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部度量法计算的总资本要求KMA计算公式为:
KMA=∑i∑jγ(i,j)EI(i,j)(5-10)其中,γ(i,j)表示将i类业务在j类风险事件下的预期损失转化成资本配置要求的转换因子,EI(i,j)表示i类业务在j类风险事件下风险暴露的规模和金额。内部度量法与前两种方法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银行可以使用自身的损失数据来计算监管资本要求,这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银行所承受的操作风险,银行可以因此做出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和化解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但内部度量法下的监管资本要求是通过假设非预期损失与预期损失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线性和非线性)而得出的,这不同于前两种模型直接用风险暴露指标(总收入)作为损失数据的替代,并且假设风险暴露指标与最大可能损失之间有线性关系的做法。这很容易造成与金融机构内部的业务单位和损失类型不相匹配,与实际的损失分布有出入。
损失分布法(Loss Distribution Approach,LDA)是在对损失事件概率和损失强度做出假设的基础上,对每一个业务种类或损失事件类型的操作风险损失分布进行估计,其基本思路是:
以VaR方法为基础,给定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后,银行根据内部历史数据,估计出每一业务种类/损失事件类型的两个可能性分布——单一事件的影响和次年事件发生的频率,然后在这两项估计的基础上计算出累计损失分布概率,所有业务类型和事故类型的风险值总和,就是银行最终的操作风险资本金配置要求。损失分布法与内部度量法的区别在于:损失分布法不是通过假设预期损失和意外损失之间的关系,而是直接通过计算VaR值估算意外损失;在损失分布法中,业务种类和损失事件类型由银行自定,监管当局无需确定乘数因子,能较好地反映银行的业务特性;损失分布法强调建模,而不是利用历史数据对未来预期做出估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因此计算难度加大。损失分布法的最大不足是银行操作风险的数据缺乏可比性和平稳性。另外,由于操作风险具有厚尾性,即使设定很高的置信度,银行也无法防范几十年一遇的低频高危事件所造成的极端损失。引入极值理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只考虑分布的尾部,反映了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但该方法在操作风险度量中的应用仍然受到损失数据不足的制约。
5.3、利率衍生产品风险的控制
5.3.1、市场风险的控制:限额管理与套期保值
5.3.1.1、限额管理
市场主体可以根据自己对影响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价格的相关变量走势的预测、市场风险各种度量方法的度量结果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利率衍生产品的交易和持有头寸设定并执行最大限额,从而将所承受的利率衍生产品市场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设定并执行的市场风险限额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
交易限额是指对利率衍生产品的交易和持有头寸的限额,既可以对总头寸加以限定,即对某种利率衍生产品的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分别加以限定,也可以对净头寸加以限定,即对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相抵后的净额加以限定,还可以将两种交易限额结合使用。交易限额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限额管理方法,但它只能提供利率衍生产品业务量的信息,不能反映价格敏感性和波动幅度。
风险限额是指对按照一定的度量方法所度量的利率衍生产品市场风险设定的限额,比如根据VaR方法的度量结果设定的VaR限额,根据Delta、Gamma和Vega等敏感性指标的度量结果设定的敏感性头寸限额等。由于以定量计算的结果为依据,因此风险限额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利率衍生产品价格波动状况和组合头寸的敏感性等信息,并有利于市场主体将这些因素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止损限额是指对利率衍生产品交易的最大损失额加以限定。
当某项利率衍生产品头寸的累计损失达到或接近止损限额时,就必须对该头寸进行对冲或平仓变现。止损限额可以具有追溯力,即设定的止损限额适用于一日、一周或一个月等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损失。止损限额可以与交易限额结合运用,此时,当交易限额设定之后,止损限额就转化为止损价格,即在一定时期内当利率衍生产品价格上涨或下跌至某个水平时,对相应头寸进行对冲或平仓。
对于设定的市场风险限额,应根据利率衍生产品业务的要求在不同级别上进行分配,层层落实和控制,直到具体的日常交易和交易人员,从而保证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市场风险能实时控制在事先确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在市场风险限额的分配与执行中,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不同层次限额的设定应便于操作人员、审核人员和管理层的理解和使用;限额的设定应便于所有交易人员和风险经理快速准确地确定自身头寸相对于总体限额的变动关系;由于风险状况报告往往是在当时交易结束后生成,所以交易层内部应有一套更趋谨慎的做法,在交易过程中对头寸组合的市场风险状况进行非正式的评估。
5.3.1.2、套期保值
利率衍生产品的交易商经常会持有大量并不为自身所需的利率衍生产品头寸,对这些风险敞口的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的方法加以控制。具体的做法是:根据风险敞口的Delta、Gamma和Vega等指标值,在相关标的资产或衍生产品上做相应数量的多头或空头交易,以构造出Delta中性、Gamma中性和Vega中性的套期保值组合,从而规避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变动而可能造成的风险敞口的损失。上述方法被国外的利率衍生产品交易者广泛使用。美林证券的风险管理部门针对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制定了规范和准则,包括交易限额,超过限额必须提前得到批准。风险管理部门有权要求减少某一特定的利率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暴露头寸或取消计划的交易。风险管理部门通过风险数据库、交易限额监视系统、交易系统通道和敏感性模拟系统等风险管理系统,对公司利率衍生产品风险敞口数量、利率衍生产品交易行为和交易头寸是否符合已建立的交易限额、不同市场波动程度下利率衍生产品头寸的损益等进行估算和监控,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摩根斯坦利整个公司和每一个交易部门均有关于利率衍生产品的交易指南和限额,并按交易区域分配到该区域交易部门和交易柜台。交易部门风险经理、柜台风险经理和市场风险部门定期检测市场风险相对于限额的大小,以及利用敏感性模拟系统检测某一市场因素变化对利率衍生产品头寸的影响,并将主要的市场和头寸变化报告给高级管理人员。
5.3.2、信用风险的控制:限定与对冲
上一章对利率衍生产品合约设计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控制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市场主体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控制信用风险。
5.3.2.1、信用限额
利率衍生产品交易者可以根据对交易对手信用状况的评估、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度量结果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交易对手的利率衍生产品风险敞口总额度加以限定。如果与交易对手的一笔新交易将超过已设定的信用限额,交易员就无权与对方签署这笔交易,除非对方采取了必要的信用增强措施,如提供抵押品、保证金或第三方担保等。
5.3.2.2、限定信用等级
利率衍生产品交易者还可以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加以限定,即规定只能与信用等级达到某个标准的对手进行交易。这种方法通过设定交易对手的“准入”门槛而在交易之前就将信用风险降到较低水平,因此与第四章中讨论过的降级触发条款有区别,后者并未在事前对交易对手加以限定。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与利率衍生产品合约设计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控制条款相配合,即当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未达到设定标准时,通过抵押品、保证金或第三方担保等条款加以弥补。
5.3.2.3、使用信用衍生产品
信用衍生产品自1992年首次出现于纽约互换市场以来,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快速发展,在市场规模成倍扩大的同时,种类也不断创新,包括信用违约互换、信用利差互换、信用利差远期和信用利差期权等。借助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主体可以像管理市场风险一样,对利率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进行对冲。当然,信用衍生产品在为市场主体提供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与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这一点在本质上与利率衍生产品是相同的。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诱因正是信用衍生产品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已超出本书范围,故按下不表。
国外的市场主体普遍采用上述方法对利率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美林证券通过制定策略和操作规程以避免利率衍生产品信用风险损失,包括确立和检测信用风险暴露限额及与某一交易对手交易限额、在信用风险发生时取得收缴和保留抵押品或终止交易以及对交易对手进行持续信用评价的权利。
Bodnar和Gebhardt(1999)研究发现,将近90%的美国公司和德国公司都制订了关于衍生产品交易对手信誉的政策,即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这种要求随衍生产品期限的增加而提高。例如,大多数美国公司要求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达到A,而大多数德国公司要求达到AA。Mallin,Ow-Yong和Reynolds(2001)研究发现,英国公司的这一比例为71%。
5.3.3、操作风险的控制: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由于利率衍生产品操作风险成因的复杂性,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某种方法或手段加以控制,而必须着眼于加强和完善交易主体的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另外,尽管关于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已有大量研究并已付诸实践,但一方面,这些方法仍然存在各自的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由于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的厚尾特征,操作风险度量的主要意义在于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管理框架,而不是将度量结果作为设定某种控制指标或采用某种控制方法的主要依据,这意味着对利率衍生产品操作风险的控制而言,关键在于过程控制,即必须将控制活动贯穿于利率衍生产品业务的整个流程之中。
首先,在人员招聘和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注重机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利率衍生产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必要的从业经验,并加强对其工作技能的培训。此外,相关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如严格遵守交易规则以及交易和持仓限额、止损价格等规定,不越权操作,不以赌博的心态进行交易等。
其次,在组织制度方面,要建立合理授权和责任分离制度,加强职责划分,尤其使授权、交易(执行、确认)、结算、记录及文档管理职能严格分离,并实行相互牵制,避免少数人操纵整个交易;要明确划分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职权范围,每一位员工都应当有一个工作清单,清楚地描述其职责,尤其应当明确规定组织中的报告关系,包括谁向谁负责、负责的内容;完善并严格执行限额制度;建立交易员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信息沟通,交易员每次交易完成后必须立即向结算部报告,列明已知的所有细节,尤其是交易对手、数量、种类和交易价格等,由结算部单独与交易对手核对;财务部必须明确掌握交易的详细资料以核算盈亏,准备好资金以备支付之用。
最后,在硬件方面,要有准确高效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支持利率衍生产品交易的头寸估值、定价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从而实现操作的程序化以及对风险暴露的实时监控和对各种利率衍生产品合约市值的及时重估。此外,当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时,交易业务有可能被迫完全停止,因此必须有一套备用的交易数据和交易系统。
5.4、利率衍生产品风险管理体系
开展利率衍生产品业务的市场主体应当在原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利率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以实施对利率衍生产品风险的度量和控制,或者赋予原有风险管理组织实施利率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力,并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沟通、报告和监督审核制度,由此构成一套健全有效的利率衍生产品风险管理体系。出于表述上的方便考虑,本节统一用“公司”代表市场主体。
5.4.1、内部环境:人的因素很重要
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包括从高层到基层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各部门人员的诚信与价值观、胜任能力等因素。内部环境可以说是风险管理其他要素的基础,对于利率衍生产品风险管理而言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