“平民英雄”所代替,“这样的英雄形象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渴望挣脱世俗羁绊的梦想,在不违背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通过观看英雄的‘出格’言行,满足了观众心中英雄化和世俗化的双重欲望,并借以消解自身压力”。在这些平民英雄身上,寄托了观众原始的人性崇拜,人的需要、本质、自由和价值。这就是所谓的“新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具体来说,“新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日常化的英雄形象。日常化英雄形象的回归是谍战剧编创者理念变更和思维转化的结果,使得英雄也“食人间烟火”。如《一双绣花鞋》中的叶大龙,他行伍出身,性格冲动暴躁,一心想侦破案件却常常好心办错事,阻碍了案件的侦破;《暗算》中的瞎子阿炳,在侦听敌方电台中立了大功,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功臣,但却是个智力有缺陷的人;黄依依是个破译高难密码的英雄,但对待爱情的态度却近乎偏执。这种复杂人性的新英雄主义形象告别了昔日概念化的英雄主义形象,契合了当代受众的审美心理,引发观众对这类人物的深层探究。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教你学习曲艺

    教你学习曲艺

    分3章:演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各类演讲妙语译析、有关演讲的名言集锦。
  • 再弹一弦江湖曲

    再弹一弦江湖曲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武侠电影、动作电影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评论、随笔的重新修订、编排的结集,既包括绝大多数影史经典的评论,亦包括徐克、袁和平、甄子丹、洪金宝等武侠、功夫电影制作人的访谈。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重生冷情庶女:穿越又怎么样

    重生冷情庶女:穿越又怎么样

    那些原来只属于她的笑容是那么灿烂,灿烂的她心痛,可是,她就要死了.她重生了,在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世界,却完全没有了生存的意志,要嫁给风流成性的王爷..?被人欺负被姐姐谋杀的庶女..?正妻成妾..“你这个庶出的贱人还真的以为他喜欢你,你只不过是他玩具的一部分而已。”她面无表情的说:“说完了?我可以走了吗。”众人震惊的看着她。原本那个任性胆小痴心的小女孩一夜之间,变成了不再笑不多说任何一句废话的冷漠女子,却让原本平庸的小庶女人生更加复杂了,动心的男人们的追求强迫,纠纷错综复杂的宗族。可是她的心已经死了,都无所谓了..怎么样都可以了吧..她的灵魂已经损坏的一丝不剩了,怎么斗怎么耍心机都随便你们了吧..
  • 异幻录

    异幻录

    人的阴谋?神的阴谋?还是远古魔神的阴谋?与我何干?只需兄弟再侧,长枪在手,统御万军,即可战破苍穹,屠魔戮神,傲视天地。
  • 君子之欢

    君子之欢

    你哂笑于尘寰纷扰,踱步于烟花巷陌,世人皆道你处处留情,却不知你惆怅又与谁人解悲忧。我沉酣于往昔笑靥,辗转在书墨纸砚。他人皆闻我儒雅淡泊,却不知我心高欲上青天揽明月。——楚尚瑾,你真的想要这江山万顷?——宣陌画,我已经无法停止了,一旦停止,就是粉身碎骨。终是世人负我太多……
  • 重生之允我再爱你一次

    重生之允我再爱你一次

    前世你爱他十年,我望你十年;今生只要你回头,我依旧望你,只愿你爱我,无论是否十年。
  • 霅霅之星十二星座

    霅霅之星十二星座

    星族,族群的祖先,名字来源于它们是银河星群中的星。星族会给族长九条性命,给巫医带来预言,暗示未来会发生的事。星座,是指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世世代代为武士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可是,武士们对星座的了解,仅仅是庞大的星座体系的冰山一角,真正了解星座魔力的武士,屈指可数。星座与星族之间的联系,是三大族群能够在这片密林中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而随着觊觎星座力量的黑暗武士的偷取,星座力量在不断锐减,使得大地生灵涂炭。正是那些内心邪恶的黑暗武士,用他们罪恶之爪将猫族一步步推向绝望而黑暗的深渊!难道这就是猫族最后的宿命吗?星座之力,是时候觉醒了!十二位获得星座之力认可的武士,将成为猫族的真正的英雄!
  • 输与赢

    输与赢

    抗战时期,山沟里出了个混世魔王——赵烈。大字不识一个,却大言不惭:“黄埔军校里出来的又怎么样,老子照样打,而且还能打赢。”
  • 回味明朝

    回味明朝

    《回味明朝:乾坤万象》是回味历史系列之回味明朝。明朝是自北宋以后惟一一个对全中国进行统治的汉族政权,上继唐宋风采,下开康乾盛世,延续了近三百年的统治,诞生了无数的传奇人物。明代的历史进程常常因这些传奇人物而发生改变。该书以明朝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天朝大国“一生”的荣光,并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从繁花似锦,最终沦为了万马起喑。书中内容融历史于趣味之中,便于读者学习和阅读。主要内容有开创期政治局面、中期的衰弱与危机、万历中兴、后期的衰落、明朝的灭亡等。
  • 零碎时空

    零碎时空

    我想忆起前世今生,哪怕错失在时空的碎片中。我想遗忘那段往事,哪怕迷失在心灵的角落。
  • 煮妇神探

    煮妇神探

    民国初年上海。家庭主妇苟吉祥遭遇不幸,丈夫离世,自己蒙冤。为查出丈夫的死因还自己清白,吉祥成为女探员。毛儒毅是吉祥的搭档,心地善良,但傲慢自大。破案中,他俩闹出许多矛盾。随着合作的深入,他们逐渐默契,顶着巡长弗兰克的压力破获多起疑案,不但让恶人得到惩罚,更帮助了很多底层的贫苦百姓。吉祥由丧失自我的家庭主妇蜕变成自信独立的新女性,儒毅也由混混噩噩的公子哥变成有责任心的勇敢神探。两人收获爱情的同时,也明白了人生的意义:立志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普通百姓。吉祥和儒毅在办案中,认清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真面目,揭穿了弗兰克与奸商的惊天阴谋。他们离开巡捕房,开设了专为百姓服务的吉祥侦探社,用青春、热血书写正义。
  • 僵尸来寻

    僵尸来寻

    千年厉鬼?不不,她应该是只千年僵尸!什么什么?僵尸找上门来了?!好吧好吧,看在她救了他的份上,那他就把她捡回去养着吧——起码再去“考古”的时候不用再担心危险临身了……什么?家里闹鬼了?苏鸣栎伸手拍了拍身旁之人的肩膀,道:“凶物,上!什么?等等,这……这千年凶物竟然要同他结冥婚?!突然找上门来的鬼王,欲害死他的邪恶势力,以及茅山道士的尊敬,阴阳先生的奉承……苏鸣栎只想高呼一声:这些人到底是为了神马?他还只是个学生……自从捡了个千年凶物回家后,苏鸣栎原本平静地生活,便被打破了,于是左手掌道术,右手抱美人……咳,不对,是凶物。自此生活逍遥自在,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