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小说繁荣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从清初至乾隆时期,文人创作小说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小说进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众多小说作品,而且小说的质量、内容、风格和形式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蒲松林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它们的出现,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除这两部作品外,其他的一些作品如《儒林外史》、《隋唐演义》、《绿野仙踪》、《镜花缘》等也是非常出名的,这些作品如今几乎都被翻拍成电视剧,而且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明清小说不仅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包容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体现除了强烈的时代进步性,同时也扩大了文学接受的范围。它以清新通俗面目出现,并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书写了自己在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明清小说名家:
罗贯中
罗贯中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就出自于他的手笔。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并立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波澜壮阔而充满生机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的故事就经常出现在后世的诗歌、文章当中。历史书中也有专门的《三国志》。罗贯中就在搜集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将三国故事写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原是一个平实的戏曲平话作家,社会地位低下,在古代的史书记载中很难找到关于他的记录,唯一可看到的是明代一位无名氏编著的《录鬼簿续编》中,对他有寥寥数语:“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也曾创作过很多文学作品,但让他名扬天下的就是那本《三国演义》,这本书问世后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留传不衰。这本书体现出罗贯中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心理、智谋、公关……一部《三国演义》,是容纳了各种学问的大百科。
曹雪芹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问世后不久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它的作者曹雪芹也因此而名留青史。
曹雪芹是一个在文学艺术上都很有造诣的人,他才气纵横,谈吐优雅。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画,突兀奇峭,很有特色。而他最突出的成就,还是表现在小说创作上。
曹雪芹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极受皇帝宠信。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显赫繁华的生活中长大的。但是好景不长,到了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境一落千丈。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风光不再。
经历了这种大转折的曹雪芹,对生活多了很多感触,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不再是一个天真的贵公子,成了蔑视权贵,远离官场,生活清贫的典型文人。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就是现在的植物园。生活更加穷苦,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他的小说《红楼梦》,先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书中讲的故事,与他的一生经历颇有几分相似。这部作品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艺术成就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七节 大小谢
大小谢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和谢朓,因谢灵运出生早于谢朓,主要活动于宋时,所以称为“大谢”,谢朓为齐时人,故称“小谢”,二人均擅长写山水诗。
谢灵运
谢灵运概说:
谢灵运出身士族,主要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时代,他的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谢玄,他的母亲刘氏为王羲之的外孙女。他因为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为世袭祖上康乐公的封号,被称为谢康公、谢康乐。
谢灵运虽是名公子孙,才能出众,但他的仕途之路却并不顺利。因为祖上是前朝名将,刘宋王朝对谢家始终怀有疑忌,所以谢灵运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但谢灵运认为自己出身于将门之后,而且自身才华出众,所以非常高傲,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才华:“天下有一石,建安诗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来及现在的闻名之人共分。”他这种恃才傲物的态度不仅没让他得到朝廷的器重,反而遭到一些人的排挤,被调离京城。他曾经担任过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
因为在政治上不得志,谢灵运便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寄托在山水园林之中,他平时喜欢游山玩水,营建园林,所以常与亲朋好友一道游玩,吟诗作对,以文会友。为了方便登山,他还曾专门制作出一种很有特色的木屐。这种木屐下的双齿是可以装拆的,上山时拆前齿,仅用后齿;下山时则拆后齿,只用前齿,这样既能使人体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也能省力。
后来,谢灵运因为在为官期间终日出游,不理政事而被地方官员弹劾,他不仅不服,反而把有关吏员扣押起来,还说了一些叛逆的话。这种行为和言论,加重了他的罪名,于是,他被流放广州。可是刚到广州,朝廷的公文又到了,诬他又犯下了新的叛逆罪,命令将他当街斩首。他在世的时间不长,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谢灵运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还是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诗歌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等,比较有名的赋有《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
谢灵运名作:
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晚出西射堂诗
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
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
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
抚镜华缁鬓,揽带缓促衿。
安排徒空言,幽独赖鸣琴。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羣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燕歌行
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星。
谢朓
谢朓概说:
谢朓,字玄晖,南朝齐时著名诗人,与谢灵运同族,且都以擅长写山水诗而著称,因生活年代晚于谢灵运,而称为“小谢”。
谢朓出身世家大族,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祖母是史学家范晔的姐姐。他不仅家世显贵,而且自己勤奋好学,因而受到南齐藩王所赏识。刚开始时,他担任着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后来,他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幕下担任文职,颇得赏识,被称为“竟陵八友”之一。之后,他还担任过宣城太守,所以世人也有称他为“谢宣城”的。后来,他因为告发岳父谋反一事而受到奖赏,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在职期间得到当时的皇帝齐明帝的信任。最终,他为不愿参与萧遥光谋反,被诬陷死于狱中。
谢朓在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可他早期的诗作材比较狭窄,除了游宴应酬之外,就是咏物。自从随府赴荆州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特别是经历了政治风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后他的诗歌无论内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创作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如《赋贫民田》等。
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他的诗歌讲求声律,音调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他对自然山水的描写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充满着诗情画意。而且还常常能写出一些耐人回味的警句。
谢朓名作: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
夜发新林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第八节 韩柳
韩愈
韩愈概说: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韩吏部,今河南焦作人。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成就上,韩愈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
韩愈三岁失去父母,由受兄嫂抚育长大。他早年流离困顿,但有读书经世之志,刻苦好学。二十岁的时候,他赴长安考进士,但是一连考了三试都没有考上,直到二十五岁后,他才中进士,但是没有考中进步一深造的机会,就到节度使那里任职去了。
三十六岁后,他担任了监察御史。又一年,他看到大旱之后灾民疾苦,就写了一封奏折,请政府减免赋税,结果被贬为阳山令。五十岁后,他又因为直言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来历任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时辞世。
韩愈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英明永驻,不仅源于他在政治上的作为,更源于他的文学成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发起并倡导了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
在创作理论上,韩愈强调文以载道,提出了“不平则鸣”的诗歌创作主张。他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反对浮华无物的骈文,并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具体的创作中,他努力践行自己的这些理论,他创作的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包括赋、诗、论、说、传、记、序、哀辞、祭文、碑志、杂文等各种体裁。
韩愈的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但是他也喜欢用一些生僻的字,因此很少传诵。他的散文气势充沛,奇偶交错,设喻精巧,艺术特色多样化,纠正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一直被后人称道。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最能体现韩愈的创作特色,这些论说文格局严整,层次分明,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原道》、《原性》、《师说》等。他的一些杂文主要嘲讽社会现状,比喻巧妙而蕴意深远。此外,韩愈还突破四言押韵常规,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一些饱含深情的文章,题材包括写骨肉深情的祭文、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的文章,写的情真意切,很能感染人和打动人。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的词语,又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都是他的成果。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到了明代,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名作: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 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