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8000000019

第19章 寻求共生之道——佛说圆融(1)

【颂】妙峰孤顶草离离,拈得分明付与谁?不是孙公辩端的,骷髅着地几人知?

【评】一念就可以涵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便是诸佛的智慧所在。当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得失计较,寻求与他人的共生之道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便是圆融的世界。

佛家认为,真正的财富就在我们自己心中。因此,我们无须过分执著于心外世界的种种欲望和妄念。只要敞开心胸,不断地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寻求共生之道,我们就可以拥有达观的人生,就可以安享欢喜圆融的人生。

抛开“唯一”狭念,包容不同声音

赵州禅师说:“条条大路通长安。”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只是我们常常为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所困,无法从“唯一”的梦中醒来。若是不按照“唯一”的路径付诸实行,我们便会感到景色暗淡,日月无光,即便是自己平日最喜欢的东西出现在眼前,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世人常言“天无绝人之路”,而我们总对此心存疑惑:若是果真如此,自己又为何还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其实,无论是痛苦,还是委屈,都是由我们自己带来的,都是因为自己走进了认知的死胡同中。命运从来不会将所有通向成功的门都关闭,当轻轻地关上其中一扇时,一定会悄悄地开启另一扇。只是我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包容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声音。

有一位高僧是庙中的方丈,因为年龄原因,便思考着寻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高僧心中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慧明,一个是尘缘。怎样才能选出合适的接班人呢?高僧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一天,高僧将两位弟子叫到跟前,告诉二人,谁能够运用自己的力量从寺庙后面悬崖的下面爬上去,谁就可以成为下一任方丈。

两位弟子一起来到悬崖下。面对极其陡峭的悬崖,身强体健的慧明开始信心百倍地向上爬,但是不到一刻钟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最后一次,慧明终于爬到半山腰,可惜因为力气耗尽而重重摔在石头上,晕了过去。师兄弟们赶紧将慧明抢救回去。

接下来轮到尘缘了。开始的时候,尘缘也像慧明一样全力地向上爬。失败了两次之后,尘缘稍作休息,将目光不经意地投向山下,而正是这不经意间的一瞥让尘缘想到了一个极妙的主意。休息过后,尘缘朝山下走去,然后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缘重新站到高僧面前的时候,高僧十分高兴地将衣钵传给了他。原来寺庙后面的悬崖并不能通过人力攀援而上,只有心中无碍,随境而变,随情而行,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慧明只是从悬崖正面直行,结果因为摔晕而不得不退出比赛。尘缘在尝试失败后,寻找新的方法,巧借溪流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正因为尘缘在尝试失败后没有执著于“唯一”的途径,随境而变,随情而行,才顺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中无碍则心牢不生,心牢不生则万事遂顺。世间的真理只有一种,而通向真理的道路却有很多条。五祖法眼禅师便是深谙此理的个中高手。

法眼禅师有言:“如果有人能对‘廓然无圣’这句话做出透彻的见解,那么就说明他已经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可以回家安坐了。如果不能做出透彻的见解,被言语的葛藤缠住了,就要想方设法帮助这个人打破像黑漆桶一样的困惑。这样,他就可以彻悟达摩祖师的这句话了。所以说,参透了一个公案也就相当于参透了千万个公案。这样的话,自然就可以坐得断、把得定,不会再有任何疑惑。”

无论是直接悟入,还是经过一番辛苦之后渐悟,都可以领悟“廓然无圣”这一佛学要义的深刻内涵。只要心中无碍,遵循“一事通百事融”的原则,我们就可以做到“条条大路通长安”了。这便是法眼禅师所要表达的真意所在。

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为自己设定无数个“唯一”,“唯一”的理想、“唯一”的方式、“唯一”的追求……正是这些“唯一”隔断了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声音。当与心中的“唯一”生活轨迹告别,开始包容不同的声音,我们就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地接纳来自各方的新事物,就可以走向圆融的境界。

【莲心慧语】

《华严经》中有这样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日,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当心中清净无碍时,我们便可以随境而变,随情而变,不再受“唯一”的困扰,顺利地走向圆融之境。

资之深,则取左右逢源

曾经有一位僧人向马祖道一禅师请教:“如果‘离四句,绝百非’的话,请师父为我直截了当地开示祖师西来的意旨是什么。”

马祖禅师回答:“我今天感到很疲倦,不能告诉你答案,你还是去问西堂智藏禅师吧!”

于是,那位僧人就去问西堂智藏禅师。

西堂禅师问:“你为什么不去问和尚呢?”

僧人回答说:“师父吩咐我来请教你。”

西堂禅师说:“我今天头疼,没办法告诉你,你还是去问怀海师兄吧。”

僧人又去百丈怀海禅师那里。

百丈禅师说:“这样的情形之下,我是不会讲的。”

僧人最后又回到马祖禅师那里。

马祖禅师说:“藏头白,海头黑。”

提问的僧人请教的是禅宗中最核心的佛理“祖师西来意”。遗憾的是,他尽管求道心切,却没有找对体悟佛理的脉络。佛家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文字和言语并不是悟道的最佳途径,而且真正的佛法是不着文字的。正是没有明白这一点,所以尽管他先后参访了马祖、西堂、百丈三位禅师,三位禅师却都不肯用言语来表述这个事境。最后,本着权宜方便的原则,马祖禅师才说出“藏头白,海头黑”一语。

《孟子》说:“资之深,则取左右逢源。”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功夫到家之后,做事就会得心应手、顺利畅通,就会达到圆融的境界。而找到正确的脉络就是功夫到家的一种重要特征。找到事情的正确脉络就像为自己找准正确的定位一般,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非但不能达到圆融的境界,还会适得其反。

外面的雨刚停,道路上一片泥泞。一位老婆婆要到庙中进香,却不小心跌进泥坑,身上的衣服都沾满了泥,准备的香火钱也掉进了泥地里。老婆婆感到一阵惊慌,这可是她攒了很久的钱。此刻,一位慈悲的富人刚好从此经过,想去扶老婆婆又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便让下人将老婆婆从泥坑中扶了起来,并送了她一些香火钱。老婆婆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一个僧人看到老婆婆满身污泥,连忙躲到一边,嫌弃地说道:“你这个样子会污染了佛门圣地,还是将身上弄干净之后再来吧!”

瑞新禅师此刻正好从此经过,就将老婆婆扶进佛殿之内,对僧人笑言:“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来就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中来,还要回到无始中去,所谓生灭不过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了此言,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都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了一丝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僧人听了之后,顿时感觉到无比惭愧,便垂下了目光。

在这个故事中,无论是慈悲的富人还是阻拦老婆婆进殿的僧人,都没有抓住悟道的正确脉络。尽管有着强烈的悟道意愿,但如同瑞新禅师所言,若是不能放下对于外物的计较,他们就不能悟道。由此可见,放下对外物的计较才是悟道的正确脉络所在。

星云大师有言:“人生不要光顾心外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必须建设心内的天堂,如果心内的天堂没有建好,把忧悲苦恼的地狱留在心里,就会带来苦不堪言的人生。”没有找到为人处世的正确脉络就是没有建设好心内天堂的重要表现。在心内的天堂没有建设好之前,忧悲苦恼还会时时袭来,它们将严重影响我们对事情真相的洞察和对形势的判断。唯有找准正确的脉络,我们才能将心中的所思所想融会贯通,并将其应用到行动中。

【莲心慧语】

圣严法师说:“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简而言之,面对它、接收它、处理它、放下它。”找到事情的正确脉络就是接收、处理事情的过程。若是能够顺利地找到它,我们就能超越事情的表象,将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行融会贯通,就能够建设好自己心内的天堂。

只有“心旷”,才能“神怡”

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一种撷清风入心、揽明月入怀的美好体验。每当回忆起这一瞬间,人们的嘴角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因为唯有此刻,我们才能真正地放下心中所有的规则和包袱,敞开心扉,迎着大海、旭日和山川喊出心中最真实的声音。其余时候,我们再次将放下的规则和包袱背起,再次关闭了自己的心扉。

曾经的美好体验带来的只是感动的瞬间,多数时候,我们还是无法解开横亘在胸中的心结,无法跨越人为设定的底线,还是习惯于画地为牢,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心囚禁于无形的牢笼中,原本为了权宜方便而设立的规则却成了阻碍圆融境界到来的枷锁。当遵守这些规则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总是习惯于享受如沐春风之感,而忽略了这份舒服背后隐藏的真相。

是它们锁住了宽阔的视野,因为这份缺失,欲望、名利与得失成为很多人命运的主宰;是它们锁住了本该开启的心窗,因为这份封闭,阴郁的心情遮蔽了生命的诸多精彩;是它们锁住了世人寻求共生之道的舞台,因为这份遗憾,人们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错失了圆融人我关系的最佳时机。

是我们的怯懦将这一切从一种可能变成令自己痛苦和愧疚的现实,变成自己心中的隐痛。

据《华严经》记载,德云大师住在妙峰山的孤顶之上,从来没有下过山。有一次,善财童子去参访他,一连七天都没有在妙峰山的孤顶之上找到他。后来,善财童子却在另外一座山峰的峰顶与德云大师相遇。

德云大师看到善财童子,就对他说:“一念就可以涵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的智慧都在这里显现出来。”

德云大师认为一个念头就可以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拥有融会贯通的心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只要是他修行的地方,就可以说是妙峰山的孤顶。这样,善财童子即使在其他山峰的峰顶见到德云大师,也可以说是在妙峰山孤顶上见到大师。

融会贯通的心念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重要,它可以助我们跨越那道被我们视为生死线的人为设定规则的底线。佛家认为,只有“心旷”,才能“神怡”。唯有放下心中的羁绊,我们才能将自己的认知和思想进行整合,才能真正地使自己的身心水乳交融。

有一个年轻人准备到寺庙中去。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准备去考考寺里的老和尚。等来到寺中,年轻人与老和尚边喝茶边聊天。年轻人突然想起了路上遇到的事情,于是就问:“和尚,什么是团团转?”

老和尚随口答道:“皆因绳未断。”

不料,老和尚的回答竟让年轻人目瞪口呆。

老和尚见年轻人这副模样,便问他:“你为什么会这样惊讶呀?”

年轻人回答说:“和尚,我在路上遇到的事你并没有见到,怎么会知道得那么清楚呢?我在早上来的时候看到一棵大树下拴着一头鼻子穿孔的牛。牛想离开树去吃草,可是左绕右绕,怎么也没有办法脱身。我想师父没有看见,肯定不会知道,没想到师父一下子就答对了。”

和尚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一件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因为被绳子拴着没办法挣脱,我答的是心被世间俗物纠缠不能超脱。一理通百事呀。”

和尚讲得很有道理,“一理通百事”。年轻人的眼光只局限于具体的事情之上,即使掌握了再多的表象,也只是在规则当中,没有迈出规则一步。和尚则是以理入手,用的是“一事通百事融”的方式,自然可以站在更高远的角度来回答年轻人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自己设下许多人为的规则与底线,只有勇于突破它们,敞开心门,我们才能生出融会贯通的心念,才能令自己身心交融,才能赢得圆满的人生。

【莲心慧语】

星云大师说:“监狱有有形和无形之别,有人虽在监狱外,心却住在无形牢狱——心牢,有人虽犯了错,只要心存悔过,依然能坦白自在。”我们只要不再背上规则和包袱,容下与人为设定规则不同的声音,就可以拥有融会贯通的心念,就可以使我们的身心真正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佛家认为,禅者要有独立的精神,不要别人恭维几句就欢喜,讥评几句就烦恼。当为别人的言语或喜或悲的时候,自己的命运也就操纵在了别人手中。只有想得开,看得破,才是豁达的人生。若是能够超越是非得失的阻碍,我们就将展开广阔的视野,拥有达观的人生。

有一次,一位僧人向巴陵颢鉴禅师请教:“什么是吹毛剑?”

巴陵禅师说:“珊瑚枝枝撑着月。”

巴陵禅师是云门禅师门下的弟子。当初,云门禅师也曾提及吹毛剑的问题。其他师兄弟回答吹毛剑这句话时都说:“了。”只有巴陵禅师没有如此回答,而是回答“珊瑚枝枝撑着月”这句话。

“吹毛剑”是云门宗的重要法理。参透了它,禅者就可以掌握云门宗的机要。同大多数师兄弟回答的“了”,巴陵禅师的答案“珊瑚枝枝撑着月”不仅活泼清新,还拥有比众位师兄弟更深远的境界。由此可见,巴陵禅师已经突破事境上的阻碍,拥有了“见水仍是水,见山仍是山”的达观的人生境界。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热门推荐
  • M世界

    M世界

    《M》是安城设计的一款游戏,作为两个平行世界的纽带,无意之间却被安以阳参透了玄机,以此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行
  • 九天战界

    九天战界

    “心恒者战天下,心恨者勇天涯,心中无畏,修为方能做到无为。”爷爷临终的教诲成为慕辰心中的执念,虽然出身贫寒,自幼先天不足,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创出一份霸业的历程故事
  • 宫观碑志

    宫观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色风华:冷傲王爷的宠妻

    绝色风华:冷傲王爷的宠妻

    东方倾宇:我的女人就是要把她宠上天!不就是见了皇帝没行礼吗?就算是她把天捅破了我也会帮她补上!只要是她想要的!就算从别人手里抢偷我也要给她送去!风晴:作为我的男人要么比我狂要么比我强!我风晴要的不是废物而是可以帮我解决我碰不了的,给我温暖的……两人碰见,火花四溅,到底是她降伏了他,还是他征服了她?
  • 重生之恶魔之子

    重生之恶魔之子

    穿越而来以为可以将前世的恩怨斩断奈何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连穿越之后自己的身世都让人不得安宁一切都是那么的匪夷所思
  • 奥拉星之奇宇

    奥拉星之奇宇

    奇宇误导误撞地穿越到了奥拉星,在那里,会发生什么……
  • 紫璃珠之契约小娘子

    紫璃珠之契约小娘子

    一个不得不做炮灰的小人物,与一个不得不保护炮灰的大人物之间的那些事。一定是我炮灰的时间不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美男?和这么多的灾难?一定是我守护的方式错误,为什么要守护如此多灾多难的一个人?而这个人,还是一个废体!在家看电影,莫名穿越,寒魅儿醒来就看到一个一直被自己故意忽略的蒙面人,不知为何,一颗心就这样莫名的交了出去,交给了一个要喝自己血,挖自己心的蒙面人。赫连舜不知道面前的女子会有如此大的胆子,居然敢给自己下天下奇毒,不仅如此,居然还说不认识自己,不管她是真失忆还是假失忆,等自己的毒解了,也是她丧命之时。
  • 鬼王独宠:废柴小妞消怨记

    鬼王独宠:废柴小妞消怨记

    上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天地灵气衔生出四大神兽,神兽受于天地,护于天地,为保神兽平安,后有二十八星宿现于人界,以消除怨灵怨气为己任,简称宿主。一场车祸后,我被迫封为宿主,从此!怨灵,恶灵,接连不断……神说:消怨路很长,同志需努力,送你个鲜肉鬼王,护你周全。对了,鲜肉法力高强,就是……事多,高冷,脾气暴。但只要小心伺候,定保你小命,护你周全,划算!
  • 幻世帝皇

    幻世帝皇

    前一世,他只是一个十足的穷屌丝,没钱没权没人看得起还没有女朋友。因为没有人在意他,所以在他眼中,这条生命对他来说不过是可有可无,随时可以抛弃。这一世,他重生异世,降生在一个王府之家,有钱有权,所有人都因为他的地位交好他,然而他在经历了上一世的遭遇之后,这一世的他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他知道只有自己的修为强大才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于是他不断地修炼修炼,他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然而,突然的家道中落却让他从天之骄子再次变成了那个任人宰割的穷屌丝,然而从此他也走向了这片大陆,这个世界的帝皇之路...
  • 流氓传人在校园

    流氓传人在校园

    按照老头子的说法,好人在这个社会是混不开的。出门在外,得彰显我流氓本色。这是一个讲述一个小流氓怎么装X,牛X,逗X的进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