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1900000024

第24章

我们所处的环境,无论好坏,都像是火宅(喻烦恼的世界)一样,充满各种躁动的情绪和难测的危险。所以《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偈语:“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佛家眼中,三界都是水深火热的环境,而工作中需要处理的烦恼尤其多。

但是,一切境界,出于心造,源于心受,心境烦恼,便处于火宅之中,心境清凉,便生于佛国净土。所以,人心安定,环境即太平,便见世外桃源,工作中的忙碌便为欢喜。

忙碌的确是一种生活状态,但不应该成为心灵的常态。若只能从忙碌中体会到烦恼与纷扰,便很难拥有游刃有余、自由洒脱的心境。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将忙碌的劳累与不快沉淀到心底,并用岁月将其风干成一种曾经奋斗的记忆,才是在工作中获得快乐的方法。

有价值地忙

心灵的力量,就在我们乐享困难之时产生。

有一首禅诗这样写道:“刀山剑树为宝座,龙潭虎穴做禅床;道人活计原为此,劫火烧来也不忙。”在刀山剑树中安然静坐,于劫火烧来时仍能静定参禅,这是一种非凡的修行。

修行就是一种忙碌。要忙出成果,忙出价值,就要如禅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为自己寻一个龙潭虎穴,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来做事,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产生的压力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那些主动迎接挑战,经常接受磨炼的人,才能顶住困难,并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从而走出逆境,创造出崭新的天地。

富楼那尊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他听说输卢那国民风凶悍,人民没有信仰,于是便发心去那里弘法。行前佛陀问他:“那里人民顽劣,你为何去冒险?”

富楼那尊者说:“如果我不去谁去呢?越是危险的地方我越应该去。”

“如果那里的人骂你呢?”

“他们只是骂我,并未打我。”

“如果他们打你呢?”

“他们只是打我,并未杀我。”

“如果有人杀你呢?”

“那便将身献于众身。”

正是凭借这样的大仁与大勇,富楼那尊者感化了输卢那国的民众。

千劫万难对修道之人而言正好是成就菩提的逆增上缘(佛教术语,意指从反面助人成就)。俗世中人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安稳的生活恋恋不舍。但是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所转机,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悬崖边,给自己一个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

当做一件事遇到极大的困难时,断绝自己的后路,把自己置于一种无法回头的境地,让自己只能执著、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就如当年佛陀苦行,立下“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的宏愿一样,而心灵的力量就在我们乐享困难之时产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位大德禅师听说有一处偏远之地无人愿意去弘法,于是便自愿独自前往那偏远处弘法。他不再是一位受大家景仰的得道禅师,而只是一个无名苦役,每天搬桌椅,搬蒲团。他每次到乡间弘法,都教导人们识字写作,阅读佛经,这些努力渐渐有了成果,最终,禅师在当地成功建起了一座寺院。

禅师经常说:“敢很重要。”他的信众也常说:“大师行事大胆,游走于悬崖边缘。”的确,这位禅师不会外语,却到世界各地弘法,建设一百多座道场;他身躯弱小,但也敢到环境恶劣的印度留学,到非洲感化民众。正是本着“敢于游走于悬崖边”的精神,他办起了佛学院,用开阔的胸襟成就了“但愿众生离得苦”的事业。

禅师正因为敢于主动挑战困难,才最终得以成就“但愿众生离得苦”的崇高事业。一个人只要有信心取得一番成就,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不惧任何困难,往往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能在困境中不懈努力的人,体内有一股巨大的潜能。当一个人勇敢时,困难便会退却,实现梦想的时刻就会到来;当一个人懦弱时,困难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他,最终陷入失败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然而,面对一些比较困难或者不愿做的事时,人们总是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是由人避重就轻的本性决定的。如果不愿直面生活中的挑战,那就意味着你一生都会平庸和碌碌无为。忙,也要忙得有价值。只有直面困境,在挑战自己时不断蜕变的人,才能在外界的肯定和认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收获属于自己的踏实感和成就感。

忙中有序,在纷乱中保持从容

与其被忙不完的工作所驱使,不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坦然面对,做得到的就去做,做不到的不强求。

工作是忙不完的,所以工作要“赶”,但不要“急”,应该忙中有序地赶工作,而不要紧张兮兮地抢时间。与其被忙不完的工作所驱使,不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坦然面对,做得到的就去做,做不到的不强求。积极的人,总是能够将手头的工作理出大小、轻重、缓急,从而有次序地一件一件解决,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工作速度,又能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

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压力,心中背负太多东西的人往往容易乱了分寸,无法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所以容易焦躁、抱怨,甚至愤怒。

有一个农夫挑着一担橘子进城去卖。当时天色已晚,城门马上就要关了,而他还有二里地的路程。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僧人,他焦急地赶上前去问道:“小和尚,请问前面城门关了吗?”

“还没有。”僧人看了看他担中满满的橘子,又问道:“你赶路进城卖橘子吗?”

“是啊,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僧人说:“你如果慢慢地走,也许还来得及。”

农夫以为僧人故意和自己开玩笑,不满地嘀咕了两声,又匆忙上路了。天色渐晚,他心中更是焦急,索性小跑起来,但还没跑出两步,脚下一滑,满筐橘子滚了一地。

僧人赶过来,一边帮他捡橘子,一边说:“你看,不如脚步放稳一些吧?”

农夫急于求成,结果不仅没有尽快达到目的,反而浪费了时间。工作亦是如此,积极与速度并非同义词,速度与效率也往往不成正比,与其在手忙脚乱中浪费时间,不如张弛有度,耐心地走好每一步。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内心节奏往往跟不上脚步的节奏。一味往前赶,不给自己留一个整理和规划的空间,很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忙中要有秩序,才不会忙中生乱,忙中出错。“秩序”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小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做的事记下来,并安排好做每件事的时间,这样就能对照记录一条一条去做。

二、重要的事情要事先做好安排,可利用闹钟或手机等工具提醒自己。

三、将事情分门别类,先做关键的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可适当延后。

现代人,并非高速运转的现代机器,不如在纷乱中保持一份从容,张弛有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把压力当做自然的状态去接受

面对压力,抱定不退缩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因外界的压力而听不到内心的声音,因此留下许多遗憾:

在学业上,由于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我们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他们认为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

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

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爱情对象……

来自外界的压力常常令我们无法坚持自我,从而做出许多错误的选择。如果你问佛陀如何面对压力,他会劝导你不要退缩。佛陀自己就是一个直面压力、接受压力的人。在成就佛道之时,面对误解他的世人,他不动摇也不退避,用智慧的言语与平常心化解了谣言,并为俗世提出了解厄之道。可见,面对任何压力,抱定不退缩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决问题。

为了解开佛经中的困惑,玄奘法师决定到佛教文化的中心——天竺(今印度)的那烂陀寺去求取真经。

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向长安的印度僧人学习梵文,向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人了解沿途国家的情况,到长安城外走路爬山,强身健体。最后,就是找同行的僧人了。他认为,到佛国朝圣是每个僧人梦寐以求的,何求无伴?可是问遍了长安所有的寺庙,以及在那儿挂单的外地僧人,响应者寥寥无几。

627年,玄奘几次上书朝廷,申请官文,都未获批准。其他僧人一个个都打退堂鼓,劝玄奘再等等,说不定朝廷过段时间就会取消出关的禁令,但玄奘心急如焚,一天也等不下去了。他偷偷出了长安,踏上了取经之路,这一去就是十七年。

在天竺,玄奘法师向多位高僧学习佛法,因学识渊博而名扬天竺。645年,玄奘法师回到长安,他所带回的经像舍利等有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五百二十箧六百五十七部。一年后,由玄奘法师口述、弟子辩机记录的十二卷的《大唐西域记》成书了,译经院也建立起来了。随后,玄奘法师开始了他的译经工作,一生共译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一个肯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并且能将事情做好的人,必会有不凡的成就。佛家注重悟,更看重“行”。行动胜过语言,在佛看来,一万句空话也比不上一个有力的行动。面对天下的难事,只有勇于尝试别人不敢做或不屑做的事的人,才能获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和辉煌,生命也才会变得更加圆满。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如果把承受压力当成一种被动的状态,就会被困难扼住咽喉,从而无法从压力中得到进步。被外界无处不在的压力包围着的人们,正如身处激流之中,不进则退。只有把压力当成一种自在、自然的状态来接受,才不会退缩逃避,才会觉得克服压力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平心静气地接受压力,坚持自我,才能让人生没有遗憾。扛住压力,接受压力,化解压力,可以以下三方面入手,在人生的重大决断上,时时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

一、在学业方面,不要随意屈从于老师或长辈的压力,以所谓的“热门”为标准选择自己的专业,而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发挥自我价值的领域。

二、在事业方面,不以报酬或物质收获的多少来判定一种职业,而应看它能不能让自己努力进取,为之奋斗。我们应从事业中收获成就感,而不是虚荣心。

三、在爱情方面,要从心灵的契合度出发寻找真爱,从爱情中寻找幸福,而不是寻觅金钱和地位。

一个人不应随便屈服于压力,而应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心态,在压力下坚持自己内心的方向。

同类推荐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本书讲述了犹太人的智慧结晶《羊皮卷》,由此深入解析了他们的财富秘密,是一本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完善自我的优秀图书。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倾世魔妃:邪魅王爷霸道宠

    倾世魔妃:邪魅王爷霸道宠

    她出生在一个极为偏僻的小村庄,自幼学习医术,绝美的笑容用再美妙的词汇都描写不出它的令人陶醉。他生于皇家,地位尊贵,从小博览群书,邪魅的俊脸用再优雅的气质都说不出它的令人心醉。偶然遇见,缘起不灭,她救他一命,他付她真心,她予他温柔,他为她舍命,她椅栏望他,他隔山助她,她让他陶醉,他让她心碎,她不奢望他,他只想娶她。“王爷,若我愿嫁与你,你可否许我一生一世一双人?”
  • 变成棉被那几年

    变成棉被那几年

    一觉醒来,她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床棉被!还是男神的贴身棉被!oh,天哪。她还没想过要和他这般亲密无间!贴身相处!坦诚相对!可是,不管怎么样,不管她如何祈求上天,她还是无法逃开命运这个调皮鬼的捉弄。……许多年后,当有人问到陈安安为什么要修仙时。她是这样回答的:“因为不想做棉被啊。”“哈?上仙,你在说什么,我怎么有点听不懂。”“听不懂就对了!”【且看陈妹子如何变成棉被推倒男神,修炼成神。走上人生癫峰。】
  • 武破青天

    武破青天

    且看一位修为莫名其妙消失的少年,成为巅峰强者。
  • 羽落阳关雪

    羽落阳关雪

    重生九世,只为一份未完成爱恋。自以为是爱是恨,却忘记时间会改变一切......
  •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本书收录了法眼寺方丈,明一法师的数十篇日记一系列禅修讲稿。书中不仅记录了明一法师作为僧人的日常修行,劳作,弘法的点点滴滴,更令广大读者有机会分享到这位正信正行,爱国爱教高僧的修行体悟用人生智慧。广大信众用佛门弟子都将从中受益。
  • 倾城绝宠:帝女王妃

    倾城绝宠:帝女王妃

    “爱妃。”某傻,呸,某皇帝叫她。“……”某女转头不理会。“哦不,朕的皇后。”某男继续叫,“爱妃也在,那边呢。”“你叫谁爱妃?”某女大怒。“叫她。”狗皇帝笑了,笑的倾城。“说好了一生一世一双人。让她立刻走。”连坑带骗,某女还是……上当了……“珺儿,自始至终,我只爱你一个。”
  • 凤霸天下:拒做帝王宠

    凤霸天下:拒做帝王宠

    他是名动天下权势滔天的大将军王,她是一心想要逍遥江湖的淡定小女子……他对她绽开了冰封的心,邀她一世宠,却原来不过是权谋之策。她可以爱上他,也可以忘记他,世上好男千千万,何必单单恋上他。公主曰:吾去也,王爷不见!……他绝色乌瞳映出的是她笑颜如花……对着另一个男人!他允许了么?他年,她剑指中原,他兵临城下。那是怎样一曲袖手天下!
  • 佳人如梦望君醉

    佳人如梦望君醉

    被男友劈腿就算了,还穿越!穿越就算了,还穿到青楼!穿到青楼就算了,还遇到一个又一个极品美男子,看我如何欺负你!欺负你还不算,我还要你,爱上我。
  • 人生的爱与被爱

    人生的爱与被爱

    温雅,温文尔雅,不仅漂亮还精通于医术,但因为家境贫寒一直不被人看重,过着自己简简单单的平凡生活,当她遇见他人生便有了转折,然而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他,又将如何在爱与被爱之中做出抉择呢?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本书分为八章,阐释了善恶报应习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善恶报应习俗盛行的原因善恶报应习俗的分类与内涵剖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