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7900000054

第54章 论诗歌的修正主义与认识道德(代后记)

我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对诗歌的修正首先是诗人自我的修正;诗人对诗歌的认识首先是自我的认识;诗人诗性的回归首先是诗人道德的回归。如果诗在人间,诗人与大家必定共饮一口井水。

——作者题记

先说诗歌的自我“修正”。

修正者,修改正确,使完美也;又曰,篡改。如我们说某个向上生长着的事物需要修正,意思大抵不外乎是它的本体失之于“正确”或者思想有“出墙”的危险了,于此,有必要对它予以修改。

把修正一词提出来,用于修正今天的诗歌,并由此上溯至近二十年来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是一件不置可否的事情,而应是必须进行的事实。修正的内容至少包括这样二个方面:其一是诗人提供给读者文本的修正;其二是诗人对自我的修正。

文本的修正,可以追索至新诗文本自引进以来我们篡改、遗漏的部份,当然这不是谁的过错——因为,相对于诗歌这个独特的文学式样,最高语言艺术,(请允许我这样言说)译的过程就是篡改原作、将精华遗失的过程。就汉诗为例,诗经以降直逼唐宋元明清,没见得那一个诗歌译本能达到原创的艺术水平,甚至同样是明白如话的白话诗,而且无论是汉古体诗还是近体诗,登峰造极的作品,一经译者之手,除了给读者通读之便外,原创风貌与它的精气神尽失,遑论意境或者其它了。试想,“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可以译得来的吗?这个认识,只要稍有知识的人都会认可。藉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想见,中国新诗这个外来文本,自“五。四”时期伊始,新诗人们在取得砸碎传统格律的镣铐胜利,以及分行折迭的形式后,还得到了什么?当然,有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新诗人们没有忘却它们是在试偿,在试偿中完成重构的梦想,并因此为我们留下不少重构的经典。但是什么原因,它们的吟唱在后来直至于今的我们而中断了?没见得有谁去拷问过?谁再去潜心研究过,作为一门艺术去探索它生存、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也许是难度太大吧,我姑且这样认为。

由汉诗译文本我们自然要联想到外国诗译文本。就我为例,书架上外国名诗人的中译本不下数十家,有一个感觉:这些本子中的优秀作品,现在通称的大师作品与我国上个世纪“五。四”时期及后来影响颇大的屈指可数的作品一样赢得国人的喜爱,这主要归功于这些诗除了形式上的大体押韵,无论是象征还是意象,通读起来语音与感觉几本切近,也不存有意识形态的差别,可以说它是真善美的语言艺术。再看这些诗人们有关诗的宏论,在扎根本民族语言这块土壤的基础上,从形式到内容,它们提及最多的仍是诗的中心(奥姆费洛斯)、音节和韵律、进入文字的情感和一个诗人的真诚等等,同样,它们也在观照现实,反映现实,并作为写作的镜子,也从未刻意去规避真理与正义这些词汇;它们甚至考虑到原创与译本,本民族读者与不同语言民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语音与感觉上的极大不同,而不是把责任推给译者和读者,所彰显的是另一种理性和自觉修正!

反观近一、十年来我们这个诗坛,不知分了多少流生了多少代,出了多少民间学院,互相吐了多少知识口水,打了多少先锋后卫仗,投放了多少新词语炸弹,还有媒体的推波助澜,结果却总是一个:诗没有人读。其实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人们为什么不读诗了,却总是不肯承认,不从实际的从本民族语言出发去解决问题,不反省自己如何去加以修正,一味狡辩,责任总是在彼不在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言诗歌和它的诗人不是没有重构的能力和希望,也不是产生不出好的诗人,没有读者,在当下它什么都不缺乏,追根究底,是为诗者们缺少为诗的真诚和自我修正的勇气。因此,汉诗要完成它的文本的重构和修正,必须先完成诗人的自我修正,去做一个完全的修正主义者。

诗人的修正,首先应从做一个诚实的人开始。修正我们自己就是修正我们除做一个诚实人以外的虚伪的部份,与我们这个现实无关联的部份。诗钟爱于每一个诚实的人。它与那些口头上说先解决吃饭问题再写诗的诗人无关;与制造各种语言喧哗口口声声“西大师”怎么怎么说的人无关;更与那种诗人面前我是“老板”,老板面前我是“诗人”的人无关。修正它,完善我们自身,有点类似于传统文化人的’修身”。譬如“吾日三省吾身”。是不断纠正自己的过失做一个有道德的诚实人的起点,更是一个人由此肩负家庭、社会责任乃至国家民族责任的起点。如果你是诗人,从这一点上来说,相信你的发声起码说的是人话,能够取得读者的信任,进而用你的笔深入挖掘人们共有的精神矿藏。不错,有些时候人们会说,诗是最具个性化的东西,属于诗人自己,那好你就写你自己,供自己一个人欣赏,你不打扰人家,人家自然也不会打扰你。但是如果你要发出声音,而且是向这个社会发出声音就得有听众,让人理解你认识你,以至于给人有新的认知受到启发,你总不能半夜吹喇叭式的无故制造噪声,让人不能安眠吧!我想这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

当下诗界有一个很时髦的提法:诗意地栖居。乍看来简简单单五个字,好说,过后仔细一想,这不是什么“高山仰止”让人却步,简直就是泰山压顶让人喘不过气来。也许对于一个客观上和主观上没有私心的人来说很容易做到,如我等一开言就会产生某种个人私利性质的东西,是能说到做不到的,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有关修的话题只好就此打住,扯淡了。

接下来,再说诗歌的认识道德。

先借用西大师昆德拉一句经典名言:“认识是小说的道德”。我也是拾人家牙慧,人家意思大抵是说,写出的小说,一是要让人懂的;二是要给人新的认识,否则,它就不配存在。由此类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认识是诗歌的道德。也可以这样一是二是去阐释,我想这应该没异议,都是文学作品,只不过文本的形式体裁不同,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归指大体趋同。

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个认识的问题,因为有许多的认识需要澄清:比如你手中的文本(先不说它是小说还是诗歌)读来总是视角模糊,朦胧一片,不知它美在那里?又累死人,你还又能说它有存在的理由吗?作为一个读者,有时还真不易,其遭遇与自由市场上宰一刀没有多大区别。可人家动辄还说,‘你欣赏水平低了,不懂什么是审美,得培养’?甚至引经据典:‘知道啵?事隔百年之后,彼西人梵·高的《向日葵》一锤拍了七千二百万美元’!厉害吧,就不说人家西人,咱自家的“阳春”、“白雪”,经大师们连篇累牍推介的经典,还真的数不过来。引商刻羽,世俗之人,焉知曲之弥高?反之,这“下里”、“巴人”,精英们是不屑一顾的。

二千年过去了。文学史上,类似如“腴之甚”的评语(金圣叹),没有谁给宋玉大师洗涮洗涮。用现代人的行话说,这“腴之甚”就是“包装”过份,是蒙人的“水货”。水货的东西自然价贱,商家瞧不起,老百姓痛恨。真的上当受骗了,只有骂娘,这不是人的东西!

在一个时期里,属于大众的文学作品,出过多少这样包装的水货,变花样取巧,蒙人耳目,不让人认识,更罔谈道德、社会责任和道义。当然,读者们也就只好目之为“另类”了。

诗自《诗经》以降,就有了诗人,就有了兴、观、群、怨;就有了可多识之于鸟兽鱼虫木石的认识观。夫子用一言以蔽之,曰:“无邪”。只两个字,将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范畴和美学原则,概括得干净利索;即是三代之初,先民们会盟誓师时“时竭曰丧,与汝皆亡”的呐喊,越几千年,于今我们仍可感觉得到这诗一样的语言、与火一样的激情。告诉你:天下腐败成这个样子,再不起来反抗,大家都没有活路啦。三百首唐诗,是近代中国人广泛接受、认识的大众读本。这其中,也有古今读者认识朦胧的诗,这种朦胧的感觉,虽了无定指,却又大致趋同:它的形式是美的,音节是美的,营造的意境、情感氛围更是美的。你浸淫其中,便觉心旌摇摇。朦胧的美,(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为数不多的诗歌文本)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同时,作为诗的道德伟力,也在人们的心中,霎那间得到有效释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先秦时代的诗人,唐时代的诗人,为大众认识,写出优美诗篇的新诗人们,他们是道德的,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最起码他们没有背离先人们淳朴的认识方法;,也没有背离爱他的国家,爱他的人民,爱天地万物,敬天法地又温柔敦厚的情怀;更没有背离追求真理的认知,直至九死不悔的诗歌精神。

现在,科技将物质文明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认识也不断更新。某些传统消亡了,外在具象消失了,是很自然的现象。一部诗歌史,从三言、四言起步,发展到五言,七言,又四、六、八、十成句,甚至更多;形式有唐诗宋词元曲之分。所谓佚代不同,风格各异,艺术审美的归指却始终如一。谁都得承认,时代进步了,在艺术手法上,现代人的表现更加细腻,更加逼肖。

比之于程式化的格律,新诗走出了格律的边疆。自由抒发现代人的内心感受,自发性的思维,更能完全表达对现代科技文明的认知,是新诗最伟大的功果。新诗写上一百年,也足以证明,在诗国的土地上,有着充分的生存理由和发展的土壤。尽管有人喜欢热热闹闹,不断去分流生代;有人唯新其形式是新;有人忧心忡忡意志尜潦倒;甚至还有人有意去回避:认识诗与道德这个命题。对于诗歌,还有比读者认识一首诗和它的道德更为重要的理由吗?显然没有。观点再新,词再炫人眼目;已不认彼,彼不识已,读者就不会‘埋你的单’。一心只为了去寻找一句惊天动地的语言,为下个世纪而写作去寻疯卖乖,只是一个笑的浮词。实质是一种个人道德的缺失。

在我们吸纳自由的空气,继续诗语言的吐故纳新的时候,我最想表达的是:诗人对诗歌的修正首先是诗人对自我的修正;诗人对诗歌的认识首先是诗人对自我的认识;诗人诗性的回归首先是诗人道德的回归。而后,才有我们这个时代大众的认识,诗才是大众的诗,诗人才是大众的诗人。如此,人们定然会这样指认,诗还在人间,诗人和大家同饮一口井水呢。

同类推荐
  •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她的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三者的交织融合,既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婉丽,又有学者式的聪慧睿智,同时还隐含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忧时伤世情怀,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宁静与喧哗、婉约与雄浑、静态与动态多元化的审美风格。
  • 残局

    残局

    《残局》系梅承鼎从他一千多篇小小说中精选出来的几十篇精品文集。作者以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去勾勒时下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
  • 用情点击

    用情点击

    本书以“点击广州时政,刻录广州映像”为主线,精选了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的新闻报道、评论、纪实作品,从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双层视角,记录和评述了广州在高等教育、政治建设等各方面的表现。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作家杨献平有多年在大漠生活的经历,作品内容纵横捭阖,横亘古今,分“少年事”“乡村传”“大地上”三辑,有现实生活的写照,有历史的眷顾;语言叙述大气磅礴,绵密而奇异,对读者有强烈的冲击力。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林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热门推荐
  • 都市囚神典狱长

    都市囚神典狱长

    班盈本以为自己是个失败的魔术师,却没想到自己老爹是正八经的魔法师,还管理着一座魔法师监狱。当典狱长职位作为老爹遗物落到他的头上,一个小魔术师将如何面对一群奇形怪状的囚犯?爽文,带脑,有常识。又名《客厅战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那朵花知晓

    那朵花知晓

    年纪尚小的他在后山上迷路了,任凭他怎么叫喊都没有人回应。就在他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一片花海之中后,终于有“人”发话了……“从这里出去……”没有丝毫感情的声音。“呜……你是谁啊!”即使泪珠不断地在眼眶里打转,他仍然逞强着回击。“……我是妖怪,是你们人类忌讳的妖怪。”他说着,伴随着迷雾在一片花海中现身了………——“你这是喜欢上这个人类了。”山神对他说。“只要你触碰他,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喜欢’。”树精对他说。“‘喜欢’?你为什么不尝试着自己去深入的了解他呢?”花精对他说。“你渴望他吗?想要霸占他吗?”一只小妖怪问他。可是他回答道……我的时间不多了……——“再见。”勿忘我。
  • 邪帝宠妃毒妃往哪逃

    邪帝宠妃毒妃往哪逃

    云独陌二十三世纪的杀手,神偷,神医,毒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什么?绝熙这一辈子我最恨的就是背叛,走入深海。云家的废材,云独陌!废材,天才这个词才配的上。南宫云离,堂堂邪帝天生洁癖,却对她有好感!众女眼红。云独陌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神!曾经是一只蚂蚁,现在是一只凤凰,曾经就是曾经现在就是现在。
  • 我叫黑无常

    我叫黑无常

    在那浩瀚苍茫的天穹之下,在那海枯石烂的光影之中,你我是多么渺小。纵是那上古神魔的刀光剑影,也亦化作了江山白浪滚滚而去。那沾染着鲜血的权力,那隐藏着尖刀的躯体,是谁在大雪茫茫里隐去了踪迹。你若信我是神,我便挥洒圣光洗礼三生五世。你若道我是魔,我便擎着断臂屠戮十道轮回。我非神,亦非魔,我只叫黑无常。
  • 无极药神

    无极药神

    当昔日的强者被贬下俗世,当记忆觉醒,他将再次化身为高傲的药神。“终有一日我要杀上九重天,我为无极,我为药神!”
  • 樱蝶之恋

    樱蝶之恋

    为了你我可以放弃我的全世界。今生回眸只为你一笑。不算倾城,不算芙蓉,你一直是最闪亮的,那颗星辰。
  • 玄腾

    玄腾

    没有过多的言语,这是森浪的第一本小说,虽然文笔和把握情节上可能没有大神作者那么好,但是森浪相信故事情节一定精彩,构思一定庞大!还有,这是森浪第一次触及写小说,所以在基本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天只能更新一章,希望喜欢看的朋友体谅一下!
  • 无出路咖啡馆

    无出路咖啡馆

    一个独自在芝加哥读书的中国女孩,生活拮据,靠打工和微薄的奖学金勉强维持生活,一次偶然她与美国外交官安德烈一见钟情,两人迅速陷入热恋当中。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爱情并不一帆风顺,而是阻力重重。这都源于她中国军人的背景,使得这场恋爱成为美国安全部眼中潜在的政治隐患。FBI不厌其烦的调查让她丢掉了中餐馆的工作,迫于窘困,她开始质疑自己对安德烈的感情动机。此时,艺术瘪三里昂的出现为她带来一抹中国式的慰藉,她开始摇摆于两个男人之间,背叛与留恋,迷惘与痛苦,她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
  • 什么样的学生时代

    什么样的学生时代

    谁的时代不会有学生时代,谁的学生时代不会遇到这么一群人,什么样的学生时代是值得可歌可泣的,什么样的学生时代是可以留恋一生的,这并不是一个多么罕见的学生时代,这只是一个还在讲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