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柳宗元
柳宗元概说: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也是哲学家,与韩愈有很多相似之处。他在文坛上是一个“多面手”,影响极大。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又与写《陋室铭》的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还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后世称他为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的出身比韩愈要好,他是官宦家庭弟子,很早就有了名气,并有远大的志向。由于唐代的考试要求考生们的文章华丽,他为了考进士,也走华丽的路线。他的仕途也比韩愈顺利,先读书,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柳宗元与当时的文人刘禹锡、白居易交往频繁。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史,不久加贬为永州司马。在被贬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后来他成为柳州刺史,并干出了一番卓著的政绩,最终,他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在世的时间虽然不足50年,但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他不仅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杂文等体裁的创作中表现卓著,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
在文学理论方面,柳宗元和韩愈一样,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在他看来,好的作品应该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应该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史记》等学习借鉴,但也不能厚古薄今。与此同时,他还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柳宗元留到后世的诗文作品有600余篇,文章的成就大于诗。虽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也骈文近百篇。他的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还有一些哲学著作。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黔之驴》、《钻鉧潭西小丘记》等,也被列入到学生课本中。
柳宗元名作: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第九节 一唐两“李杜”
大李杜
大李杜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合称。二者因为在诗歌艺术上取得的不凡成就而留名青史,不仅成为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其中李白的诗歌创作代表着当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杜甫的诗歌创作代表着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峰。
李白概说:
提起诗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不仅写得一手好诗,而且他的形象也一直是和潇洒的侠客紧密相连的,相传他总是随身佩带宝剑,高兴时挥剑作舞,愤怒时弹剑作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甚至连他的名字差不多也算是自己取的。
传说李白在七岁以前都没有名字,一直到他七岁那年的一天,他父亲想试试儿子的文采,便出了上文“春日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让他对下文,谁知他竟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听后,突然心里一动:这句诗开头正是李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很有凌云之气,何不将“白”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呢?李白从此得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身高七尺有余,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83米,总体上也算得上高大清秀了。李白自幼聪颖好学,除了学习古代文史名著外,还“好剑术”,信奉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二十岁时,李白便独自开始了自己广泛漫游的生活。李白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理想抱负的文人,他边纵情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希望借着出游的机会结识一些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后来,他果真借着北上漫游的机会,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同时也让自己的诗名得以远扬。经过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为官。但李白生性放荡不羁,因而受到当时权贵的毁谤和排挤,被逐出朝廷,他的思想一度陷入了苦闷之中,也愈益明白朝廷的黑暗与腐败。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他因李遴反叛一事受到牵连,被判处流放,遇赦后常居住在今天的江西九江和安徽宣城一带,最终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尽管仕途颇不如意,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却很有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均收入《李白集》中,被后人称为“诗仙”。
李白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同时又经历了唐代社会的由盛而逐渐转向衰败的过程。因此,在他的诗里,既有建功立业的信心,又常有愤慨不平的怒气。他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情感都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包括描写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的同情等。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堪称唐人七绝之最。在艺术表现上,他的诗构思奇特,想象新奇,意境奇崛,气势雄浑豪迈,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虽然诗歌的主要风格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但李白积极关注现实的情怀也是不容忽视的。千百年来,他被认为是一位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浪漫的诗风之下,我们仍能看到颗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心。李白创造性地将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了起来,在中国文学史上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李白名作: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概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既然说到诗仙李白,就不得不说一说有“诗圣”之称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他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写下了很多反映现实的诗作,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有“诗圣”之称。
杜甫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著名学者、军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记忆力强,所以在他15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众,诗名远扬了。20岁以后,杜甫离家漫游,增长了很多见识。33岁时,他结识了同在洛阳的著名诗人李白,虽然小李白十岁,但两人却相交甚欢,而且与李白一样,杜甫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但他的仕途之路却极不顺利,他一生穷愁潦倒,始终没有遇到好的机遇,所以,与李白相比,他在思想和情感上更接近下层民众。
杜甫也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都以落第告终,他也曾有过入朝为官的机会,但都没有得到重用。他40多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接连的战乱下,他不得不离乡背井。在这期间,他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目睹着人民的疾苦生活,用血泪记录下了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人民的疾苦等,留下了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
杜甫忧国忧民,并将自己的这种情怀化作了诗歌,在一生中,他共创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的很多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代表作为“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可以说,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杜甫的诗是唐诗的一大转变,题材上转向写时事、写生活;手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刻画;语言方面则表现为语言精练、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风格是多种多样、兼收并蓄的,诗人元稹就曾这样评价他的诗风:“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这一评价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同。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律诗上,在他的所有诗歌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杜甫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历史上的一个总结和创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杜甫名作: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嫩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萧管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扬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小李杜
小李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他们出生和活动于晚唐时期,晚于李白和杜甫,且在诗文上颇有成就,故称。唐代文学在经历了李白和杜甫时期的高峰后,自从孟郊、李贺、柳宗元、韩愈等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之后,唐代诗坛呈现出萧条的气息,直到杜牧、李商隐等青年诗人崛起并活跃后,才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李商隐概说: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商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与其说这是因为他的诗歌成就,倒不如说这更大程度上源于他的创作风格。在诗歌创作上,他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他的诗歌总能引起人们无数的遐想和争论。他不仅集褒贬毁誉于一身,而且还一直被人们误解、曲解,时至今日,很多家长仍然觉得他的诗歌过于忧郁,而不让自己的孩子多看多读。这不得不让人颇感好奇:这样的人物,有着怎样的人生阅历和创作经历呢?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市或博爱县。他擅长于骈文写作,在诗歌写作中也有所建树,与杜牧合一起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算得上是一朵奇葩。
李商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他9岁时,父亲便辞世了,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故乡。李商隐身为家中的长子,从小就非常懂事,他不仅没有因为家境的艰难而荒废学业、不思进取,而且还经常在学习之余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