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xiāo)
“削”字,音xiāo,《广韵》作息约切,中古入声字。指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如“削掉”、“削铅笔”、“削果皮”、“打削球”、“削球手”等。切削指的是用机床上的刀具或砂轮等削去工件的一部分,使工件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和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都有“切削”读qiēxiāo的规定。“削”字,在“剥削”、“削减”、“削弱”、“瘦削”、“削发为僧”、“削足适履”等词里读xuē。
刀削面(xiāo)
一种带有山西传统风味的面食。用专用铁片刀将面团削制而成,削面时往往头顶坚硬有劲的面团,双手使刀,双刀交错飞动,形如柳叶的面片纷纷下落,坠入汤锅之中,煮熟即可食用。亦可炒制。食用时加醋等作料。
骁勇(xiāo)
勇猛。“骁”字,音xiāo,《广韵》作古尧切,中古平声字。一指良马,如“良骁”;二指勇捷。相关汉语词还有“骁将”、“骁悍”、“骁骑”、“骁猛”、“骁锐”、“骁腾”、“骁武”、“骁雄”、“骁勇善战”等。
翛然(xiāo)
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庄子·大宗师》中有“翛然而来,翛然而往而已矣”句。
混淆(hùnxiáo)
指混杂、界限模糊。作动词,多用于抽象的事物。也指使混淆、使界限模糊。如“混淆是非”、“混淆视听”、“黑白混淆”等。“混淆”,容易误读成hǔnyáo。“淆”字本义就是混杂。汉语里还有“淆乱”、“淆惑”等词。如“纷然淆乱”、“淆惑视听”等。
謏闻(xiǎo)
小有名气。《礼记·学记》的开句就是:“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汉语里另有“才”一词,意思是才疏学浅。“”字,形容词,表示小。
肖像(xiào)
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相片(多指没有风景陪衬的大幅相片)。“肖”字,在此读去声的xiào音,从《广韵》私妙切,中古去声字。指相似、像。相关汉语词还有“酷肖”、“逼肖”、“不肖子孙”、“惟妙惟肖”、“肖像画”、“肖像权”等。“生肖”,又称属相。古时的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配以十二地支记人的出生年,共十二生肖。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如子年生的人属鼠,丑年生的人属牛等。“生肖”中的“肖”字应读作去声xiào。
哮喘(xiào)
指气喘,通常指喘息时喉咙带鸣声。“哮”字,音xiào,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的“统读音”。相关汉语词还有“咆哮”、“虎哮猿啼”等。
叶韵(xié)
“叶”字,音xié,从《广韵》胡颊切,中古入声字。指和洽、相合。南北朝时有些学者因按照当时的语音称读《诗经》感到好多的诗句韵不和谐,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韵文,到宋代极为流行。明朝学者陈第则认为,所谓的“叶韵”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协韵,不应随意改读。汉语里还有“叶声”一词,“叶”也读xié。
要挟(yāoxié)
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挟”字,从《广韵》胡颊切,中古入声字。指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迫服从。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教于诸葛亮匡扶汉室、平定天下之大计。诸葛亮对其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汉献帝刘协)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汉语词另有“裹挟”、“挟持”、“挟制”、“挟带”、“挟嫌”(怀恨)、“挟书律”(秦始皇禁止民间藏书的法律)等。“挟”字本义指用胳膊夹住。如“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见《孟子·梁惠王上》)“挟”字,极易误读成xiá。
偕同(xié)
跟别人一起(到某处去或做某事)。“偕”字,一同、偕同。《诗经·邶风·击鼓》中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句。汉语词还有“偕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偕行”(一同出行)、“相偕”(一起,偕同)、“偕生之疾”(先天的疾病)等。
颉颃(xiéháng)
鸟上下飞。飞上为颉,飞下为颃。《诗经·邶风·燕燕》中有“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句。潘岳《杨仲武诔》中有“归鸟颉颃,行云徘徊”句。后以“颉颃”泛指不相上下,相互抗衡。
采撷(xié)
采摘、采集。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苏轼《超然亭记》有“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句。“撷取”指摘取、选取。如“撷取精华”。
血晕(xiěyùn/xuèyùn)
两读两义。(1)读xiěyùn,指受伤后皮肤未破,呈红紫色。“血”字,用于口语时一般读xiě。义与“血(xuè)”同。现今人们习惯读xiě音的“血”字大致还有“便血”、“咯血”、“吐血”、“猪血”、“鸡血”、“羊血”、“充血”、“输血”、“贫血”、“血本儿”、“淤血”、“不出血”、“大出血”、“血淋淋”、“一针见血”、“流了几滴血”、“给他放点血”等语词。(2)读xuèyùn,中医指产后因失血过多而晕厥的病症。
万俟卨(mòqíxiè)
北宋奸臣,与秦桧一起执行民族投降政策,编织莫须有罪名,害死民族英雄岳飞父子。与秦桧、王氏、张俊四人被后人筑成铁人反剪双手面墓而跪于杭州岳飞墓庙前石阶下,受千古唾骂。“万俟”,为复姓,《百家姓》收。原为鲜卑族部落名称,后以部落为氏。
头屑(xiè)
又叫“头皮屑”,指人的头皮所生的细小的头皮碎末儿。“屑”字,音xiè,《广韵》作先结切,中古入声字。原本指碎末儿或研成碎末。现代汉语收纳了古“屑”字的“碎末”、“琐碎”义。其中“顾惜”、“介意”义已衍变为“认为值得去(做)”的意思。汉语词还有“纸屑”、“木屑”、“铁屑”、“粉屑”、“碎屑”、“琐屑”、“不屑一顾”等。“屑”字,极易按声符误推成xiāo音。
猥亵(wěixiè)
指淫乱、下流的(言语或行为),如“言辞猥亵”;也指做下流的动作,如“猥亵妇女”。
解数(xiè)
指武术的架势,也泛指手段、本事。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有“演习得踢打温柔,施逞得解数滑熟”句。《西游记》第三回写孙悟空在东海龙宫得金箍棒后的一番折腾:“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又如“使尽浑身解数”、“跑马卖解”(特指骑马表演的各种技艺)等。“解”字,从《广韵》胡买切,中古上声字,今读xiè。极易误读成jiě。
解州(xiè)
古代地名。五代置,当时叫解邑,辖邑在今运城、闻喜一带,即现在山西的解县。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的后裔曾受封于此,其子孙便以邑名为姓氏,所以晋国多有解姓。“解”字在姓氏读音上也作xiè。春秋时晋有解扬、解狐(晋国大夫祈黄羊向晋平公举荐的自己的仇人)等。今山西姓“解”的仍为数不少。历史上还有“解池”、“解虞”、“解梁”等地名,山西有解县、解店。另外春秋时的“解”在周畿内地,分大解和小解,均在河南洛阳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记载的“王师军于氾、于解”即此。在这些词里的“解”字也读xiè。
獬豸(xièzhì)
古代传说中的独角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如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椎蜚廉,弄獬豸”句。清代御史及按察史的官服前后常绣有獬豸图案。
邂逅(xièhòu)
指偶然遇见,不期而遇。《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句。
燮理(xiè)
指协调治理。“燮”字,指调和。《诗经·大雅·大明》中有“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句。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有“四迁门下,二八中书,用能燮理我阴阳,经纬我天地”句。
沆瀣一气(hàngxiè)
“沆瀣”,原指夜间的水汽。韦庄《又玄集序》载:“所以金盘饮露,唯采沆瀣之精;花果食珍,但享醍醐之味。”“沆瀣一气”,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源出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唐代科举考试的考官崔沆,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歆羡(xīnxiàn)
羡慕。“歆”字,即羡慕。张协《七命》有“斯人神之所歆羡,观听之所炜晔也”句。
囟门(xìn)
通常指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在头顶的前部中央。
芯子(xìn)
指装在器物中心捻子一类的东西,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蛇的舌头也叫“芯子”,如“毒蛇吐出芯子”。
寻衅(xìn)
指故意找事挑衅。“衅”字,争端、嫌隙。相关汉语词还有“衅隙”、“衅端”、“启衅”、“挑衅”、“寻衅滋事”等。
王不留行(xíng)
又名“王不留”,石竹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植物不下十几种。药用以竹科为主。入药后的种子能活血通经、下乳。
井陉(xíng)
“陉”字,音xíng,从《广韵》户经切,中古平声字。本指山脉的中断处。“井陉”,地名,战国时属赵邑。汉置井陉县。北齐改置石邑。故址在石家庄西北,与山西相邻。“井陉”也是山名,为太行山支脉。秦汉之际乃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十八年,秦将王翦统兵伐赵曾取井陉(“将上地,下井陉”)、汉三年时韩信破代王陈余兵处也在此地。井陉山上的井陉关为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的隘口,是“太行八陉”之一,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名。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审“井陉”为jǐngxíng。
荥阳(xíng)
汉置郡名。隋朝时郑州隶属荥阳郡。现在的荥阳在郑州正西。明末十三家农民起义军、七十二营二十万众集聚河南,共商作战方略,史称“荥阳大会”。
省亲(xǐng)
回家乡或到远处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礼记·曲礼上》载:“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往省之。”“省”字,容易误读成shěng。读xǐng的“省”字还指(1)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如“反省”、“内省”、“自省”、“省察”、“吾日三省吾身”(见《论语·学而》)等。(2)指醒悟、明白。如“不省人事”等。
擤鼻涕(xǐng)
捏住鼻孔用力出气,排出鼻涕。
荇菜(xìng)
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茎可以吃,全草入药。《诗经·周南·关雎》里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句。李邕《斗鸭赋》有“避参差之荇菜,随菡萏之荷花”句。
川芎(xiōng)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花白色,果实椭圆形。生长在四川、云南等地。根状茎入药。也叫芎。“芎”字,容易误读成qióng。
束脩(xiū)
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原意为干肉,古时弟子用来送给老师做见面礼)。《论语·述而》中有“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句。“脩”字,指干肉,又叫“脯”。每条脯叫一脡(通“挺”),十脡为一束。《周礼·天官·膳夫》中载:“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