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的选录标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以“文为本”,因此,儒家经典、历史书以及后来习称为经﹑史﹑子的著作一律不选。选录的内容讲究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当然《文选》在选录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书中选录了一些后人模范名家而写的伪作、另外还存在割裂前人文字﹑篇章次序安排失当等不足。
由于《文选》本身所具有的优点,所以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它问世以后,就成为了历代文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在某些朝代,它的地位甚至与经传并列。直到王安石当国,以新经学取士,后《文选》作为读书人教科书的地位才发生了动摇。然而,作为一本精心选编的优秀作品,其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不仅古代如此,现今也一样。
《文选》名句: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解读:程度较低的隐士隐居在山林,程度较高的隐士隐居在朝野。这句话也就是说,那些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的隐士其实只是程度较低的隐逸;真正的隐士,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真正的高人不会选择和责怪环境, 只会从修炼内心开始。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翦截。
解读:像周公的典籍,孔子的书本,是忠孝和敬重的标准,人伦纲常的师友,怎么能拿来裁剪编著呢。这是《文选》的序言中,解释不选择经典的原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孔子的言论就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圣标准了。这也可以看做是《文选》专注于文学讨论的证明。
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
解读:文章的内容和神韵都要有君子的风度。不能过于浮华而没有内容,也不能太过质朴而没有美感。这是昭明太子的文章标准,不管事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尽量追求典雅庄重。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解读:有人怀疑陶渊明的诗中篇篇有酒,我看他的诗意不在酒上,而是以酒来寄托感情。这是《文选》中对陶渊明诗集的评价。欧阳修有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陶渊明写酒,也是同样的意思,不过萧统评价在前,欧阳修作文在后,甚至可以说欧阳修的文章,是受了萧统的评价的启发而成的。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此篇明高才之人,仕宦未达,知人者稀也。
解读:“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这篇是在说明才华很高的人,在政治上没有施展抱负,也因此感叹缺少知己。《文选》的格式就是这样,前面引用原文,后来解说这首诗的意图。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
解读:“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竹结根于山上,比喻的是女子将自己托付给君子。这是写男女爱情。
§§§第四节 《诗品》
《诗品》概说:
中国是一个诗歌兴盛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时期,优秀的诗歌作品层出不穷。同时,读诗品诗历来也是人们最爱的一项活动,因而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不仅留传下来很多诗歌作品,也有不少评价诗文的作品,而其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当然要算南朝时期钟嵘的《诗品》了。
《诗品》其实就是品诗的意思,它是继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作者为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钟嵘的时代,形式主义诗风盛行,优良诗风衰落严重,看到这种情景,曾经担任过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的钟嵘,立志要仿照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方式,把诗歌也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所以这本书就叫做《诗品》。
《诗品》所评论的作品,主要是五言诗,范围是从两汉到他生活的梁代,一共122人。钟嵘按照自己的诗歌品评标准将这些作家作品分为上、中、下三等,计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在《诗品》中,钟嵘提倡写诗要有力度,反对空谈浮夸;他主张诗歌的音韵要自然和谐,反对可刻意去讲究声韵;主张直白,反对故意用典。但是由于时代的因素和自身思想局限性,钟嵘建立的诗歌品评标准也不是完全公平的,比如他在品评诗人时,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很少涉及他们作品的思想成就,因而就出现了一些排名混乱的情况。但不管怎么说,钟嵘提出的那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还是具有时代进步性的,它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的文学评论家司空图,宋代表的严羽等人在论诗观点、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他的启发和影响。
《诗品》名句: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解读:气候的变化使自然景物也随之改变,而景物的盛衰又触发、感动着人的情感。人的被感发的情感便要通过歌舞表现出来。这是讲艺术创作产生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物感”说的发展。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解读:自从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等人之后,辞赋在文采方面争胜比美,却很少有人写过“吟咏情性”的五言诗。钟嵘在此指出并批判了当时形式主义文风盛行的现状,并倡导人们写吟咏“真性情“的五言诗。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解读:没有什么比诗歌更能感动天地鬼神的了。诗歌抒发的情感,是一种最热烈、最真实的情感,用诗这种雅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情感就能“言已尽而意有余”,令人回味无穷。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解读:东汉的两百年中间,只有班固的一篇《咏史》算是出众的,但是文章也像木头一样,没有什么文采。钟嵘对东汉的文章不太满意,所以用了“质木无文”来形容,非常精妙。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解读:这一时期的五言诗抽象枯燥的玄理说教超过了生动、形象的辞彩。“淡乎寡味”,是指平淡乏味,指作品缺乏艺术魅力。这里批判的是魏晋年间以道家学说为主要对象的玄学、清谈思潮。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解读:有高傲的骨气,华丽的文采,感情中既有典雅又有活泼,文章则即真实又灵动,它的光芒闪耀在古今的诗坛中,卓尔不凡。钟嵘点评曹植的文章精彩非凡,直到现在,也没有谁能比他更精练地概括曹植的诗文。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解读:由于四言诗诗句短小,因而需要比较繁多的词句来表达,使得整篇作品显得内容单薄。钟嵘在此指出了四言诗的缺点。“文繁而意少”是行为时的大忌,我们在平时写作文时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
解读:五言这种形式是文章中的重点,也是众多作品中写得最有滋味的,所以也就会被世俗侵染。五言诗总古诗十九首开始,到唐代的五言律诗绝句,达到了文学上的高峰,这一评价是很正确的。
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解读:如果不是李陵的命运坎坷,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一个人的经历是一笔财富,可以激发内在的潜能,表达出常人难以言说的感情。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
解读:“兴”,就是指诗歌蕴意深远、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特征对读者的激发、感动作用;“比“,就是通过描写客观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赋“,是一种直接叙述、直接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要根据情况恰当选用。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解读:这句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为要使“风力”与“丹彩”和谐统一的作品给读者提供无穷的艺术美感。“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即指诗歌要能够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感动。在锺嵘看来,这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
解读:自己看起来是精警切要的句子,在大家看来,可能就算是一般了。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多与别人探讨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被自己的看法所蒙蔽,也才不会自以为是。
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解读: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当时人才很多的。“抱玉者”、“握珠者”,都是指有才华的人。
“联肩”、“踵武”,即接续不断之意,一般用来比喻人很多,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接踵摩肩”。
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解读:(声律的细密繁复使)诗歌创作拘束做作,损害了诗歌真正的美。“真美”,自然流畅之美,即前文所说“自然英旨”。钟嵘在此批判了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倡导的“四声八病说”,强调诗歌的音韵要自然和谐。
§§§第五节 《说苑》
《说苑》概说:
神话故事书是不少青少年的最爱,它不仅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唤起我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其实,我们今天所阅读的很多神话故事书都是从古代留传下来的,凝聚了前人智慧的结晶,《说苑》就是这样一本书。
《说苑》产生于西汉时期,作者为当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刘向。本书是他在为政府编书的时候,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分类编辑的一本关于历史故事和传说的书。这本书中的故事主要来自先秦至他生活的西汉时期,而且,他在说完故事之后或者之前,往往会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所以此书可以看成是一本用故事说道理的书。
当然,《说苑》在说理的同时,也富有文学意味,其中有很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内容深刻,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故事性强。在语言上以对话体为主,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说苑》原本有二十卷,但后来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丢失了,直到宋代的文豪曾巩,他着手整理之后,又再次成为二十卷。看一看这二十卷的标题,我们就能知道这本书的主要思了:君道、臣术、立节、复恩、尊贤、至公等等,都是在教人要遵守儒家的思想。
书中的故事取材广泛,是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只是,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一样;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战国策》、《韩非子》、《淮南子》等书并不相同,这就需要人们进行更细致的考究和更深入的思考了。《说苑》的注本中,质量最好的要算是赵善诒的《说苑疏证》,如果想要阅读或研究的话,我们可以找来参阅一下。
《说苑》名句:
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印大体
解读:根据所看见的可以推测没有发生的;看见事物的一端,可以知道它拘大体。这句话出自《说苑?尊贤》。
节欲而听谏,敬贤而勿慢,使能而无贱,为人君能行此三者,其国必强大。
解读:节制私欲而听从臣子的规劝,尊敬贤人而不怠慢他,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轻视他,做君主的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他的国家—定会强大起来的。这句话出自《说苑?说丛》。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解读:品德高尚的人能保持谦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句话出自《说苑?法戒》。
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壁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
解读:磨刀石并不是金属,但可以把金属磨得更锋利;诗书很多,并不就是我自己的,但可以磨炼我的意志。这句话出自《说苑?逢本》。
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童。
解读:福生于穷愁忧困之中,而祸却生于一个人得意的时候。这句话出自《说苑?敬慎》。
括而羽之,镞而砸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解读:在箭尾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锋利,射进去不是更深吗?比喻人只有刻苦读书才能取得更大进步。这句话出白《说苑?建本》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解读:经常听到好的劝说,那么不好的就没办法影响你;经常听一些不好的建议,好的劝导就无法接近你了。人的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身边都是优秀的、正直的人,那么他自己也就会变得正直优秀,那些懒散的习惯就不会养成。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
解读:君子学识渊博,但是就怕他不能反复温习;就算温习过了,也担心他不能真正去行动;就算有行动,就怕他自恃才高,不知道谦让。一个人只有做到谦逊,才真正算是学有所成。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
解读:能够忍住一时之羞的人才能立身,能够忍住一时之辱的人才能生存下去。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只有懂得忍耐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解读:财富不如有高尚的义气,权势不如尊贵的品德。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无形而持久的财富,它是物质的财富所无法比拟的。
怒则思理,危不忘义。
解读:愤怒的时候要去思考道理,危险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道义。关键的时候,要把握住珍贵的东西。
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
解读:一个人身份低贱没有钱财,这并不是他的耻辱。真正的耻辱是不明白道理,自高自大或者妄自菲薄。
出言不当,反自伤也。
解读:说的话不恰当,反而会让自己损伤。说话得体,让双方都能感到愉快,说话不经过思考,伤害了别人,将来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
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
解读:可以令大家谈一天而仍不觉得疲倦的,恐怕只有学问吧!这句话出自《说苑·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