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生活哲思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席慕容
人,就是生活。
我们所感受的一切,即为宇宙。生活和宇宙是神奇的。然而,对万物的熟视无睹,犹如一层薄薄的雾,遮蔽了我们,使我们看不到自身的神奇。我们对倏忽不定的人生称赞不已,然而,它本身不正是伟大的奇迹吗?
什么是人生?我们降临到世间,然而,呱呱坠地的时刻早已被我们淡忘,婴孩时代不过是记忆中破碎的残片。我们活下来了,可在生活中,我们却失去了对生活的领悟。
如果以为透过我们的言词便能洞穿人生的秘密,这是何等的狂妄自大!诚然,言词如果运用得当,的确能使我们明白自身的无知,不过仅此这就已足人愿了。
因为,我们无法回答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来自何处,又欲往何方?降临世间是否为存在之始?而死亡是否即为存在之中?诞生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
精密抽象的逻辑学,抹去了涂在人生表面的那层油彩,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人生画面。然而,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画面,人们却已经习以为常,只感到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我以为,人是一种存在,他“前见古人,后观来者”,他的思想,徜徉于永恒之中,与倏忽无常、瞬息即逝绝缘。他无法想象万物的湮灭;他只在未来与过去中存在;无论他真正的、最终的归宿如何,在他心中永远存在着一个精灵,与虚无、死亡为敌。这是一切生命、一切存在的特征。每一个生命与存在既是圆心,同时又是圆周;既是万物的起点,又是包含万物的线。
可是,我们的人生又是一场关于谬误的教育。使我们自由鲜活的生命感受力成为一种僵死的推理系统。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儿时对事物的感受力。那时,对于世界和自身,我们拥有怎样独特而热烈的理解啊!那时候我们并不像今日这般习惯性地在我们所见与我们自身之间划一道分界线。就这一点来说,孩子其实就是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中。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这种力量渐渐衰退,变成机械性的、习惯性的力量。这样,感情和理性渐渐演变成一堆缠结不清的思想以及因反复重现所形成的所谓印象。
人生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或者,人生究竟如何产生,什么样的力量在主宰人生?这些追问像是孩子问的,或许只有孩子才能这样问。
因为,大人对自身无法解释的问题会置之不理,漠然视之,不屑去问。
哲语沉思:
“我为何而生?”古往今来,人类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茫茫宇宙中,人类是唯一能够追问自身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类的伟大,也是人类的悲壮。
114 捍卫尊严的方式
寓所是在赛因河附近的一条僻静小街上。
夜色异样明丽。深蓝天空中的一轮银月仿佛在朝着地球微笑。微笑的光芒将巴黎渲染为一片渺茫的银辉梦境。已是午夜了。我刚从歌剧院回来。沉醉于音乐境内的我的心灵,与这月夜似乎是极相融洽。在河岸上步月而行,简直流连忘返。巴黎的梦容分外迷人:河流好像荷马的古琴诉说着历来英雄儿女的盛事;园林宫阁均各有各的梦呓。我正欣赏着忘乎一切了。
不知怎的我的视线忽被不远的青草地上一团黑物捉住了。蠕蠕在动的是什么?不是鬼,因为这种月世界不容邪物横行。我一点也不害怕,虽是张眼见不到其他行人。不到两分钟,我已来到青草地的近傍。原来是一女郎在草地上剔搜什么。
月辉把她照映得非凡的秀丽。看去不过十八九的闺女。也许是因为夜与月的影响吧,我把白日所应有的拘束都忘了。很自然地把手电捻亮,和气地用法语向她说道:“小姐,你找什么?我帮你忙。”她也就一点不陌生的向我惨然一笑,“正好,你有这个就容易找了。”“你失了什么?”我一路用电光在草地上照,一路问她,青缎外衣里面,微露出来的白色舞衣,把她的青春之脸陪衬得异样妩媚。她对于我的问话,仿佛不容易找着一个相当的答复。态度煞是踌躇而羞涩。眼睛内似乎要流出泪来。“失了……失了……一颗撇针……是我妈妈给我的。”“多大?是金的?”“不大,是珍珠编的。我……我妈……”她认真的看了我一眼。“夫人,是东方人?”“中国人。”我们一边找撇针,一边谈话。“来这里玩玩?”“来读书……你的撇针不一定掉在这里。”被蹂躏得将变成绿泥的草里,始终找不出撇针来。“一定在这里……从舞厅出来一路都摸在手里。”“一个人来的?”“一个朋友伴来的……他……他先走了!”我偷眼观察她的脸,只见一阵红一阵白又一阵紫……羞愧恨惧显然在这世故浅薄的灵魂内宣战了。我想宽解她:“珠花也不值多少吧,另买一颗就是。”“另买一颗?世上再不会有这么一颗撇针……是我妈的祖上传下来的……夫人读过《罗兰歌》?”“读过。”“据说是茉黛公主的宝物。”“真的吗?那就真是无价之宝!”我为她寻找的热心增加了十倍。她的声音很低微,似有一满腔心事要从口内拼出来而她无力镇压下去:“代表贞洁!”“La Virginite”两字说得异样凄切……每个字母都颤出悲哀惋惜似的。“我没脸见我妈……我受了骗……坏人……”她终于哭出来了。“别哭!慢慢找。”我还是热心地到处拨剔。她的泪声凄凉地呢喃着……“夫人,尽找是空的,世间的宝物一次失了就永收不回来……我妈常这么说,我吃亏忘了母训,今晚。”“你明天来找吧,白天容易看见。不早了……你回家不远?”“不远!谢谢夫人。”她伸出一只又热又软又嫩的手给我握……“我不能见我妈……”“别怕!说清楚就好了。”“失了……不能做人……”她哽咽了。我心中很难受,但是找不出慰藉的言语……最后才说道:“你妈妈一定能了解……回去吧,夜深了。”她猛然摆脱我的手,噙住泪,一溜烟过桥去了。我追着一声:“再见!”她回一声:“Adieu!”
我回到寓所,赶紧睡了。月夜的幽情及女郎的际遇在我性灵内留下很深的印痕:梦里不息的看见鱼白的光辉里女郎啼哭,时而在草上,时而在桥上,时而在河边,时而在树下。
早饭后,照例第一件事是看报。《时报》头页中间一段小新闻特别令人注目。我把大事的记载丢了,先看它。“赛因河中今晨发见女尸,十八九的女郎,面目清秀,衣青缎外衣白绸晚服,家属尚在调查中。”人生如梦幻,这岂非梦中的另一场恶梦吗?
哲语沉思:
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都有力量,是世间任何力量所不能剥夺与摧毁的。
人生中,无法挽回的事太多太多。既然活着,就还要勇敢地朝前走。一个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一个没有被苦难压倒的人是无上光荣的。我们需要的是把痛苦当做爱的必然结果而加以接受,使之化为生命的财富。
115 永不屈服
我住在里加海滨一幢暖和的小房子里。
房子紧靠海边。如果要去眺望大海,那还需走出篱笆门,再走一段积雪覆盖的小径。
海没有冻结,洁白的雪一直伸延到海水的边缘。
当海上掀起风暴,听到的不是海浪的喧嚣,而是浮冰的碎裂和积雪的沙沙声。
向西,在维特斯比尔斯方向,有一个小小的渔村。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村落,迎风晒着渔网,到处是低矮的小屋,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沙滩上横放着拖上岸的黑色机船,还有生着卷毛的不太咬人的狗。
在这个村子里,拉脱维亚的渔民住了几百年,一代一代的接连不断。
还是像几百年前一样,渔民们出海打渔;还是像几百年前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安回返。特别是当那波罗的海风暴怒吼、波涛翻滚的秋天。
但不管情况如何,不管多少次当人们听到自己伙伴的死讯,而不得不从头上摘下帽子,他们仍然在继续着自己的事业——父兄遗留下来的危险而繁重的事业。向海洋屈服是不行的。
在渔村旁边,迎海矗立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还是在很早以前,渔民们在石上镌刻了这样一段题词:“纪念在海上已死和将死的人们。”这条题词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
当我得知这条题词的内容时,感到异常悲伤。但是,一位拉脱维亚作家对我讲述这条题词时,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恰恰相反,这是一条很勇敢的题词。它表明,人们永远也不会屈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继续自己的事业。如果让我给一本描写人类劳动和顽强的书题词的话,我就要把这段话录上。但我的题词大致是这样:‘纪念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海洋的人们。’”
我同意了他的意见。
哲语沉思: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唯一能够永恒存在,实现不朽的就是人类的奋斗精神。奋斗遭遇的最大障碍就是自身境遇的困境,这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如果你连自己要去哪里都不知道,那么你就哪里也去不了。
116 两条路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都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潸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呵,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
哲语沉思:
人生如梦如幻,生命短暂如朝露。因为看不透,所以便觉浮生苦,然不知浮生其实是一场梦,醒时做白日梦,睡时做黑夜梦,现象不同,本质一样,夜里的梦是白天梦里的梦,如此而已。
世人忙忙碌碌一辈子,以为自己是清醒地做着轰轰烈烈的事情,过着风风火火的日子,其实这只是虚梦一场。浮生一场梦,人世间的人们大都像被放养的牛一样,由牧童牵着鼻子走。本来天地间无主宰,没有人能够牵着你,可你自己却被它限制了,自己不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这就是冥顽不灵。
117 为健康而忧虑
我年轻时最喜欢的名言中有柏格森的一句话,所谓健康,是指对行动抱有热情,在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同时,具有准确的判断力、不屈的精神和最正确的认识。
这句话的确体现了这位生命哲学家的思想,他触及活生生的生命。我曾多次拜会并与之交谈的泽泻久敬博士也说过:“所谓健康,并非只是早晨醒来不觉得身体异常而能马上起床,或感到精神十分清爽,而是醒来后对当天的工作立刻涌出不可抑制的热情。这种心态才是真正的健康。”在这简单明了的一席话中,画龙点睛地指出健康的要素。
然而,现实似乎与这种健康观相去甚远。人们常阅读保健书籍、选购天然食品、服用中药,以至热衷于减肥和跑步,这些都足以说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但反过来说,这也正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无限忧虑和保持健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