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西方文学的始祖荷马
大约公元前10~前8世纪,在古希腊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用笔记录下了当时希腊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状态,写下了诸多具有神话传奇色彩的著作,其中有一部被誉为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奇葩,而这位老人也被后世人尊为西方文学的始祖。这位老人的名字叫荷马,那部伟大的作品叫做《荷马史诗》。
荷马是一个颇为传奇的人物。他的出生地已不可考,有人认为他是雅典一带的人,也有人认为他生活在希腊东部靠近小亚细亚一带,还有人怀疑,荷马这个人也许并不存在,他只不过是希腊各族说唱艺人的总代表,而不是单指一个人。
不过,抛开荷马是否真实存在这一争论不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与此同时,他留下的《荷马史诗》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资料。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伊利亚特》以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末期、历时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古希腊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天上地下水里的众多鬼怪,无奇不有。《奥德赛》讲述的则是国王奥德赛在攻陷特洛伊后,受到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的故事。
§§§第152章 文艺复兴的开路先锋但丁
在13世纪末的欧洲,一场空前的思想文化运动兴起,直至16世纪结束,这期间涌现出一批引领新思潮的经典著作和代表人物,标志着欧洲开始进入近代历史。这一具有开辟意义的时期,现在我们称它为文艺复兴时期。
任何一个新时期的来临,都需要一个伟大的人物来开路。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开路者,正是意大利伟大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阿利盖利·但丁。
但丁1265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外,当中还可隐约看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新思想的爆发起了开路引领的作用。
《神曲》的问世,给但丁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恩格斯曾评价但丁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自他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就蓬勃开展起来,并且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所以,他被认为是中世纪最后一位作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新时期的第一位作家,在文学艺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第153章 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大名你一定听说过,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一生中创作出37部戏剧作品,以及上百首诗歌作品。莎士比亚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莎士比亚出生于1564的英国,他的父亲是一位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家境富裕。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文学写作方面的教育,这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可惜的是,书还没有念完,他的父亲就破产了,不能继续供他读书,因此他必须离开学校独自谋生。为了生活,莎士比亚做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在剧院当过马夫、杂役,之后进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等,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为他之后的写作积累了很多的真实素材。1588年前后,莎士比亚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道路。
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作品,就要属他的戏剧作品了,包括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还有几部令人捧腹的喜剧如《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等。等我们上了中学,我们就可能会在语文课本里看到它们。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由于一方面受当时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的影响,一方面受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熏染,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且悲喜交融,极富诗意和想象,令人拍手称赞。
1616年的4月23日,一代大师逝世,安葬在伦敦的圣三一教堂。非常巧合的是,他逝世的这一天,与他出生的那天竟然是同月同日。
§§§第154章 17世纪的璀璨明珠约翰·弥尔顿
17世纪的英国文坛上,出了一位名气响当当的大作家,他就是约翰·弥尔顿。著名的小说《失乐园》就出自他的手笔,也许你现在还没有听过这部小说,但等你再长大一些,你就可能会读到。
约翰·弥尔顿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他的父亲特别喜爱文学,弥尔顿自幼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也特别喜欢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也就是17岁时,弥尔顿考上剑桥大学,并开始写一些诗集作品。
也许是天赋使然,年轻的弥尔顿在写作上完全没有一丝稚嫩的痕迹,初出文坛就立刻显示了他在抒情诗方面的才能。21岁时,他创作诗歌《基督教降生的早晨礼赞》,其宏伟的气势招致当时很多人的关注,弥尔顿渐渐成名。也正是由此,一个创作基督主题叙事诗的伟大诗人诞生了。
在弥尔顿的早期诗歌中,最感人的诗篇当属《利达斯》。这是一部哀悼逝去朋友的挽歌,与另外两位优秀的英国诗人的作品——雪莱的《阿多尼斯》和丁尼生的《怀念》,并称为英国文学中的三大哀歌。
弥尔顿中年时期,也就是17世纪的四五十年代,英国爆发了国内革命,弥尔顿也参与到革命中,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言论自由的诗歌作品,宣传革命思想,在当时极富影响力。1652年时,由于过度劳累,弥尔顿双目失明。1660年,弥尔顿被捕入狱,由于朋友的帮助和敌人的手下留情才不至于走上绞刑架。从那之后,弥尔顿就退隐民间,将余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创造中,写出了《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三部为后世流传的杰作。
弥尔顿的一生跨过了整个17世纪的四分之三。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弥尔顿是他那个时代的文坛巨匠,以及继莎士比亚之后伟大的英国诗人。
§§§第155章 莫里哀:不疯魔,不成活
若一个演员将生命的最后一刻都留在了舞台上,可想而知那有多么令人震撼。在1673年2月17日晚的法国巴黎剧院,就有一位戏剧演员倒在了他奋斗终生的舞台上,他就是法国著名的喜剧作家、演员、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而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戏,正是他自己创作的喜剧《无病呻吟》。
莫里哀只是他的艺名,他的本名叫做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出生于巴黎,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幼年时,他也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后就专心从事戏剧事业,编写并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比如我们刚刚所提到的《无病呻吟》,以及《悭吝人》《伪君子》《唐璜》,等等。
关于莫里哀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说他每写成一个剧本之后,就先念给他的女仆听,女仆听后总是说好。起初,莫里哀认为女仆的文化水平低,不过是讨主人喜欢而已,但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个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来女仆已经熟知了他的写作风格。
莫里哀的戏剧以滑稽剧为主,借着剧情讽刺当时靡乱的社会风气。虽然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为了维持剧团开支,莫里哀常常不得不拖着带病的身躯,亲自上阵参加演出。1673年2月17日,在演完《无病呻吟》的最后一幕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也办得冷冷清清。
§§§第156章 歌德: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代表
你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吗?那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书信体小说,讲的是一个叫做维特的能诗善画、纯洁多情、热爱大自然的青年,在一个僻静的小乡村里发生的故事。这本小说非常出名,它的作者自然也是享誉盛名了,他就是德国文学家歌德。
歌德出生于1749年,那同样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当时正是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封建制度日趋崩溃,革命力量不断高涨,思想风暴也愈来愈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歌德创作出一系列的戏剧小说名作,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普罗米修斯》,等等。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真情实感,而他的一些经典名言,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歌德还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汇也十分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继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才能有后来不朽的成就。
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你一定想不到歌德还是一位科学研究者。他研究的领域特别广泛,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等,并且在个别领域里还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例如他在1748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再有,他自幼习画,十分擅长风景画,一生中共有2700多幅画作。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他的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这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57章 德国文坛的领航者席勒
上一章我们提到过,在18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兴起了一场叫做“狂飙突进运动”的文学运动。这一节我们就来讲一讲这场文学运动中的一个代表人物——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
席勒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戏剧创作上。他的作品用词华丽精致,善于铺陈大规模的场景。他是德国18世纪的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及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公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文学的“双子星”。你一定听过《欢乐颂》这首歌吧?这首歌的词作者,正是席勒。
1759年,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小城马尔巴赫的一个贫穷市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从童年时代起,席勒就表现出对诗歌、戏剧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天赋。1773年,他被德国公爵强制选入军事学校,在那里结识了心理学教师阿尔贝,并在阿尔贝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等人的作品,这促使他更加坚定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1781年完成,次年1月在德国的曼海姆市上演,引起巨大的反响。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
在《强盗》取得成功之后,席勒进入生命中第一个创作高峰期。1782~1787年,席勒相继完成了悲剧《阴谋与爱情》、《欢乐颂》,诗剧《唐·卡洛斯》,等等。
1794年,席勒与歌德结交,并很快成为好友。在歌德的支持鼓励下,席勒进入其人生第二个创作高峰期,直至去世。这一时期席勒的著名剧作包括有《华伦斯坦三部曲》《玛丽亚·斯图亚特》《奥尔良的姑娘》《墨西拿的新娘》《威廉·退尔》,等等。此时,席勒的创作以历史题材为主,主题贴近宏大的社会变革题材,善于营 造悲壮、雄浑的风格。
§§§第158章 莱辛:第一位职业戏剧家
在18世纪中期以前,德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戏剧作家,直至莱辛出现。莱辛(1721年——1781年)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出生于德国劳西茨地区的卡门茨,父亲是一位牧师。
莱辛的创作有寓言、抒情诗、戏剧和文学评论等多种题材,戏剧方面擅长悲剧的创作。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德国普通市民生活,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他的代表作品有《年轻的学者》《爱米利雅·伽洛蒂》《萨拉·萨姆逊小姐》《拉奥孔》《汉堡剧评》以及《文学书简》,等等。
1746年,莱辛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同年写出处女作——喜剧《年轻的学者》并一举成名。不过在1760年之前,莱辛主要从事的是编辑和撰稿工作,曾主持编纂过一些文学副刊等,并在此期间创作出《萨拉·萨姆逊小姐》并翻译了《狄德罗先生的戏剧》。
汉堡剧院成立以后,莱辛出任戏剧艺术顾问,并写成了《汉堡剧评》。之后几年中又完成了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和《智者纳旦》,这两部作品与之前创作的《萨拉·萨姆逊小姐》并称为莱辛的三大名剧。