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2300000027

第27章 寻觅中的“麻衣相士”(3)

麦戈文的信任,让熊晓鸽备受鼓舞,他说:“当时麦戈文先生比较支持我,但部分给风险基金投资的投资人,他们会有担心。我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经验,仅仅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拿着几页计划书管理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投资基金,有种白日做梦的感觉。”

麦戈文的信任源自他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经过1992年底的详细考察,麦戈文决定开始大规模投资中国市场。

1993年1月,麦戈文出1000万美元,上海科委出1000万美元,IDG与上海科委合资成立了上海太平洋技术基金。熊晓鸽任总经理,中方的董事长则是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

1993年6月,IDG上海基金工商注册成功,这也是IDG的第一个中国基金。有了第一个合资模式,熊晓鸽又分别和北京科委、广州科委签订协议。这一年,IDG一共成立了3家基金管理公司。

1993年,IDG中国基金正式成立。此时,团队的建设迫在眉睫。

当时,麦戈文请了一家英国老牌风险投资公司的高级人员来中国考察。从深圳入境,到北京、上海转了一圈,结论是:找不到管理团队。这些专家们的选人标准是:必须有10年以上管理基金的经验,读过类似于哈佛、斯坦福这样名校的MBA,年龄在35~45岁之间。

熊晓鸽听后,想:这在中国哪儿也找不到。于是,他建议专家们先从“低成本、低姿态”做起,但专家们给他的答复是:“对不起,也许10年以后可以,但现在投资人不可能把钱给你们。”

最初,熊晓鸽也帮着麦戈文在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到处面试找人,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懂点风投的不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基本不懂风投,更别说有“10年投资经验”的人了。熊晓鸽仍然坚持自己“小成本慢慢玩”的看法,麦戈文干脆完全放权,让熊晓鸽自己去“拉队伍”。

突然从媒体出版到风险投资,熊晓鸽也“感觉这事有点不靠谱”。对于VC这个新角色,熊晓鸽还是有些心虚。毕竟自己一直学的是文科专业,对技术不懂,而风险投资接触的多是高科技产业。想到高科技产业,熊晓鸽一下子有了主意,他开始找那些有科技背景、在国外接触过一点风险投资的留学生。

第一个被“盯上”的,是熊晓鸽多年的好友周全。

周全,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Rutgers大学光纤专业博士学位。他曾获多项NASA奖,并持有美国光纤器件专利。

在美国生活的时候,熊晓鸽在卡纳斯做记者,周全就住在卡纳斯公司附近。熊晓鸽常常和他讲起采访风险投资的事情,两个人很谈得来,理工科出身的周全可以弥补熊晓鸽的技术缺陷。面对好友的“连蒙带骗”,周全同意加入IDG。

在熊晓鸽看来,“我们有很多年的沟通基础,经历相似,互相认同。周全没读过MBA,没有管过公司,但是聪明、肯学习,且具有不为常人所知的激情”。熊晓鸽知道,寻找合伙人和寻找投资项目有相通之处,没有共鸣是无法合作的。

IDG上海基金成立后,熊晓鸽就拉着周全开始在上海找项目。他们听说万通集团上海分公司有一个地产项目,尽管两人对地产项目兴趣不大,但熊晓鸽觉得可以去谈一谈。

负责接待他们的是这个分公司的经理章苏阳,熊晓鸽和周全一坐定,章苏阳就开始一个劲地给两人讲自己的地产项目。听了大半天,熊晓鸽对章苏阳说:“不好意思,我对你这个项目没什么兴趣。不过,我们对你个人感兴趣。”

章苏阳一听,有点懵了。这一回,轮到熊晓鸽给他解释了。章苏阳是上海人,理工科出身,原先在上海贝尔和德国都待过,脑瓜子很灵活。在万通做房地产,他也是一知半解的。

听完熊晓鸽的IDG计划,章苏阳有些心动了。熊晓鸽一看有戏,就对章苏阳说:“你到我们这边来吧,还当总经理。”就这样,章苏阳也加入了IDG。

在IDG和北京科委谈合资建基金的时候,北京科委请了当时国务院研究中心的一个经济专家做翻译。这个翻译叫林栋梁,当时熊晓鸽和周全就坐在他对面。一来一往的,几个人就混熟了。到最后,熊晓鸽和周全一合计,就对林栋梁说:“你也别坐那边了,坐到我们这边来吧。”林栋梁也觉得IDG这事靠谱,于是,熊晓鸽直接任命林栋梁担任IDG北京公司的负责人。

后来,IDG又和广州科委谈合资的事。熊晓鸽在这期间,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当时广东证券上市部的主任杨飞。杨飞学经济出身,有政府工作经验,熊晓鸽又把他拉进了IDG,杨飞成了IDG广州公司的负责人。

从周全的加盟,到章苏阳、林栋梁、杨飞,到后来的王功权、王树,再到1999年底加入的李建光,以及最后一个加入的过以宏,至此,IDG中国的8人团队形成了,这也成了IDG中国的一大特色。和其他VC相比,IDG是在中国从事投资的基金中拥有合伙人最多的投资机构。

从一个人也找不到发展到8名合伙人,熊晓鸽知道团队来之不易。“到现在,最值钱、最难得的是团队,这绝对是一支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团队”,谈到自己的团队,熊晓鸽充满了骄傲。8个合伙人分布在美国和中国的几个重要城市,对各地市场都很熟悉,大家每周通报,每月见面,沟通得很好。

周全、章苏阳、林栋梁、杨飞、王树、王功权、李建光、过以宏,这些日后闪耀中国VC行业的“大人物”已经出场。他们的出场都充满了偶然,却又是必然。

这与风险投资的行业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开始于偶然,终结于必然”。每每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总是充满冒险,却也蕴涵着机会。他们的每个决定都像是在赌博,但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做一个高成功率的“零和游戏”。

§§§第六节 投身于高成功率的“零和博弈”

1993年,熊晓鸽正式步入风投行业。对于中国创业投资的前景,他和周全都十分看好。不过,成长的过程也是痛苦的。

VC是“Venture Capitalist”的缩写,对于20世纪90年代正经历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人来说,“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无疑是陌生的。

最初创建IDG中国基金时,熊晓鸽和周全不像是投资人,更像是传道者。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向人解释VC的概念。

在当时国内的创业者看来,熊晓鸽和周全口里所说的VC拿着美元投资中国企业,既不控股,又希望能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一般情况下,能够耐心听完熊晓鸽解释的人,最后不是把他们当成骗子,就是觉得他们是傻子。

熊晓鸽多年之后回忆起最初的投资经历时,心生感叹:“在很多人看来,我们好像是说话天花乱坠的骗子。我们愿意投入资金,只做小股东,也不那么看重赢利,还会适时退出,可他们都不相信——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那时,更多的人把这些最早做风险投资的人当成傻子,都希望能从傻子VC那里弄点钱来花花。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熊晓鸽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他的风头之路走得有些坎坷。

当初,IDG选择在上海率先建立基金,主要是看中了上海的经济价值。上海有着便利、发达的交通,是国内外有名的经济发达城市。而且,当时火暴的上海证券市场更为投资提供了参考,熊晓鸽同样也对上海寄予了厚望。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尽管有着如此之多的优越条件,在上海也很难找到创业者。当时,更多的人青睐去安稳的政府机构和高收入的外资企业。

面对中国市场环境的艰涩以及创业人才的匮乏,熊晓鸽开始了痛苦的摸索过程,这也成了中国创业投资的早期情形。在坎坷中前行,总难免摔跤,熊晓鸽早年的投资也曾失手过。

1994年,熊晓鸽曾主持投资了一家专门生产计算机电池的公司。该公司的技术过硬,产品也相当实用,却没有电脑公司有购买意向。原来,这类产品在进入市场后,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检验才能得到认可。公司在销售不利的情况下,内部管理又出了问题,这也直接导致熊晓鸽的投资没有收益。

同一年,IDG花了300万美元投给一个生产降解塑料餐盒的厂家。此厂商生产的餐盒埋到土里面,一年后就会被降解吸收掉,可以有效地减少白色污染。对于这样一个不错的环保概念,熊晓鸽相当看好。

然而,对于市场的不了解,注定了这次投资的失败。当时降解这样的环保概念远没有现在深入人心,而这种技术又有着很高的价格门槛,生产出来的产品因为价格高,根本卖不出去,厂家面临困境。万般无奈之下,熊晓鸽只好赔本把持有的股权卖给了别人。

“没有失败案例的VC,不是好VC。”在失败中,熊晓鸽慢慢理出了自己的投资思路。

早期的投资项目,大多属于模糊投资,没有人能够保证百分之百准确,所以早期投资看得更多的不是项目而是行业。熊晓鸽在不断摸索中,锻炼出了自己的投资眼光,他将目光锁定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TMT领域。针对这一个领域,只要有新兴的项目和企业,熊晓鸽几乎一个都不放过。

从1995年起,熊晓鸽对于中国兴起的互联网企业,做到了“家家投入,户户占股”。这些企业包括搜狐、易趣、腾讯、百度、搜房等日后响彻中国大地的名字。

不过在当时,熊晓鸽做得更多的只是静静地等待。

在等待的同时,熊晓鸽对IDG的董事长麦戈文表达了谢意。熊晓鸽坦言,如果没有麦戈之的信任和耐心,自己很难坚持这么久:“我们这批最初在中国从事投资的合伙人,很多都是半道出家,经验不足。麦戈文先生给了我们充分的信任,让我们‘慢慢玩’,我们也逐渐摸索出门道,逐渐积累经验,整个团队精诚合作,并形成一套IDG自有风格的风险评估体系。”

到2000年为止,熊晓鸽早期投资的企业没有让他失望,他也没有辜负麦戈文的信任。随着搜狐、腾讯、百度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的上市,以及搜房、易趣等进行股权转让,IDG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IDG的第一只基金是从1993年开始,到2003年为止,年均回报率是36%;第二只基金是从1999年开始,回报率超过40%。而到2006年底,IDG共在中国投资2亿多美元,回报已经超过10亿美元。

IDG凭借着在中国的骄人成绩跻身世界一流VC行列,而最初IDG在美国只不过是一个二流的“VC小弟”而已。

熊晓鸽在卡纳斯3年的记者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很多创业家和投资家。从那时起,他已经意识到风投行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因为风投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还可以寻找别人没有发现的各种各样的发展机会。更重要的是,熊晓鸽发现做投资跟做记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做记者是去发现一些新的事务和人,然后通过提一些问题,记者对采访的公司或者老板,甚至对某一行业都会有所了解。在这一点上,记者和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熊晓鸽一直觉得做记者的训练对自己做风险投资有极大的帮助。而且,美国有几个很不错的风险投资者也是记者出身。

现在,熊晓鸽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投身风投殿堂,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同类推荐
  • 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

    这是互联网群星闪耀的时代,巨人们用最尖端的技术和自成体系的哲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可以避开互联网的渗透。互联网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变革,人们正试图赋予其精神和内涵,以期互联网能更好地为人类所用。本书作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学界、商界、技术界的互联网领域顶尖人物,带来了最前沿的互联网观点和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深入探讨了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契机、未来趋势、技术拐点等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命题。在互联网时代,唯有思考的河流永不止息。在思想碰撞间,本书为读者开启了一次互联网的精神之旅。
  •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

    世界500强企业和管理学界多年实践和研究的理论总结,经过海尔、联想等国内优秀企业的成功引进和实践。本书提炼的十大管理模式有助于中国企业的成长,有助于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值得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学习和借鉴!
  • 高成长餐饮企业经营手法及操作要点分析

    高成长餐饮企业经营手法及操作要点分析

    本书涵盖餐饮管理的采购、厨房管理、财务管理、员工管理、营销、战略管理、菜单、服务、卫生九大环节,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具体的原因,提出详尽的解决办法,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每个环节后列举了在此环节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餐饮品牌,如东来顺、海底捞等,并分析了它们的成功之道,希望对餐饮店管理者们通过学习,能够快速打造一家属于自己的高成长餐饮店。
  • 传承的力量:解码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传承的力量:解码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作者从西方管理科学入手,结合中国文化及中国管理思想的精华,分析文化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的本质,整合中国思想和现代企业文化的联系,从而引导企业家和研究和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出发点,结合西方的管理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中西文化结合的理论和知识,实用的方法和技术,创新的工具、模型、案例,有趣的行文风格,使本书成为继《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之后对中国化管理的又一探索之作。
  • 港口物流学

    港口物流学

    本书是在编者多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物流最新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尝试以港口物流基本概念和港口物流知识体系的研究确立与构建为突破口,以港口物流原理、港口物流实务、港口物流技术为知识主线,按照知识线条清晰、内容完整、条理性与实用性强的要求所编写的。
热门推荐
  • 鲜妻留步:总裁买一送二

    鲜妻留步:总裁买一送二

    "重活一世,苏白发誓不虐死渣男贱女绝不罢休。怒整白莲花,她不要脸她就把她里子都撕完!恶搞渣贱男,他不要脸她给他打的啪啪的!只是……渣男贱女合体绑架她?真是胆儿够肥了,她堂堂苏家大小姐也是他们能动的!然而不待她出手,某男竟翩翩而至,“媳妇,打他们我怕脏了你的手。”苏白怒,“谁是你媳妇!”某男笑的阴险,随手掏出两本结婚证。苏白懵了,“我特么啥时候结的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New Collected Rhymes

    New Collected Rhym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记忆里最深处的爱

    EXO之记忆里最深处的爱

    女主17岁跟鹿晗交往,两年后,被女主的父亲结束了他们这段真挚的感情,女主从那件事中变得异常冷漠,没说过话,没笑过。当她来到韩国再次遇见鹿晗时,他们还会在一起吗?敬请期待。另外,我的另一部小说《exo异能恋之陪伴你到最后》。
  • 至黑之路

    至黑之路

    至黑之夜,邪神降世!苍茫大陆,万千修士拔剑而起,亦有真仙横空出世!悠悠千年,一个跨界而来的灵魂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上醒来。
  • 三联书

    三联书

    如何去平衡新生代内心的想法同旧思想的矛盾与冲突。私密的日记本被窥视,蔺类、蔺野、郝高、郝帅、莫洛、柳绪、杲杲、易非颜等8个人为争取自己的个性发展对现实发出的呐喊及其所做的抗争。阿和啊,多了一个口,说的,是否听得见。对自主、对真诚的追求与坚守。
  • 重生之汉末一统

    重生之汉末一统

    现代大学生刘羽穿越到汉末成为幽州牧刘虞的次子,看他如何在汉末群雄割据的乱世崛起,又是如何一步步一统大汉。重生之汉末一统书友群:251939033欢迎大家加群互聊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纵观人类认识世界和信息传播的历史,如果从最小信息组成单位和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图片,四是图像。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原始图画是对事实的一种象形记录,其含意相对比较模糊。图片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照相机的发明。通过照相机对事物的摄取,图片完成了对现实场景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
  • 延寿命经

    延寿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可不知的交际心理学

    不可不知的交际心理学

    本书对很多人际交往中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总结出众多的心理策略,如赢在交际第一回合的心理策略、引发他人兴趣的心理策略、让他人赞同你的心理策略、说服他人的心理策略等。
  • 壁咚美貌王爷:萌妃不好惹

    壁咚美貌王爷:萌妃不好惹

    一朝丧命穿越,就遇到气质妖孽的男人。虽是个男人,但比女人更妖更媚。楚流光觉得已经迷失了自己,连穿越的痛苦都黯淡了许多。可那个男人却鄙视地说:“女人,你要再这么看着我的话,我不介意随手杀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