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7400000028

第28章 生死无常:人生不过是路过(2)

人们不要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生活中无论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人们对待自然要做到顺应,不要用心智去损害自然,更不可人为去破坏。对待平时的生活也是如此,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好事还是坏事,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不要因为过去而痛苦,应该积极的想办法渡过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人们对待追求的事物不能太执著,佛曰: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感觉很漂亮、很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你就会觉得它不漂亮、不可爱了,这个时候可能要换另外一朵花了。既然知道事实如此,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著。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著。对待生活也是如此。

花开花落是顺其自然,但人们需要把握机缘。当万物复出的那一刹那,人就已注定一生要饱受喜、怒、哀、乐之感,万物轮回之受,只有我们学会欣赏冬日的萧条,才能看到春日的万物复苏,了解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又会有所得,淡看那些繁华与落寞,巅峰与低谷,才能在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得到幸福与快乐。

抛却生死:我们只经过喜悦的旅途

高空有月千门照,大道无人独自行。

——宋·蓟州五祖法演禅师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曾经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在佛家看来也是如此,死并非生命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正所谓“生死一如”,所以我们要看淡生死,进而看破无常。

面对生命,圣贤之辈既不认为活很痛快,也不认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于他们心中。所谓“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不过是寄宿在人世,而死了才是回到我们真正的家。当我们能够明白这番生死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

道家有种观点:“物壮则老”,意思是指一个东西壮成到极点,自然要衰老,“老则不道”,老了,生命要结束,另一个新的生命要开始。所以,真正的生命不在现象上,我们要看透生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才是最高的修养。

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年轻人都身患绝症,住在同一间病房。中年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月,而年轻人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年轻人对自己即将终结的生命感到很沮丧,同时不断抱怨着老天对他不公平。尽管他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倾家荡产,心力交瘁,他还是对父母充满了怨恨、指责。每次探望他的时候,他的父母听到的都是的抱怨。

而中年人对生死表现得很平静,每次对前来探望他的家人、朋友都非常平和,经常还幽默地谈笑风生,根本看不出一个即将死去人的悲凉。

一次,年轻人的父母在受完儿子的责骂走后,中年人终于忍不住地对年轻人说:“你死了,不仅是对你父母的解脱,也是对你自己的解脱。”

年轻人很愤恨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中年人平静地道:“你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丝毫没有怜惜你的父母,他们是在承受着你的折磨;而你自己在折磨他人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生命只剩下最后的时光了,你却还是没有看到美好的东西,难道你这是在珍惜生命吗?”

其实,生命的本质不在于现象,生是规律,死是必然,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这种生死交替的轮回。只不过是大部分人都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不愿面对,怨天尤人。

对人类而言,肉体的死亡是谁也不可逃脱的。我们总是惧怕死亡,对死亡过度恐慌。活着为什么要如此紧张?因为生命如流水一样逝去,无可挽回。尘世生命是短暂的,但在禅的视野里,生命是永恒的,生和死是定义肉体生命的。演员变换了,戏照常进行,浪潮翻腾着,但海洋依旧。既然肉体的死亡和朽灭是我们谁也避免不了的,那么我们自欺欺人又有什么用?难道哄哄自己就能阻止死亡的到来吗?

认识到这永恒的生命,如天地自然中万有造化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就能从绝望虚无的深黑泥淖中脱离出来,就是飞越了生死的悬隔。这始终存在的生命,继续繁衍生发,它是一个延续,如波浪的涌进,生死之间没有一丝空隙,它是连贯畅通的。拥有如此达观心境,一己生命算得了什么呢?生死本无鸿沟,全在于人的设定。需要飞越的不是生死,而是人心中划分的不可逾越的生死鸿沟。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上,只有抛却生死无常,才能最终得到喜悦。

常乐我净:接受它、看透它、忘却它

水清澈地,鱼行似鱼;

空阔透天,鸟飞如鸟。

——日本·道元禅师《开悟偈》

佛教常言“人生苦”,然而这个苦,指的不是生活的艰辛、肉体上的磨难云云,而是指“无常之苦”。“无常之苦”指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也不得永久,当生活发生变化,苦痛就来了。

我们在这里说的苦是指人生有缺陷,快乐不会长久,就像花朵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盛开,饱满晶莹的花瓣与曼妙的香味让人沉醉、留恋,它却注定不能长久留存于世上,你必须经历它的凋敝和枯萎,相对之前花之美态,这个情境无疑是悲凉的。

让我们客观地看一看生活,真的只是单纯的痛苦忧愁吗?虽然每个人都不免要经受生老病死、家境贫困、亲人别离的痛苦,同样也会享受到身体健康、经济富裕、合家团圆的快乐,无论何时,苦与乐都是相辅相生的。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说人生是苦,从而否定了生活中所有快乐的因素,显然是很偏激的做法。

其实,在“无常之苦”以外,人生更多的是一种安宁的境界。这种境界叫“常乐我净”。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永久的安乐,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纯洁。生活从来就不是圆满的,它喜忧掺杂。

佛曾在在菩提树下冥思静想,想要悟出人生的真谛,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终于觉悟并总结出人生的四个真谛:

苦谛:人生是苦,是佛教对人生的基本认识。

集谛:贪欲是人痛苦的根源,是佛教对人生痛苦根源的分析。

灭谛:人要摆脱痛苦,必须放下贪欲,佛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摆脱痛苦。

道谛:告诉人们如何摆脱痛苦以及获得解脱的方法和途径。

“四谛”正是一把解开生命烦忧的钥匙。佛教认为宇宙是虚幻的,暂时的,空性的,没有任何东西能永恒不变。一件价值连城的古玩,一旦失手掉在地上,顷刻之间就分文不值了,若我们执著于它原来的价值,不能认识到它本来的空性,必定会伤心、痛苦。所以,人们应该在拥有的时候珍惜,一旦失去,就不要再苦苦执著与自寻烦恼。

花朵会开放,就必然会凋败。以豁达的心态看待这个事实,在它娇美时欣赏它的美丽,凋零了也不必叹息,这只是一次生命的轮回,仅此而已。而你要做的,不是哀叹它的凋敝,而是欣赏和赞叹它的美丽,为自己能看到这么美丽的生命而欣喜。

生命也如花朵草木般有开有败,有枯有荣,享受生命的过程,接受它,看透它,忘却它,平静地承受生活中的喜乐哀荣,这样的生活,才是平淡而幽静的,才不会被痛苦和忧伤的情绪时时包围。

生死随性:自自然然地活着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

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唐·寒山《欲识生死譬》

你还在羡慕着别人的名车豪宅,抱怨自己没能生于富贵之家吗?还在羡慕着别人的事业蒸蒸日上,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吗?还在羡慕别人家庭美满,妻贤子孝,抱怨自己孤家寡人吗?其实每个人的存在都自有其意义,上天赋予人类生命,自是有它的深意在,如果它只给你一只脚,那么,就请用这一只脚好好地活着。人无法选择生而带来的肉体,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却能决定自己每一天生活的意义。南怀瑾先生多次对众人说,每个人都有天然的生命,每个人的身体形貌都是独立的,各有独自的精神。

人活着就是要顺其自然,让自己的生命尽其所有的价值,而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有时候,过于倚重外物与环境会让你陷入烦恼的泥沼,得不到快乐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倒不如万事随性,不造作,不迎合,生命自会回归真实。

南怀瑾先生在《缺憾的人生》里写道:人生,永远是缺憾的,佛把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许多缺憾的世界。没有缺憾就不是人类的世界,如果世界时时处处都是圆满就完了。月圆时,明亮完美,但终免不了月缺;水果味美甘甜却经历了酸涩的成长,我们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

同类推荐
  • 读懂领导

    读懂领导

    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个对工作认真、对自己认真的人。领导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领导无处不在,领导不仅仅是一个职位,领导更是一个过程。领导不仅令存在于工作中,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自身也都处处存在着领导,并时刻都在进行领导活动。在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时代,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各种处世技巧的枷锁带来的桎梏,人们需要一种更接近本质的东西来打破这种从一出世便开始缚着人的各种经验和教条。所以,在本书中,我们竭力摒弃那些自称是决胜秘诀的愚不可及的言语,我们不是要使作为读者的您掌握某种肤浅的处世技巧,而是希望您可以从技巧中掌握另一种东西——方法论,这正是可以打破“经验枷锁”的东西。
  • 幸福鸡汤:成语小故事心灵大健康

    幸福鸡汤:成语小故事心灵大健康

    本书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成语形式,讲述其中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作者从浩如烟海的成语中选取了100个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的成语。一则则有趣的成语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个迥然不同的心理问题仔细剖析。作者将趣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并通过浅显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心理保健、康复方法以及提高个人心理修养的方法。本书的宗旨,是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内心,并及时发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全书分为五章,涵盖健康心理、负面心理、心理疾病、治疗方法以及优秀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配有插图。
  • 好口才遇到什么都不怕

    好口才遇到什么都不怕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
  • 历代官场智慧谋略文库(智慧谋略文库)

    历代官场智慧谋略文库(智慧谋略文库)

    周文王派人挖池塘,挖出一具尸骨,官吏把此事禀告文王,文王说:“重新安葬他。”官吏说:“这具尸骨是没有主的。”文王说:“拥有天下的人是天下之主,拥有一国的人是一国之主。现在难道我不是他的主人吗?”于是让官吏用衣棺把那具尸骨改葬在别处
  • 资本:完美人生的十大资本

    资本:完美人生的十大资本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许多人渴望自己能够走出困境,获得成功,但又苦于找不到出路,因此身心疲惫,失望之际,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都索然无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就是准备再来一次,陷入失败的怪圈中。成功是门大学问,有些人忙得像牛,有些人累得像马,个个都如活着的僵尸,会动的死人,年轻的糟老头。这种活法,不要也罢。成功的人生是需要栽培的,一个懵懵懂懂的人,他始终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以立即支取的资本,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要有所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热门推荐
  • 位面,纵横天下

    位面,纵横天下

    叶飞是谁??他究竟是从哪来,他为了寻找回去的道路,在这异世纵横天下,一言不和就拔刀相见。
  • 寻宝高手闯花都

    寻宝高手闯花都

    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被迫卖店的美女陈婉儿,被当成乞丐施与馒头。凭借高超的斗石眼力与寻宝鼠,一步步走入世人关注的视线。且看秦如风如何玩转人生,收获各色美女……
  • 你能治愈我

    你能治愈我

    一个人的城市是孤独的,一个人的笑是心酸的,一个人想着另一个人是心痛的。我需要一人来治愈我的伤痛,来填补我失去的青春
  • 九天灵动

    九天灵动

    他只是睡了一觉,可醒来却是万年之后!万年间,沧海桑田,世界已经完全变了!一切都变成了未知!在这未知的世界中,他将怎么一步步的成长?怎样一步步站上至强巅峰?
  • 英雄侠义录

    英雄侠义录

    本书为霹雳布袋戏风格,以侠义录为开头,借用苦集灭道四境设置,以日才子-一梦千秋元忘尘与月才子-一语乾坤欲千穹为主线,讲述合力化解一段又一段武林危机的侠义事迹,其中穿插无数英雄的故事,以四十章为一篇,故事之间相互传承,霹雳爱好者不妨看看。
  • 情海商仇

    情海商仇

    他背离家庭出走他乡,只为脱离被安排的命运。他低调处事白手起家,只为追寻自由证明自己。他心狠手辣敢作敢当,只为保护身边每一个人。一次偶然的相遇,迫使他不得不做出选择。不平凡的人注定做不平凡的事。
  • 弃后,惹不起!

    弃后,惹不起!

    前世,她荣华尽享,却惨遭毒手,含恨而死。今生,她携子归来,风光无限……小萌娃:“娘亲,你不是说不要父皇了吗?为什么又怀了小宝宝?”某男:“嗯,因为你娘亲昨日刚给我喝了迷魂药。”小萌娃:“娘亲,那您给父皇多喝几碗,给我再多添几个妹妹。”苏子诩:“……”
  • 市井奇话

    市井奇话

    本书摘选了《吴保安弃家赎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钝秀才一朝交泰》、《桂员外穷途忏悔》、《刘小官雌雄兄弟》、《施润泽滩阙遇友》、《张廷秀逃生救父》、《徐老仆义愤成家》、《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陶家翁大雨留宾,蒋震卿片言得妇》、《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百和坊将无作有》、《缘投波浪里,恩向小窗亲》(《幻影》)。
  • 星辰一帝

    星辰一帝

    星辰八皇、星辰一帝,星辰界有着森严的尊卑制度,但星辰无法独立修炼,只能寻找有缘人灵魂融合。灵魂融合后,有缘人获得掌控星辰的能力,与越高等的星辰融合,掌控的星辰之力也就越高等,在同阶之间也就越有优势。也就是说,与星辰八皇灵魂融合的人往往就是人族八皇,而与星辰一帝融合的自然就是人族一帝。一个小孩,引得仙界第一人羽尘天弟子绛龙道人亲传修炼法门和各方面的资料,这,又说明了什么……
  • 我的母亲湖

    我的母亲湖

    本书收集了史俊10多年来发表在《电影文学》《影剧新作》等报刊上和拍成电影、搬上舞台的20部文学剧本,包括《鄱湖浪》、《山花香》、《父债如山》、《我要上学》、《我的母亲湖》、《岳母择婿》、《古镇秘事》、《真情体验》、《让爱重来》、《明月清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