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20000000006

第6章 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1)

据考证,宜兴紫砂陶起源于宋代,到明代确切出现了紫砂壶,此后历经清代及民国,发展到今天,使得紫砂壶艺术在各方面都日臻成熟、完美、丰富,不但受到了收藏界人士长期的青睐,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喜爱。本篇按照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对紫砂壶从诞生到目前的大致情况进行了细致梳理。

52宜兴紫砂壶起源于什么时候?

答紫砂陶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一般的说法是始于北宋。

“紫泥”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文人的题咏中,如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诗中的“紫泥新品”,被认为是紫砂陶登上了茶文化殿堂的最早记录。此外,欧阳修(1007-1072)提到了“紫瓯”,《和梅公仪尝茶》诗云:

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雪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唯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米芾(1051-1107)也提到“紫瓯”,《满庭芳》词云:

雅燕飞觞,清谈探坐,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两个同时代的诗人在诗词中都提到“紫瓯”,与“紫泥新品”一样,历来都被认为指的是紫砂陶。但是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认为当时紫色的茶具并非紫砂,而是另一种陶瓷茶盏。宋代人们饮茶还不是“沏泡茶”,而是“茶饼”烹点。这些所谓的“紫泥新品”、“紫瓯”运用于“斗茶”中,即使是紫砂泥所作,也还不是今天紫砂壶的形式,而充其量可能只是斗茶用的“盏”或煮茶的“罐”。

1976年,宜兴蠡墅羊角山附近发掘出了一座长约10米、宽约1米的宋代古龙窑,及大量早期紫砂陶残器、废品堆积。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此外,镇江博物馆在南宋废井中,曾发掘到紫砂壶罐等器皿(其实这是两件蜀山出产的砂货上釉小油壶),有人也以此作为紫砂陶始于北宋的佐证。

紫砂器在宋代显露头角,虽然不是今天紫砂壶的形式,也不具有今天在茶界的位置,但都是真正紫砂壶起源之发轫。

53“陶朱公”创陶的传说是否可信?

答宜兴的陶器是一种澄泥陶,在我国陶瓷领域中另成一系。当地陶工世代相传,他们的祖师爷是“陶朱公”,即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当地陶工传说范蠡偕西施乘舟漂过太湖,来到丁蜀地区(含鼎山、蜀山、汤渡)隐居,教人挖土制烧窑坯,自称“陶朱公”,后来他就被制陶业界奉为“造缸先师”。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宜兴的陶业同仁在每年的重阳节都要对他进行祭祀。直到现在,丁蜀地区的一些人文景观还被认为与范蠡有关。例如,汤渡到蜀山的运河,有灌溉、运输之利,据传说是范蠡教人修的,故名“蠡河”;范蠡与西施居住的地方,称为“蠡墅”;丁蜀东郊的“施荡桥”,被认为是当年范蠡和西施泛舟荡桨之处。但这些传说只是传说。范蠡隐居的地方是今山东肥城陶山,并不是宜兴。另外,考古证明丁蜀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新石器时代,并非春秋时期。

54紫砂壶是“金沙寺僧”发明的吗?

答从明代中期以来,人们每谈到紫砂壶的起源时,都认为金沙寺僧“发明”了紫砂壶。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实,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者,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周高起的这则记载是据当地制陶艺人所说,属于口碑性质。金沙寺僧制作的紫砂壶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已无法知道是什么样子。但是,存世有传为与金沙寺僧同时代或稍晚的紫砂艺人供春制作的紫砂壶。

55“始陶异僧”的传说是否可信?

答“始陶异僧”是一个关于紫砂壶起源的传说。明人周高起写了第一本记载宜兴紫砂壶的著作《阳羡茗壶系》,书中记载了紫砂泥被发现的故事:“相传壶土初出用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自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要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这则流传于宜兴陶工的传说,并不一定属实,但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紫砂泥应用较晚的事实。

56羊角山遗址的发现对于考证紫砂壶的历史具有什么意义?

答羊角山古龙窑遗址是1973年在羊角山新建隧道窑时发现的,是一处烧造无釉砂器的宋代遗址。古龙窑的出土物有壶、罐两大类,以壶类为大宗。壶类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的残器,紫砂罐有高颈罐和矮颈罐两种。罐肩饰横系,器形扁圆,有的带流,有的无流,有的带短柄把手。据研究,羊角山古龙窑窑址出土的紫砂器残片的显微组成和显微结构特征与现代紫砂器相同。

羊角山古龙窑紫砂窑址的发现,证明了宋代紫砂器的制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残器器物表面粗糙,鼓泡多,色泽不匀,断口粗糙,并夹杂不少杂质颗粒,制坯和烧成条件都不成熟。古龙窑遗址的发现,对于我国制陶历史尤其是紫砂历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7苏东坡与宜兴有着怎样的渊源?

答苏轼与宜兴及紫砂壶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在苏轼一生的几度外放中,曾四次到过宜兴。他曾写有《楚颂帖》,记述了自己对宜兴山水花木的喜爱。后来他又在宜兴买田置宅,作长久居住的打算。在给宋神宗的《乞常州居住表》中,苏轼写道:“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在《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诗中,更是对阳羡雪芽茶大加称颂:“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应君饷惠山。”长期的居住使苏东坡在宜兴留下了非同一般的印记和影响,比如现在的“蜀山”,其原名为“独山”,因苏东坡住宜兴时,曾说过此山似其家乡蜀山风景,后人遂改称其蜀山。

58“东坡提梁壶”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答苏轼好茶,在《试院煎茶》一诗中,有“且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相随行。”的诗句。这里所说的“铫”,即是一种烧水用的小型吊壶,与后世的提梁壶相似。而“石铫”中的“石”是为诗句的对仗而作的,不是“石头”,而极有可能就是指紫砂一类的材质,所以“石铫”很可能就是紫砂壶。宜兴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苏轼曾设计过一种提把为三叉的提梁壶,这种款式一直沿用至今,被称作“东坡提梁壶”。此种壶的壶身为球状,上有高耸的三叉梁(把)。事实上,这是紫砂艺人创作的一种提梁壶式,用以纪念苏东坡的。但后来人们说到“提梁壶”,总是言必称东坡。

试院煎茶

苏轼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

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59为什么说沏茶方式的改变是紫砂壶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沏茶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对茶具选用也发生变化,这在我国古代发生过多次。例如,唐代茶具以青瓷碗为最佳,原因是唐代中期蒸青制茶法出现了,西汉以来加调料煮茶的方法也逐渐被废,改用将茶叶碾碎,置于瓶缶中,然后用沸水冲泡,即陆羽提倡的“庵茶”法。从采茶、制茶、贮藏到煮水、用水、饮茶,都有一套极为讲究的方法和用具,以求得到茶之真味。蒸青茶烹煮后,茶汤呈绿中泛红,用釉色青绿的瓷碗盛放,茶汤就显得冰清玉洁。所以茶圣陆羽说“邢不如越”,即是说饮茶,邢窑的白瓷碗不如越窑的青瓷碗。

宋代制茶仍是蒸青法,但宋代人饮茶却改用黑釉茶盏,原因是宋代盛行“斗茶”,黑釉茶盏便于观察茶色,显现白色茶沫,因而成为斗茶者的首选。宋人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新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茶家自不用。”

明代制茶改为炒青绿茶。洪武年间,朝廷曾下令禁止制造贡茶,此后贡茶团饼除了在边境交易中用以易马之外,逐渐停止生产,成为散茶(即叶茶)独盛和全面发展的时期,饮茶逐渐由煮饮改为沸水冲泡,这是中国饮茶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又引起了茶具的演变。

许次纾《茶疏》说:“茶瓯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耳。其在今日,纯不为佳,兼贵于小,定窑最贵,不易得矣。宣成嘉靖,俱有名窑,近日仿造,间亦可用,次用真正回青,必拣圆整,勿用呲窳。”

高濂《遵生八笺》也说:“茶盏惟宣窑檀盏为最,质厚白莹,样式古雅。有等宣窑印花白瓯,式样得中而莹然如玉,次则嘉窑心内茶字小为美,欲试茶色黄白,岂容青花乱之。”

明代中期以后,又兴起用茶壶泡茶。原因是用壶泡茶比盏更宜于保暖,也有利于防止尘埃落入,加之茶壶的密闭性优于茶盏,可以保持茶香不易散逸,故用茶壶泡茶很快得到推广,并成为风尚。宜兴紫砂壶就是在顺应人们用壶沏茶的习俗中出现的,并以优良的宜茶性能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60宋代紫砂壶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紫砂壶的滥觞可追溯到北宋。1973年下半年,宜兴羊角山宋代古龙窑紫砂窑址的发现,证明宋代紫砂器尚处于初级阶段,制坯和烧成工艺尚不成熟。从出土残器的口和盖结构来看,可知宋代紫砂器主要用于煮水,为一般日用陶器。

紫砂壶(宋)

61元代紫砂壶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元代时,宜兴紫砂器未见发展,只是器身上出现了划刻铭文。明代文人蔡司沾在《霁园丛话》记有:“余于白下(即今南京市)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关于元代紫砂壶的唯一文字记录。据考证,这一记载中的“孙高士”叫孙道明,为元、明之际的隐士,生于元大德元年(1297),卒于明初洪武年间。

62明代紫砂壶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明代是紫砂壶的发展和兴盛时期。从明代正德年起,以供春为代表的紫砂壶艺人的出现,标志着紫砂壶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明代万历年间,紫砂名工辈出,各怀绝技,特别是明万历年间名艺人时大彬的出现,标志着紫砂壶艺的成熟。作为砂壶三大壶式的筋纹型、自然型、几何型,在这时也已全面奠定,并均有上佳作品问世,使紫砂壶积淀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文人气息。因此可以说,万历年间是紫砂壶艺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紫砂壶的造型较多地吸取铜锡器皿造型和明式家具的特点,筋纹器造型较多,受铜镜外形及铜器影响非常明显,明式家具简洁凝重的风格对紫砂陶艺的影响也是随处可见。整体来讲,明代紫砂壶造型浑厚,比例协调,泥质颗粒较粗。“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正是当时以时大彬为代表的壶艺家的崇尚。

63清代紫砂壶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清代紫砂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紫砂壶发展的重要时期,品种日益增多,除大量生产壶、杯茶具外,还有花盆、雅玩陈设、玩具等,紫砂壶的形制多姿多彩,有仿古形、花果形、几何形的壶式,泥料配色也更丰富,朱泥、紫色仍为主体,还有白泥、乌泥、黄泥、梨皮泥、松花泥等多种色泽。制壶技艺、装饰手法都有新的创造和发明,由于技艺的日益精进,紫砂器也被宫廷皇室所看重,成为贡品,也因此出现用特种工艺装饰的紫砂壶。

此时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师是陈鸣远,传世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壶式讲究自然天趣,并在壶体上镌刻诗铭,是最早在紫砂壶上采用镌刻诗铭的艺人,署款是刻名和印章并用,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期是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紫砂壶的形制和装饰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于文人参与紫砂壶的设计而引起的。文人参与紫砂壶艺,虽然前代已有,但唯此时期独盛,成为紫砂壶艺的主流,对紫砂壶艺的发展有极大的推进。首倡者为嘉庆时溧阳知县陈鸿寿,后继者有道光时的瞿应绍、邓奎、宋坚、乔重禧等一批文人。文人参与是嘉庆道光间紫砂壶艺突出的时代特征。乾隆时期紫砂壶注重妍巧的风气,而此时式样转趋典雅古朴,以书法、绘画、篆刻成为主要内容的刻划装饰成为最主要的手段,为此,紫砂壶的器形也变成以几何型为主,壶体上装饰线条简练,尽可能扩大光洁面的面积,以便使用刻划装饰手段,来表现文人所喜欢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内容,使砂壶的书卷气、金石味更加浓烈,砂壶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道光、咸丰及其后是清代紫砂壶发展的晚期,这一时期的紫砂艺术没有显著创新和发展。著名的紫砂艺人有邵大亨、申锡、邵景南、邵友廷、冯彩霞、邵盘珍,以及黄玉麟、萼圃、邵大赦、何心舟、王东石、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兰舫、邵云如、邵湘甫、邵云甫、蒋德林、周永福、吴阿根、金士恒、蒋万丰等。

同类推荐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本书选取的各篇论文对我国协商民主的框架与理论、要素与实践、个案与思考作出了全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并蒂花开落

    并蒂花开落

    双生花,一株二艳,并蒂生,其中一朵终将凋零。我们就如这花,在爱情面前为了对方,甘愿退出,却不料越陷越深。......最后,我悔。只愿不再会爱,来换一切重来。
  • 绝世魔尊

    绝世魔尊

    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道?正道的人杀我全家,邪道的人屡次救我,叫我该入什么道?
  • 查理九世之蓝发少女

    查理九世之蓝发少女

    意外收到的求救信,开启了一个冒险到底该信任好友的辩解还陌生人的诬赖?『友谊』是否就是那么的残破不堪?
  • 情云义天

    情云义天

    三个热血男儿在都市里打拼出了一番天地,在黑暗世界里的险恶。友谊的珍贵,与感情的真与假,兄弟之间的情谊又能维持多少,生死间的情谊,与打拼出来的事业,可能走错一步就万劫不复的深渊,三个男儿在一起见证了兄弟间的友谊与对情感的纠葛。。。。
  • 晷华

    晷华

    都说人生有很多转折点,每个时刻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因此而改变人生。而他在那场大雨中迎来了曙光,却又在后来回归了黑暗。他摸索着,思考着,成长着,等到事了时蓦地回首,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命罢了。
  • 绝色血后:血色彼岸

    绝色血后:血色彼岸

    她,幽溟沧雪·曦,21世纪血族第一任血后,史无前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是一个紫晶级杀手,精通各种格斗、古武......她做的任务从来不会失手。她,还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出神入化的“毒医圣手”,她制作的毒药除了她自己,至今都无人能解,而且自身还百毒不侵,她那晶莹剔透的泪滴,可解百毒,亦可作穿肠烂肚的毒药。在21世纪的几百年来,她学尽一切,且样样精通。这样完美的人,配上一张倾国倾城的绝色容颜,简直是完美到极致,无可挑剔。一夕之间,她穿越成夜五小姐夜沧雪。谁说她是废物的?瞧不起本小姐?看本小姐不修理她!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整个大陆搅个天翻地覆。看本小姐,怎么虐渣渣,诱拐魅惑妖娆、腹黑无耻的邪帝!
  • 妖孽出没:王爷请注意

    妖孽出没:王爷请注意

    最强王妃课堂开课啦!问:表姐发疯怎么办?答案当然是杀杀杀!问:亲戚算计怎么办?答案当然是灭灭灭!问:王爷纠缠怎么办?答案当然是忍忍忍!“你自己选一种死法,我成全你。”落晴染第一千一百零一次拍桌。“精尽人亡。”某王爷微微一笑。“你要脸么?”某王爷想了想,转身对着门外的丫鬟道:“你们注意了,最近王妃开始贩卖人体器官了。刚刚她还问我要不要脸,我当然不会要。”“……”落晴染卒。本文一对一,各种宠~PS:本文不打算签约,各位没钱的孩纸不用担心会收费~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九天王尊

    九天王尊

    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动荡乱世,夹杂着道与义的抉择,混淆着情与理的偏颇,穿插着人世爱恨情仇。且看天骄人杰如何与鬼魔定胜负,与妖邪决生死,与苍天争高下!
  • 绝命报道

    绝命报道

    神淑离是一位初入职场的电视台记者,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在历次的出镜直播报道中屡获殊荣。她的是非分明和刚正不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出色报道,却也惹怒了利益链上的”某些领导“。面对办公室的“灰色规则”,她言辞拒绝。一次暗访之后,她莫名其妙的被派遣到甘肃的裕固族自治村去调查一起灵异血腥的“留守儿童连环命案“。一个人的孤独,古老的民族咒语,树干上匪夷所思的符号,等待她的又是怎样的冒险?她究竟能否完成基于事实的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